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讨论中希哲学中益智善生的两条路径:一是柏拉图的登梯观美说,涉及益智养善求真的认知发展过程;二是庄子的游心闻道说,关乎虚心妙悟至道的精神修养过程。从古希腊静修派和先秦道家的思想角度来看,这两种模式虽理路相异,但有互补性关联。换言之,柏拉图的"阶梯"喻说与庄子的"游心"喻说,其目的论焦点均是追求善好生活(善生),故在四个方面具有相似之处:一是倡导循序渐进的修为方法,二是摆脱劳身役心的政治牵绊,三是各自在终极阶段上达宁心静思之境,四是这两幅选择图景既呈现个体如何提升修为的心路,也蕴含相关因素可望统合互补的方略。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在其著作中所探讨的友爱(philia),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内容也极为丰富。除了狭义的友谊之外,它还包括亲情、爱情等。柏拉图对它们进行了专门的思考,这可以视为其"幸福论"的核心内容。更进一步说,这种对友爱的多层理解还与柏拉图对哲学的认识有关。分析柏拉图使用不同的爱之意象来象征哲学,有助于人们理解他如何看待极为个体化的"友爱"与智慧追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审理柏拉图通过其笔下苏格拉底之口提出来的著名的"哲学与诗的古老纷争",是进入柏拉图思想迷宫的一个重要入口,但是,这一纷争的含义并非显而易见.理解此一纷争,一方面需要深入细致地剖析苏格拉底批评诗歌的种种理由及其疑点,另一方面必须最终将之视为一种具有特殊意图的修辞.通过对柏拉图<王制>卷十的文本细读,本文力图弄清这一纷争的含义及其可能的种种修辞意图.  相似文献   

4.
在《真理与方法》第三部分,伽达默尔批评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造成了“语言的遗忘”。这一说法可以与海德格尔的“存在的遗忘”相互呼应。但伽达默尔并没有盲目追随海德格尔。恰恰相反,他的“批判”只是一种假言判断、一种柏拉图式的反讽、一种对话辩证法的实行。伽达默尔的真实目的并不在于证明柏拉图遗忘了语言,而倒是证明柏拉图没有遗忘语言。借此,他实则在与海德格尔争辩:一方面,要逆着海德格尔的“弑父”倾向肯定柏拉图-海德格尔的统一效果;另一方面,要借助柏拉图的对话辩证法实现对海德格尔的某种矫正。  相似文献   

5.
<正>五、西方美学之根源与原义之二:鲍姆加通和康德(接上期)以上谈的是古希腊时代的两个人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奠基意义又是极其重要的。下面说第三个人物,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奠基人鲍姆加通(1714—1762)。在没有谈鲍氏学说之前,首先要厘析清楚两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概念:一是,造物塑型中真善美三分一体结构说中之"美"观念(即造物形态之秩序、匀称、明确),这是对造物形态之静观、欣赏,而它在地位上等价于真与  相似文献   

6.
李三虎 《现代哲学》2005,1(2):113-121,128
在当代技术哲学研究中,柏拉图有关技艺与价值关系的论述日益受到重视。只是目前已有的技术批判与技术建构两种视角并不能完整地展示柏拉图的这方面思想,其实他在其相关的对话中试图为技艺与价值的关系提供一种整体论伦理学基础,即技艺只有包含参照善的罗格斯才能获得健康发展。当环境破坏作为文明危机日益展现在人类面前时,柏拉图的这一整体论见解尤其显得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立立 《世界哲学》2013,(1):60-68,161
在现代政治哲学视野下,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讲述的“高贵的谎言”,成为读者理解和接受柏拉图的最大阻碍之一.本文考察了几种流行的解读及其不足之处,并试图探讨另一种解读的可能性,即“高贵的谎言”并非针对被统治者而说的谎言,而是首先针对统治者(护卫者)而说的谎言.这种解读或可为理解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即政治权力是一种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自由)才能获得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归类不确定时特征推理的单类说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不能完全确定某个事物应该归入哪个类别的情境,被称作“归类不确定的情境”。关于归类不确定情境中的特征推理,目前有两种理论解释:Anderson的理性模型和Murphy与Ross的“单类说”。理性模型认为,在归类不确定情境中,预测事物是否具有某个特征时,人们会考虑该事物可能属于的所有类别,既会考虑靶类别的信息,又会考虑非靶类别的信息。单类说则相反,认为在归类不确定情境下的特征推理,人们只会考虑靶类别的信息,而不考虑非靶类别的信息。该文重点介绍了单类说的发展进程,并对归类不确定情境中的特征推理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存在柏拉图式的数学概念实体是哥德尔在哲学方面最重要的一个结论。《理性的生命———哥德尔思想研究》一书的作者用了整整一章来讨论这个问题 ,书中所列哥德尔对数学柏拉图主义的主要论证确实是哥德尔在他的著作中最强调的那些论证。现在我就在这本书工作的基础上 ,从诸多可能的观察点中选择一个观察点 ,也来看一看哥德尔为他的概念实在论所作的论证。我所选择的观察点 ,就是直觉或者哥德尔说的“数学直觉”对柏拉图主义数学观的证明作用。哥德尔的数学实体是柏拉图式的 ,是概念世界的存在物。它既不在物理的世界中 ,也不在心灵的世界中。…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人。他的哲学,对于整个欧洲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西方,二千多年来,对柏拉图及其思想的评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派中,却毁誉不一、褒贬悬殊。有的把柏拉图推崇为冠绝古今的哲学家,把他的哲学体系说成是欧洲文化中“一切最好的和最重要的东西的源泉”;而有的却把他视为科学的死敌。加上以柏拉图名义流传下来的著作、书信,其真伪、分期和内容归属等问题,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曾说,柏拉图的著作几乎每篇都是一个谜。这就使柏拉图的思想体系蒙上了一层神秘之雾,要还其庐山真面目就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相似文献   

11.
现存柏拉图作品集中最短的一篇对话《克利托丰》(Cleitophon)究竞是否柏拉图本人的真作,这曾经受到不少学者的怀疑。本文作者支持《克利托丰》属于柏拉图的真作,针对历史上的“伪作说”和“残篇说”提出了批评,然后详细阐明了《克利托丰》与《理想国》第1卷的密切关系。最后,作者区分了《克利托丰》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教诲,并以“道德教育何以可能”为线索对该篇对话做了贴近文本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
宋代山水小品画是传统山水画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独特的格调品位使其日久弥新。究其形成的相关背景我们不难发现,北宋文人画观念对其发展过程不无影响。文人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的类别和形式,更为确切地说,这是文人的生活方式的再现。这种生活方式最能体现文人精神的高度自由。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逻辑学要研究思维形式和规律,就必然涉及语言。事实上,早在古希腊时期,语言学的研究就已渗透到逻辑研究之中,以下几方面的论述,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一、语词与概念柏拉图对概念的研究,为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奠定了基础。柏拉图对概念的逻辑分析,是建立在语词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区分了两种语言形式,一种是名词,另一种是动词。柏拉图所说的名词和动词,实际上指的是逻辑学中的主词和宾词。在柏拉图研究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给名词  相似文献   

14.
德勒兹认为拟像是理解柏拉图主义深层动机的关键,柏拉图主义通过划分法确立了可见领域与可知领域,划分了"图像-摹本"与"幻像-拟像",由之确保摹本对于拟像的胜利。"颠倒柏拉图主义"就是颠倒原本与摹本、原型与复制之间的等级结构,使拟像上升,肯定了拟像的力量、自主性与存在权利。德勒兹以"制造差异"为己任,将一种内在的差异融入了拟像,使差异内在于理念本身,由之替代了柏拉图主义超越的、同一的、作为根据的理念,因而德勒兹的"颠倒柏拉图主义"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更新的柏拉图主义,甚至是一种完善的柏拉图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一次。柏拉图对老师苏格拉底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么说?柏拉图回答说:他老是挑剔您的学说,并且不喜欢您的扁鼻子。苏格拉底笑了笑。缓缓地说:可我倒觉得,他这人很不错。柏拉图问:您怎么会这样认为呢?苏格拉底说:他对他的母亲很孝顺,每天都照顾得非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柏拉图书简入手,关注柏拉图有关"建议"的论述,并细致分析了柏拉图《书简七》中有关"建议"的原则,力图通过对比柏拉图给人和城邦提建议的原则,揭示柏拉图在政治生活中究竟是怎样一位哲人。  相似文献   

17.
怎样容人     
过去在单位的时候,一次一个大学同学来单位找我,接触了我的顶头上司余国江书记。临别时对我说:“你这小子真有福气,你们头儿对人不错,胸怀宽阔,在他手下干活一定很愉快!”虽然十多年过去了,我后来又换过几任领导,可惜一个个心眼狭窄,玩弄权术,最终我只得辞职离开,但那位男同学的话仍时常在我脑际萦回。是的,谁不希望自己能遇上个心胸开阔的领导呢?容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思想修养,也是人生的真谛,你能容人,别人才能容你,这是生活的辩证法则。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7,(5):134-140
在苏格拉底-柏拉图那里,他们的伦理学不仅建立在他们借以清理、审定"神话神学"的"理性神学"基础上,而且以他们所追求的"知识"为基础。后面这一点一直规定着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的思考。不过,在苏格拉底-柏拉图这里,这种"知识"被严格区别于日常经验中的知识,他们把后者称为"意见"。他们心目中的真知识,也即被他们当作伦理学之基础来探究的那种知识,实际上被当作一种"全视角"或"无视角"的"知识"来理解和追求。虽然以这种知识为基础的伦理学在确立伦理规范这一工作上并无所成,但是,我们却可以说,希腊人正是在追寻这种"全视角知识"的努力中确立了科学,从而把人类带上了以具有自身同一性的概念去展开、理解世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柏拉图的复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争成为人们讨论的核心问题。其中,斐奇诺站在新柏拉图主义的立场上,认为柏拉图哲学的最高本原是一,高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最高本原存在,学习亚里士多德是学习柏拉图的基础准备。而皮科·米兰多拉则认为,在存在与一的问题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态度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本文试结合皮科《论存在与一》的文本,分析表明:他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调和,主要依据托马斯主义和基督教化的新柏拉图主义(以伪狄奥尼修斯为代表)。皮科的这一调和方案,虽然既不可能容于斐奇诺的新柏拉图主义,也不可能容于亚里士多德主义,但对于重新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关系,对于构建他的古代神学、实现哲学的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和中期柏拉图主义相关的许多研究都是从学说角度展开的,这些研究假设了中期柏拉图主义的多样性,但却无法说明各种中期柏拉图主义学说为何会被统称为柏拉图主义。为了从一个统一的角度理解作为一个整体的中期柏拉图主义,本文假设古希腊哲学可以分为事实指向型和文本指向型两种形态,它们代表了做哲学的两种不同方式。中期柏拉图主义属于文本指向型哲学,以对柏拉图哲学对话的评注为做哲学的首要任务,因而这些评注活动强调柏拉图及其文本的权威地位。本文认为,我们应当在评注活动的语境中来理解柏拉图的权威,柏拉图的权威本质上是知识取向的,而非道德取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