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三种或者至少看起来存在着三种不同层面的、范围逐渐扩展的理论焦点,立足于这些焦点,我们可以尝试性地针对事物的存在方式给出一幅哲学图景。狭义上,我们可以关注心智,或较为宽泛地关注一般的人类生活,或者在最为广义的层面上关注内在或外在于心智的宇宙。一般来说,心智和宇宙都可以从阴阳的视角来加以构想,该视角是互补而非对立的:阴被理解为接受性;阳则被理解为有指向的行为或冲动。这种阴阳也可以用来理解人类生活在通常情况下的基本状况。海德格尔、萨特和其他哲学家们对人类生活所提供的描述,均未能从晚近的社会心理学成果中有所获益。然而,以阴阳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生活中的欲求和需要却正是基于社会心理学这样一种社会科学的,如此,阴阳能够在诸理论焦点和兴趣等各个层面上阐明事物。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而不是一种透彻的研究。知识的双重辩证本质的重要订正,心灵(themind)在认识中的作用,新发现的矛盾互补原理与主要包含于《易经》中相反而相成的儒学原理的惊人的一致,这些都加强了而不是削弱辩证的世界观,并且似乎使那具有符号象征和哲学本质的阴阳两极  相似文献   

3.
正《庄子·天下》篇曰:《易》以道阴阳。阴阳确实是《周易》的核心观念。在《易经》中虽然没有明确使用阴阳的概念,但阴阳的流行与转化确实是《易经》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思想。阴阳概念至晚在西周时代已经出现并流行。《尚书·夏书·禹贡》有至于岳阳岷山之阳南至于华阴的说法。阳为山之南,阴为山之北。《尚书·周书·周官》更有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的说法。《诗经·大雅·公刘》曰:既景乃岗,相其阴阳。至西周末年,  相似文献   

4.
"一阴一阳之谓道"析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阴一阳之谓道,包含着三个问题:一是一阴一阳的关系;二是一阴一阳与道的关系;三是道究 竟是二元的或是一元的。本文结合中西哲学史对此展开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已将 易之三义(即易简、变易、不易)全部涵括在其中了。  相似文献   

5.
韩康伯关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注解在其思想体系当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目前的阐释还有不足之处,只注意到韩注思想的一个方面——道是“无”,阴阳是“有”,所以,阴阳不是道,道是阴阳存在的根据。本文力图结合孔颖达对韩康伯注所作的疏,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阐释出韩注思想的另一个方面——道不能脱离阴阳而存在,谈“一阴一阳”就是为了把握道,道始生万物的功用的呈显是借助于阴阳的。只有阐释出韩康伯注解这两个方面的意思,才能更好地理解韩康伯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阳三阴四"的观念来源甚古,而且有其坚实的知识基础.战国楚竹书<周易>的分段有可能是直观地体现和运用了"阳三阴四"的观念,但从文献记载来看"阳三阴四"观念的直接所指并不是为了表示易卦的分段.孔子从爻位与人的德性象征的意义上阐发了"阳三阴四"之义,而京房等人则深刻地揭示了其所内涵的天圆地方、阳奇阴偶,以及阴阳错综复杂对待应和以生成万物等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渊源深远,起始于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更是一部源头及纲领之书。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弥纶群言,涵古盖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且不说儒道两家对其六经之首三玄之一的推崇,围绕易经及受其影响所建立的学科,更是不胜枚举。八九十年代,由刘刚纪先生所开创和发展的《周易》美学对中国美学的发展与完善更有开拓和原创之功。然而众家对周易美学的探讨主要侧重于本体论及其中所含的美学思想及概念辨析,对《周易》思想尤其是象数思想所涉及和影响下的具体学科门类的论述略显不足。书法作为一门重要的传统艺术门类,探讨其与《周易》中所含的卦辞意象、卦数结构、阴阳、通变等象数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我们深刻地认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文化底蕴、理论内涵及艺术之美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北为阳     
今年第二期《逻辑与语言学习》的《地名的逻辑分析》一文,有这么一段话:“不少地名还是名实相符的。‘河北’就在黄河以北,‘山西’就在太行山以西;‘山东’当然在太行山之东……‘汉阳’又确在汉水之阳;‘汝阳’也在汝河之南。如此这般,使人见名知地……”联系上下文看,作者是将“阳”当作“南”理解的。“汉水之阳”也就是“汉水之南”的意思。这样理解是否正确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对“阳”字的第一条解释是“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又引用了  相似文献   

9.
心与世界     
我的思考起始于W.塞拉斯(Wilfrid Sellars)对所予神话(the Myth of the Given)所作攻击中的一个中心要素.  相似文献   

10.
心与境     
正我曾说过:享受的要诀,是心不要随着境去打转,心随着境的变化而打转,必然悲喜起伏,目瞀心乱,就享受不到人生。譬如有钱人才能享受这个观念就不一定正确。有钱是一种环境,只有享受的环境而没有享受的心,钱多了而心老觉得不够,依旧无缘享受。贫穷的人常存知足的心,觉得贫亦有味,  相似文献   

11.
与心相约     
岁岁年年搞公关心理,试图将许多个彼此不相干的心融合起来,或者将本来相互排斥的心放在一起。由此在想,心理是什么?什么款式?什么结构?什么性质?什么种类?什么颜色?什么状态…… 多少年来,人们大谈“心理距离”,看来心理之间有距离可言;人们大谈“心理负担”,看来心理可以承重;人们还讲“心理平衡”,原来心理还是一架杠杆;人们还讲“心理波动”,原来心理还是一汪清水。人们说“心软”,也说“心硬”;说“心虚”,也说“心实”;说“心冷”,也说“心热”;说  相似文献   

12.
忆艾钢阳     
最近,在读彭瑞聪同志关于1979年广州医学辩证法讲习会的回忆文章时,想起当时的一些人和事,其中首先映人脑海的是艾钢阳同志。  相似文献   

13.
忆艾钢阳     
最近,在读彭瑞聪同志关于1979年广州医学辩证法讲习会的同忆文章时,想起当时的一些人和事,其中首先映入脑海的是艾钢阳同志.  相似文献   

14.
15.
50年之后的心-身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近半个世纪哲学家们对于心-身问题的探讨,批判地分析了实现、随附和突现的观念在这一问题的当代争论中所起的作用。在非还原物理主义进路流行的趋势下,作者对内格尔还原模型在心-身关系讨论中的适用性提出了质疑,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功能还原的模型。最后作者还指出,心-身问题的核心由意识和心理因果性两个问题组成,而目前我们在心-身问题上的主要困境就是意识的现象属性如何能被功能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阴蹻穴探秘     
王沐在《悟真篇研究》一文中,谈到了丹功四秘窍,其中的第一秘窍就是阴穴。它究竟秘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称之为第一秘窍?我认为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经脉总源阴穴在经脉上是处于重要位置的。它在两阴之间,中医称为会阴穴,丹道修炼中称之为生死根、虚危穴、归...  相似文献   

17.
正站在高楼看地面,看到的全是美景,但当下到一楼再看地面,会看到脏物和垃圾。这说明,美是有缺陷的,再美的事物,凑近去看,放大去看,都会看到美中不足。所以,对美,我们要有一份包容心。若把看地面的顺序反过来,先站在一楼看,再站在高楼看,在一楼看到的脏物和垃圾,到了高层楼去看却看不到了,满眼全是美景。这说明,地面上脏物和垃圾毕竟是少的,是细枝末节,美景才是主流,  相似文献   

18.
与耶稣同心     
陈丰盛 《天风》2013,(4):16-17
有一次,我与妻子谈到某些教会在一些事情上很同心,但他们的同心并不符合圣经要求。比如,有些教会在面对大是大非的时候,大部分人因为不愿意麻烦上身而不表态,而那站在真理一边的人孤掌难鸣,最终导致好的计划流产。这样,该教会可能是“同心合意”不做好事!因此,认识同心的真义,了解该与谁同心,是教会同心的必需。  相似文献   

19.
《大众心理学》2020,(2):F0002-F0002
上海市山阳中学创建于1958年,位于东海之滨、杭州湾畔。建校60年来,学校秉承艺术育人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艺体见长,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成功地开创了一条切合本校实际的特色育人之路。近年来学校围绕市级课题《艺术育人办学特色的深化研究》,以艺育德,以艺启智,以艺培能,以艺促美,以艺养心的整体架构学校工作。通过艺术教育的形式,打破学科壁垒,将艺术育人融于学校教育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