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部分内容主要来自R.里斯与他人的通信和笔记,它是对维特根斯坦的一些哲学评论的记录,主要涉及到维特根斯坦对海德格尔、莱辛、马克思、黑格尔、康德、摩尔、阿奎那、达尔文等人的思想评价,其中一些哲学家的名字在他以往的讨论中很少提及。此外,这部分内容还包括他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基本看法或态度,如哲学的性质、哲学研究的方式、不朽问题、实在论、自由意志和道德等等。最后,本部分也包括之前出版过的里斯与维特根斯坦之间的对话目录,这些共同构成了维特根斯坦晚期与里斯对话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2.
五分析哲学:牛津日常语言哲学罗素、摩尔等创立的分析哲学被称为剑桥学派,但摩尔不同于罗素的是他没有参加逻辑原子主义和实证主义运动,而是倡导“常识哲学”,注重对日常语言的分析,对英国分析哲学有很大的影响,实际上是开了日常语言哲学的先河,但对牛津学派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还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我们已经看到,从弗雷格、罗素、前期维特根斯坦、逻辑实  相似文献   

3.
三分析哲学:罗素与维特根斯坦(下)维特根斯坦(1889—1951)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哲学家,他具有很高的天分,是对当代西方哲学最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淑本华、弗雷格和罗素等曾先后给他以重要的影响。他前期与后期的思想判然不同,并先后影响了现代分析哲学运动中的两个重要派别。他独特的个性和人生态度更增添了人们的好奇,对他的思想的研究是当今世界上热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我从一个顿号开始。这个逗号位于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里一个关键的命题中。对由这个顿号分开的词之间关系的解释,是最初的问题,后面的篇章把这个问题作为目标,加以阐明、研究并试图解决之。被这个顿号联系起来并隔开的词,指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可以在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和他思想发展变化中找到,并且可以在总的哲学传统中找到。事实上,我们可以把这些概念看作关于语言、思想和实在三者关系的哲学问题的隐喻和线索。  相似文献   

5.
1929年,维特根斯坦重返剑桥大学,立刻就写下了许多标志着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的哲学笔记。从他身前唯一发表的论文《关于逻辑形式的一些评论》;到身后从同时期的手稿中整理编撰出的《哲学评论》;以及由魏斯曼所记录下的,维特根斯坦与石里克所在的维也纳小组成员间的对话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些足以刻画这种转变的重要线索。其中之一就是由颜色排斥问题的思考开始,他逐渐改变了自己在《逻辑哲学论》中对基本命题的看法,并进而放弃以真值函项结构的分析来揭示命题的一般形式。在这一时期的思考中,他并没有一下子就放弃《逻辑哲学论》中的基本观点,而是努力调整措辞,引入了新的看法,以容许基本命题可能互不相容的情况。这种努力迫使他最终不得不承认,存在着作为“不完全图像”的基本命题。修正对基本命题的看法,是1930年代的维特根斯坦做出的主要改变之一。既标志着他与自己早期思想之间的首次交锋,也为日后在《哲学研究》中与《逻辑哲学论》的思想再度对峙做好了准备。本文试着回顾这一思想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A.J.肯尼把维特根斯坦称作“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G.H.冯·赖特认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J.N.芬德雷虽然反对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但也把他说成是一位“有重大影响和独创见解的思想家……思想深奥……才华横溢”。类似的说法在论述维特根斯坦的文献中比比皆是。 任何一个人读到这类高度评价,自然都会以为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哲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实际并非如此。为说明这一点,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指出:在维特根斯坦生前和死后,除了他的少数学生所做的工作外,哲学界的大部分活动恰恰是维特根斯坦著作所贬斥的东西,也就是说,哲学家进行系统研究的正是那些他所说的在人们充分注意语言之后就会消失的“哲学问题”。事实上近年来大多数当代分析哲学家根本不同意这种主张。实践表明,他们完全没有接受维特根斯坦的看法。弗雷格和罗素的哲学遗产对他们所起的作用超过了他的影响。因为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他们仍然属于维特根斯坦力图否定的哲学传统主流。这对了解维特根斯坦在当代哲学中所占的地位是件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们在前面各章已经看到,他对哲学传统的否定就表现在他对该传统所指定和界定的哲学问题的否定上。除了他自己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分析哲学是有其人文和社会的兴趣与关怀的。本文试图从批判理论的视角.运用哲学与生活世界相关联的解释学方法,分别解读了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的罗素的逻辑分析哲学与他作为一个哲学家的社会批判兴趣之间的关系,以及前期维特根斯坦的逻辑语言分析哲学和后期的日常语言分析哲学与维特根斯坦所属的生活世界的关系。指出分析哲学由于没有建立在对现代性的科学一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足够反思基础上,所以它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兴趣最终仍然导致了一种非批判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8.
在维特根斯坦的生涯中,30年代后期他对苏联的访问,应该说是研究得最少的一段插曲。大部分传记作者提到了他1935年的访问,但极少有人涉及1939年的最后一次访问。至于他在苏联做过的一切有何实质意义,无人就此置一词,尤其在苏联的经历有可能对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更没有哪位传记作者提供任何线索。我们知道,维特根斯坦在第一次访问期间,担任了喀山大学(托尔斯泰曾学习过的大学)的哲学教授,有段时间他还认真考虑过移居苏联的可能性。维特根斯坦在苏联有过哪些思想上的交往,我们同样一无所  相似文献   

9.
对颜色问题的关注贯穿维特根斯坦整个思想发展的过程,但在其学术研究的不同阶段,他对颜色问题的讨论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侧重。在早期的《逻辑哲学论》中,他将颜色问题作为逻辑结构讨论的一种方式,而在中期思想中则是将颜色作为命题表达方式的一种例证。到了后期,讨论的主要目的转变为澄清我们对颜色词的使用。虽然维特根斯坦对颜色问题有着大量论述,但他并没有提出一种颜色理论,而只是在讨论颜色词的不同用法。对颜色词用法的讨论构成其后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孟德尔(C.W.K.Mundle)在“‘私人语言’和维特根斯坦的那种行为主义”中把维修根斯坦的观点称之为“语言的行为主义”(linguistic behaviourism),他通过对于这种语言行为主义的批判确定一个与维特根斯坦相反的论点:一个人可以谈论他的私人经验.他说,维特根斯坦的论点——一个人甚至不能够对自己谈论他的私人经验(这是维特根斯坦在关于日记的论述中力图证明的)——与其他问题混淆起来了.这是因为维特根斯坦把问题表达成:“能有私人语言吗?”这种表述混淆了以下问题之间的区别:一、人能有意义地对他自己谈论他个人的私人经验吗?二、人能告诉其他人关于他的私人经验的情况吗?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作为"相距最远的两个哲学家"近几十年来正在以不同的方式相遇。以马尔库塞、吉登斯和温奇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分别从正反两面将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理论推进到政治哲学的论战中,进而构建了"马克思与维特根斯坦对立"的论调。作为理论延续和呼应,不同学者为马克思-维特根斯坦比较研究挖掘出三条可能性线索:第一,在实践、认识论和资本主义生活形式等问题上对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的理论进行相互阐释;第二,指认维特根斯坦哲学在政治上是保守主义的隐性同谋,因而与马克思主义相互排斥;第三,透过葛兰西的挚友斯拉法这一中介,马克思主义可能促成了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转向。其中也存在值得反思的问题:对维特根斯坦"遵守规则"问题的误读,以及对一个马克思与维特根斯坦共享的重要学术贡献的忽视,即:面对实证科学的侵蚀,捍卫社会科学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2.
关于前后期维特根斯坦之间的联系,前人或持断裂说,或持连续说。连续说的根据是认为前后期维特根斯坦在哲学观上并无什么改变。其实,前后期维特根斯坦不仅在语言观上,在哲学观上也有一种根本性的断裂和转向,所谓相似性只是表面上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哲学不是自然科学;哲学是描述与澄清;独一的大问题来展开对前期维特根斯坦哲学观的考察,以期认清《逻辑哲学论》的形而上学性。维特根斯坦从前期到后期的所谓转向,根本上是从形而上学思想方式向非形而上学思想方式的转向。  相似文献   

13.
"综观"和"可综观性"这两个概念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P.哈克在1972年就曾指出,维特根斯坦原著的译者在为这两个概念提供充分恰当的英语译文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为了符合英语表达的需要,英译者们选择的译法并不系统化,因而部分地掩盖了这两个概念在维特根斯坦著作中的重要性和广布性。因这两个概念最充分地表明了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故只有在译文选词上保持一致性才能抓住维特根斯坦在他遗作的不同部分中或在他哲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使用"综观"和"可综观性"这两个概念时其意义的关联性。另外,"可综观表象"是维特根斯坦欲借助其数学哲学阐明的又一重要概念,是他一生努力而未完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和维特根斯坦一样,海德格尔早已成为西方当代哲学的“尊神”,与之相关的研究汗牛充栋,令人应接不暇,但是真正能对他的思想进行知根知底的批判和创造性的推进的学者似并不多见,而赫里伯特·博德尔(Heribert Boeder)堪称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位。博德尔是海德格尔弗莱堡晚期的弟子,现  相似文献   

15.
杨玉昌 《现代哲学》2004,2(4):121-127
本文通过分析叔本华的意志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探讨了哲学问题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认为叔本华和维特根斯坦分别提出意志和语言游戏的目的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来消除传统的哲学问题。他们的这一探索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哲学的性质、意义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怡 《哲学研究》2012,(7):46-49,57,128
<正>近些年来,国内外哲学界在维特根斯坦思想研究中,逐渐关注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特别是试图从当代哲学的视角解读他的语法概念的思想内容。(Forster;陈嘉映;韩林合,第11章)我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维特根斯坦对"语法"概念的使用完全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严格,而如何理解其"哲学语法"概念,实际上意味着如何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  相似文献   

17.
维特根斯坦论语言和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维特根斯坦的研究中存在着矛盾的观点.对于维特根斯坦遵循规则这一概念,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解释.一些哲学家认为,这一概念以人类共同体为前提,在同一个人类共同体中,对于某种行为是否遵循一个特定的规则,有着一致的看法.另一些哲学家认为,对维特根斯坦的这种解释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对维特根斯坦思想的歪曲;他们认为,当维特根斯坦说遵循规则是一种“实践”时,他并不意指社会实践,并不乞授于一群由遵循规则的人们组成的人类共同体,而只是强调规则以规则性(regularity),行为方式的重复性或者循环性为前提,这些规则在  相似文献   

18.
一、哲学解释学的发展和分化 J.威兹德姆(Wisdom)认为,维特根斯坦的天才独特地表现在他能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没有‘王后’,人们还能下国际象棋吗?它还叫象棋吗?”R.罗蒂的著作提出的主要问题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提出:“没有‘与实在相符’这种真理观念,人们还能研究哲学吗?它还叫哲学吗?”维特根斯坦和罗蒂的这两对问题是典型地反本质主义的。罗蒂的这种“没有镜子的哲学”的视界和独创性,要求哲学家重新面对哲学探究的本质和目的这样一些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思想”是《逻辑哲学论》中一个很重要但又很不清晰的概念;维特根斯坦本人,以及常见的哲学文献,都没有为此概念提供清晰可把握的解说。如何准确理解这一概念,仍然是诠释《逻辑哲学论》需要克服的困难。首先,论文从《逻辑哲学论》提供的直接文本依据出发,立足于“思想的本质是逻辑”这个较通行的解读,对青年维特根斯坦关于“思想”的主要论题作学理上的梳理;其次,以维特根斯坦致罗素的信件为线索,论文尝试收集一些间接证据,讨论将“思想”解读为心理对象的可能性,并阐明这一解读会产生的一些困难;再次,基于一些认识论上的理由,论文建议:对“思想”概念作逻辑主义解读更契合《逻辑哲学论》的文本和早期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20.
问 :在《维特根斯坦在 2 0世纪分析哲学中的地位》[2 ] 这本书中 ,您认为 ,维特根斯坦对2 0世纪分析哲学的发展影响巨大 ,这既包括其前期哲学对维也纳学派的影响 ,也包括其后期哲学对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影响。您认为维特根斯坦在 2 0世纪分析哲学的发展中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答 :我一直认为维特根斯坦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对维也纳学派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 2 0世纪 2 0年代 ,他对剑桥的分析学派影响极大。 1 92 9年重返剑桥之后 ,通过他的教学及其培养的许多著名学生 ,使他成为一位相当有影响的人物。随着 1 953年出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