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琦 《宗教学研究》2017,(1):229-234
基督论探讨基督的本性和位格的问题。波爱修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应用基本逻辑学的知识,重新定义本性和位格,以此为基础,通过逻辑推理反驳异端邪说聂斯托利派和尤提克斯派。他阐述了天主教正统的基督论信仰作为中间道路,即基督是一个位格和两种本性。波爱修斯理性解读了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如何统一为一个位格。这种对神学的理性解读方式为中世纪的理性神学研究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谈到中世纪的逻辑学,日本学者山下正男曾指出:“中世纪逻辑学,正象所说的语言逻辑那样,是以声音标准、音标文字的标准作为研究对象的。”([日]末木刚博等:《现代逻辑学》第171页)他同时还指出:“中世纪逻辑学就是以圣书中使用的希腊语、拉丁语等自然语言为对象的逻辑学。”(同上书第156页)这些评价是否合适?我们  相似文献   

3.
由湖北省逻辑学会、中国逻辑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联合举办的全国第一次西方逻辑史讨论会,于1982年10月16日至26日在湖北省孝感召开。会议对古希腊、中世纪、近代和现代时期主要逻辑学家的思想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何谓真理?     
在早期基督宗教哲学中存在有两种对立的真理观。一种以奥古斯丁为代表,主张“真理即是存在”。另一种以波爱修为代表,主张“真理并非存在”。阿奎那既反对奥古斯丁的也反对波爱修的真理观,主张真理乃事物或存在与理智的符合或一致。阿奎那之所以反对奥古斯丁的真理观,乃是:勾了强调真理与事物或存在的差异性,更好地阐述他的存在先于本质的原则。他之所以反对波爱修的真理观,乃是为了强调真理与事物或存在的同一性,强调真理的存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西班牙的彼得原名彼得鲁斯·米利亚尼,大约在公元1220~1230年这十年之间出生在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他是中世纪伟大的逻辑学家之一。彼得在自己的家乡读完中学后,就到法国求学。他在当时逻辑学和神学的中心,法国的巴黎大学学习逻辑学,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和形而上学,以及医学和神学等。著名的大逻辑学家大阿尔伯特,很可能还有威  相似文献   

6.
考察逻辑学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对唯物地论证逻辑学具有重要意义。逻辑学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本文只能概述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为使考察不落于一般,特按不同原则将研究的关系划分如下:一、对逻辑学的对象、原理和各种术语的一般规定我们考察数百年来科学“逻辑学”这个术语的不同含义,但在不同运用形式中很难找出内在的秩序。把科学术语的发展与科学原理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思想史考察乐于依据的基础。但是,仅把某种精神产物(“逻辑学”术语及其含义)的发展与  相似文献   

7.
逻辑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七大基础科学的第二位。逻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 ,为了适应思维实践的需要 ,不同逻辑类型的创立无不深刻体现了其时代特征。由黄顺基、苏越、黄展骥三位教授主编 ,张家龙研究员等著名逻辑学专家集体编撰的《逻辑与知识创新》一书 ,突出了逻辑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 ,推进了我国逻辑发展与国际接轨 ,体现了团结协作的攻关精神 ,是一部富有时代特色的逻辑学著作。一、突出逻辑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创新的历史。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创新更成为时代的特征 ,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名理探》之《五公卷之一》中对逻辑之名称、内容、地位、内部划分等的讨论为对象,对照了其蓝本科因布拉亚里士多德逻辑注疏,结合当时文艺复兴的知识和教育背景,分析了《名理探》中关于逻辑作为一门科学的论述,由此而发也指出关于逻辑学之界定的思索也是一个省思中国古代逻辑是否能与西方逻辑汇通的这个基础问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王丕 《心理学报》1981,14(1):18-22
关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范畴如何划分问题,关系着如何科学地理解心理的实质和规律问题,所以从来是心理学家们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从古希腊时代起,就对心理活动有“三分法”和“二分法”之争。最早在柏拉图的《铁马由斯》篇中,就有了关于心的三分法的表示,与后来关于知识,情感和欲望三种划分相符合。和这三种划分  相似文献   

10.
江璐 《世界哲学》2017,(5):115-121
从波爱修对亚里士多德《解释篇》第九章的注疏,特别是从他处理未来偶然事件问题的方式上,可看出他是位忠实的亚里士多德主义者。他沿用了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解决方案,而非斯多亚派的方案:他与亚里士多德传统一同将此问题视为一个逻辑决定论的问题,而斯多亚派则将此问题视为因果决定论问题。本文在揭示波爱修之亚里士多德传承的同时,也将揭示他如何在《哲学的慰藉》中将柏拉图关于永恒和时间的理论融入他对此问题的讨论之中,从而得以优雅地解决亚氏所提出的两个关于未来偶然事件的悖论。  相似文献   

11.
整个逻辑学科包括概念和命题据以彼此联系的那些原理,因而也包括那些可借以揭示这些关系并根据它们做出有效推理的思维技巧。逻辑学科可以划分为纯逻辑和应用逻辑两大部类,这种区分类似纯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区分。纯逻辑制定出一系列严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发展的现阶段,引起了逻辑学家本身和哲学家、以及知识局部领域的代表人对逻辑学问题的极大注意。由于科学本身的需要,在逻辑学家面前摆着各种不同的问题;从科学语言形式化到科学知识本质、思维形式的辩证法,等等问题。逻辑学乃是这样一门科学,在其中在极不同的理论流派、看法和观点的代表人物之间进行着激烈的争论。最近,出版了越来越多的阐述逻辑学问题的著作。但是,应该说,虽然有多种多样的关于逻辑学的现代著作,在精确地阐述逻辑学中的争论主要点和问题的观点方面却仍存在着严重的缺  相似文献   

13.
1997年8月国际中世纪哲学研究学会第10次大会在德国埃尔富特举行。作为课题主席,我有意选择了“什么是中世纪哲学?”这个问题作为大会的总论题,目的是更新本学会建立伊始就开始的关于中世纪哲学地位的讨论。卢汶天主教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C.斯迪尔(Carlos Steel)讲演的题目是“中世纪哲学:一项不可能的计划”,这个题目具有启发性,它把一个新的视角引入了讨论:为了把它置于逻辑的条件下,这个问题不再关心中世纪哲学的“是”[“存在”],而是关心“可能”。  相似文献   

14.
一近年来波兰数理逻辑学者卢卡西维奇(Lukasiewicz)以及其他一些人在欧洲中古逻辑史方面整理出一些有趣的结果。他们发现六世纪时波底乌斯(Boethius)的逻辑著作中包含着与现代数理逻辑中的命题演算类似的理论。十二世纪至十五世纪时,这种关于命题组合的逻辑理论又曾得到发展。数理逻辑中的若干结果实际上已经为中世纪的逻辑学家所发现。例如所谓“德摩根法则”在中世纪的逻辑书中即可以找到。又如多值逻辑的概念原来以为是卢卡西维奇在1920年创始的,但近年发现,中世纪时奥坎(Ockham)即已提出过三值逻辑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非形式逻辑这一术语是本世纪六十年代末北美一些学者提出的。非形式逻辑的兴起主要是为了解决政治、社会生活中的论证问题。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非形式逻辑作为一门新的逻辑学分支而得到迅速的发展。为什么在符号逻辑占统治地位的当代,在西方一些国家非形式逻辑却倍受关注?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对逻辑科学的发展作一初步的探索。一、对形式化方法的思考逻辑学作为一门科学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里,传统逻辑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传统逻辑是指:由亚里士多德创立,经过中世纪的演变而发展至十九世纪(乃至今天)的逻辑。它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断言中国古代没有逻辑学的时候,并不否认中国古代有逻辑思维。问题就在于: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逻辑思维不能发展为逻辑学?通过文化比较可以发现,文化的终极关怀对逻辑学的命运有决定性影响。何以希腊文化能完成从逻辑思维到逻辑学的发展,希伯来文化却不能?根本原因在于希腊文化以知识作为终极关怀,使认知主义成为主流,而希伯来文化以宗教信仰作为终极关怀,使反智主义成为主流。中国文化不能产生逻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内圣外王之道"作为终极关怀:一、在"内圣外王之道"的支配下,由道德与政治结成的价值体系的霸权与逻辑学的价值中立的本性不相容;二、在"内圣外王之道"的支配下,逻辑思维没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艺术史中,宗教与艺术时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甚至于在中世纪时期,一切艺术都只为宗教服务,宗教对艺术的影响非常之大。因此分析艺术中的宗教性是有重要意义的。在17世纪佛兰德斯地区的绘画中表现出鲜明的宗教性特征。以当时的杰出画家鲁本斯的代表性作品《下十字架》,就从文化、政治、经济等角度反映出这一时期佛兰德斯绘画中独特的宗教性及整个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断言中国古代没有逻辑学的时候,并不否认中国古代有逻辑思维.问题就在于: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逻辑思维不能发展为逻辑学?通过文化比较可以发现,文化的终极关怀对逻辑学的命运有决定性影响.何以希腊文化能完成从逻辑思维到逻辑学的发展,希伯来文化却不能?根本原因在于希腊文化以知识作为终极关怀,使认知主义成为主流,而希伯来文化以宗教信仰作为终极关怀,使反智主义成为主流.中国文化不能产生逻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内圣外王之道"作为终极关怀:一、在"内圣外王之道"的支配下,由道德与政治结成的价值体系的霸权与逻辑学的价值中立的本性不相容;二、在"内圣外王之道"的支配下,逻辑思维没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相似文献   

19.
《辞书研究》1984年第2期上,有一篇徐庆凯同志的文章《从辞书学角度评<逻辑学辞典>》。这篇文章说:“《逻辑学辞典》……填补了我国专科词典领域的一个空白,为学习和研究逻辑学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工具,应该肯定是有益的尝试。但是,坦率地说,这本词典的质最不人能令满意。”最近,章沛和王经伦两位同志又在《国內哲学动态》1984年第四期上,发表了《<逻辑学辞典>评介》一文。作者最后说:“《逻辑学辞典》仍不失为我国第一本逻辑学辞典,这是我国逻辑界可以引以为自豪的事情。”这篇文章对那本辞典的优点说得多,而对其缺  相似文献   

20.
《舍姆斯之书》是阿拉伯逻辑史上最重要的读本之一,自问世以来便获得了经久不衰的广泛影响。作为经院逻辑学的典型代表,该书在编排体例和主要内容上是对伊本·西那《指示与诠明》逻辑学卷的改编和发展,书中对逻辑学的本质和主题的论述又反映出安萨里和拉齐以来的实证教义学家对逻辑学的基本认知和构想。这种打上了双重烙印的逻辑学形态,也成为明清以来的经堂教育讲授和研究逻辑学的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