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哲学》2017,(1):F0004-F0004
近日,《东西方哲学年鉴》(第一卷)由德国古意特出版出版发行(Yearbook for Eastern and Westem Philosophy,2016,Vol.1,Walter de Gruyter GmbH)。  相似文献   

2.
《哲学动态》2006,40(4):5-11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支持下,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及其他单位研究西方哲学的专家、学者的通力合作,由叶秀山、王树人任总主编的多卷本《西方哲学史》(学术版)自2004年7月至2006年3月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陆续出齐。全书共8卷11册,500余万字,纵论从古代希腊到当代西方的全部西方哲学历程,可谓宏篇巨作。8卷分别为:《总论》(叶秀山、王树人著);《古代希腊与罗马哲学》(姚介厚著);《中世纪哲学》(黄裕生主编);《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英国哲学》(周晓亮主编);《启蒙时代的法国哲学》(尚杰著);《德国古典哲学》(张慎主编);《现代欧洲大陆哲…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0月,《中国经济伦理学年鉴》(2012)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至此,《中国经济伦理学年鉴》(以下简称《年鉴》)已出版10卷。《年鉴》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南京师范大学共建的经济伦理学研究所编辑出版。《年鉴》编委会主任为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主编为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伦理学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小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国内学术界翻译国外学术著作蒸蒸日上的形势下 ,北京的人民出版社于今年 2月隆重推出了由英国著名学者尼古拉斯·布宁 (NicholasBunnin)和旅居海外的华人学者余纪元共同主编的《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词典》。它的正文共设 2 91 1个条目 ,在以现当代西方哲学为主的基础上 ,基本上囊括了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哲学的全部最重要的术语 ,其中的许多条目给出了比较详细和简练的希腊语、拉丁语、德语、或者法语方面的词源解释 ,发挥了类似于“哲学辞源”的、为其他哲学工具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编排上 ,它采取了西文和中文对照的形…  相似文献   

5.
布洛赫(Ernst Bloch,1885—1977)系20世纪西方思想界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哲学家。1885年7月8日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路德维希港,早年在德国攻读哲学,并获哲学博士学位,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流亡瑞士和美国,世界大战结束后回民主德国莱比锡大学任教,后因反对当时民主德国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于1958年到联邦德国在图宾根大学任客座教授。布洛赫一生勤于著述,给后人留下了一大批著作,其中较著名的有《幻想的精神》(1918)、《当代的遗产》(1935)、《主体—客体:对黑格尔的解释》(1955)、《希望的原则》(三卷本,1954—1959)、《间离》(二卷本,1962—1964》和《图宾根哲学导论》(二卷本,1963—1964)等。在国外,布洛赫一直是研究20世纪西方哲学的学者所关注的人物之一,而我们国内对布洛赫思想的介绍几乎等于零,更不要说研究了。鉴于布洛赫在20世纪西方思想界的影响和地位,本文试对布洛赫的哲学与美学思想作一简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一书的名称,新中国建立后就是这样翻译。现在俞吾金先生在《作为经济哲学的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和命运》(《中国哲学年鉴》2011年卷,以下简称"俞文")一文中,却把"终结"译作"出路",并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年鉴》 (年刊 )是哲学专业资料性刊物。它逐年向读者提供哲学各学科的研究进展、成果和学术讨论、活动的全面而系统的信息 ,发表国内学者出访的观感 ,介绍国内哲学界的情况 ,并附港台哲学新书目 (部分 )和内地哲学新书目、论文索引。每册大 3 2开本 ,分平装、精装两种 ,由哲学研究杂志社自办发行。 2 0 0 2年版《中国哲学年鉴》现已出版 ,精装每本 40元 ,平装每本 3 0元。本杂志社尚有少量下列年度的《中国哲学年鉴》 :  1 993年 精装  1 1 . 0 0元  平装 8. 0 0元  1 994年 精装  1 9. 0 0元  平装 1 5. 0 0元  1 995…  相似文献   

8.
安乐哲 (RogerT .Ames)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 ,目前海外中西比较哲学界的重要人物。他曾长期担任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并是美国东西文化交流中心亚洲发展项目的负责人、国际《东西方哲学》杂志主编、英文《中国书评》杂志主编。安乐哲教授的学术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9.
《世界哲学年鉴(1988—1990)》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辑,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哲学专业工具书,主要反映国外哲学界的最新科研进展状况和重要成果,向读者提供较全面,系统的哲学信息。本年鉴是继1986、1987以后的第三部《世界哲学年鉴》。  相似文献   

10.
阿契·J·巴姆(Archie J Bahm)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比较哲学家,主要致力于中国、印度和西方哲学的宏观比较,著述颇丰,代表作有《老子道德经》(1958)、《佛陀的哲学》(1958)、《瑜珈——终极的和谐》(1961)、《世界现存宗教》(1964)、《孔子精神》(1969)、《薄伽梵歌——黑天的智慧》(1970)、《比较哲学——西方、印度和中国的哲学比较》(1977) 、《美国哲学家通讯录》(1990)等十六部专著。译者从他的著作《孔子精神》、《比较哲学》、《世界现存宗教》儒教章中摘译了部分论孔子的言论,稍加编排,供中国学者和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康德实践哲学》是日本研究西方哲学的著名学者安倍能成的一部重要著作。于凤梧、王宏文二同志把它翻译成中文,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康德实践哲学》简要地介绍了康德的伦理道德思想。该书包括“前篇”和“后篇”两大部分。前篇为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哲学既是以柏拉图主义为建制的传统西方哲学的完成形式,也是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德国形而上学。黑格尔哲学观问题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一般形而上学问题,黑格尔并未超出柏拉图的理念论所奠定的基本架构,而是进一步将其系统化了;其二,德国形而上学问题,黑格尔对德国现实和时代关系的思考所体现的矛盾特质,是这一问题的延续和集中表现;其三,德国形而上学与德国现实的关系问题,黑格尔以理性国家观去处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为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提供哲学论证。青年马克思哲学观变革的逻辑与其对黑格尔哲学观问题的颠倒与转换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大学时期,马克思在法学研究过程中触及了黑格尔哲学观的根本疑难;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开启了从“超感性世界”转向“感性世界”的哲学研究方向;《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初步把握住了黑格尔哲学观问题,把对黑格尔哲学观的理论批判转换为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的实践批判;到了《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基本实现了对黑格尔哲学观问题的颠倒与转换。  相似文献   

13.
《世界哲学》2002年增刊,即《激荡与反思:海峡两岸西方哲学东渐百年学术研讨会专集》业已出版。本增刊所收集的文章,是海峡两岸及国外共30位学者向2002年9月18~20日在武汉大学举办的“海峡两岸西方哲学东渐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的汇编。其内容分为  相似文献   

14.
《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一书是我国哲学界资深学者夏基松教授的新作。从4O年代末起,他相继在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和杭州大学从事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整整有SO年之久,这部书是他50年来科研教学的重要成果。1985年,他受高等教育部的委托,编写了《现代西方哲学教程》一书,作为全国高等院校的通用教材,此书出版后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获得了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多次再版。《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是在此书的基础上作了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后写成的,无论就其广度和深度而言,都比前一著作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关于《爱欲与文明》的评论就《爱欲与文明》,东西方学者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问题展开评论。 (一)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改造马尔库塞自以为通过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已经将它改造成为一种科学的、进步的社会理论。但东西方的绝大多数学者则对这种改造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6.
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英国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1925年自英国伦敦大学退休后来到美国哈佛大学任哲学教授,开始了其学术生涯中又一个辉煌的时期。他的主要哲学著作《科学与现代世界》(1926年)、《形成中的宗教》(1926年)、《过程与实在》(1929年)、《理性的功能》(1929年)、《观念的历险》(1933年)、《思想方式》(1938年)等,都是在美国完成的。怀特海哲学又称机体哲学、过程哲学,它以其原创性、深邃性、兼容性、超越性堪称当代西方哲学中的一块瑰宝,对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后现代走向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但是长期以来,怀特海哲学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成果也寥寥无几。近年来,随着后现代哲学特别是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建设性后现代哲学重要源头之一的怀特海哲学也日益为我国学者所关注。为了进一步推进国内的怀特海哲学研究,我们选译了他的部分重要论述,并且介绍了怀特海哲学的一些主要概念,目的在于引起学者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另外,我们认为,当代著名后现代思想家、美国克莱尔蒙特大学过程研究中心主任J.B.科布(John B.Cobb,Jr.1925-)教授的两篇论文对我们了解怀特海哲学的当代意义,特别是它和当代中国的相关性,也是颇  相似文献   

17.
意向性理论是当代西方哲学中的显学,特别是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思想核心。它关涉到许多基本的哲学问题,深入到了人类认识和实践的结构前提和逻辑预设。近年来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过目前多数学者主要还是从当代西方哲学诸如现象学、语言分析哲学和心灵哲学等思想框架内来理解和阐释意向性理论,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当代西方哲学有意识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工作还很少有人做。刘景钊博士的《意向性:心智关指世界的能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年7月第1版,以下该书简称《意向性》)一书则从具体问题入手,进行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18.
1988年4月1日至5日,关于德国哲学中人的问题国际哲学讨论会在武汉举行。这次讨论会是由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和《德国哲学》编辑部主办的,近百名学者与会。来自联邦德国、民主德国、法国、美国、瑞士、日本的九位教授和十位中国教授、学者在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9.
《哲学研究》2012,(8):2
<正>《中国哲学年鉴》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大型文献性、资料性学术年刊。秉承学术性、前沿性、权威性的办刊宗旨,2012年卷《中国哲学年鉴》力求真实、全面反映中国哲学界2011年度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提供哲学界学术活动的信息,介绍海外哲学研究的现状和最新动态,并刊登内地和港澳台哲学新书目、论文索引。广大专家、学者和读者可以通过该刊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和把握当今  相似文献   

20.
道的教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丁&;#183;布伯(1878—1965)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自不待言,有P.A.Schilpp和M.Friedman碥的《马丁&;#183;布伯的哲学》一书为证。国内学界读过马丁&;#183;布伯《我与你》一书的人也不在少数(该书有60年代熊伟先生编的节译本和80年代陈维纲的全译本),但知道布伯对东方和中国文化研究的人可能就不多了。尽管他不懂汉语,但他还是在别人的帮助下硬是把《庄子》和《聊斋志异》翻译成了德文,这一学事曾在德国轰动一时,据说海德格尔读的《庄子》就是布伯的译本。布伯之所以如此“痴迷”于东方文化,有两点原因。一是,他相信古东方文化优于西方文化,特别是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不足,甚至可以拯救现代堕落的西方文化。二是,他不仅精通“西学”,而且对“东学”也理解颇深,他的犹太人背景使他天生地对东方文化存有好感,而他对哈西德教派长达五年的观察和研究,加深了他对东方神秘主义古韵的体会。所以,布伯本人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位最佳的沟通者。我们在此翻译布伯论东方和中国文化的三篇文章,目的也是要引起国内学者对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