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交往范畴指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核心概念。交往关系包括生产关系,但不等于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命题是对"生产力-交往形式"命题的深化。交往与生产互为前提,交往内生于生产,生产只有在交往中才能进行。个人的生产能力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形成社会生产力,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内在地包含着互动。当交往发展为世界交往时,社会形态发展中的派生形式和跨越现象就成为普遍现象,社会发展道路就形成多样性。哈贝马斯对精神交往及其语言、规范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而全面的探讨,但由于对劳动及其与互动之间的关系作了错误理解,因而他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批判从根本上说是"误批",其交往理论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既多处使用了交往形式、交往方式、交往关系这些术语,又多次使用了生产关系概念(据我统计,至少使用十一次)。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交往形式、交往方式、交往关系这些术语与生产关系概念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一直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一个难解之谜。本文为破解这个难解之谜做些尝试性的探索,不当之处请理论界的同仁、特别是中共中央编译局的有关同志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辩证法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辩证法,要全面深入地研究新时期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诸问题。中国西部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社会主义辩证法应从宏观和高层次上研究和把握西部地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及矛盾运动的特点,为西部发展改革提供方法论和认识工具。  相似文献   

4.
林丹青  曾雪媚 《学海》2002,(6):98-100
普遍语用学在哈贝马斯的哲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是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基础 ,是我们深入把握哈贝马斯思想和研究方法的入口。可以说 ,普遍语用学的研究是交往行动理论研究的一个缩影。不理解普遍语用学就不能理解他的交往行动理论。与交往行动理论的研究一样 ,哈贝马斯也是在批判地吸收前人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普遍语用学的基本构想的。首先 ,哈贝马斯在对结构主义、行为主义、经验主义语言学和语言分析哲学的批判中把自己的语用学和其他各种不同的语言学和语用学区分开来 ,从而显示出他自己的语用学的特殊性。在哈贝马斯看来…  相似文献   

5.
交往与异化──关于现代交往的负面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走向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正在一个空前的大变革时代苦苦地探寻新的生长点和理论热点,正在经历着研究主题的诸多转换。在这方面,主体间交往问题的提出是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因为,无论要从理论上建构关于人与世界的总体理论,还是要在实践上形成健全的社会关系,关于交往问题的研究都是不可缺少的。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在对于交往范畴和交往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作出一般阐述之后,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热情似乎正在悄悄减退,目前尚未出现使交往问题的研究走向深化的迹象。笔者认为,关于交往问题的研究切不可染上草草收兵的理论浮…  相似文献   

6.
劳动范畴是支撑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阿基米德点,对于劳动范畴的科学解析是正确理解唯物史观的阿莉阿德尼线。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所有时代,乃至工业革命以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有限,在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物质劳动处于决定性地位,精神劳动处于从属性地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正是对这一历史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创立了唯物史观。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来临,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在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正发生根本性的翻转。这种现象和趋势必将触发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叙述方式的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7.
经济改革就是要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深入探索生产关系的结构和性质,不断完善生产关系的理论,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并且正确地抉择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一、生产关系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8.
《学海》2017,(2):130-135
移动互联正在改变人们交往的方式,重塑我们的社会结构。面对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的趋势,虚拟民族志应该改变线上线下的二元理论模型,把场景作为新的社会研究的起点,以动态的观察视角来认识新的交往空间中的社会实践,通过整体性的感知和共情化的理解,来把握浸润在社群文化中的社会意义,探索虚拟民族志更有价值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在不同的科学领域里,有许多学者都对交往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括包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语言学家。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什么是交往?如何掌握交往的过程?交往在儿童道德培养中的作用?父母在与儿童交往时,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条件,才能顺利地完成这一活动?他们认为,交往的定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交往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交往过程中人们相互交流信息,在彼此交流思想  相似文献   

10.
如何正确发挥国家的经济职能,发挥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问题,是经济改革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理论界的广泛注意。但是,国家的职能只是国家性质的外部表现;我们只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特征等基本问题重新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后,才能对国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它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对它作了较为完整的阐述。他们认为交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它与生产构成一对矛盾;交往关系是一般的社会关系,其“总和”决定了现实的人之为人的本质。与三种生产方式相适应也有三种交往方式,其中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础,二者的矛盾运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变化。交往理论是唯物史观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起着建基性作用,有着独立的存在价值和重要地位。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重返马恩文本,追溯交往理论的源头,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人的本质,把握社会发展方向和世界历史进程,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哲学家中,对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在苏联哲学家中也一样,他们正在进一步展开争论)。在这里的问题有如下一些:基础是什么?是否仅指生产关系?是否包括生产力?基础、生产方式、社会存在这三个概念有何区别及联系?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所组成的社会经济结构是社会的基础中的生产关系总和应怎样了解?是指该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诸要素、诸方面的总和呢,还是指该社会形态中现实地存在着的诸种生产关系的总和?什么是上层建筑?是仅  相似文献   

13.
回到现实是马克思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关键,以斯密为代表的国民经济学家的市民社会理论,从哲学思辨进入经济学研究是马克思借以回到现实的重要环节。但马克思所要走进的现实是否就是斯密的市民社会?斯密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怎样的意识形态性?马克思是如何破除斯密的市民社会理论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性而走进现实的?只有弄清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借助于斯密的市民社会理论,深入地把握了社会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现实存在,辩证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具有的二重性,并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所蕴含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矛盾,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关系,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的历史趋势,论证了人类解放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4.
论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作为儿童主要的社会关系,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彼此间的关系、各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等,对我们理解儿童发展的动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介绍当前关于这三者关系的三种主要观点,即主从式观点、独立式观点和整和式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各人际关系中交往双方的角色、地位、关系性质、儿童年龄阶段和社会文化差异等因素,阐述了我们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专门考察“社会-经济成分”范畴的方法论意义及其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其他概念中的地位。作者认为,列宁把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生产成分、社会经济成分)理解为以一定生产力为其基础的、在不同程度上形成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因此“社会生产成分”概念和“社会经济体系”概念是等同的。成分是特殊的生产关系体系。有多少种基本的生产关系类型,就有多少种基本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史上,有五种基本的生产方式,与此相对应,也有五种基本的社会-经济成分。此外,小规模的自然经济和小商品经济是两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成分。在某个社会中所有的生产关系都可纳入一种成分和形成一种社会经济体系的条件下,“特殊的社会生活成分”概念就完全与“社会-经济形态概念”相吻合。在氏族社会经济繁荣时期和共产主义形态存在与发展时期,只存在一种社会生产成分。除此以外,在人类社会中通常存在着好几种社会生产成分,其中有一种成分占居统治地位,起决定性作用。在一个社会中,所有的生产关系产生了一定的上层建筑,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属于社会的基础。但是,只有占统治地位的成分,才是那个具体社会的基础。在某些时代中,任何一个基本的社会生产成分都不占统治地位,都不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经济形态”概念就完全不适用了,而“社会-经济成分”范畴则具有特殊意义。在一定具体条件下,两种不同类型的生产关系能够形成一种包含有这两种生产关系的特征的社会经济体系,如封建-奴隶制成分、封建-资本主义成分等等。目前拉丁美洲的大庄园属于封建-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代人生观问题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的使命之一在于不断地对它所要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人性和人生进行反思和自觉。时代的演进和哲学批判的转向是我们重新审视当代人生观问题的逻辑原点。人的存在和感性幸福,在社会日益工业化、世俗化的时代洪流中,业已成为现实的追求,人性的丰富和全面成长成为当代思想文化的自觉意识。因此,传统哲学对人性的批判、对人生的理解和规定,已经不能再绝对化为惟一的符合人性的存在方式,时代要求哲学的批判应当凸显其思维的价值维度和人学性质。这样,哲学对人生的反思就应跟上社会生活的时代步伐,以期对人的存在和生活进行科学的解释和现实的…  相似文献   

17.
实证研究从羞耻产物的性质出发,得出了相互抵牾的结论,其缺乏足够解释力的有限性难以为羞耻的道德地位正名。哲学思辨路径通过回应羞耻“触发事件的消极性”和“自律性的消弭”两大质疑来阐明羞耻的道德身份。羞耻是内在的美德原型和外在的交往中介,前者以否定性的方式把握着善,驱使着主体践行责任,弥补善的鸿沟,从美德原型处培育各式美德;后者以肯定性的方式促发社会交往,督促主体反思自我以及他者的态度,进而自由地得出某个真正合乎道德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关于精神生产关系问题的研究,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尚未把精神生产关系放在社会生产的系统中,从主体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分工的角度进行唯物史观的考察。因而,笔者在此略陈管见,以求教读者。问题的提出与精神生产关系概念的界定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生产交往是人类真正的第一个历史性活动,人们如果不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劳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以来我国交往理论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哲学界对实践与主体性问题研究的深入,交往理论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现将近年来交往理论研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综述。一、关于交往范畴及其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交往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忽视,缘于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偏狭理解,即...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为了说明不同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种社会层次理论:二层次说,即社会存在一社会意识;三层次说,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一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四层次说,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这几种社会层次理论,对于人们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现象确实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并且它们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都能找到根据.但是,笔者认为他们都还有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从一国范围看,它们都把家庭、婚姻、民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体育等的交往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