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省“改革与道德”讨论会1984年8月20日至22日在合肥召开。会议共有代表50余人,收到论文和调查报告20篇。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和重要观点记要如下: 一、开展“改革与道德”讨论的意义 大家一致认为,当前,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的经济改革正由农村向城市推进。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伴随着道德生活的急剧变化。其中,经济生活中的“越轨”和“失范”现象尤为突出。但是,经济行为是人的社会行为,必然受到一定的道德规范的制约和影响。所以,探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人们经济生活的道德要求,是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种原因,“道德危机”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由于相关领域道德立法的缺失,道德立法执法不严等原因,道德在调整人们行为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有效构建理想的社会主义道德,利用法律促进道德建设是值得重视的有效途径,在立法、执法、司法三方面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切向钱看” 的错误倾向。有些人把“一切向钱看”的出现,归 咎于经济体制改革。有些人还认为,实行按劳分配 就必然产生“一切向钱看”的现象。这些认识涉及 到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经济改革和共产主义道德 教育是否是矛盾冲突的?社会主义经济原则和共产 主义道德原则能否统一?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正 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对搞好经济改革和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对正确地开展反对精神污染的斗争, 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研究述评李荣海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急速发展,如何进行道德建设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理论工作者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这一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需要指出,十四大召开前,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伦理学学会为努力宣传十三大精神,促进重庆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从1988年5月初开始,在重庆人民广播电台《理论与实践》节目里举办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专题广播讲座。讲座共16讲,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进行道德建设的出发点为中心,密切结合实际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道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的特点、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经济体制改革与道德、政  相似文献   

7.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不仅冲击着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促使社会生活方式和人们思维方式以及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这些变化,所反映出来的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都与道德的基本问题、道德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密切相关。从伦理学角度讲,改革本身就蕴含着道德问题。当前经济改革的实践,正在改变和丰富人们的道德观念,必将促进道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全国伦理学会、湖北省伦理学会、山东省伦理学会和武汉市伦理学会联合发起的社社主义初级阶段职业道德建设理论讨论会,于1987年11月19日至24日在武汉召开。这次讨论会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职业道德建设在整 个社会道德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多数代表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职业道德建设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中心和突破口。这不仅是因为社会道德中的原则、理想、规范总是要通过人们的职业道德从而转化为人们的行为,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因为人们大部分道德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呼唤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之相适应。随着我国现实实践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问题突出地摆到人们的面前,随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随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建立并...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现实根据不是道德观念的革新,而是道德生活世界的建造。因此,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的现代构建,基础性条件在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到场。没有个人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意义上的经济解放,就不可能有个人在道德意义上的自我解放。而个人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意义上获得真正的经济解放,必然性前提是个人必须获得具有我国特色的、确定性的、明晰的现代产权,这是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的经济向度进行伦理辩护的逻辑起点。最后,本文进一步指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应属现阶段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经济向度中的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以个体经济、公私合营和个人承包等经济形式为补充的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竞争和价值规律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这样情况下,反映到人们的心理和道德观念上,会不会产生个人主义、利已主义的道德意识?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准则适应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个人主义道德体系能不能同共产主义道德体系和平共存,或者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合法的道德层次看待?这些问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确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这里我提出一些个人想法和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加强经济立法、建立和健全经济法律体制,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一种法治经济,这是人们早已认识了的。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在经济法制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目前虽不完善,但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经济法律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企业伦理建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性,远没有为人们所充分认识,因此就这个问题展开研究、讨论,以期引起人们在实践中切实加强企业伦理建设,是很有意义的。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3.
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提出要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那么,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同社会主义改革是什么关系呢?本文想就此问题作些探索。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道德的行为准则之一,也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出发点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客观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迎来了中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迎来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春天。我们党实行的各方面的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促进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进步,使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能逐步得到  相似文献   

14.
报刊文摘     
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体制改革要实行承包责任制,要发展商品生产,要突出个人利益,所以它和共产主义道德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 作者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对的。首先,从经济体制改革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性质、目的来看,它们是一致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共产主义道德是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共产主义道德的发展建立了可靠的经济基础。其次,从道德和利益的关系来看,二者是紧密相联系的。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共产主义道德既不否认集体利益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回顾中国道德建设30年,其逻辑起点即是关于道德建设的科学定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必须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道德建设,必须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在邓小平德治思想的指引下,我国道德建设呈现四大战略创新。一是提出“以德治国”方略。二是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三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四是道德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8年,我们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成功举办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形成了“抗震救灾精神”与“奥运精神”。这两大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30年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为响应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号召,全国伦理学会于四月二十二日到二十五日,在上海召开了理事会。会上,同志们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共产主义道德的一些理论问题展开了讨论,并且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和商品经济与道德关系的问题时,必然要涉及如何确立评判道德进步的尺度问题,而道德评价尺度的确立,又离不开对道德本质的认识。对此,目前理论界有如下几种看法: 一、生产力标准以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衡量道德进步性的尺度。即: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行为在道德上应给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市场经济的制度整合与伦理道德建设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国的改革已经进行了 2 0年的时间 ,目前正在进入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重大标志是 :“增量改革”战略向总体改革战略转化 ;局部改革向全面改革发展 ;经济改革向经济、社会、政治以及伦理文化的综合改革发展。关于市场经济的道德话语也在发生变化。对市场经济的整体道德评价正在被对市场中的道德秩序与行为规范的关心所取代。人们现在关心的是 ,在市场中遵循商业道德的重要性 ;人们现在希望的是 ,降低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无论是在讨论“债转股”问题的时候 ,还是在讨论“风险基金”问题的时候 ,“道德风险”都成为人们关注的主…  相似文献   

19.
道德建设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蔡子文第六次全国伦理学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5日至29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收到论文60余篇。现将大会讨论的学术问题综述如下,一、关于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的导向。所谓道德价值导向,是社会对人们道德价值取向的一种引导,实质上就是一定道德价值目标及其追求。与会者对此问题有下述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要贯彻价值导向的一元化。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应成为主旋律,成为社会最强音。理由:商品经济有两个方面的效应。商品经济的积极作用是:促进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创新观念、平等观念、权利与义务观念的形成。如果不对这些观念充分肯定,就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应看到商品经济的负效应,它诱惑一些人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等等,这对社会主义建设起破坏作用。商品交换原则可能深入到政治生活,出现权利与金钱交易,以权谋私。如果没有上述一元化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将受到严重的腐蚀和侵蚀。对价值导向持一元化看法的同志,也有各自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集体主义作为价值导向的具体化,就是企业本位,企业集体主义。但有的同志则不同意提企业本位主义。因为,这样提太偏重企业  相似文献   

20.
报刊文摘     
王柏森在7月23日《文汇报》发表《试论经济改革与道德进步的关系》一文,文章讲,一项改革方案的实施,一项改革措施的推行,每每伴随着一场关于改革对与不对的争论。在这样的争论中,常常有人对改革发出道义上的批评和谴责。这就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经济改革是促进了道德进步,还是相反?怎样认识经济改革与道德进步的关系? 作者提出问题,打破“大锅饭”会造成“道德倒退”吗? 文章认为不能用某种抽象不变的道德标准去衡量,而必须联系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与道德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