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晓鸿 《天风》2016,(11):30-31
正原文:词日:真主无元,湛寂常然~1。译文:作颂词道:上主本无始真源,寂静且奇妙永恒。原文:权舆匠化~2,起地立天。译文:太初巧匠般创造,开辟诸天并大地。原文:分身出代,救度无边~3。译文:三一之圣子降临,救赎之功业无尽。原文:日异暗灭,咸证真玄~4。译文:太阳升起幽暗灭,一同证明真奥妙。  相似文献   

2.
徐晓鸿 《天风》2016,(12):20-21
正原文:开贷生成,物资美利~1。译文:放赈施恩顾百姓,提供物资让利税。原文:香以报功,仁以作施。译文:焚香向天报功德,仁慈之心愿施舍。原文:旸谷来威,月窟毕萃~2,译文:日出之处自生威,月藏之地自凝辉。原文:建中统极,聿修明德~3。译文:德宗建中年登基,发扬先皇明德行。原文:武肃四溟,文清万域~4。译文:武功整肃披四方,文治清明响万国。原文:烛临人隐,镜观物色;译文:火烛临照人之隐,明镜察观物之色;原文:六合昭苏,百蛮取则~5。译文:天地万物重复苏,万邦各族依准则。原文:道惟广兮应惟密,译文:圣道多么深广,应和何等隐密,原文:强名言兮演三一~6。译文:勉强述说其名,三位一体真神。原文:主能作兮臣能述,  相似文献   

3.
倪光道 《天风》2007,(14):6-7
我们只能挽救那些迷失真道的罪人,而不能被其拉去与其同站一条道路。这是信仰上的分别为圣。  相似文献   

4.
<正>早期道教服饰并没有严整的规范,一直到南朝陆修静之后才开始形成制度。《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上记载:"修静立道士衣服之号,月破星巾,霓裳霞袖,十绝灵幡,于此著矣。"而至南北朝末期道教服饰才逐渐定型。据道教服饰规范文献、唐代道士张万福所撰《三洞法服科戒文》所说:"法天尊圣真仙服,住持经戒,教化人间。必使师资相习,真道流通,易此俗衣,著彼仙服。"这就解释了道教注重服饰的原因:一方面,道  相似文献   

5.
徐晓鸿 《天风》2016,(9):24-25
原文:于是天题寺榜,额载龙书。宝装璀翠,灼烁丹霞。译文:于是皇帝亲自为景教寺题写了匾额,寺门上出现了御笔题词。宝贵的装饰光彩斑斓,有如闪烁着红色霞光。原文:睿扎宏空,腾凌激日。译文:皇上的题词宏大空灵,腾跃激荡如长虹贯目。原文:宠赉比南山峻极,沛泽与东海齐深。  相似文献   

6.
太上老子,历世化生,宣说道要,教化万方。迨及汉代,祖天师得太上亲授正一之道,立教度人,佐时理化,修行正身,禁罢巫觋淫祀,传扬真道,教治国之君务修道德,忠臣辅佐务在行道,民人内修慈孝、外行敬让。祖天师及嗣师、系师,宗承太上道德之旨,以《老子五千文》为道民奉习的要典,著作《  相似文献   

7.
《老子想尔注》所批评的“伪伎”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想尔注》又称《老君道德经想尔训》)是道教初创时期五斗米道的重要经典。作为早期道教的纲领性读本,《想尔注》从宗教神学的角度对《老子》五千言作了全面系统的解读,阐释了早期道教对“真道”的理解,抨击了社会上的邪道伪伎。所谓“伪伎”是相对于“真道”而言的。《想尔注》规定“道”为道教的根本宗旨,“道者天下万事之本”14章),①要求信徒法道行事,“重守道真”,而“伪伎”指的就是那些不合“道”意的思想、观念、方法等。《想尔注》中反对“邪文伪伎”的内容在文中出现多次。其所批评的“伪伎”、“邪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8.
朱元璋极力推崇《道德经》在治国中的作用,认为它是"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在《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中,朱元璋把老子之学与现实的治国之道联系在一起,以"无为而治"为核心,以安民为本为基础,以少私寡欲为品德要求,以宽政简刑为理想方略,精心构建了一套精微高远的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9.
徐晓鸿 《天风》2016,(8):30-31
正原文:其土出火(?)布、返魂香、明月珠、夜光璧,俗无盗寇,人有乐康。译文:那里的地方生产石棉布、返魂香、夜明珠和夜光璧,世俗生活中没有盗贼,人民安乐康宁。原文:法非景不行,主非德不立。土宇广阔,文物昌明。译文:法规不依景教的教导就行不通,君主没有德行就立不住。土地房屋广大辽阔,文明事物兴盛发达。  相似文献   

10.
来稿须知     
《世界哲学》2007,(4):F0003-F0003
投稿者请注意,请勿一稿两投,本刊对网上或其他出版物中已发表过的文章不再刊发。另外,投稿时请准备如下资料,连同文章一起发给我们:1.译文的外文原文;2.译文题目的原文,原创文章题目的英文译文,译文原著者的国别、姓名的外文原文;3.文章的内容提要200字左右,关键词3—4个;4.文章出处的书、刊名称外文原文、出版社名称原文、出版年代和页码;5.您的联系方式,包括:工作单位、电话、详细通讯地址、邮编、身份证号。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来稿须知$《世界哲学》编辑部  相似文献   

11.
王晓朝 《世界哲学》2012,(2):136-144
本文是在进一步研读柏拉图《泰阿泰德篇》的基础上对王路教授《读不懂的柏拉图》一文所做的回应。作者认为,王路教授对柏拉图该文中相关原文的解读有误,对中译文的两条主要批评意见站不住脚。王路教授指出柏拉图这节对话所举的例子中根本没有出现"存在"一词,作者认为被中译文译为"存在"的相应的希腊语词有"存在"之意,可以译为"存在"。王路教授指出这节对话中所举例子与想要说明的观点不匹配,作者认为这节对话没有所谓不匹配的问题,用感觉可以说明"存在",而不能说明"是"。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6,(3)
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有一段话:"惟道非圣不弘,圣非道不大。道圣符契,天下文明。"要理解这句话,必须首先确定"道"与"圣"之确切含义。《景教碑》中,此句话的前文乃是"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根据文义,"道"显然指景教。那么,"圣"指什么呢?有西方学者将该字翻译为"先知"(prophets)。若照此理解,上文的意思即:景教和先知相处和谐。这话显然不通。  相似文献   

13.
倪光道 《天风》2005,(3):26-27
有些弟兄姊妹总觉得生命之道太奥秘、太抽象,不容易听懂,也不容易遵行。其实,如今这真道的奥秘已经显明(参罗16:25-26;西1:26-27),不再抽象。约翰说:"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约壹1:1)不言而喻,这是指道成肉身的基督,已经将看不见的神"表明出来"(约1:18)。所以,我们这些因信得着基督生命的人,也要"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腓2:16)。  相似文献   

14.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伸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圣经是我们基督徒信仰的基础,他是区别真道和异端的唯一标准和试金石。每个有生命的基督徒都特别渴慕与热爱阅读圣  相似文献   

15.
至圣的真道     
秀秀 《天风》2002,(1):10-11
信耶稣仅仅为了得救是不够的,还要追求生命长大,因为主耶稣说过:“我来,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在至圣的真道上”一文告诉我们的正是这样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杨思范 《中国道教》2005,1(2):43-46
《庄子》一书又称《南华真经》,然《庄子》何时有《南华真经》之称,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传统的说法认为始于唐玄宗天宝元年。这种观点源于史书的记载。如《旧唐书·玄宗本纪》云:“(天宝元年)二月丁亥,上加尊号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天宝元年)二月丙申,庄子号为南华真  相似文献   

17.
<正>奥,深密也,亦丙灵之府也。妙道生成万物,囊括百灵,大无不包,故为物灵府也~1。所谓奥秘,必是深奥隐秘,也是神灵所在的地方。奇妙之道产生万物,包括各种生灵,广大而又无所不包,故而成为万物灵魂的居所。善,人之宝,信道善人,达见真性,得善根本,复无极,能宝而贵之~2;良善,是作人的至宝,信仰真道品行善良的人,  相似文献   

18.
徐晓鸿 《天风》2016,(5):26-27
正(大秦寺僧景净述)原文:粤若!常然真寂,先先而无元;窅然灵虚,后后而妙有~1。惣玄枢而造化,妙众圣以元尊者,其唯我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罗诃欤~2!判十字以定四方,鼓元风而生二气,暗空易而天地开,日月运而昼夜作~3。匠成万物,然立初人;别赐良和,令镇化海~4。  相似文献   

19.
"精白"一词罕见于先秦传世典籍,但在帛书《二三子问》中却集中出现,并作为一个政治话语上的用词被明确提出来。在单字词"精""白"的内涵里,均有德性修养的一面,且上升到君主和大臣治国的高度,此与复合词"精白"的两重内涵是一致的。孔子对此内涵进行了提升,"精白"即是在性与天道相贯通的基础之上,进行内心道德的修养,此即内圣的工夫。内圣必然兼含外王,圣人行王者之道,以治国平天下,此即外王的工夫。事实上,这是一种儒家工夫论。  相似文献   

20.
分别为圣     
林敦琦 《天风》2002,(2):12-12
经文:林前6:14—18 “分别为圣”是基督徒所熟悉的神学名词,它成为今天进行神学思想建设中面临的重要课题,那些超脱主义者把逃避现实的作法美之曰:“分别为圣。”本文欲就此主题略述浅见以证真道。“分别”指“从他们中间出来”,“为圣”就是成为圣洁。从罪恶与世俗中出来,乃神对选民的坚定要求。耶和华对他的第一选民亚伯拉罕的第一呼召是“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创12:1)。“地”指拜偶像的吾珥,今泛指罪恶世界;“族”指悖逆神的宗族,今指世俗的遗传;“家”是他拉之家。当时耶和华神藉摩西把为奴的以色列民救离埃及并无直接带进赐为业的迦南地,乃带到何烈山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