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雪峰 《天风》2012,(8):54-55
《路加福音》12章记载:耶稣正在讲道时,"众人中有一个人"打断了他的话,迫不及待地说:"夫子,请你吩咐我的兄长和我分开家业。"(参路12:13)在巴勒斯坦,人们遇到经济纠纷时,习惯请求德高望重的拉比出面调解。因此,这个人找到了身为拉比的耶稣。不过,耶稣却不愿意卷入这个事件,因为这并不是他的使命,所以他义正词严地声明:"你这个人,谁立我作你们断事的官,给你们分家业呢?"  相似文献   

2.
彼得与磐石     
陈志华 《天风》2014,(10):29-29
<正>对于追随耶稣的门徒而言,真正认识耶稣是谁尤为重要,正因为如此,一次经过凯撒利亚腓立比境内时,耶稣问门徒:"你们说我是谁?"彼得不愧为"大弟子",肯定且神速地作出最佳答案:"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对于彼得的回答,耶稣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西门巴约  相似文献   

3.
你们来看     
陈鼎亮 《天风》2005,(2):31-31
耶稣最早一批门徒是由施洗约翰介绍的,约翰看见耶稣后对他的门徒说:"看哪,神的羔羊。"向门徒指明耶稣的真正身份与使命。于是他们就开始想与耶稣接近,想对耶稣多一些了解。耶稣看见他们就问"你们需要什么?"这个发问包含了你们离开约翰来跟从我,究竟需要什么?是不是寻找生命的意义?是不是想谈论人最大的需要?门徒的回答:"夫子在哪里住?"这是门徒对耶稣问话的肯定,我们愿意和你谈这个问题,我们愿意有多一些的时间和你住在一起有更多的了解。耶稣发出大胆的邀请:"你们来看",我愿意被你们了解,我愿意和你们在一起被你们考查。  相似文献   

4.
与你何干?     
《天风》2020,(7)
正《约翰福音》21章20节至23节记载了耶稣与彼得的对话,这是在耶稣三问彼得,并预言彼得的结局之后。当耶稣讲论到彼得年轻及晚年的情况时,彼得对将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没有在意,而是转身看到"主所爱的门徒"就问耶稣:"主啊,这个人怎样呢?"(参约21:21,和合本2010)耶稣没有回答彼得的问题,而是要他回到耶稣对他的呼召上来,耶稣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  相似文献   

5.
省察自己     
温萌 《天风》2006,(12):23
两个基督徒在街上巧遇,甲问:最近都忙些什么?乙说: 我在闭门思过。甲说:好!人是该时刻反省自己,可你为啥不去教会聚会呢?乙说:我在思别人之过没空昵,比如……圣经约翰福音第8章记载了一个故事:一个妇人行淫时被抓住了,按戒律应处死,大家一个个拿石头围着她,并请教耶稣怎么办?耶稣当时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书写,什么也没说.但是他们不住地问,耶稣就直起腰来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然后又弯着腰继续用指头在地上书写。他们听了这话,从老的到小的一个个地离去了,并没有人打这个妇人,最后只剩下耶稣和那女人。耶稣直起腰来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没有人定你的罪吗?妇人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相似文献   

6.
正"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主耶稣在《约翰福音》3章3节中这样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四福音中,"实实在在"这个词语经常出现在耶稣的教导当中,是耶稣的习惯用语,耶稣借此来表明自己的郑重其事,以此来提醒人们注意他所传达的信息与真理。在这句经文中,耶稣让人们留意的真理就是"重生"!重生中的"重"这个字,可以理解为"再次、  相似文献   

7.
17世纪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哈门斯·凡·兰(REMBRANDTHARMENSZ.VAN RIJN,1606—1669)创作的著名油画《耶稣赦免罪妇》,题材取自《圣经·新约》中“约翰福音”第八章,讲述的是:有一天,耶稣正在圣殿里说教,一帮文士和法利赛人带来一个犯了私通罪的妇女,他们吵吵嚷嚷对耶稣说,根据摩西的法律,这个女人要用石头打死。耶稣见了这个妇女产生怜悯之心,对大家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闻听此话便有许多人偷偷溜走,没人再坚持处罚该妇女。这时,耶稣对那个妇女说“:我也不处罚你,回去吧,今后可不要再犯罪了。”…  相似文献   

8.
李世峥 《天风》2012,(1):53
"有一回,耶稣在一个城里,有人满身长了大麻风,看见他,就俯伏在地,求他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耶稣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大麻风立刻就离了他的身。"这是记载在《路加福音》5章的一个神迹,《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也有记载。近日再读这个神迹时,我被其中的一个细节深深地吸引,这个细节就是大  相似文献   

9.
<正>"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经文:约20:11-18《约翰福音》20章11节至18节的经文记载了复活的主向抹大拉的马利亚显现。从圣经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对耶稣的认识是基于耶稣的显现和启示。耶稣复活后,"用许多的凭据将自己活活地显给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们显现,讲说神国的事"(参徒1:3)。耶稣的显现是他复活的重要凭据。  相似文献   

10.
范爱侍 《天风》2003,(10):40-41
耶稣在钉十字架前夕问门徒“人说我人子是谁?”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这里,人们把耶稣与他们心目中所敬仰、所爱戴的先知们相提并论,是已经把耶稣提高到最高的地位上了。耶稣又问:“你们说我是谁?”彼得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彼  相似文献   

11.
颜敏 《天风》2008,(8):28-31
圣夏的工作(约16:5-15) 耶稣说:"现今我往差我来的父那里去,你们中间并没有人问我: ‘你往哪里去?'"(约16:5)基于彼得和多马在前面已经问过这个问题,耶稣这句话看上去似乎自相矛盾(参约13:36;14:5).  相似文献   

12.
饶恕     
《天风》2020,(8)
正新约圣经中,耶稣和使徒保罗都有关于"饶恕"的教导。耶稣说:"你们若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你们若不饶恕人,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4-15,和合本2010)"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太18:35,和合本2010)"你们要饶恕人,就  相似文献   

13.
刺与梁木     
在《马太福音》7章的开始,耶稣论及到"论断"的问题,并告诫人勿要论断,免得自己被论断."论断"原来是法庭上的用语,指将自己当作审判官,甚至是神,对一些问题和人行使审判权.耶稣更是形象地用梁木和刺的比喻说明人论断的危险:"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相似文献   

14.
潘海洁 《天风》2003,(4):24-24
“所谓朋友,是在全世界上的人都离你而去的时候,唯一走来看你的那个人”。如果我们按照这个定义来衡量谁是耶稣的朋友,就是全世界的人都离开耶稣的时候,就是他最孤独的时候,就是他在十字架上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的时候,就是他为全人类舍身流血的时候,唯一走来看他的人。 圣经中清楚地记载,有几种曾与耶稣有关的人,在他上十字架之后的表现。从他们的态度,我们便可断定谁是耶稣的朋友。  相似文献   

15.
当耶稣来到耶利哥城——这个富庶且交通非常重要的城镇时,他期望能够找到并拯救那些失丧的人。然而,谁又是此地的那个幸运的人呢? 当然,人们在一听到耶稣要来的这个好消息时,就都赶到了耶稣将要路过的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5,(6)
<正>差不多90年前,赵紫宸先生在他的《基督教哲学》"自序"中说道:"我们信耶稣的人,在今日备尝艰辛,信仰的根基都摇撼了。我们中间许多人好像出岫的云,归不得海上的高峰;好像离山的水,归不得谷里的清溪。然而谁真信耶稣,而心中不交战呢?理性与信仰战,人言与我执战。战云迷目,颦鼓乱耳,心旌摇曳,六神无主,终日地乱奔乱窜,畏首畏尾,岂不痛心吗?我的问题,是今日许多人的问题,就是:我们有什么信耶稣的  相似文献   

17.
卖衣与买刀     
《天风》2015,(1)
<正>被称为和平之君的耶稣,处处留下了温柔谦卑的表率,他主张爱仇敌,并为逼迫者祷告。在客西马尼园身陷囹圄时,他依然不忘警告门徒"动刀的必死在刀下",并让彼得收刀入鞘。最后,自己更是如羊在剪毛人手下无声地被牵往宰杀之地。可是,在《路加福音》记载中的一次与门徒的对话中,耶稣的话似乎与他一直以来的教导和形象大相径庭:"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差你们出去的时候,没有钱囊、没有口袋、没有鞋,你们缺少什么没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4,(2)
<正>《马可福音》1 0章记载,"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急切地问:"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此人从小遵守律法,但耶稣认为他并不能"承受永生",所以向他指出:"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望着少年财主渐渐远去的背影,耶稣感慨道:"小子,倚靠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地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6,(3)
正经文:可6:30-37;约6:14-15"你们来,同我暗暗地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当年,门徒来到耶稣面前,阶段性地回顾他们的所行所言:"使徒聚集到耶稣那里,将一切所作的事、所传的道全告诉他。"(可6:30)耶稣回答说:"你们来,同我暗暗地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这是因为来往的人多,他们连吃饭也没有工夫。当时耶稣与门徒乘船走水路,民众则取道陆路且先于耶稣抵达目的地,因怜悯众人之故,耶稣就行了那个惊天动地的五饼二鱼使五千人吃饱的大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20,(10)
正耶稣教导的"主祷文"是最好的祷告范本《历代志上》4章9节至10节记载了雅比斯的祷告,共有四句:"甚愿你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不少讲章讲解这个祷告,也有人推崇这个祷告,好像其是我们基督徒祷告的范本。但也有些肢体与我交流时,认为这个祷告不易理解.他们认为,其中最可取的是求神"常与我同在"这句;"甚愿你赐福与我"这句不太合适,有点成功神学的味道;"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不太符合神的旨意,因为耶稣说过"你们在世上有苦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