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10月3日至9日在菲律宾马尼拉的Bayview Park Hotel召开了`亚洲教会平信徒培训工作'会议,出席人数和国家有来自于中国、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菲律宾诸国的约23位代表出席赵庆龙神父(北京教区)、李国亮神父(`一会一团')、袁鹤冠教友(江苏省爱国会)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为五天的时间,其中三天是会议发言和讨论,两天为外出参观.外出参观的地方分别为:东方牧灵中心、圣公会举办的一个`圣乐学校'、马尼拉主教座堂、教会博物馆、华人工作中心和华人墓地等.会议发言主要以国家为单位,分别介绍各自国家的天主教…  相似文献   

2.
渊声 《天风》2014,(4):64-64
问:我是一个刚从神学院毕业不久的青年传道,虽然我在教会的侍奉很努力,但教会非但不见复兴迹象.相反来礼拜的人日渐减少,信徒对此在背后也颇有微辞,这让我十分难过,有时真想一走了之.可是内心对这个教会还有深深的负担请问,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孙红忠 《天风》2014,(2):8-9
从教会存在的本质而言,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但我们有没有真正把教会当作基督的身体去爱护、去建立、去见证?教会信徒流失,谁之过?对于这样的问题,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回答。笔者仅从自己的侍奉经历,来谈一谈造成信徒大量流失的几点主要原因。一、教会的问题1.传道人的问题从教会存在的本质而言,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我想传道人都明白这一点,不但自己明白,而且经常讲给信徒听。  相似文献   

4.
魏悌香 《天风》2010,(4):10-13
近三十年来,不管信徒增加多少,不少教会基本上采取比较传统的以“讲台为主、探望为辅”牧养模式,对这种方式有人戏称为“图养”。探望固然重要,但众多信徒仅靠一两个教牧同工岂不是“蜻蜒点水”?故目下一些信徒抱怨教会没有“家”之温暖感,教会的凝聚力随之下降。不时发现有信徒走失或离开,少数的甚至被异端邪教所引诱而误入歧途。为此,我们有必要反思和改进教会的牧养模式。本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丰富教会牧养事工”,相信会对有负担的同工同道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4,(12):64-64
问:我是一位青年传道人,我发现目前不少青年信徒对本教会缺乏归属感,喜欢做"游民",今天去这堂聚会,明天去另一教会礼拜。似乎他们只关心自己是否得着,而不太关心对教会是否要尽本分。我曾作过提醒,但他们以"都是主的教会"为由,依然我行我素。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利未 《天风》2016,(7):38-39
正教会是永生神的家,也是众圣徒的心灵之家,可总是有人要离家而去。教会信徒流失也是牧会实践中的棘手之事。有人说,我要去别处聚会,那里有圣灵,那里有爱心;有人说,我要在家里独自仰望神,上教堂只是形式,形式不重要;有人说,我参加网络教会,可以听到很棒的讲道,可以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互动,我还能在网络教会里担纲主礼、讲道、献唱呢。可是,我想对你们说:"别走,教会需要你!"不完美的有形教会教会分为有形教会与无形教  相似文献   

7.
张汉强 《天风》1996,(11):16-16
自从八年多前赴北京教会学习访问之后,就一直关注着中国教会的发展情况;也是从那时起,我一直期望能到上海的教会看一下。今年盛夏。  相似文献   

8.
宋永生 《天风》1995,(2):33-34
本刊就教会治理问题的讨论已持续一段时间,我们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一讨论,使一些主内同工同道对教会治理的忽视态度有所改变,让教会可以摆脱人为的混乱,更好地荣神益人,传扬救主。 本期我们再向大家推荐以下三篇文章,它们从不同角度就教会如何实施“民主治理”进行了讨论,值得一读。作者都是金陵协和神学院的学生,原发表于《金陵神学志》第20期。应读者要求“治好教会大家谈”仍将陆续发表文章,以配合各地办好教会。  相似文献   

9.
杨幂 《天风》2012,(9):64
问:最近听到一件事,心里很不高兴。某教会负责人在财务上出了问题,这在教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我的心里总是难过郁闷,真不舍得神的名因此受损,也痛心一些肢体从此灰心失望。我想问,信徒应当如何面对教会的"丑闻"呢?一位姊妹:杨幂[答]杨幂姊妹,你好!你提出的问题虽然不带有普遍性,但仍有解答的必要。地上教会难免会出现一些令人难过失望的事,"丑闻"不论大小,同样让人失望和不解。因此,正确面对,是一个成熟基督徒应当具有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孙红忠 《天风》2014,(2):8-9
从教会存在的本质而言,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但我们有没有真正把教会当作基督的身体去爱护、去建立、去见证?教会信徒流失,谁之过?对于这样的问题,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回答。笔者仅从自己的侍奉经历,来谈一谈造成信徒大量流失的几点主要原因。一、教会的问题1.传道人的问题从教会存在的本质而言,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我想传道人都明白这一点,不但自己明白,而且经常讲给信徒听。  相似文献   

11.
张远来 《天风》2015,(3):16-17
<正>堂委应该成为牧者的左右手,以圣经的真理为根基,顺服上帝所设立的教会权柄,顺服教牧带领,执行教牧团队的决定,协助教会做好牧养工作。以"堂委"的形式管理教会是中国教会本色化的一种表现。教会传统和当代世界其他教会都鲜有这种教会管理模式。它贴近中国教会处境。实际上,我们不难发现,教会中存在的某些矛盾往往不是来自平信徒,而是来自那些在教会中兼任某些侍奉职位的同工、义工,或者说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堂委。把不正确的人放在了不正确的位置,矛盾就会  相似文献   

12.
潘志富 《天风》1995,(5):45-45
一、挪威自由信义宗教会(Norwegian Free Lutheren Church)尢约翰牧师(Rev.johan)  相似文献   

13.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团结各族人民拼搏奋斗的强大动力。中国人民酷爱自由与和平,追求进步;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主权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包括信徒在内的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中国人民在侵略者面前从不低头、退缩,近百年的史册上写下了不屈不挠的光辉一页。 始终高举爱国爱教伟大旗帜,坚持独立自办教会方针,我俩作为锡山市天主教爱国会人员在实践中有些体会愿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必须高举爱国爱教伟大旗帜 “天主是爱”,因我们被安排出生在中华民族的大地,成为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传统的炎黄子孙、中国教会是天主新的选民。基…  相似文献   

14.
罗冠宗 《天风》2000,(1):6-7
感谢主,在五十年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中,以吴耀宗先生为首的一批基督教领导人,发起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15.
丁光训 《天风》1996,(1):8-9
今天,我们在这里热烈庆祝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四十五周年。我们将听到许多精采的发言和祝愿。我代表大家向各位来宾表示欢迎,特别是远道而来的和教外的朋友。 在上帝的眷顾下,也在党的关怀下,三自的功绩十分巨大。我想可以归纳为七句话:  相似文献   

16.
苏成溢 《天风》1996,(4):33-34
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蒙中国基督教两会邀请,一行5人于1月14日黄昏乘飞机抵达上海虹桥机场,正式开始为期一周的友好访问。代表团成员包括何世明法政牧师(社主席)、苏成溢牧师(社长)、沈冠尧牧师(社副主席)、黄永熙博士(社永远荣誉主席及圣乐总编辑)  相似文献   

17.
农仆 《天风》1998,(2):9-10
1997年11月10日至22日,受贵州省基督教两会的邀请,中国基督教两会南京办事处、中国基督教农村工作委员会委派我们一行三人(赵志恩牧师、叶小莲同工及唐永权同工),前往贵阳协助贵州省基督教教牧义工培训班。现将本次贵州之行的见闻与主内同工同道一同分享,希望藉此唤起更多有负担的肢体为贵州教会献上主内爱的祈祷与关怀。  相似文献   

18.
房赢  邱云 《天风》2016,(6):10-11
正2016年4月27日上午,由韩国汝矣岛纯福音教会主任牧师李永勋带领的韩国教会访问团一行访问了中国基督教两会。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牧师等接待了客人一行并举行了座谈。座谈开始前的间隙,本刊记者采访了李永勋牧师。Q 1.本刊:您第一次来中国是什么时候?请您谈谈多次到访中国的观感?A李:距我第一次正式到访中国已经有5年了,中国发展得很快,教会也在发展。我此行参观了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圣经印刷机构,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所以中国基督教会应该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00,(10):10-16
在这千年交替、世纪更迭的时刻,我们满怀感恩和盼望,共同回顾和总结走过了半个世纪光辉又艰辛历程的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950年吴耀宗先生等教会领袖在圣灵引领下,发起了三自爱国运动。一些爱国的基督教前辈:吴贻芳、邓裕志、刘良模、陈见真、陈崇桂、涂羽卿、谢永钦。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03,(6)
中国基督教代表团 团长: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季剑虹长老 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牧师 成员: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执行副秘书长梅康钧牧师 中国基督教协会执行副总干事陈美麟同工 金陵协和神学院副院长王艾明牧师 中国基督教协会副总干事、广东协和神学院副院长陈逸鲁牧师 中国基督教两会海联部林曼红同工(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