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题”稿     
《天风》2016,(5)
正本刊下半年"众议苑"拟定主题:7月:当堂妄主任与专职教牧意见不合8月:当信徒人数众多而牧养工作不力9月:当三自爱国原则受到各种冲击时10月:当网络资源丰富而教会供应贫乏11月:当社会上有人对基督教存有误解12月:当义工素质有限却长期占据讲台请提前一个半月投稿,字数1000-1400之间。要求:不必面面俱到,但主题鲜明突出,表达  相似文献   

2.
岳清华 《天风》2016,(10):14-15
正教会的牧养工作可以善用网络资源,力求做到多元化的牧养、有效性的牧养。信徒多、工人少是目前中国教会极其普遍的情况,"牧养不力"、"教会供应不足"是大多数教会存在的问题。网络的普及本是好事一桩,却因为被滥用或误用而偏离它本应有的实质和功用。如何善用网络资源以丰富教会供应,笔者认为有三条途径可行。一、通过网络培养义工要改变牧养不力和讲台的供  相似文献   

3.
黄幸平 《天风》2016,(4):12-13
正制度上墙,是建立制度;制度在手,是学习制度;制度入心,是贯彻制度。政府讲"依法治国",教会讲"依规办教"。教会活动、教会人员、教会财物等都要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依法管理。与此同时,教会内部需要做好制度配套,就是在国家宗教管理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结合教会具体实际,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5,(8)
<正>"互联网+"提醒教会不能再忽略互联网的作用,也鼓励教会把握契机使用互联网进行有效牧养。对于"互联网+",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把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结合起来。重点在于,后互联网时代里,如何在教会中推行"互联网+教会牧养"。教会牧养模式的滞后很明显,教会属于神的国,本质上不属世界,但教会在世界中,却受着文化的影响。从主耶稣离世前的祷告(参约17)中得  相似文献   

5.
<正>来我们教会访问的教牧团队有很多,通过交流可以发现,一些教会有时会存在教牧同工不团结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如果教会牧者具备以下"五会",一些存在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一、要会选人教会同工的选择很重要,一起服侍上帝的人,要精挑细选,不能草率行事。摩西的团队是上帝特别选召的,无论是亚伦、米  相似文献   

6.
雪峰 《天风》2016,(4):42-43
正昨晚打开博客,看到有人问我是否在某家教会网站转载过讲章,我被问得一头雾水。出于好奇,便迅速找到其提到的那家网站。看到后我被惊呆了,因为在这家网站上发现了我的讲章,但网页上显示的是我五六年前发表在博客里的讲章,署的却是别人的名字,并且还附有讲道的视频。"3·15"  相似文献   

7.
晏林斌 《天风》2016,(2):32-33
正孤身一人在各自虚拟的世界里构筑自己的神圣空间,终究有一天将会孤立无援而‘寿终正寝'.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交流的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占领宗教"群众神学》(李格尔(Joerg Ri eger)、郭佩兰著,王忻译,第136-137页)一书中,作者竭力倡导教会应打破以往的"四墙"教会模式而建立"线上教会"模式。有人认为教会有的,网上也有,甚至说教会牧者的宣讲还不如网上视频讲得精彩,甚至以此为借口而不到教会参加聚会活动。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9,(5)
<正>在中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2300万,近1亿老年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超过1500万老年人有长期护理、照顾的需求。根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超过4亿的老年人,这其中有5000万失智老人。为了帮助居住在教会养老院中的高龄、失能、患病或孤寡老人,以及教会定期探访的社区困难老人,基督教全国两会社会服务部发起了"周婆婆"爱心厨房项目。通过与教会养老院合作,我们将募集到的奉献款为这些老人购买营养丰富、搭配均衡的爱心餐,以此为他们的生活增添幸福的馨香之气。  相似文献   

9.
<正>神对其儿女既有"爱"也有"管教",且就是因为"爱"才会有"管教"谈到惩戒,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如何平衡爱与惩戒?一个讲爱的教会,怎么适当地实行惩戒?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教会的存在与发展需要制度来规范,失去规范的教会容易偏离神的正道,而在规矩与制度中间必有惩戒的条例作为警戒。  相似文献   

10.
老叨 《天风》2016,(2):31-32
正未来的教会,当然不是一个纯网络教会,而应当是一个线上、线下高度互动的全方位教会。根据2015年7月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6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活,教会活动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和改变。从电脑到智能手机,从网页到客户端、公众号,再到"无所不能"  相似文献   

11.
王雷 《天风》2010,(8):14-16
<正>尽管在教会历史上时不时地有人(或教会)追求"灵恩",但把追求"灵恩"和推动"灵恩"成为一项运动并逐步推广,却始于二十世纪初。"灵恩运动"发轫于1901年的美国,先后经历三次浪潮。目前的"灵恩运动"还处于第三次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20,(3)
正"为"与"不为",在于对"天上赐"和"出于神"者的聆听和顺服施洗约翰的时期,是人们对天国意义的讨论纵横捭阖的时期。当时,约翰的处境艰难、复杂而紧迫,然而他的事工可谓卓有成效,直接为耶稣揭示天国、建立教会起到"修直"和"预备"(参太3:3)的作用。因此,约翰的事工之道对教会治理的典范意义非同寻常,我们或可以从他的"为"与"不为",蠡测一二。一、施洗约翰做得"过"、管得"宽"的"为"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5,(1)
<正>"任性"这个词近期在教会青年团契、在神学院的学生口里,时有听到。乍听之下,我还不以为然,但它经常出现,使我怀疑:为什么弟兄姊妹开口"任性",闭口"任性"?特别是当他们口里在说"任性"一词时,我发现他们用在句子里,不符合语法要求,就更觉得别扭。为此,我上网求助"百度",才发现"任性"一词已悄然成为2014年十大网络用语之一。经过一番折腾,总算弄明白"有钱就是任性"的来源:2014年4月,一  相似文献   

14.
<正>"你的心里还有罪吗?你的信仰很迷茫吗?心里因着罪很痛苦吗?你重生了吗?圣经里有着正确罪得赦免的道路,有着信仰生活正确的方向。朴玉洙牧师所著的《罪得赦免重生的秘密》通过圣经正确地指引了一条罪得赦免的道路,使信仰有了正确的方向……"这是"好消息宣教会"成员在网络贴吧上发布的一则宣传。面对这样的"广告",若是不假思索地相信了,便会被引入  相似文献   

15.
李燕峰 《天风》2014,(2):5-7
<正>如何构建一个既有教会传统,又融合时代元素的整全的教会文化,将成为教会在当下的最大挑战。自二十世纪80年代教会复堂以来,中国教会,尤其是城市教会,信徒人数快速增长。这是众肢体所喜闻乐见的,但随之而来的一个挑战便是:当教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出现了"瓶颈"——明明有很多新的信徒加入教会,可信徒人口基数增长却并不显著。由此,不少人戏称教会是"铁打的牧师,流水的信徒"。可见,现今的教会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信徒流失问题。而对于信徒的流失,农村教会和城市教会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三一论的框架下寻求教会合一坚实的基督论基础和圣灵论活力,是中国教会在走向合一进程中需要有的深层教会论探讨。坚实的基督论基础和圣灵论活力既可以保证教会涵括丰富多样的信仰和礼仪传统,同时又能够保证教会是真正的不可分裂的"一",因为一主、一信、一洗是教会的共同信仰。因此,教会的"一"是多样性中的"一",  相似文献   

17.
王艾明 《天风》2011,(8):38-41
圣职按立既是历代教会的传统,也是今日教会的实际需要,它对于"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身体"大有裨益。可是在当今的教会中,不少信徒甚至一些教牧同工,对"圣职"按立所持有的观念比较模糊。既不合圣经教导,也不符今日教会实际情况。本期我们约请三位牧者从不同角度来谈这个问题,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摩西而言,"举手"与"垂手"关乎前线争战的胜败,其意义非同寻常;对今天的信徒而言,"举手"就是警醒不倦地祷告,"垂手"便是灵命软弱的信号。我们不仅要学会"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提前2:8),也要学会"伸手相扶",帮助教会负责同工承担福音使命。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9)
正造就一个具有神学上讲得通、信徒能理解的教会观,借着基督将上帝的爱彰显在世间"大国里的小教会"~1是中国基督教访问团于1984年访问澳大利亚教会期间,丁光训主教在澳大利亚教会欢迎会上演讲时提出的观点。"大国"指的是中国,是中国教会所植根的土壤,"道"在这里成为肉身;"小教会"则是说基督徒占中国全国人口的极少数,这意味着中国教会初长成,是弱小的,需要寻求灵性生命的更新,以及在处境中的信  相似文献   

20.
李鸣 《天风》2005,(6):36-36
近日听说某教会发生这样一件事:一姐妹看见该教会办公室里的茶叶罐上有一条龙,便说教会里有魔鬼而不肯来礼拜了。于是教会里起了争论:有人说这位姐妹属灵,能分别为圣,应该把茶叶罐砸烂、扔掉。有人说她迷信,龙只不过是一个图案,并不是魔鬼,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