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一、《赞美诗(新编)》的使用状况当代中国教会中有两个最权威的信仰文本,其一是《圣经》,另一个就是《赞美诗(新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教会重新恢复聚会以来,  相似文献   

2.
<正>喜获《晚钟新韵——一个老年基督徒的读经心得》一书,甚是感恩!此书的作者曹圣洁牧师是中国教会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既有丰盛的生命,又学识渊博、平易近人。曹牧师1949年至1952年就读于中央神学院和圣约翰大学教育系,1953年从金陵协和神学院毕业,曾担任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基督教全国两会咨询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主席等职,负责编辑《赞美诗(新编)》《赞美诗(新编)补充本》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相似文献   

3.
《赞美诗(新编)补充本》将于明年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瑟 《天风》2008,(24)
自从《赞美诗(新编)》出版以来,已经印行超过1700万本。在这20多年的教会崇拜中,对中国教会的信徒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随着教会的发展,400首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弟兄姊妹在敬拜中的需要。从2003年起,全国两会就计划出版一本适用于正式崇拜、能够满足信徒在崇拜中赞美神之需要的《赞美诗(新编)补充本))(下称《补充本》),很多教会的弟兄姊妹也都在盼着它早日出版,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出版,何时才能见到这类诗集出版?目前有何进展?带着不少问题,笔者趁《赞美诗(新编)补充本》编辑委员会会议在沪召开的机会,采访了负责这一事工的相关同工。  相似文献   

4.
《天风》2005,(3):F003-F003
中国基督教两会于2005年1月25日,在新会所召开《赞美诗(新编)》增订本编辑委员会扩大会议。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赞美诗(新编)》增订本编辑委员会主任曹圣洁牧师;编委会委员史奇珪牧师、洪侣明同工、周蓉敏牧师、程伟长老;出版部圣乐编辑小组成员林德桦同工、岑智敏同工及本次会议邀请的盛茵、茅培文、谢湘铭三位基督徒音乐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我爱《赞美诗(新编)》。改革开放后,刚恢复聚会时,信徒们都是靠记忆唱圣诗。这时,基督教全国两会出版了《赞美诗(新编)》,令我们如获至宝,这是雪中送炭,是饥饿时的食物,是干渴时的泉水。我爱《赞美诗(新编)》,因为这些圣诗,很多都是我从小会唱、爱唱的,看到它们如同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我爱《赞美诗(新编)》,因为这些诗歌的内容太好了,说出了我们想说但又想不到的话,供应我们灵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周永慈 《天风》2022,(6):12-15
<正>“随着中国教会的礼仪更新,以及对中国传统节日纳入基督教崇拜的探索,我们需要更多与之相配的原创礼仪圣诗。”圣诗中国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前人做过许多尝试,并结出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相遇后的佳果。例如1936年出版的《普天颂赞》意味着中国“本色圣诗集”的诞生;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全国两会先后出版了《赞美诗(新编)》(1983)和《赞美诗(新编)补充本》(2009),  相似文献   

7.
《赞美诗(新编)》的编辑出版反映了中国基督教界对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探索,对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所收录作品的艺术特点,对于当前继续深入推进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赞美诗(新编)》是当代中国基督教最通用的赞美诗歌集。1981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决定编撰新的赞美诗集,并在《天风》刊登启事,号召全国基督徒谱写赞美诗。  相似文献   

8.
杨周怀 《天风》1994,(1):44-44
为了帮助信徒了解《赞美诗(新编)》内名首诗的背景,中国基督教圣乐委员会请诸王神荫主教编写了这本书话。由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它按照400首的排例,逐首介绍有关材料,内容生动。此书32开本,共662页,40多万字,已于1993年11月份出版,由全国基督教两会发行组发行。平装本每本10元,精装本每本14元,铁路沿线城市购满100本以上,可享10%优惠。  相似文献   

9.
新书介绍     
《天风》2005,(2)
《中国赞美诗旋律民族化探索》王雪辛 著 定价:6.00元 本书是作者对中国赞美诗写作特点的阐述和分析,在中国教会尚属首次。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赞美诗的创作进程。  相似文献   

10.
罗黎光 《天风》2022,(6):11-12
圣诗中国化的关键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前辈们是怎样说的.在《赞美诗(新编)》的序言部分,"圣诗中国化"一栏说:"早在本世纪30年代,我国教会中有些前辈如赵紫宸……就在教会圣诗、圣乐中国化方面做过贡献,写过一些赞美诗词曲……近年以来,中国信徒创作圣诗词曲的越来越多了.从1981年3月至1982年9月为止,我们收到各地信徒的来稿已达423批,共计2256首."《赞美诗(新编)补充本》的序言中也说道:"共收到稿件2301件……共有赞美诗200首,其中61首是中国同工、同道的创作."所以,圣诗中国化的关键是要有中国信徒创作的圣诗.中国圣诗的曲调、走向、节奏等,要有中国民族音乐或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1.
正基督教是"歌唱的宗教",赞美诗在基督教事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赞美诗中蕴含了丰富的神学信息,对于传播基督教文化也有很大作用。赞美诗是基督教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事实上,赞美诗的发展史贯穿了基督教的发展史,赞美诗是了解一个时代神学思想的重要途径。1983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编辑出版了《赞美诗(新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使用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20,(8)
正《赞美诗(新编)》收录的四百多首诗歌中,有许多首令我百唱不厌,每次都能从中汲取灵性滋养。其中之一,是178首《神工妙笔歌》。按"五线谱本"注,这首赞美诗是陈泽民牧师所作,曲调由中国古琴曲改编。初信时,我曾固执地以为这是首很古老的赞美诗。但在进入神学院念书后,在与圣乐班同学交流这首赞美诗时,圣乐班同学  相似文献   

13.
张晓武 《天风》2023,(2):54-56
<正>引言《依傍十架歌》选自《赞美诗(新编)》第214首1。歌词由美国牧师麦克唐纳(William McDonald,1820—1901)于1870年创作,曲调由美国圣诗作曲家费希尔(William G.Fischer,1835—1912)谱写。作品号召信徒要来到十字架前承认自己的罪和有限,从而祈求主完全的救恩,并奉献身心灵永归于主。这首赞美诗被全世界许多教会广泛唱诵2。  相似文献   

14.
<正>一母校举行"金陵协和神学院65周年院庆暨教堂落成感恩庆典",同时举办"神学教育与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实乃喜事盛事大事,史工圣工大工。王神荫主教在《赞美诗(新编)史话》一书中,对神学家赵紫宸博士创作《团契歌》的背景介绍说,当年赵先生在北京燕京大学任职,受燕京大学青年学生信徒和北京市教会信徒邀请,"借香山召开夏令会、秋令会,以研究基督教的道理,培养造就灵性。香山有座卧佛寺,大门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06,(9)
中国基督教两会于2006年3月21日,在本部三楼会议室召开《赞美诗(新编)》增订本初选稿编审会议。中国基督教圣乐委员会委员,《赞美诗(新编)》增订编委会委员及全国两会出版部同工:曹圣洁、沈承恩、徐晓鸿、史奇珪、洪侣明、罗黎光、沈光玮、徐牧、吴安娜、顾云涛、程伟、林德桦、岑智敏及基督徒音乐工作者盛茵老师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中国基督教圣乐委员会顾问马革顺教授亲临指导。  相似文献   

16.
本书是丁光训主教(英文名:K·H·Ting)的《丁光训文集》的翻译文。我想(我认为),这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1949年)中国大陆教会所著的神学书籍中,在韩国正式介绍的第一本书。 丁光训主教在过去的40年间,领导了中国教会。一直为建立符合中国人民心性和历史的神学(中国本色化神学)而奋斗。丁光训主教是基督教学生运动家、神学家、牧会者,又是中国基督教两会的领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学习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刘柏年教友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一文后,谈四点体会。第一,从中我了解到中国教会自选自圣主教经历了三个关键时期:第一次是解放初期,大多数教区主教空缺,没有主教就没有教会,中国教会因此处在危急时刻,汉口、武昌教区选举了各自的主教并呈报罗马教廷。但罗马教廷禁止祝圣,对中国教会打击很大,使神长教友大失所望,原来梵蒂冈是出于政治原因禁止祝圣,并不是信仰方面原因。同时,中国的神长教友也慎重考虑自己的自选自圣是否违背天主的旨意,从教会的历史上得知主教的产生有八种,而我们的自选自圣也是其中的…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04,(12):20-21
丁光训主教说:中国基督教应向教会化、年轻化、神学化发展。 中国教会产生主教的问题,已经是进展到实质性的阶段,我也是协商一员,我很愿意中国基督教两会加强教会性。现在计划中国教会产生主教,这样可以使中国基督教更具备教会性。我希望将来中国教会产生的主教能够承担起更多的的责任,即对教会负责,同时也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开创中国教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赵志恩 《天风》2001,(10):51-52
自从《丁光训文集》出版以来,引起中国教会教牧同工重视,不少同工及神学院师生亦积极撰写较有质量的神学研讨性文章。 《丁光训文集》的神学导向是什么?中国教牧同工是否值得探讨?我想应该有一个共识,丁主教是一位信仰虔诚、熟悉圣经,且富有神学功底,对中国教会具有很深厚感情的主教;同时他的政治态度非常明朗,热爱新中国,热爱中国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些  相似文献   

20.
汪维藩 《天风》2008,(7):30-31
<赞美诗(新编)>收进的400首诗歌中,有几首是我百唱不厌、每次都能从中汲取灵性滋养的.其中之一,是吴耀宗先生的<乐献我躬歌>(<赞美诗(新编)>第353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