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彭圣佣 《天风》1994,(5):36-37
约翰福音4:20—24节,是主耶稣和撒玛利亚妇人讲论礼拜的事。在此我想谈谈对礼拜、聚会的程序和礼文的看法。 礼拜要不要有程序与礼文? 有人想,礼拜“要用心灵和诚实”,就不要程序和礼文了。况且保罗说过“在乎灵不在乎仪文”,所以就不要什么程序仪文了。犹太教的繁文缛礼我们要弃绝,但礼拜是敬拜神,敬拜神就一定要存敬畏的心和诚实的态度。敬拜神是杂乱无章好呢,还是有条不紊好呢?是随随便便、毫无规矩好呢,还是态度端庄严肃好呢?“  相似文献   

2.
佚名 《天风》2010,(2):26-26
某牧师讲道时,发现一信徒总是歪着头不停地打瞌睡。礼拜结束后,牧师问他:“你礼拜时怎么总是闭着眼睛?”。  相似文献   

3.
张效法 《天风》2008,(14):35-35
问:神在伊甸园里设立一棵分别善恶的树,人因吃了禁果而堕落。然后再差遣基督道成肉身来拯救,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神为什么要这样做?神既是全知,应该知道人会因摘吃那“果子”而犯罪,为何还要放那棵树使人陷在罪中呢?甚至有人说:“这样,人类犯罪,神也要负一部分责任!”这样的理解对吗?  相似文献   

4.
李栋 《天风》2016,(9):42-43
《中国青年报》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国内75%的年轻人认同容貌与竞争力存在必然联系。简单地说:求职之前,人家先评价你的就是“颜值”,长相就是你的第一名片。于是,不少人在进入人生的打拼阶段时,希望通过整容来“提升形象”。在社会中,“以貌取人”不可避免,那么作为神国度里的人,我们基督徒该有怎样的标准呢?  相似文献   

5.
佚名 《天风》2010,(9):13-13
一次主日礼拜后,我在教堂的书房看了看,顺便选购了几本书。在这期间,一对自称在美国居住的华人基督徒夫妇也来买书。当他们看到书房的柜台上摆放着圣经时,感到非常惊讶。姊妹严厉地说:“圣经怎么还卖钱?在美国都是免费赠送!”语气中似乎有些责备书房同工的意思。听了她的话,我心里很不好受。  相似文献   

6.
“小净”,阿拉伯语“■”的意译,波斯语叫“■”(音译“阿布代斯特”),是伊斯兰教法术语之一,专指穆斯林在礼拜及履行有关功课之前必须清洁某些部位。《古兰经》云:“信道的人们啊!当你们起身去礼拜的  相似文献   

7.
真主在《古兰经》中说 :“拜功对于信士 ,确是定时的主命”(4:103)。真主把按时礼拜定为穆斯林男女必须履行的主命义务。《古兰经》和“圣训”中多处强调礼拜的贵重和抛弃拜功的伤害。至此 ,我们不禁要问 :礼拜对穆斯林为何如此重要?下面就粗浅地谈几点看法。一、礼拜是为了遵从真主的命令和效仿穆圣的言行。真主在《古兰经》中三令五申地命人礼拜 ,而且把礼拜作为伊斯兰赖以支撑的五大基本功修中仅次于念功的第二大功修。作为对真主的命令“拳拳腹应 ,而无一丝之敢违”的信士 ,自然不会置真主的明令于不顾 ,正如古书中说 :“天地日…  相似文献   

8.
计文 《天风》2014,(5):1-1
不知从何时开始,也不知是不是受了海外或者国内娱乐文化的影响,一些教会在礼拜或聚会时渐渐流行“把掌声献给神”。每当情到深处,主礼人或讲员就会动情地呼召:“来,让我们用掌声将荣耀归给神!”接着,噼里啪啦的掌声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9.
《坛经》中有一则惠能与人谈西方极乐世界的话:“使君礼拜,又问:弟子见僧俗常念阿弥大佛,愿生西方。愿和尚说得生彼否?大师言:……世尊在舍卫国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只为下根说近,说远只为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不一,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生彼...  相似文献   

10.
李鸣 《天风》2005,(6):36-36
近日听说某教会发生这样一件事:一姐妹看见该教会办公室里的茶叶罐上有一条龙,便说教会里有魔鬼而不肯来礼拜了。于是教会里起了争论:有人说这位姐妹属灵,能分别为圣,应该把茶叶罐砸烂、扔掉。有人说她迷信,龙只不过是一个图案,并不是魔鬼,而且  相似文献   

11.
在批判林彪、“四人帮”的种种谬论时,连累而受到误解,因此也可以说受到某种伤害的,恐怕莫过于“一分为二”这个观点了。有人说,林彪、“四人帮”的分裂活动和整人哲学,同“一分为二”的观点有关,并因此断定它是片面的;也有人说,“一分为二”是极“左”路线的哲学基础。诸如此类的看法,甚至在一部分哲学工作者中间也有流传。批判“四人帮”对“一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7,(3):55-55
为丰富《天风》内容,本刊现征集牧者在讲台、讲座、劝勉、著作中的精言妙语,要求: ①短句形式(一般一段不超过50字)。 ②内容健康积极,既合乎真理又具有时代韵味,诙谐风趣而又意味深长:如“要常到主面前,别常到主前面”,又如“礼拜要成为习惯,但仅仅习惯性的礼拜,又不是真礼拜”。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522年的一个冬天,晏子侍奉齐景公打猎回到遄台。此时,梁丘据骑马赶来觐见。景公高兴地对晏子说:“只有梁丘据是个跟我相和的人啊。”晏子眉头微皱,说:“梁丘据不过是跟您相同罢了,哪里说得上是相和呀?”景公颇感迷惑,反问晏子:“难道和与同不是一回事吗?”  相似文献   

14.
说“改”     
你说:豆腐一碗。我偏要说:一碗豆腐。人人都说:生命在于运动。而我偏说:生命亦在于静止。你说:天翻地覆。我说是:他覆天翻。牛顿说:动者恒动,静者恒静。有人说;静亦是动,只不过其时速度为零而已,更何况宇宙是不会停止的。改,不仅要改得妙,改得奇,改得新鲜,更要改得寓意深刻,影响深远,时空无限。一个“改”字,令人遐思不已。有则笑话说:春天下雪不下雨,下到地上变成两,既然总要变成雨,何不当初就下雨。有人问:此诗作改?一顽童笑2日:烟者哈饭不吃屎,吃到肚里变成屎,既然总要变成屎,目不当初就吃屎。都令人2择使。…  相似文献   

15.
问一个问题:“用什么来品尝食物的味道?”相信任何人看到这个问题都会不屑地一笑:“多简单的问题呀,当然是用嘴啦!”是的,食物进口后,舌头上的味蕾一触碰,酸甜苦辣诸般滋味便立刻获知了。  相似文献   

16.
渊声 《天风》2016,(6):64-64
问:一位肢体家中经济比较拮据,急需用钱,而向我开口借钱。出于爱心,我借给了她上万元,并说好一年内还清。可是,一年半过去了,也迟迟未见对方有还钱的意思,这让我很不高兴。更令我不解的是,当我向她讨债时,一些信徒非但不同情我,反而在背后说我“缺乏爱心”、“把钱看得很重”、“弄得对方不敢来礼拜”,甚至责备我“放债时没有祈祷”,等等,真是令我非常郁闷。我借钱给人难道错了吗?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至于在何处聚会礼拜会得救这问题,可说是老生常谈了。但问题与争论并无减少。 常有人和我们辩论,说我们到大教会礼拜不会得救,理由是“属政府管的”、“不属灵”、“大教会信仰有问题”等。更有甚者,说我们不守“安息日”等等。于是把许多人拉出原来堂点,就有了所谓小教会。 圣经上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上帝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10:9)耶稣又说:“上帝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上,老师问道:“同学们,如果今天你们是一棵树苗,今后准备做什么用?”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要盖房子,有的说要造轮船,唯独他斩钉截铁地说:“我要长成参天大树,在科学的园地里独树一帜。”老师连连夸赞他“有志气”。  相似文献   

19.
礼拜是伊斯兰教五项基本功课之一。阿拉伯语音译为“索拉特”( ),“祷告”、“赞颂”之意。礼拜是穆斯林的“天命”功课,是“五功”中的第二纲领。礼拜在穆斯林生活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张文良 《哲学研究》2023,(10):48-55+128-129
《敦煌秘笈》中的“不知题佛经义记”中频出的“体义”一词构成“体用”概念的重要过渡概念。而这一概念之所以被“体用”概念所取代,与“体一义异”的命题不如“体用相即”命题更适合表达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关。“体相用”概念的直接来源虽然是6世纪前半叶问世的《宝性论》和《金刚仙论》,但自5世纪末开始,佛教文献中出现的“体-功-德”“体-用-义”等三字一组的范畴显示出,中国思想界已经力图超出“体用”二元思维的限制,创立一种三元思维的概念框架来更深刻地界定客体的内在属性和动态机制。“体相用”概念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思想和印度佛教这种外来思想交涉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