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界关于公德和私德问题的讨论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是一个高度注重礼仪道德的文明古国,但在公共生活领域却普遍缺乏公德意识,这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典型的家长式的封建专制政治所能培育的只能是一种私德观念。只有形成一个民主的、开放的、法制的、尊重和维护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公民社会,才能培育出真正的"公德"观念来。公德的缺乏必然会增加社会进步的成本,因而公德的培育和倡导是我国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培育公德意识方面,应当特别重视公德的积极内涵和消极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艺的“道统”观念是民族传统文化结构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文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电影这种艺术形态尽管是舶来品,一经传到中国,使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消解而使之中国化。电影通过迎合传统的艺术观念,继承了功能目的论的艺术理论观,从文以载道的艺术观念出发来把握电影作品和电影创作方法,带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和民族风格。一代代电影人所追求的,不是改良社会,唤起民众,挽救危亡,就是关注民族生存,思考人类命运这类极为崇高的人生目的。注重认识功能和教化功能的载道传统在中国电影中得到了轰轰烈烈的张扬。中国电影始终在传统艺术理论的关怀下,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叙事智慧。  相似文献   

3.
社会阶层代表了一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源和对自己所处社会等级的感知。社会阶层因其概念的独特性、功能的广泛性、影响的深刻性和结论的系统性, 成为了心理学中的前沿热点领域, 目前主要有劳动、健康心理、社会文化、等级和社会认知五种研究视角。基于现有视角对社会阶层与社会公平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 从社会认知视角出发, 围绕着不同阶层感知公平的差异、社会公平对不同阶层的影响作用以及低阶层感知不公平的应对策略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未来研究可以从概念辨析、理论整合、加强应用研究等角度来推进社会阶层心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郭容  傅鑫媛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7):1268-1274
社会阶层信号是指个体据以感知和判断他人社会阶层的一切线索, 人们通过加工这些微妙的线索便能判断出他人的社会阶层, 而他人的社会阶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在人际水平的社会互动行为。以穿着打扮、面部特征和说话特点为例, 说明社会阶层信号对个体判断他人阶层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围绕社会交换、社会公平和社会认同这三个动机视角归纳了社会阶层信号对人际水平社会互动的不同影响。针对社会阶层信号本身, 将来有必要探讨社会阶层信号功能弱化的问题; 由于社会阶层信号与社会阶层这一概念的相关度较高, 未来研究有必要阐述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鉴于目前少有研究考察第三方的社会阶层信号如何影响人际水平社会互动的问题, 探索互动中第三方社会阶层信号的影响及其机制将会是对社会阶层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推进。  相似文献   

5.
卓新平 《天风》2018,(12):4-5
第一,基督教中国化有社会政治上的原因。基督教作为信仰社团,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不是在政治真空之中,而是有着鲜活、真实的政治处境。自鸦片战争以来我们所经历的西方政治反华,今天仍在一定程度上延续;而基督教会在历史上有着对这些西方差会的依附,故此必须摆脱对其依属;虽然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基本上摆脱了这种依附,但其在不同处境中仍然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一社会政治层面的中国化尚未彻底完成。所以,基督教在社会政治层面的中国化仍然是首要的,而且乃其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到达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这是令人鼓舞的。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奢侈浪费的作风等猖狂流行起来。这是必须严肃对待的。在此时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其中既有不利于现代社会发展更新的内容,也具有很多有益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容。举例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深根固蒂的思想意识,即等级观念,儒家法家都强调上下贵贱的等级差别,这是一种陈旧的观…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崛起 ,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婚姻家庭领域 ,传统的大家庭分崩离析 ,核心小家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小家庭的涌现 ,使家庭关系的主体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由传统亲子关系核心转向夫妻关系核心 ;而夫妻关系核心的出现 ,造成了家庭本位主义的衰落 ,家庭个人本位主义的滋长。它推动着传统的维持型婚姻向质量型婚姻迅速发展。伴随着这些巨大的变化 ,一系列新的婚姻家庭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由此不仅给妇女带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 ,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社会阶层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前沿领域,是指由于经济、政治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群体,这些群体之间存在着客观的社会资源(收入、教育和职业)的差异,以及感知到由此造成的社会地位的差异。基于社会认知视角的社会阶层理论认为,处于同一阶层中的个体,由于共享的经历,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认知倾向,低阶层者是情境主义的,高阶层是唯我主义的。大量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证实,环境所导致的认知倾向差异,使得高低阶层这在感知自我、他人和社会的方式存在显著的不同。而阶层的流动性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以及本土化的社会阶层心理学研究是需要未来深入探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宗教"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概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现代宗教学背景下的宗教概念传入中国,逐渐与中国本土宗教观念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既具备西方文化特质,又具有中国传统思维特征的中国化的宗教概念。中国近代宗教概念的形成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事件,而是中西方文明冲突的结果,是传统思想在现代语境中的挣扎和变革,是西方文明在传统环境中的妥协和调适,是传统中国社会接受西方观念制度的一个缩影。近代中国宗教观念的形成以儒教地位在近代中国社会中的变迁为切入点,最终落脚于对以中国佛教为主要样本的中国宗教形式的考察。特殊复杂的背景下形成的宗教概念具有超学术层面的价值取向,其形成对近现代儒释二教及其他中国传统宗教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儒学史发展到今天,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儒家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式一般不大触动,而只是因时代的变化对其做新的阐释,或者以认同儒学基本观念与思维方式为前提,走海外新儒学打通西方现代观念的道路。笔者认为,虽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延续需要用不断的新阐释使其既保持活力,又维系先秦儒学的中心化地位,但仅仅通过新阐释来延续儒家的基本观念及其思维方式,会  相似文献   

11.
道教戒律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协调功能。探讨道教戒律的这种社会道德意义,可以促进对道教本身和对传统社会的认识。一、道教戒律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吸收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是儒家伦理思想。儒家伦理道德重宗法等级,讲究血缘亲情关系,也重地缘伦理关系,它适合于中国传统社会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文明形态,因而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始终都居于社会伦理的核心地位。它不仅影响社会伦理,亦且影响传统政治和法律,使得传统政治与法律呈现出伦理化的特征,形成中国传统社会以伦理为本位、家国一体、君父同格的特征,而三纲五常则成为社会的…  相似文献   

12.
李夏 《管子学刊》2006,(1):26-29
《黄帝四经》既用阴阳观念解释自然现象,又将阴阳观念引入社会领域。它用阴阳思想解释“道”的本源及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它又将阴阳性质作为人伦等级及社会秩序划分的理论基础,对前人的阴阳观念做了充分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的婚姻道德生活一直处于封建宗法道德的束缚中。随着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新思潮的传入,引发了中国传统婚姻道德的变化。这主要体现为从追求家族利益到追求爱情的婚姻目的转变;从包办婚姻到婚姻自由的婚姻观念转变;从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的夫妻关系转变。但这些现代婚姻道德元素的出现,并未改变传统封建宗法婚姻道德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王光海 《天风》2008,(8):44-46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纽带而组成的社会细胞,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婚姻受婚姻观念的影响和制约,作为价值观一部分的婚姻观会影响到人们择偶的标准,会影响人们对伴侣、对子女、对双方父母及其亲戚的态度,更会影响到家庭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在先秦时期,人们对于婚姻关系和婚姻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化过程.总的来说,婚姻关系由相对宽松和自由逐步过渡到严格和规范,婚姻观念亦从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内的"男女之别"渐次过渡到婚姻及家庭生活领域内的"从一而终",并最终使"夫为妻纲"的观念初步形成.婚姻道德的提出本身是对于婚姻及两性关系的规范,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但是在男尊女卑的前提下,这种规范更多地表现为对于女性的片面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6.
“壶天”与“洞天”大致都指以隐秘方式与现世相连接的某一神秘的宇宙空间,且此空间与世间完全同构。园林观念意义上的“壶天”和“洞天”观念共享类似的宇宙观意涵,但两者侧重点不同。“壶天”观念侧重于表达“小壶”中另有同构于现世之“天地”,而“洞天”观念侧重于表达“洞”的转换功能。造园是人们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通过一些营造方式将他们所具有的文化观念、审美意识、精神需求予以物化的一种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17.
婚姻与幸福的关系一直备受学界和公众关注,但尚无明确定论。研究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两次追踪到的24172人数据,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探讨婚姻与幸福感因果机制。结果发现婚姻状态转变(未婚→已婚)能明显提升个体幸福感,但提升效应受性别调节,即婚姻对男性幸福感回报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婚姻带来的社会支持、经济增益等可能是婚姻促进幸福感的主因;而传统婚姻文化及婚后男女在家庭结构或功能上的分工差异,可能是婚姻对男性幸福感的回报明显高于女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京龙 《管子学刊》2006,(4):42-45,36
中国传统体育观念是在早期众多地域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齐文化的尚功利崇武勇精神、儒学的尚中贵和精神、道学的养生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体育观念的基本文化渊源。战国时期齐文化背景下的稷下学对诸子百家思想理论的全面整合,既为汉代以后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中国传统体育观念的凝练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佛教与婆罗门教是古代印度的两个主要宗教派别。它们的善恶观念是各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教的此类观念虽然有明显不同,但都与古代印度圣典吠陀和奥义书有渊源关系。佛教和婆罗门教各自的善恶观念都有不同层次的划分。在后来的发展中,两教的善恶观念有很大的趋同性,它们相互影响,彼此吸收对方思想。两教中的一些基本层次的善恶观念的内容有大量是相同的,较高层次的善恶观念虽有不同,但同样强调智慧解脱。这方面的思想对古代印度系统宗教哲学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王保成 《天风》2018,(11):16-17
社会服务是教会公益慈善事工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社会服务事工是教会的传统,也是教会的优势。近些年来,教会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社会服务事工,也成立了许多的社会团体,数量最多的就属养老机构,达到近400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