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11月4日,北京教区举办了第二期青年信仰生活营,主题为“如同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样派遣你们。”(若20:21)傅铁山主教为生活营主持了开营仪式。来自城内六个堂口的青年神父、青年修女和青年教友共80余人,兴致勃勃地参加了登长城比赛,永宁堂共祭弥撒和信仰分享等活动。 4日早7时45分,参加青年信仰生活营成员在南堂圣母山前举行了庄严神圣的开营仪式。傅铁山主教发表开营讲话,他鼓励教区青年神职人员和青年教友,要牢记基督“如同父派遣了我,我也派遣你们”的训言,积极地  相似文献   

2.
一次,我回老家听到了这样一件事。说是一个青年见火葬场的尸体站起来了。我好奇地打听一下,才知道这个青年是该场的工人,夜里有事途经停尸房外,见里面灯亮了,听到有“立正“、“稍息“的喊声,还听到有打  相似文献   

3.
我只不过是一个在校的学生,却长了一张极为成熟的脸。当年由于本人长得成熟了点,受到的压力不是你们所能想象得到的。现在我终于有勇气直面辛酸的过去了,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点悲伤的往事。  相似文献   

4.
分享认真     
佛教里面有一个修行法门叫做“回向”,把自己修行或诵经所积的功德,回向给亲朋好友、远戚近邻、乃至冤家债主……,将小小的功德回向给众多的人,让自己的修行功德可以利益更多的人,能够回小向大。 我常常将“回向”解释为“分享”。 在佛前虔心地将所受功德利益.藉由仪式回向给某某人是一种方式,而我总觉得,另一种更直接的回向方式却是分享出去,藉由语言、文字或行动,把内在的喜悦传达给他人,让他人也能分享你的快乐。 我常做的比喻是: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根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初,美国一座偏远的小镇里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富商,富商有个19岁的儿子叫伯杰。一天晚餐后,伯杰欣赏着深秋美妙的月色。突然,他看见窗外的街灯下站着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青年,那青年身着一件破旧的外套,清瘦的身材显得很羸弱。他走下楼去,问那青年为何长时间地站在那里,青年满怀忧郁地对伯杰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自己能拥有一座宁静的公寓,晚饭后能站在窗前欣赏美妙的月色。可是这些对我来说简直  相似文献   

6.
双头鸟     
正一只鸟住在一条河边的树丛里。这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因为它长着两颗头,却只有一个身子。有一天,双头鸟在河边觅食,看到地上有一小块儿苹果。它的一颗头说"这块儿苹果看上去多好呀,一定是上帝送给我的美味,我真是太幸运了。"第二颗头闻言,说:"我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美味,让我们俩一起分享吧。"  相似文献   

7.
一路引导     
《天风》2020,(8)
正在神学院读书时,有一次课上老师让我们分享自己最恐惧的事情,我不假思索写下"迷路"。我方向感一直不好,有过多次迷路经历,印象最深的要算是到神学院第一个月时的那次。那时,因为需要买些生活用品,一天下午下课后我和一个学姐结伴去新街口的商场。刚进商场,学姐突然想起她还有  相似文献   

8.
心怀感恩     
我一路走去,街面上东一个,西一个,站着一些分发广告的青年男女。一个腼腆的女孩朝我走来,发给我两张广告。我问她:“你为什么给我两张同样的广告呢?”女孩羞涩一笑:“我们有任务的,发完这些,才可以回家。”我笑了,头上是火辣辣的日光,我点点头,表示理解。  相似文献   

9.
徐晓鸿 《天风》2017,(7):8-9
有人说,人一生所经历的,有好的事物,有坏的事物,也有不好不坏的事物,这些事物构成了我们丰富的人生。美好的事物总是令人难忘。30年前,我从金陵毕业,每一次的回忆都是那么美好。今天,能够在金陵院庆和献堂这样双喜临门的日子里,与大家一同分享主的话语,我深感荣幸。今天的时间宝贵,活动丰富,给我的时间是12分钟左右,所以,我要借着刚才读过的经文,和大家分享一个信息:成全律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信任的力量     
杨云利 《天风》2007,(4):38
读书之时,看到一个小故事,让我感动不已,我愿与大家分享,愿我们心灵共鸣,一同思索,信任何其宝贵,其力量何其伟大!故事告诉我们:有一个劳改犯人,在外出修路的过程中,在路上拣到了1000元钱,他不假思索地将钱交给监管警察,可是,监管警察却轻蔑地对他说:“你别来这一套,拿自己的钱变着花样贿赂我,想换资本减刑,你们这  相似文献   

11.
正我很庆幸自己生在一个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中,从小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与人分享,很少会有什么宝贝,是单独属于我自己的,甚至包括衣服,也常常是我和姐姐轮流穿着出去"炫耀"。所以我几乎不收藏任何的东西,除了我出版的书和发表的文字。即便是别人送来的生日礼物,我也能在有人看中的时候,毫不犹豫地转送他人。我还因此有丢垃圾的癖好,每次将那些形同鸡肋的东西扔掉之后,我都有一种变得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看文艺演出,有外宾出席。幕间休息时,我看见有一对我国的青年男女,死皮赖脸地向外国人讨“纪念品”,后来人家给了他们一面小镜子才算完事。当时在场目睹这一情景的观众都很气愤。我在心里暗想:这些青年人真不争气!我还听见一位老年人不胜感慨地说:“现在的青年人啊,没有一个是好的!”我心情平静下来之后,又想起那位老年人的话。他的心情我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但是他的判断却是不恰当的。对事物作结论要用到直言判断,直言判断是否恰当要注意它的质和量。直言判断的质有“肯定”与“否定”之分,直言判断的量有“全称”和“特称”之分。这位老人说“没有一个(青年)是好的”用的是表示质和量的特殊形式,意思是“所有的青  相似文献   

13.
以琳 《天风》2005,(10):50-50
今年七月初在浙江安吉的一个山村小住了几日,其间参加了一次村里信徒的主日礼拜,使我深受感动,我愿将个人的体验与大家分享。曹家坞是安吉天荒坪半山间的一个小村落,人家不过百户,村民们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勤劳致富。神赐青山绿水使他们赖以生存,也按时降春风秋雨使他们有丰富的收获,一幢幢红瓦白墙的新式小楼掩映在  相似文献   

14.
开门     
周通 《天风》1994,(收录汇总):21-21
之前,我在物流园做过搬运工,现在我仍能清楚记得当时租住的地方每一个人的面孔.那是在一个大院里,有一对老年夫妇,有一对中年夫妻带着两个孩子,老年、中年、青年、少年蜗居在一处.偶尔提前下班,我还能看到做饭的老人和洗衣服的妇女,看到几个孩子嬉笑打闹,房东也会在夕阳下,坐在摇椅上摇着蒲扇,嘴里哼唱着我听不懂的地方小调.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4,(5):5-7
每年春夏之交,就有一批肩负使命的青年神学生完成装备,走进教会禾场。他们会面临怎样的挑战,遇到什么困惑,而他们又将如何面对?请听几位已经是"过来人"的牧者同工的分享和劝勉。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4,(5):5-7
每年春夏之交,就有一批肩负使命的青年神学生完成装备,走进教会禾场。他们会面临怎样的挑战,遇到什么困惑,而他们又将如何面对?请听几位已经是"过来人"的牧者同工的分享和劝勉。  相似文献   

17.
我生长在祖国的大地上,生活是美好的。这里有阳光雨露,鸟语花香、绿树繁荫……有理想的火花,照耀着我的青春。现在,我是一个青年修生了,自然也有五彩斑烂的理想。少年时候,我的理想总是披上一层扑朔迷离的色彩。那时,我真想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去抵抗侵略,保卫祖国,可惜没有如愿以偿。光阴荏苒,岁月流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理想也在变化着。由于天主圣神的光照,渐渐地“修道”这两个字在我脑海中占据了  相似文献   

18.
这是二十年来一个现实的故事。当我还在台湾的时期(1979),忽然看到一本《古今法律谈》的书,内容明白晓畅,很有意义。当时认为这是对唐律颇有研究的人所写,著者应是一位中年的学者。因此问同学们,有谁认识此人,我想见他。过了几天,曹励铁就陪着一位青年来看我...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2月28日至30日,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第四届青年论坛在北京市市政培训中心(瑶台山庄)举行. 为了落实我院加强青年工作的指示精神,展示宗教所广大青年的科研实力,促进各研究室和各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研究心得,增进彼此友谊,活跃工作气氛,世界宗教研究所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青年论坛,所内青年研究人员积极响应,踊跃撰文.  相似文献   

20.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未来,你是谁?"这个话题。这个话题有两个子命题:第一个是"未来,你想要自己是谁?"第二个子命题是"未来,你可以是谁?"我l7岁时,听从了父亲的建议,选择了土木科系。就读土木科系以后,我碰到了我的音乐老师,她提供了一个"未来,我可以是谁?"的第二个选项,我接受了她的训练。两年之后,我发现,我开始有一个"未来,我想是谁?"的想法萌芽了。那个时候,学校有一位风云人物叫李骥。有一天,在李骥的乐团练习时,我刚好从外头经过,发现这个乐团鼓手好、贝斯好、吉他好,但是如果能够加进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