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你要以宣读、劝勉、教导为念,直等到我来。"经文:提前4:11-16葛优《天下无贼》中有一句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成为人人口中流传的经典。21世纪中国教会什么最贵?好牧人。我相信各教会的牧者对此都感同身受。因牧者的任务是要为教会培养好牧人,同时,这对牧者自身也是一种挑战。如何塑造牧者的人格魅力?让我们追寻圣经教导,探求良方。  相似文献   

2.
天声 《天风》2009,(4):52-53
几乎所有牧者都说自己忙,究竟他们在忙些什么?许多信徒对牧者的事奉和所负责任的认知并不太清楚,就是身为牧者的自己有时也不能说清楚在忙些什么抑或该忙些什么.因此很有必要静下心来梳理一下,这对教会和牧者也许都有好处.  相似文献   

3.
《天风》2020,(2)
正一直以来——我说的是个人自小到如今——在教会里总会听到一些对牧者的评价。现在想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似乎有一定的道理。教会历史上,牧者总是被冠以"上帝的仆人"的尊称,其言行与其职分相关,所以基本上一般信徒都会认为牧者"应该"更加"属灵"。牧者是一个荣耀的职分,甚至有人会用"天国的使者"来形容,其特质可以概括为"高贵、荣耀、上帝的仆人"等。这些看起来很"荣耀"的光环,将它理解为对牧者的"期待"或"希望",我相信是比较合适的,至于是或不是,那就另当别论了。  相似文献   

4.
<正>每当身边的牧者在侍奉的黄金年龄不幸地离开了我们,就会有很多文章呼吁信徒,要好好爱牧者,不要让牧者流泪伤心,不要让他们太累。我也祈求神安慰那些牧者的家人,坚立那些正为主劳苦尽忠的牧者。我提醒自己,也请所有神的仆人记得,人的生命需要"细拉",所有弟兄姊妹都要知道,牧者的侍奉更需要"细拉"。最近读经刚好读到《诗篇》,"细拉"在《诗篇》中一共出现了71次,"细拉"两个小小的字原来是旧约时代乐谱中的休止符,是诗乐中的过门和停顿休止的意思。圣经学者指出,细拉也可能表示"静默""暂停"等。今天"细拉"这个休止符依然保  相似文献   

5.
属灵与否,一直是中国基督徒信仰生活中的核心问题,关于属灵问题的讨论也长期吸引着教会牧者的眼球。上世纪50年代,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以后,教会领袖、牧者同样将属灵问题的讨论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希望借助"神学三人行"这个平台,梳理中国教会关于属灵问题讨论的主要观点,供广大信徒和教牧同工参考。我们首先讨论什么是属灵?或者说属灵的含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6,(1)
正编者按:今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规定:"全面放开生育二孩。"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生"还是"不生",成为许多家庭面临的一道选择题。想到生的好处,心痒痒;想到养的难处,气叹叹。那么,基督徒家庭将如何考量?本期我们邀请了几位牧者和弟兄姊妹,一起来谈谈这个问题。(以下文章中的见解仅代表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7.
<正>一位牧者在文章中提到牧师放弃侍奉的一个原因是"没有朋友",作者说:"很多牧师没有发展有意义的友谊,没有找到那些可以让自己在他们面前很放松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释放通道,筋疲力尽的几率会更大。"看到这里,令我感触颇多。可能很多人会说,牧者有很多朋友,教会里的弟兄姊妹都是他的朋友。但事实上,在信徒与牧者之间,大多数的关系就是服侍与被服侍的关系,真的能够成为牧者交心朋友的信徒实在很少。有人会说,同工可能会成为牧者较能交心的同行者。他  相似文献   

8.
<正>在一些信徒的心目中,牧者为信徒祷告是合理的,而信徒为牧者祷告是不配的。然而,作为牧者的我们,自己心中却十分清楚,我们比众人更软弱,更需要代祷!一位牧师在医院看病时,遇到一位信主不久的信徒,他惊讶地说:"啊?牧师你怎么也会生病啊!"在某些信徒眼里,牧者应该是远离世俗、清心寡欲的,是知识渊博、知书达理的,是大有口才和胆量的,是性情温和、善解人意的,是安静聆听、解惑答疑的……于是,他们一有问题与困难就找牧者倾诉、解答与代祷。然而,牧者与信徒一样,  相似文献   

9.
岳清华 《天风》2021,(1):37-39
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与教会对牧者的生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教会牧者在基本信仰和属灵原则不能更改的前提下,其观念在某些方面必须与时代同步,其理念也不能落伍或偏差.更为重要的是当代牧者当有所为,一个牧者是否合格将直接影响一间教会的兴衰.下面从四个方面来思想当代牧者的当"所是"与当"所为".  相似文献   

10.
庄守寰 《天风》2005,(1):3-3
经文:诗23篇 诗篇共有150篇,第23篇是很宝贵的一篇,也是为人喜爱诵读的一篇,素有"诗篇中之珍珠"的美称。大卫年轻时是牧羊的,他很爱他的羊群。他从他牧养羊群,看守羊群的经验而想到主耶和华怎样眷顾他的子民。他以耶和华为牧者,以信徒为羊群来表达他对耶和华这位大牧人的无限喜悦和信任,道出了一切亲尝过神恩之人的心声,使人能从中得到生命的力量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本诗的第一句话就说明了"耶和华是我的牧者"。因此羊群所需要的一切,当然一无所缺。无论我们要什么,他都能按着"我是"供给我们。只要我们有了耶和华为牧者,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忠成 《天风》2010,(11):15-17
有人说:"牧者的家庭像个‘金鱼缸',全部透明。"牧者家庭对信徒来说,既可能成为一种鼓励的榜样,也可能成为因此"跌倒软弱"的阴影。为此,我们要十分注重牧者的家庭建设,信徒要为牧者家庭代祷,牧者自身更要谨慎自守,让家庭成为一种见证!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20,(4)
正基督徒的敬牧观关系到教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教会事工的开展及福音的传播。基督徒当有正确的敬牧观,此乃圣经的教导及基督徒灵性生命的具体表现。一、敬牧的重要性敬重牧者是基督徒的本分,亦是圣经的教训之一,保罗在书信中也多次要求信徒为牧者祷告,关心牧者的需要(参弗6:19-23;帖后3:1-3),并嘱咐信徒当如何对待牧者:"我们劝你们敬重那在你们中间劳苦  相似文献   

13.
自牧就是调整和预备好自己,让圣灵更畅通无阻地在自己身上动工牧者是教会的"灵魂人物",决定了教会的发展和素质,因为什么样的牧者就会带出什么样的教会。牧者也是教会的"公众人物",信徒时时"听其言观其行",就如透明鱼缸中的金鱼一样被关注着。所以,保罗提醒提摩太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参提前4:16)。  相似文献   

14.
正问:我是信主多年的基督徒,一直在一个教会礼拜和服侍,但近来因种种原因,我不想在这个教会里呆下去了,思忖着换一个教会。可又生怕伤了一些牧者和肢体的感情,给教会带来负面影响。请问我当怎么办?姊妹:小芮答:小芮姊妹,谢谢你把心里的难处说出来,我估计有这样想法的人在基督教会内不会只有你一个。实际上,一个人在一个教会时间长了,总  相似文献   

15.
牧者需自牧     
读了近两年的神学,有幸接触了一些地方的牧者、同工,了解了他们的处境以及侍奉的状态,再加上自己这一年多的经历,我有一个非常大的感受——牧者真的很需要注重自牧。在家庭里,牧者面对着与信徒一样的生活。他们是丈夫,是妻子,是儿女,是父母,每一个角色都代表着一种责任,无论哪一种责任都无可推诿。正如《提摩太前书》3章里教导做监督的:"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会呢?"所以牧者要忠于自己的另外一半,一起经营家庭.  相似文献   

16.
吴兵 《天风》2015,(2):8-9
<正>谁被赋予了传道的职分,谁就领受了基督里的最高使命。牧者当为自己谨慎、为全群谨慎,教会也当尊重上帝所设立的职分。这些年来,中国教会按立了许多圣职人员,在教会中从事宣道、教导、管理等牧养事工。虽然目前中国教会"羊多牧人少"的现象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但相对于以前,已经大有改善。这是让我们为之欣喜和兴奋的,但同时,作为一名服侍教会多年的牧者,我衷心希望在新的时代里,教会和牧者能够回归圣经教导,使被按立的圣职真正体现出其神圣性,成为这个时代的见证,建  相似文献   

17.
陈丰盛 《天风》2012,(6):15
在温州教会,有这样一个现象,那怕是一个已从神学院毕业多年并在教会牧会多年的同工,只要他未被按圣职,那么,他常常仍会被人称为"神学生"。称呼本来也不必较真,但我要反思的是,隐藏在这并不确切的称呼后面的那种对牧者"轻视"的现实。第一个值得反思的是:在温州教会,基督徒对"牧者"的概念较为淡薄。联合派工现象普遍存在。所谓联合派工,是由于传道同工的缺乏,本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5,(3)
<正>编者按:"堂务管理委员会"是教会的管理组织机构。随着教会的发展,对教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管理组织的堂委会也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堂委会"的职能是什么?应当怎样换届?本期请几位牧者谈谈堂会换届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自笔者进入神学院开始,就从神学院老师、教会牧者口中听到教会"青黄不接""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等话语,并以中国教会一位牧师牧养一万人的现状勉励青年传道人兴起。据不完全统计,至2018年底,中国教会有教堂约6万座,圣职人员(牧师、教师、长老)1.4万余人,专职传道员约2.2万人。从发展来说,牧者人数上显然有所增加,但对于教会的需要来说,问题仍然非常严峻,现在大约平均每位牧者需要牧养超过千人,从牧养的压力来说,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何欣 《天风》2007,(17):40-41
德国正在发生着变化。而这种变化不仅来自社会、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同时,也来自更多的德国教会牧者们的探索。2007年5月19日,在德国EKD的会所,欧保罗牧师与中国教会牧师访问团一行及德国教会的牧者共同探讨、分享在那堵"无形的观念之墙"的背后诸多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