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锡禹 《天风》2018,(12):18-19
来自普鲁士的郭实腊(K. F. A.Gutzlaff, 1803-1851)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传教士。一方面,他从事传教工作,创办刊物介绍西学,把中国基督徒组织起来,训练他们传教;另一方面,他又为商人、政客、英国侵略军甚至鸦片贩子提供服务,助纣为虐。1833年8月1日,郭实腊在广州出版了一份中文月刊,名为《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简称《东西洋考》)。  相似文献   

2.
李平心同志于一九五九年在《学术月刊》第六期发表了《论生产力的性质》一文,以后又继续在《学术月刊》、《新建设》、《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到一九六一年止,他围绕生产力性质问题就写了约十七万字十五篇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和讨论的学术问题,在当时就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并开展了一场规模颇大的讨论。当时的讨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一、生产力有  相似文献   

3.
通晓历史、熟谙世事的孔子,肯定世人对“名”的追求。他讲:“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在他看来,名声、名誉、名望,是一个人敦养品德、成就事业的结果,理应受到人们的称述。他自己就称赞治国有方、施惠于民的郑国大政治家子产为“惠人”(见《论语·宪问》)。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相似文献   

4.
英国神学家狄塞尔敦(Anthony C.Thiselton)在运用诠释学进行圣经与神学的研究上颇有成就,本文主要从他的《教义诠释学》的人论管窥他的诠释魅力。狄塞尔敦从圣经、传统和现代世界详述作为"上帝的形象"的人,试图为抽象的教义搭建一条通向我们现实生活的桥梁,对每一个追求"信仰寻求理解"的人特别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是明清之际卓越的文学批评家,他的诗歌创作也颇有成就,著有《沉吟楼诗选》。关于他的研究评价,总是处在迷离恍惚的状态之中。本文就从他的三首绝命诗,试分析一下这个独特人物临难前的心态。  相似文献   

6.
陈撄宁     
(1880—1969) 当代著名道教学者,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安徽怀宁人,清末秀才,毕业于安徽高等法政学堂。无意仕进,转而学道;遍历道教名山,寻师访友,深究仙道之学。早年参访北京白云观。攻读明刊《正统道藏》。三十年代在上海任仙学院教授,主编《扬善半月刊》、《仙学月刊》。1956年,与各地道教界人士发起筹备全国道教组织。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伦理学》序孙伯 我与王小锡同志过去一直未曾谋面,但却很早便知道他是专治伦理学的。许久以来,我不断地从朋友的口中得知他是目前国内年轻学者中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颇有成就的一位,同时,也有幸读到过他的一些文章和著作。因而,对于他我是素怀敬意的。没...  相似文献   

8.
我有位家境良好的女友,外表长得漂亮,气质高雅脱俗,事业上颇有成就,经济收入不菲,可就是到了30岁了还是孑然一身。原因十分简单,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应在相貌、事业、经济等方面与自己匹配,才能谈婚论嫁。  相似文献   

9.
《生命月刊》是民国时期基督新教著名的教会期刊。通过新发现的《生命月刊》创刊号,考订了1920年6月出版的《生命月刊》为其第1卷第1期。并以此辨清了北京证道团的宣言问题和初始团员,厘清了北京证道团是通过北京基督教学校事业联合会发展而来,还原了《生命月刊》的早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1983年是我国唐代著名高僧一行禅师诞生一千三百周年。这位受到国内外佛教界尊崇的大师,不但在佛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成一家之言,而且在我国天文历法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行,巨鹿(今河北巨鹿县,此据《宋高僧传》本传;《旧唐书》本传作魏州昌乐县,在今河南昌县境)人,原名张遂。他从小博览经史,长通天文历算之学。二十一岁出家为僧,曾协助善无畏三藏的译经事业,有《大日经疏》等八种佛学著述,是我国密宗教理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11.
配角帝     
在与郭德纲合作之前,他的事业正稳步上升,开始独当一面。他是著名相声艺术家石富宽的弟子,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导演系,参加过《编辑部的故事《》新刀马旦》《海马歌舞厅》等家喻户晓的电视剧的拍摄,并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担任节目编导和主持人。2002年他正式与郭德纲合作,担任捧哏演员。在与他的合作中,郭德纲的相声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挤对他,虽说郭德纲要比他小好几岁,但  相似文献   

12.
台湾作家林海音不仅在创作上非常有成就,大陆一部著名的电影《城南旧事》就是根据她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同时她还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和出版人。她早年在北平编过《世界日报》,后来到台湾编《国语日报》《联合日报·副刊》,再后来又编《文星》《纯文学月刊》,主持纯文学出版社。作为编辑和出版人的林海音有口皆碑,她最引人注目的性格就是仗义。  相似文献   

13.
明代福建连江学者陈第(1541—1617),字季立,号一斋,“其学通五经而尤长于《诗》、《易》”(钱谦益语,转引自《连江县志·人物·先宪》)。《伏羲图赞》是他研究《周易》的专著。陈第少年时即禀承家学。其“少读《易》,主朱义,又主程传,后又颇考马、郑、荀、王及唐宋诸家之说”(《伏羲图赞自序》)。朱义,即朱熹《周易本义》;程传,即程颐《伊川易传》;马、郑、荀、王,为东汉之马融、郑玄、荀爽及魏之王弼。由此可见,陈第治《易》,涉猎颇广。他壮岁曾投笔从戎,年四十三时罢蓟门归,自慨“仍为书生老耳”,又闭门苦读凡十余年。试观陈第的诗作,有“醉则诵《离骚》,倦则披  相似文献   

14.
此稿是已故中国道教协会会长、著名道教学家陈撄宁先生1957年8月应杭州市屏风山疗养院邀请讲学而编写的,后又经陈先生修改,在中国道教协会1963年《道协会刊))第三期上公开发表。现根据读者和患者的要求重印,供阅读参考。陈撄宁(公元1880-1969年),道号园顿子,安徽怀宁人。清末秀才,毕业于安徽高等法政学堂,无意仕途,转而学道,历游各地名山宫观,寻师访友,研究仙道之学。从事道教研究六十多年,治学精勤,通晓道教内外丹法及养生修持之道。三十年代曾主编《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著释道书多种。1957年以后曾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会长,在道教界有广泛的影响和威望,为道教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无知与奸诈     
晋代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约公元284—364年)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儒家和道家,著有《抱朴子外篇》、《抱朴子内篇》、《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神仙传》、《隐逸传》、《集异》等书。受其生活年代的文化背景及现实的影响,葛洪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炼丹家,然而其对封建迷信的危害却有一定的认识,并力图破除一些迷信现象。今读到其中两则故事,遂生联想,乃作札记。  相似文献   

16.
试论晏子的民本思想黄宝先晏子是我国先秦姜齐末期的一代名相,他曾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君侯之相,政绩颇厚。《史记·管晏列传》载"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有晏子"。把晏子当成管仲的思想及事业的继承者和发展者,认为他"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相似文献   

17.
马劲 《法音》2022,(6):73-76
<正>近来因为直接从事佛教工作,我再次拜读了《赵朴初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受益匪浅,收获良多。赵朴初先生是我国著名佛教界人士,曾长期担任中国佛教协会的领导人,该《文集》收录了赵朴初先生从事佛教事业的重要报告、讲话、谈话、文章及著作等,反映了他的主要思想和重要成就,从中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他为中国佛教摆脱旧社会羁绊、自立求新、服务社会、奉献国家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感悟到他的信念信仰、责任担当、奋斗精神和崇高风范,  相似文献   

18.
拜功之理     
《拜功之理》是我国著名经学家虎嵩山阿訇之遗作,是他的课堂讲述,由苏盛华先生笔记整理,曾于1939年12月出油印本,1940和41年连载于《突崛》月刊第七卷1、2,3、4,5、6,期三本合刊上。是文刊出距今已四十余载。虎嵩山阿訇伊斯兰学识造诣较深,兼通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还曾刻苦自学汉语;他经汉并重,大力主张兴办教育、推动教务改革。1937年,在宁夏吴忠县,他创办中阿讲习所,致力于伊斯兰经典研究;翌年,讲习所更名吴忠中阿师范学校,任副校长。《拜功之理》即他在授课中的课堂讲述,是根据《若海百洋》经中有关内容加以发挥而就的。从其讲述中,我们可以领会到虎阿訇对拜功中所含的哲理所作的深刻阐释。最近,本刊根据原油印本和《突崛》月刊所载文字,进行了校订,除按现今通用的《古兰经》校订文中所引经文的节码和对个别标点符号有所改正外,未作任何文字更动;现予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匈牙利《社会评论》(月刊)1983年第8、9期发表了《纪念乔治·卢卡奇诞辰100周年提纲》。这个文件是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委员会文化政策工作部根据政治局决定拟定的。该材料对了解、研究卢卡奇及其论著有参考价值。提纲介绍了卢卡奇的政治生涯和他的思想的发展过程。提纲认为,乔冶·卢卡奇(1885—1971)是二十世纪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毕生的理论工作,为本世纪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他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中,他特别注重分析马列主义的哲学遗产、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问题、德国古典哲学史和批判现代资产阶级的哲学。他的艺术理论也为本世纪的欧洲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活动和功绩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作者1995年12月19日在北京“中西哲学与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刘述先教授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平心(而)论冯友兰》;陈来教授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默默而观冯友兰》。我觉得在今天很有必要做一篇文章:《全面评价冯友兰》。冯友兰已经是一个历史人物,后人应该对他一生的哲学道路和学术成就,他的是非得失,他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应有的地位,作一个全面的、客观公允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包括总体评价和对其各个阶段学术思想的评价,包括对其哲学成就、政治态度、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