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泉源 《天风》2016,(11):35-37
正二、中国教会现有的几种教堂模式我们来看中国教会现有的教堂建筑风格~1。可以尝试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将其分为几种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风格和类型:1.移植(嫁接)式:这个时期的教堂建筑都集中在新中国成立前。大多数的教会是西方差会传福音后建立起来的,教堂的模式就是所属母会的翻版,甚至  相似文献   

2.
张韦 《天风》1996,(8):38-40
8.堂内外疏散问题。我国对公共集会类建筑,按国家技术规范明文规定,要考虑紧急疏散。一般在厅堂内部,每250人(及其零头数)需设一安全出口,几个出口均匀分布,其总宽度按每百人0.65米计算。例如950人,应有4个安全出口,分布在前后左右,其总宽度约6.2米,即每一出口门的净宽需1.6米,门向外开。教堂也应按此办理。  相似文献   

3.
张韦 《天风》1996,(6):43-45
这里主要概述教堂的基本功能要求、艺术造型、经济问题,以及彼此间的关系。在建堂前,这些问题要尽量做到心中有数。 1.基本尺寸及平面型:教堂应建多大?根据我国观状,可考虑每座0.6至0.7平方米左右。例如500座,其使用面积可取300余平方米,800座则可取500平方米左右。这个面积是指做礼拜的主堂的座席区、走道、圣台面积之和,并不包括进厅、房间及墙体等。  相似文献   

4.
何琦 《天风》2003,(10)
对于教堂而言,必要的装饰是需要的,但不要过分奢华,不要巴洛克式的烦琐。平面设计可以借鉴一些教会千年传统,但在外型和内部结构上应该尽可能溶入现代和一些中式元素。  相似文献   

5.
何琦 《天风》2003,(10):24-25
宏伟的教堂建筑往往是DATHEDRAL和小GHAPEL的并存.以小GHAPEL采用现代集中式辐射状平面设计,而DATHEDRAL则采用古典巴西利卡长方形或能强调纵深感的现代平面设计.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会领袖在50年代发起"三自"运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摆脱洋教形象,使中国基督教能够与中国文化相适应、适合中国人需要,而不是"在中国的基督教"。当年利玛窦的努力以及19世纪末开始的"本色化运动"都是这种文化努力。现存的具有中国建筑风格的基督教堂基本都是20世纪初的建筑,这既是"本色化运动"的成果,也是一些有远见的传教士对于基督教在中国需要结  相似文献   

7.
今年时逢丁光训主教倡导中国神学思想建设20周年。为什么要致力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为什么神学思想建设乃是办好中国教会的根本课题或关键任务?为什么中国教会不能没有自己的神学思想?为什么要通过神学思想建设来树立正确的圣经观与教义观?为什么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要植根中国土壤、吸收中国文化、走中国化道路?丁光训主教关于上述问题的深入思考,至今仍对推动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不失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那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又如何发挥游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教会传统概念认为耶稣是教会的建立者,这可能会引起一些误导。该概念也会产生认识上的模糊。其原因在于,如今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教会,他们都声称自己是基督徒。这些教会在生活上和服务精神上是基督徒。然而,这些基督教会不统一,因为他们对传自宗徒的耶稣的教导有不同理解,所以,人们可能会问,究竞哪一个教会是耶稣所建立的呢?尽管听起来有些怪诞,但是我们应当知道,耶稣是犹太人,而不是基督徒。或许应当说,因为耶稣是犹太人,礻也的宗教是犹太教。耶稣生活在巴勒斯坦的时候,基督徒一词还不存在。耶稣来到世界上,带有传教的使命。然而,为了实…  相似文献   

10.
4.信义宗教会教制创设与神学伦理学传统从历史文献来看,新教教会诸形态起源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而信义宗作为最早的新教教会却并非以分裂大公教会为初衷,或者说,路德及其改教同道的确是以改革教会积弊为己任。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路德一直是承认罗马天主教是大公教会,尽管他从未停止对罗马教廷的批评和反驳。他写到:"尽管罗马城比所多玛和蛾摩拉更加败坏,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20,(6)
正一、身体神学的时代意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现至今,中国社会包括中国教会经历了认知、情绪、行动等各个层面的"洗礼"。基督徒再一次认识到,个人身体、教会组织、社会肌体各个方面都需要重视和加强"身体"层面的建设。同时,教会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大趋势中,也应当思考如何使用自身的信仰资源,参与、维护和建设好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5,(8)
<正>希腊文的theologia是一个合成词,由神(theos)和逻格斯(logos,即"道/话语/学说")两个词组合而成,意思是有关上帝的谈论或言说。广义上说,神学是指所有对上帝(神)这个主题展开的研究或有关上帝的学说。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最先使用这个词。后来基督教神学家借用了这个词,这个词逐渐被专门用来谈论基督教的上帝。尽管对神学有不同的定义,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6,(3)
正如我在前文中所一直强调的,圣经是基督徒信仰"规范中的规范",也是神学思考的"法度"。毋庸置疑,圣经作为上帝的道,是永活的,它应该并且能够向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信仰群体提供时代的信息、属灵的亮光及灵命的食粮。但圣经如何向我们说话,就涉及到一个解释圣经的问题。也就是说,圣经中所记载的上帝的话,需要解开,才能发出亮光(参诗119:130)。圣经是我们信仰  相似文献   

14.
正对基督徒来说,圣经是我们信仰生活的权威,也是神学的规范。圣经是神的话,凡不信或违背圣经教导的,就是不信神或违背神。圣经是神藉人的文字而传达给人的特殊启示。神藉着圣经向我们说话,也在圣经中向我们说话。因此,我们要打开圣经,藉着圣经与圣经所见证的那位耶稣基督相遇。圣经是基督教一切宣讲和教导的根据和准则,因此可以说是神特殊启示的文字部  相似文献   

15.
<正>如前所述,苦难是中国人民的历史经验,也是中国基督徒的历史经验。中国教会在行过死荫的幽谷、在经历苦难之后,如何用"神学的语言,用基督教和神学家所容易理解的语言,通过信仰,又和基督教历史上的传统联系起来,来述说她的灵性经验,来证明她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陈泽民,"中国教会神学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在上一篇中,我们已经谈论到神学与基督教传统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对这一问题继续进行讨论.如果说任何一个神学都是处境性的话,那么,神学的处境性是离不开基督教传统的.在传统的神学中,神学的资源有两个:圣经和传统.处境神学的思考在这两个资源之外加上了“经验”作为神学的第三个资源.如此看来,处境神学是在圣经和传统的基础上,在独特的处境中进行神学的反思.因此,作为一个处境神学,中国神学的构建必须严肃地对待源远流长的基督教传统.  相似文献   

17.
陈永涛 《天风》2016,(8):28-29
当我们讨论神学与传统的关系时,传统形成过程中的连续性、断绝以及一致性的问题也是特别值得加以关注的.连续性告诉我们,基督教传统的形成既离不开更古老的信仰传统,也离不开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所遭遇的文化.福音与文化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尽管福音超越文化.在早期基督教传统的形成中,有几种不同形式的连续性.第一种是使徒信仰的连续性.使徒信仰由教会传承下来.最早的基督徒是犹太人,他们在他们的新信仰中发现与自己旧信仰之间的连续性.他们记得主耶稣自己所说的,他来不是要废弃律法和先知,而是要成全.在使徒教父的著作中,律法的宣讲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地说,中国基督新教教会的信仰渊源与美国的奋兴主义和欧洲的敬虔主义密切相关。宗教改革时期高举的唯靠圣经、唯靠基督和唯靠信仰的原则,在中国教会从不会过时。因此,如果不基于上帝的启示,不以圣经作为神学的规范,就没有中国教会所能接受的神学可言,也就没有真正的中国神学。尽管神学不可否认会含有一般信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6,(7)
正对中国基督徒来说,当我们讨论神学与传统的关系时,至少有三点需要关注。第一是基督教传统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第二是在传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断绝的问题;第三是如何对待中国基督教自己的传统。关于前两点,这里以早期基督教传统为例。早期基督教传统的形成有内外两种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涉及反对异端、教会的礼仪实践、教会的教理教导,以  相似文献   

20.
陈永涛 《天风》2016,(6):28-28
基督教作为一个启示的宗教,宣称其信息有一个超自然的缘起。就如古教父们所宣讲的,基督教的终极来源是基于耶稣基督的位格、话语和事工,也就是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的启示。基督教教义指的是第一世纪末以来大公教会的教导。这就带来这样的问题,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的启示,借着何种媒介在教会中得以保存,并传承下来?这个问题指向基督教传统与圣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