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书推荐     
《天风》2016,(3)
正《当代译本圣经》《当代译本圣经》由国际圣经协会提供版权,旨在用准确、自然、流畅的中文表达圣经精义,同时该版本尽量保持了圣经原文的风格和特色。本译本的特点:表达方式和用词尽量符合现代中文习惯用法;按现代翻译原则和惯例翻译圣经中的人名、地名;标点符号以现代汉语标准执行;经文翻译中使用言简意赅、生动传神的俗语;参照原文,对一些不按时间和发展顺序记录的事件,本译本适当做出调整,使内容更通顺清楚。《当代译本圣经》经版权方多次修订,最新版目  相似文献   

2.
《天风》2020,(5)
正《和合本》圣经将《创世记》27章39节以撒为以扫祝福的经文翻译为:"地上的肥土必为你所住;天上的甘露必为你所得。"言下之意,以扫也像他兄弟雅各一样得到了他父亲以撒的祝福。然而,《现代中文译本》却将之译为:"天上的甘霖不降给你;肥沃的土地你没有份。"《当代译本修订版》将之译为:"你住的地方必远离肥沃的土地,也不会有天上的甘霖。"《新汉语译本》将之译为:"看哪!你的居所必远离地上的沃土,也必远离高天的甘露。"这几种译本让我们清楚看到,以扫其  相似文献   

3.
周永健 《天风》2018,(11):32-33
明年是《圣经官话和合译本》(简称《和合本》)出版100周年。这部翻译之作历时28年。译文准确,发行后成为广受教会和信徒欢迎的中文译本,是中文语境下被最广泛使用的圣经译本,百年间销售量为中文各版本圣经之最。《和合本》对现代白话文、中国教会和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本期起。本刊特刊出一些牧者和基督徒讲述《和合本》圣经及其与本人之间的故事,与读者共同见证“和合百年”的时刻。  相似文献   

4.
前段时间,《现代中文译本》圣经中一处翻译问题引发争议。起因是有读者发现《罗马书》8章3节的经文中出现"使他(耶稣,编者注)有了跟我们人相同的罪性";少数读者认为"罪性"相悖于耶稣基督完全圣洁的属性,一时间网络上各种猜测众说纷纭。译者究竟为何选用"罪性"一词?联合圣经公会全球翻译顾问黄锡木博士,撰此文与诸位分享个中原委,供大家参阅。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2,(11):40-40
圣经中神的话语是用希伯来文、亚兰文和希腊文写成。为了让每个信徒都能够研读神的话语,译经事工就不可或缺。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改变、更新、发展,因此即便在同一语言中也会有不同的圣经版本出现,中文圣经也是如此。近年来中文圣经新译本的翻译事工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汉语圣经协会所主持翻译的新汉语译本就是其中之一。经协商,基督教全国两会将在近期出版和合本与新汉语译本的对照版,为众肢体灵修研经提供新的参考。在此,我们特刊出一篇根据此版本对照后而写的灵修短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圣经》“南京官话译本”是中国近代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圣经官话译本,由麦都思主译,1856年首次刊印.译者一反新教传教士的文言译经传统,选择以南京官话译经,这充分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这种官话文体的选择是译者应当时复杂的历史文化语境并与之互动的结果.这种主体性不仅表现为文体的选择还表现在翻译的模式上,此译本并非延续西译中述,而是西人指导,中士转译,翻译过程兼及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这开辟了圣经汉译的新路径.同时,本文把此译本放到官话译本的谱系中,考证了此译本和《古新圣经》及“北京官话译本”、“官话和合译本”等译本的关系,指出此译本作为第一本官话译本不仅开启了其后官话译本的翻译历程,也为此后官话译本文学性文体的探索作出了铺垫,不仅昭示了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到来,也给白话文运动的提倡者们建立新白话提供了颇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洪晓纯 《天风》2023,(4):47-48
<正>在圣经汉译史上,中文《和合本》可谓影响力空前,可与英文《钦定本》在英国历史上的地位相提并论。“和合”一词寓意深刻,不仅指涉西方传教士译者在术语译名、译经语体、翻译理念等问题上的求同存异,也暗含着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的中国信徒借由这一译本彼此联结的美好愿望。此外,《和合本》出版之后,新教圣经汉译事业由西方传教士主导转变为华人自主翻译,其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708年,法国传教士白日昇与其中国助手徐若翰共同写作了汉语《圣经》,这是汉语史上首次出现大规模的译经工作,该《圣经》包括四福音书单列本及合参本两种版本,有关两种版本的内容、关联及其与二马译本之间的关系,已有学者做了相关研究,遗留的问题是:合参本是白、徐共同书写亦或徐若翰一人而成?合参本内容为自行杂糅还是翻译自现成的西文福音书合参本?白、徐译本直接为二马译经所参考,对后世汉语译经产生了不言而喻的影响,然而白、徐译本与前人成果有何关系?是否参考过其之前的中文《圣经》?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一说明,并梳理出早期汉语《圣经》译经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7,(3):66-66
<正>新汉语译本由汉语圣经协会历时16年翻译制作。该译本忠于原文又贴近生活,结合了近代圣经研究的成果,文字直接流畅,传译原文的信息内容准确,符合原文的思想、感情色彩和语言风格。新汉语译本特点:一、译文和译注两者兼备,方便读者在读圣经的同时自行查考、研读经文。二、每卷书前做简介,涵盖历史背景、神学主题、文学特色和相关生命信息,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圣经文本思考。《新汉语译本/和合本(对照版)》(新约全书)以并排方式为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7,(1):66-66
<正>《当代译本圣经》由国际圣经协会提供版权,旨在用准确、自然、流畅的中文表达圣经精义,同时该版本尽量保持了圣经原文的风格和特色。本译本的特点:表达方式和用词尽量符合现代中文习惯用法;按现代翻译原则和惯例翻译圣经中的人名、地名;标点符号以现代汉语标准执行;经丈翻译中使用言简意赅、生动传神的俗语;参照原丈,对一些不按时间和发展顺序记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05,(5):42-42
中英文电子圣经简介内有五种版本圣经:定价10元(包邮)中文和合本圣经(神版和上帝版两套)现代中文译本GoodNewsTranslation(英文好消息译本)NewRevisedStandardVersion(英文新修订标准版)主要功能有:多窗口对照不同版本同步阅读;经文(词句、主题等)查找,功能强大,胜似《经文汇编》;笔记、荧光笔与书签的功能,供您随时作标记和读经笔记;输出功能可以让您任意选择经文,用以引用或者打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宗教》2022,(9):94-94
最早的《圣经》中译本可追溯到7世纪的“景教本”,由景教传教士阿罗本等人根据叙利亚文《圣经》所译,现已失传,部分译文散见于敦煌文献中。元代天主教传教士约翰·孟德高雄诺曾用蒙文译出《新约》和《圣咏集》,但译本也已失传。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亦曾将《圣经》的部分卷章或经文汉译。此外巴设于18世纪初译有部分《新约》,而贺清泰于18世纪末也曾译出《圣经》大部。这些译文被称为“明清本”。  相似文献   

13.
宗教传播的历史业已证明,经典翻译对外来宗教的传布至为重要。圣经汉译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同步,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但《圣经》成为基督教汉译经典书名却不足百年,其间经历了从“经”“圣经”“遗诏书、圣书”“《旧约全书》《新约全书》”到《圣经》的演变。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基督教在中国如何实现关联化、本色化的过程。不同时期译名的选择,反映了译者的此种考虑。众多不同名称的汉语《圣经》译本的存在,既丰富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内容,也构成中国版本史上一道绚丽的风景。此诚可视为基督教传华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实质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1919年4月,完整的中文旧约新约译本圣经《官话和合本》(以下简称《和合本》)历经近30年,在众多中外学者的努力下出版发行,"这是在圣经翻译中运用白话文(通俗中文)最成功的尝试,该译本很快风行中国教会(新教)~1,至今魅力不减"~2。时光走过了一个世纪,《和合本》单单在中国境内已印刷发行超过8000万本。它并非第一本中文圣经译本,在此译本之后尚有其他译本问世,但它却是世界华人基督徒中最通用的译本~3。回顾《和合本》的译经历  相似文献   

15.
洪晓纯 《天风》2023,(3):45-46
<正>作为第一部新教中文“联合圣经”,《委办译本》(Delegates’ Version)在圣经汉译史上享有特殊地位。该译本酝酿于《南京条约》签订后,即“五口通商”之后西方传教士在华传教权利被合法化、赴华宣教人数快速增加的时代背景之下。1843年8月至9月,来自英美两国多个差会的新教传教士齐聚香港,为筹备一部能被广泛接受的圣经汉译本而召开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译者委员会被选举出来,基本的工作规范也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6.
由于马礼逊的《圣经》全译本与马士曼的《圣经》全译本有许多相合之处,又因为马礼逊的名望在英国比马士曼高,因此对两个译本无法作出正确判断的英国人,就相信米怜的说法而认为马士曼的译本是抄袭马礼逊的译本。但是,从翻译、出版的时间上看,马士曼译本比马扎逊译本面世要早,尤其是吉德先生所举“二马译本”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约翰福音》,均是马士曼译本出版在先。因此,说马士曼抄袭了马礼逊译本,在逻辑上似难成立。本文根据大量中外文资料,纠正了这一历史上的成见。  相似文献   

17.
《圣经》汉译版本之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包括《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旧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原文为希伯莱文,共有39卷。“新约”原为希腊文,包括《福音书》、《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和《启示录》4个部分,共有27卷,是耶稣的门徒等著述的汇编。在19世纪以前,《圣经》只有个别天主教传教士翻译了部分内容。19世纪初,基督教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他们从一开始,就非常热心于《圣经》的汉译工作,翻译了许多种版本。从语体角度可以分为三类:深文理译本(High Wen Li Version),即文言译本;浅文理译本(Easy Wen Li Version,Sample WenliVersion),即…  相似文献   

18.
《圣经》汉译是继佛经中译之后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又一件大事。对这一事业,近代基督新教来华传教士贡献较为突出,推出了种类繁多的各式《圣经》汉译本。1838年出版的四人小组译本在翻译原则和翻译模式上对《圣经》汉译事业均产生了重要的历史意义,深刻影响了后来著名的委办本和和合本。但因各种历史因素,宗教界和学术界对此译本多语焉不详,本文试图通过对该译本多方面的探讨还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牧灵圣经》与大家见面已逾半载,感谢 教友们对它的厚。《牧灵圣经》是一本新的、通 过了天主教教会审核的圣经译著。它的全部 经文与其他的天主教圣经经文相同,所不同 的是《牧灵圣经》拥有大量的关于阅读及理解 圣经背景、词汇、人物和神学的注释及前言。 这些注释将帮助读者以喜悦和虔诚的心情走 近圣经,并能使各位主内的兄弟姊妹有机会 从多重侧面认识天主的奥秘,了解伟大而慷 慨的爱情救赎工程,认识我们的救主和最亲 密的心灵朋友─—耶稣。就经文的翻译方面, 《牧灵圣经》编译小组在翻译圣经经文过程 中,尝试了有利于当代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方言差异之大,彼此不能互通,于是产生了圣经方言译本。汉语吴方言中的4个分支与圣经翻译有关,即太湖分支的上海方言、宁波方言、苏州方言、杭州方言,台州分支的台州方言,瓯江分支的温州方言,婺州分支的金华方言。据笔者统计,吴方言圣经译本总计114种,其中汉字49种,罗马字65种,含2种《圣经全书》汉字本,1种《圣经全书》罗马字本,1种《旧约全书》汉字本,2种《旧约全书》罗马字本,9种《新约全书》汉字本,8种《新约全书》罗马字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