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会社会     
孙晨荟 《天风》2006,(19):36-39
圣经是了解西方文明的切入点之一,也是基督徒们视为权威的书卷。通过梳理教会音乐与崇拜的圣经基础,来探寻它们今日缤纷复杂的现象之渊源。  相似文献   

2.
周志治 《天风》2003,(12):15-15
基督降生的马槽,是我们基督徒的座标,我们的生活必须以他为中心。圣经是我们信仰的最高权威,我们应该立志读它、研究它。当代著名的圣经学者巴斯德博士说:“不认识圣经的人,他的教会不算完全;不详细研究圣经的传道人,不配侍奉基督的教会;不立志了解圣经的圣侍人员,他的工作不会有价值;不充分领会圣经的基督徒,他也不能过完全的基督徒生活”。  相似文献   

3.
查经小贴士     
葛藟 《天风》2018,(8):45-45
"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119:105),神的话语是我们每日的灵粮,我们不仅要读圣经,也需要养成查经的习惯。可以说,查经是基督徒信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有效地查经呢?查考某一卷书或者某几节经文,首先需要了解其背景,即这卷书的作者、写作背景、主题及结构。当我们对背景有所了解之后,就能更好理解具体经文。  相似文献   

4.
何文波 《天风》2017,(5):8-9
<正>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经文:来10:25《希伯来书》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写给当时对基督信仰动摇的犹太基督徒。从这节经文可知,他们中间有很多人停止了聚会,没有了教会的团契生活。其实,我们在教会生活中也会发现有弟兄姊妹经常不来聚会的情况。圣经教导我们不可停止聚会,那么,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们为什么要参加教会的团契生活呢?  相似文献   

5.
《天风》2004,(9):22-22
各位嘉宾、主内同工同道们: 我觉得很荣幸,能再次来到香港,并且参加"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开幕式,我相信这个展览将会让更多海内外朋友真实了解中国教会,进而真实了解中国。为此,我们共同预祝《圣经》展圆满成功。 中国基督徒大都拥有自己心爱的《圣经》。中国基督徒是爱读圣经的基督徒,《圣经》在中国基督徒的心灵和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圣经》和其他书不一样,它告诉我们上帝要我们做什么。上帝要帮助人理解上帝的教训,努力地追求认识上帝、理解他的旨意。  相似文献   

6.
黎新农 《天风》2006,(1):30-33
圣经观的问题,看似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实际上,教会的圣经观关系到教会如何看待和解释圣经,如何用圣经的真理指导教会的灵命实践。所以,圣经观代表了基督徒和教会的上帝观、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真理观。基督教会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如何诠释圣经的历史。丁主教提出的上帝是爱的圣经观,使中国教会不再重走西方教会思想史上每每陷于复杂的教义争论的老路,而是引导中国教会重视圣经的中心信息就是上帝爱世人,上帝的创造和救赎最终目的是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因为上帝是世上一切真善美的源头。所以,丁光训主教提出上帝是爱的圣经观及神学框架,教导我们在一种动态的爱中去体验上帝与人的关系,去体验基督徒与世界的关系,而不再去争论教义的细节,不再人为地给教会设置一道无形的围墙;教导我们敞开胸怀接纳世上一切美好的真理,使教会作出更加美好的见证。丁主教的圣经观,为中国教会在今天的处境中解释圣经,并用圣经诠释引导教会的实践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7.
黄凤想 《天风》2004,(1):27-30
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对于基督徒来说是行事为人的衡量标准,也是基督教信仰的标准。基于圣经在基督徒心目中如此重要的地位,对于圣经的解释就尤为必要了。基督教会两千多年的释经史,使我们明白圣经是需要解释的一本书;并且对同一段经文有不同的解释,也是促使教会不断追求更确切经文意义的动力。对于圣经中某段经文  相似文献   

8.
雪峰 《天风》2016,(12):33-34
正无论从圣经的教导来看,还是从教会的传统来看,基督教都是坚决反对离婚的。无论从历史的贡献来看,还是从现实的影响来看,基督教反对离婚的立场对稳定婚姻关系、净化社会风气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当下这个离婚率不断攀升的时代,教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反对离婚的立场。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教会的这一立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因为基督徒的离婚率一般低于非基督徒人群。  相似文献   

9.
《天风》2020,(9)
正圣经作为被写下的上帝之道,是基督教会所接纳的正典,也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最高规范。一直以来,教会对上帝之道的宣讲,并不是仅仅关注在过去的历史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更关注圣经对于当下应有怎样的信息,能够给人的生命和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就如前坎  相似文献   

10.
信德与行为     
正有些人讲道理强调人的信德,说人因信德成义,因信德而得救,而不说行为如何;有些人强调人的行为,要求基督徒有好行为,好德性。读《圣经》可以知道罗马书重信德,而雅各伯书重行为。古代教会,在新约圣经正典形成过程中,甚至有人认为雅各伯书与罗马书唱反调,因而主张不要把雅各伯书列入正典,其实两书是各有侧重,并不矛盾。信德与行为在我们的教义中,在基督徒的灵性生活中,各占什么地位?怎样才能把他们的位置摆平,各得其所呢?  相似文献   

11.
王天敏 《天风》2003,(8):50-50
引用圣经典故很必要,也很重要,因为圣经是神的话,是基督徒生活至高无上的根据。但只停留在圣经的语言及字面上还不够,还要以现实中人们的基督徒生活为倒,把圣经上道理溶解到现实基督徒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2.
金燕 《天风》2003,(7):26-27
圣经分为旧约与新约两大部分。旧约39卷,希伯来正典24卷,旧约也就是犹太教的希伯来正典,两者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各卷分类不同而巳。比如基督教把十二小先知书分为十二卷,而犹太教则作为一卷书。初期教会一开始就承认希伯来正典,因为耶稣讲道常常引用旧约圣经,教会当然没有理由拒绝。旧约原文大多是希伯来文,  相似文献   

13.
从旧约到新约,圣经以大量的篇幅表征了建立教会和传扬福音的必要,对这个重要的神学命题,我则想从历史与哲学交融的比较中进一步探讨基督信仰和教会存在的互动关系,显然国内的研究者还未曾将应有的注视投向这一领域。其中一个明显的原因乃是由于“圣经中有很多疑难之处,教会历史上有很多灰暗的篇章,教会组织和基督徒们时而表现偏见、前后矛盾和彼此分裂,  相似文献   

14.
李静 《天风》2000,(11)
今天的教会还在地上,就必须要适应周围的环境。中国的基督徒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就要在这个地方为神传扬福音,为基督作好的见证,因此,应当正确看待教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一、教会应有爱国的见证 基督徒应当爱国,因为爱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天经地义的事,也是主耶稣的教训和圣经的真理。 主耶稣就是一个爱国的榜样。他生在犹太国,从小就热爱自己的国家,他熟悉本国的律法,遵守  相似文献   

15.
以勒 《天风》2007,(6):34-35
如果一个基督徒说,没想到他自己会相信上帝,那么在古代教会历史中,没有人会想到扫罗(基督徒称其为保罗,以下称保罗)会归信上帝。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对于基督徒来说,这一切都不是徒然的,因为,相信基督徒身上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种的美意。保罗就是这样一位愿意彰显和执行上帝美好旨意的人。  相似文献   

16.
<正>提起《和合本》圣经,有不少信徒,甚至不少传道人感到不解,圣经就是圣经,只有新旧约圣经,哪有什么《和合本》圣经?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每天使用的新旧约圣经就是《和合本》圣经。今年是《和合本》圣经出版100年。这一百年来,中国教会和世界华人教会普遍使用的就是《和合本》圣经。在基督徒的心目中,圣经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因为我们相信圣经是上帝的话,是上帝的灵所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20,(4)
正基督徒的敬牧观关系到教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教会事工的开展及福音的传播。基督徒当有正确的敬牧观,此乃圣经的教导及基督徒灵性生命的具体表现。一、敬牧的重要性敬重牧者是基督徒的本分,亦是圣经的教训之一,保罗在书信中也多次要求信徒为牧者祷告,关心牧者的需要(参弗6:19-23;帖后3:1-3),并嘱咐信徒当如何对待牧者:"我们劝你们敬重那在你们中间劳苦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会听到教会中有人这样说:“信主的人死后进天国,不信主的人死后下地狱”。这是因为许多基督徒认为信主的人一旦去世了,他们真的就是蒙恩得救了,认为他们的灵魂已经进了天国享福去了。事实上,这与基督教“末世论”教义中有关天国的教导是相悖的。试想,如果基督徒死亡之后就进入了上帝的国,那么,今天世界上就不会存在有一个活的基督徒了,因为所有的基督徒都会因此去追求死亡。如果上帝在基督徒一死后就实现了他的终极救赎,将死去的基督徒接到他的国里,岂不是与圣经启示给我们的关于上帝的救赎发生了矛盾  相似文献   

19.
教会如何在当今的时代更好地开展福传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基督徒,尤其是献身于教会的神职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依据圣经和回顾教会的历史,我们清醒地看到:教会自创立至今,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此结果与当时教会的福传方式与传教人员的个人主观意识  相似文献   

20.
赵志恩 《天风》1996,(9):11-13
三自爱国运动是中国基督徒于1950年全国人民解放以后,在新中国发起的一个基督徒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运动。它虽然有明显的政治意义,但是40多年来的教会生活实践,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基督徒认识到:它是一个有圣经根据,有教会历史传统,富有神学意义的,建设中国教会必备的一个爱国爱教的运动。它的目的是:使教会更加纯洁,更加符合神的心意,更加接近人民群众。它是中国基督徒不能不走的一条荣神益人的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