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信仰词汇     
单信 《天风》1994,(12):45-45
基督徒 “他是基督徒,是不会撒谎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基督徒”这名字在今天差不多已经成为一种“诚实”、“爱心”、“宽容”等美德的代名词了。这自然与基督徒自身在生活上美好言行是分不开的。但是,大概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基督徒)可能并不知道,“基督徒”  相似文献   

2.
古语有云:“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世人有一劣根性,往往喜闻阿谀奉承之辞,拒受逆耳拂心之语。为此,人们吃了不少苦头,却仍有许多人至今冥顽不悟不肯回头。我觉得,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应该是一个能倾听逆耳之言,具有博大襟怀的人。请看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所讲的那些  相似文献   

3.
“偏见”是许多人的通病。“偏”字是由“人”和“扁”合成的,说明带着成见的眼光去看人,就会把人看“扁”了,看变形了。一位哲学家说:“人是一种主观的动物。”尽管这个定义不很准确,但许多人,包括基督徒中的不少人,的确陷入了主观主义的误区。过分的主观就产生了“偏见”。  相似文献   

4.
范爱侍 《天风》2006,(3):24-25
富,当然是一件可喜的事。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正如水能载舟,又能覆舟一样。鉴于许多人,致富以后,精神面貌却走向空虚、糜烂、堕落、犯罪……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基督徒富起来,日子该怎么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更加蒙福?  相似文献   

5.
邓灵勇 《天风》2004,(3):48-49
基督徒既是天国的子民,又是地上的公民。在强调天上子民时,丝毫没有减轻基督徒在地上的责任。因此每个基督徒必须正确处理这“双重身份”。基督徒不能只限在教内的超载性或者只追求个体生命的终极意义,应发挥基督教中提倡的“彼此相爱”,去关心人,积极投身于社会的伟大事业,服务人群。因为人类间的和平、民族间的和睦共处都是上帝的旨意,也是基  相似文献   

6.
陈永涛 《天风》2003,(5):38-41
导论: 在中国教会的神学思考中,基督论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基督论与广大信徒的信仰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但影响到基督徒对教会论和救恩论的思考,而且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基督徒对世界,对非基督徒的看法。也就是说,不但影响到基督徒的信仰生活的态度,也影响到基督徒的现实生活态度。 今天大多数中国基督徒仍旧接受由传教士所带来的“传统的”或“教义的”基督论。这个基督论建立在“尼西亚信经”和“查尔西敦信经”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督论在思想史和教义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对今天中国的基督徒来说,这个基督论,似乎很难充分帮助中国教  相似文献   

7.
王从联 《天风》2013,(1):26-27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作为基督徒,我无意探讨基督徒如何看待春节,却想从实际生活的角度谈谈基督徒该如何过好春节。过年,在孩子的心灵里,是简单的。“大人忙种田,小孩爱过年”是家乡的一句俗语,道出了很多中年人对过年的集体记忆——快乐的回忆。  相似文献   

8.
路平 《天风》1995,(1):48-48
发挥基督徒公益精神 港举行“步行筹款” 香港“教会同行为公益”步行筹款活动,定于1995年1月7日举行。香港基督徒公益金筹募委员会为唤起香港教会及信徒对社会的关注,要求基督徒们全力参与,共同筹募公益金善款,以救助贫病等有需要帮助的市民。  相似文献   

9.
陈丰盛 《天风》2012,(12):46-47
圣诞佳节,全世界的基督徒都沉浸在庆祝基督降生的喜悦当中,无数传道者都会以《马太福音》1章21节作为主题经文与弟兄姊妹分享,或是用它来向未信主的人布道。但值得反思的是,许多人将“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的信息只停留在“拯救”,对“从罪恶里”则是轻描淡写,似乎这个重要的信息已经被“淡化”了。  相似文献   

10.
景健美 《天风》2016,(6):33-34
基督徒择偶要考虑“门当户对”吗?在笔者看来,简单的门当户对并不是基督徒择偶的黄金法则。门当户对是传统的看法,我们应当有现代社会新的考量,也应当听听进入婚姻的基督徒的说法,更应当知道,圣经中有帮助我们建立幸福婚姻的法则。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     
《天风》2003,(3):1-1
当美国攻打伊拉克倒萨行动一触即发时,欧洲教会领袖与普世基督徒正积极努力呼唤和祈祷世界和平。在本期首篇己故的孙彦理主教的“和平,上帝的旨意“一文中他说,上帝的恩赐,是要我们过美好的生活,如同,耶稣降生时天使的歌唱:“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于他所喜悦的人”。 以呼唤和平到人类的安居乐业,中国基督徒与普世基督徒始终关注着自身生存的空间,正如丁主教所说:“中国基督徒敬拜一位爱我们,同情我们,与我们一道遭受苦难,循循善诱的上帝,这个转变是一种真正的释放”。的确“中国基督教必须根植于中国土壤中”,因为“基督徒的  相似文献   

12.
安孝辉 《天风》1997,(6):13-14
第六届全国会议通过了《关于拥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决议》,号召全国各地基督教两会和教会努力帮助信徒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一个好基督徒应该是一个好公民”成为广大同工同道的共识,努力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为了帮助大家对这一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本刊特辟“基督徒与精神文明”一栏,本期先发表两篇这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小雨     
常久田 《天风》2003,(9):53-53
许多基督徒在观念上都喜爱神的旨意,然而却在生活上背负了不少重担,实际上,基督道成肉身就是帮助我们背负重担,我们应当把一切思虑都放在他的身上。  相似文献   

14.
魏真 《天风》2010,(8):62-62
<正>很多甚至是每个虔诚的基督徒都经历过,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却听不到上帝的声音,在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上帝却袖手旁观……以致因此对上帝失望。近日读了杨腓力所著的《无语问上帝》(Disappointment withGod)一书,作者将信仰的疑问  相似文献   

15.
第六届全国会议通过了《关于拥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决议》,号召全国各地基督教两会和教会努力帮助信徒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一个好基督徒应该是一个好公民”成为广大同工同道的共识,努力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为了帮助大家对这一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本刊特辟“基督徒与精神文明”一栏,本期先发表两篇这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本刊“专题讨论”栏从本期起,分期刊出一组有关“基督化家庭”的文章。 家庭是社会最小单位(又称“细胞”),中国传统文化也十分强调家庭。我们基督徒要发光作盐,为主作见证,必然要先从家庭做起。今天传统的家庭观念受到来自社会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基督徒当如何面对?基督徒的家庭信念是什么?基督徒应当有什么样的家庭见证?这是本期以下文章要讨论的问题。 盼望读者对本刊的“专题讨论”予以留意,让我们都来关心、建立基督化家庭。  相似文献   

17.
刘小青 《天风》2004,(7):42-43
我们既做了基督徒,就必须愿意遵行神的旨意,像世人要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一样。很多基督徒在观念上都喜爱神的旨意但在实践时却背上了不少的重担。  相似文献   

18.
恩敏 《天风》2011,(9):47-48
近年来,有一个有趣现象,有不少青年人跑到教堂来找牧师,要求在教堂举行婚礼。当牧师问及他们是否是基督徒时,有人就吞吞吐吐,也有人则干脆摇头。不是基督徒,哪又为什么喜欢来教堂婚礼?回答是:“具有高贵典雅风格的西式教堂婚礼很‘洋派’啊!”也有人回答则是“电视上英国王子都这样,很摩登呀”!总而言之是“比较时髦”!  相似文献   

19.
谨慎"小信"     
罗忠 《天风》2006,(21):31
基督徒都知道,圣经的话是神说的话。虔诚的基督徒都乐意接受神的教诲,坚信神的话语。基督徒们因信了神的话语,时时灵修警醒内心邪恶的欲望,时时向神忏悔已有的过犯,感恩神的引领。千百年来,基督徒们都承认自己有罪,但圣经中的一句同等重要的话却容易被信徒们所忽视。那就是耶稣反复说的话:你们这小信的人。  相似文献   

20.
王建德 《天风》1996,(1):44-45
本《汇编》是一本工具书,供不懂希腊文(新约圣经原文)的中国基督徒和世界各国华人基督徒使用,帮助他们深入明白圣经真理。这类书国外很多,几百年前就有一位司德朗先生(J.Strong),他为了帮助不懂希腊文的英国人,把新约圣经每一个字都编一个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