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池"考辨     
“申池”是齐国苑围,魏晋以来,遗址失考。由于杜预一个“疑是齐都申门左右水池”的猜测,后来编人《康熙字典》《辞源》据以为真,遂成定论。根据《史记》《左传》《孟子》等大量相关资料的分析,实际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地方和村落名称、地下发掘等因素的多方考证。证明这一结论是错误的。“申池”是一个颇具规模的苑围,在当时的时水——现在乌河上游,以临淄区凤凰镇申桥为中心的方圆数十里的乌河流域地带。  相似文献   

2.
论齐国刀币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国以刀币为主币,形成了独立的刀币体系,“法化”面文和“齐法化”的大量铸行,说明齐国有着统一的铸币权和较早形成统一货币的思想和举措;而开国纪念币——“齐建邦长法化”的出现,表明齐国货币制度的成熟,尤其叠铸技术运用于“齐法化”,代表了中国铸币工艺的重大进步。齐国刀币在中国货币史乃至金属铸造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齐国“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不仅为“尚变革”的齐文化奠定了基础,也给齐国的音乐艺术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因此在齐国,无论是民间音乐还是宫廷雅乐,都显现出了五彩缤纷的景象和与众不同的风格特点。本文以齐国的民间歌曲和宫廷《韶》乐为例,利用文献史料对其风格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4.
相杨 《管子学刊》2012,(1):29-31
“临淄三百闾”作为打破常规的“争霸”举措,在春秋战国时期别树一帜.管桓在设立“女闾”以求经济上的宏观调节和增加税收之外,在齐国以开放的法制理念,设立了一系列超越时代局限的经济条令和政策.在经济模式尚未成型的春秋时期,这种开放的经济法制思想,促使齐国把握了奴隶经济向封建经济转变的契机,从而在将农业生产迅速从战后的凋敝恢复的同时,形成了齐国颇具侵略性的经济模式.并通过运用齐国的优势产品和金融政策,将诸多邦国变成了齐国的市场,为齐国“一匡天下”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5.
《管子》人才思想简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吴雪玲 《管子学刊》2001,(1):22-24,65
管仲生活在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也是齐国由衰到强、由危到安、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而齐国之所以能够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赫赫霸业,无疑是得益于管仲非凡的政治才干,尤其是他的人才思想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齐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管子在重视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考核人才等诸多方面都有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并在其政治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科学的人才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6.
《萄子·王制篇》有《序官》一章,专门论述职官制度,通过对“乘白”、“乡师”、“州里”、“治市”、“治田”等条的考证.发现《序官》官制带有明显的齐国色彩。《序官》以及《王制篇》可能是苟子在齐国游学时所写。由于《王制》在齐国成书,当然为齐国学者所看到,《管子·立政》的作者为解决“国之贫”“五事”,所以《省官》一章有选择性地摘抄了《序官》“五官”。  相似文献   

7.
齐国的渔业     
齐国的始祖是吕望。吕望在翦商定周中立下赫赫战功,因而于西周初以功封于齐,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当时的东方,小国林立,齐国的始封之地只有方圆百里。此后数百年间,齐国由小到大,到齐宣王时代,“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两千里”。(《战国策·齐策》)一跃而成为东方大国。齐国得以富强的原  相似文献   

8.
《管子》一书,既有对于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重视的内容记述,又有对于人才的选择和征集这一内容的阐述,还有关于对人才的利用和考核的内容记述。齐国的八百年历史,更使我们看到了人才治国战略的重要性。人才强国战略,使齐国昌盛久荣,使齐国成就霸业,不断称雄。从姜太公首倡“尊贤上功”、开人才兴国之先河开始,齐国代代相因、步步完善,营造出了一种重视人才、尊贤用能的良好环境和风气。《管子》和齐国昌盛的历史都告诉我们——人才强国意义重大,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9.
巩霞 《管子学刊》2006,(4):15-17
齐国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人才因素起了重要作用。《管子》的人才思想以其丰富的内蕴和高度凝炼的哲理性不仅对当时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对现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来说也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孟子》一书中有“齐东野人”一语,宋代以来,不少学者把“齐东”解为齐国以东,把“野人”解为无知的野蛮人。如朱熹《四书章句·孟子集注》说:“齐东,齐国之东鄙也”。王献唐先生《山东古国考》说:“孟子说的‘齐东野人之语’大抵是指的莱国和他以东地带”,处在“氏族部落残余状态”的“化外区域”的人民。也有学者把“野人”说成是  相似文献   

11.
帛书易传与先秦儒家易学之分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店竹简发表之后,其中的《缁衣》等篇,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在战国楚地流行的文献文本,不一定是楚国或楚地文化自身的产物,而有许多是传自中原的。如战国中期齐国的文化最为发达,诸子百家都在齐国寻求自己的发言权,楚地所流行的文献,应当有相当大的部分是从齐国流传到楚地的。这一事实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马王堆帛书易传各篇的相关问题。事实上马王堆帛书易传发表后,虽然颇被认为是“南方易学家的著述”,①但也已经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其他推测。如有的先生认为,“楚地帛书本《周易》经传文,多半来自齐学”。甚至也有学者…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与齐国兵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汝波 《管子学刊》2005,(1):41-44,69
《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不等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基本含义是谋全局,懂全破,定全策,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获取全局的胜利。这一思想不仅适用于进攻,也适用于防御。《孙子兵法》的这一思想与齐国的兵学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称霸业绩,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的实践依据;齐国兵学文化中的“尚智”特质,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的文化基因;古兵法中萌芽性的“全胜”思想,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和升华的理论活水;齐国盛衰的教训,则使孙子认识到,实现“全胜”的首要条件是“道、天、地、将、法”综合国力的强大。《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对其后的齐国兵学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大致体现在兵书、非兵书论兵、社会风尚以及将帅成长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齐国也逐渐摆脱了西周传统的“亲亲尊尊”、明德慎罚等治国理念,开始寻求一种既能纵欲享乐、又能建立中原霸业、称雄天下的新的治国方式。齐国的人才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其一,从能力方面看,大至宰相、小至各行各业,凡有一技之长的人物都是人才;其二,从品德修养方面看,无论社会地位高低,凡品德修养者也是人才;其三,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才观经历了重德到重才的过程。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才观的得失与齐国的盛衰紧密相连,虽距今两千多年,但其中的某些人才思想,如重视人才的治国理念、重用德才兼备的上层统治者的治国实践以及对什么是人才的深层思考,等等,仍对当今社会有种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的文物陈列馆座落在临淄区齐都镇,占地面积一万零一百八十九平方米。陈列馆设计新颖,独具一格,采取了齐故城大、小城相衔接的形制作为陈列馆的结构形式,外墙青砖垒彻,四周无窗,上面四周有城垛口,形似古城堡,设有南、东两个拱形圆门,门楣上嵌有“齐琼元府”四个金文大字,是收藏陈列齐国精美文物的第一府地。内是现代化的文物展厅,四面展厅内向,上下两层,一层为齐国秘史游乐官,充分运用了雕塑、美术、戏剧等传统艺术手法和声、光、电等现代科技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周王朝对齐国丝绸服饰色彩的影响、崇尚“阴阳五行”的齐国丝绸服饰色彩文化、紫色在齐国丝绸服饰中的开创性使用三个方面,阐述了齐国丝绸服饰色彩文化的历史传承性与自身的独特性,以此寻找齐国丝绸服饰色彩文化产生、流变的动因与源点,进而探求丝绸服饰色彩语言的发展轨迹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邹忌其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姓齐国,从太公开基,建立姜齐,到秦并六国,田齐灭亡,前后延祚不下八百年。其间得失迭见,盛衰相继,而中兴者三主。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为一兴齐国。晏婴相景公,节俭力行,名显诸侯,是为二兴齐国。及田氏嬗齐,佐助威王先“战胜于朝廷”,后称“强于天下”的三兴齐国的人物,就不能不首推邹忌了。  相似文献   

17.
晏婴作为齐国的一位重要人物,其对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以《晏子春秋》为据,就晏婴佐政期间提出并践行的外交思想和外交实践进行了论述,认为晏婴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外交家。晏婴根据齐国国情及国际形势提出了“外归其义”,“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的和平外交思想并践行之,使齐国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在外交实践中,晏婴还创下了折冲樽俎,面对强手而不辱君命的光辉外交业绩。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重点阐述了孟子与孟子山的关系,认为孟子作为稷下先生曾经两次游齐,最后离开齐国时,曾经“三宿于昼”,这个“昼”的具体地点似无可考,但这个地方距离临淄不会很远,应当十分靠近长峪道。从临淄通向博山的长峪道,最晚在战国时期应当很是畅通。孟子最后离开齐国,就是沿着长峪道在昼邑住宿后离开齐国的。孟子在离开齐国时,经过了孟子山。  相似文献   

19.
先秦史中,有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名曰姜太公。有人在小说中把他描绘成是一个“封神”点将的众神之主,但实际上,他是殷末出自东夷姜姓族团的一位十分有作为的大军事家兼大政治家,在灭殷战争及齐国的建设中曾作出过杰出的贡献。研究姜太公的族源、军事谋略和政治才能对齐鲁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研认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越 《管子学刊》2006,(1):F0003-F0003
在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齐鲁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齐文化研究领域,自1997年《齐文化丛书》出版后,典籍研究和文化“个案”研究随即成为重点研究对象。《齐国人本思想研究》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山东人民出版社作为重点图书选定出版的。王京龙先生的专著《齐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