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中,把认识论自然化的趋向受到了许多批评。人们认为,自然化趋向是片面的认知辩护趋向,它没有注意到人的认识受到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究竟应该自然化抑或社会化?在今天看来,这个问题并不是不可调和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史几个问题评价的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国学”讨论以及前此的“文化热”均涉及到对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问题的评价,例如对辛亥革命的否定性意见(与此相对应地对清王朝这个“形式”的肯定性看法),对西方殖民主义的盲目推崇,等等,一时间竟被一些人所“认同”。我认为对这些评价应进行再评价,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马克思主义认为研究分析问题,应该是历史的具体的。但现在有的人不这样看。结果把问题的讨论带入误区。比如,有文章讨论岭南近代文化问题。认为近代中国,唯一正确的救国道路是以开放的心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改革宗法专制制度;发展经济,实现民富国…  相似文献   

3.
有一些文章认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而提出这个命题的同志又往往把问题归之为:马克思主义怎样看待人的问题?人的问题究竟在马克思主义中占什么位置?并说: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曾多次强调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占一个重要地位,而这个问题恰恰被我们忽视了。  相似文献   

4.
医德教育年年搞 ,层层抓 ,确实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但成效和不显著。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为医德医风建设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因此 ,医德教育不能停留在简单的重复上 ,要和医院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要创出一条新路子 ,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我们认为教育不应该沿袭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做法 ,而应该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 ,融化在日常工作当中 ,着重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就是说 ,医德教育要和医院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互相促进 ,互为互利。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管理的新课题。医院文化建设的立足点是“人”这个因素。它以信任人…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教科书中,曾经有马克思主义出现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革命前的德国,德国是马克思主义故乡的说法。最近有同志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根据当时欧洲各国社会的发展情况以及马克思与恩格斯个人的生活经历,马克思主义的故乡不应是德国,而应该是英国。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关的许多论述,仔细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我认为无论把它的故乡定为德国,还是英国,都是把问题简单化了。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简要的考察和论证。  相似文献   

6.
教会“本地化”,如今已在世界各地风起云涌,汇成一股强大的洪流,冲击着过去一直强调统一模式的“罗马化”教会。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们对这个问题,也应该有所认识和了解。现在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这几点看法。一、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教会“本地化”? 教会“本地化”,目前已在国际上成为热门问题,但是在我们中间,也许有人还对这个新潮流,新动向,认识不足,怀有疑虑裹足不前,甚至也许还有人认为,我们的教会应该“罗马化”,否则,就不成其为正宗的天主教会。目前有些人存在这种疑虑和错误思想,是不足为奇的;因为一方面,由于人们长期受了脱利腾会议的影  相似文献   

7.
当代分析哲学中的一种实用主义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罗蒂  李红 《世界哲学》2003,53(3):15-24
这篇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我所喜爱的科学哲学家法因(Arthur Fine)的观点。法因因其在当代哲学的中心问题——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中所坚持的立场而闻名。他认为,我们既不应该是实在论者也不应该是反实在论者,一切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都应被取消。在这个问题上,法因与我所青睐的语言哲学家戴维森、布兰顿(Robert Brandom)的观点一致。我认为在此取得的越来越多的一致标志着向一个新  相似文献   

8.
从规律性的角度来概括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特点,无疑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所必须强调的问题,而且还应该说,这是抓到了当前哲学应用中的一个关键。当前四化建设提出的许多哲学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和善于利用客观规律的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理论研究,也应从这个角度寻找突破口。本文仅限于提出一些有关方法论的问题,以说明强调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一关于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近几年来,不少人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为根据,来说明和论证当前的改革。应当肯定,这些努力对于人们认识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必要  相似文献   

9.
在1984年年会上,与会代表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是否基本适应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对这个问题要作具体分析,其主要观点是:(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逐渐偏离了“八大”的正确路线,尤其是在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丁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下,使我国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束缚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甚至发生尖锐的冲突。应该说这时候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上是不相适应的。和五七年以前相比是有很大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领导的内容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怎样才能实现它们之间的统一?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个问题,不仅对领导科学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各级领导者的工作具有实际意义。对“领导”概念的含义问题,在已出版的领导科学的著作中,提法不尽相同。我们认为应该把领导理解为权、责、服务三者的统一比较确切。  相似文献   

11.
A.沙夫是波兰统一工人党的中央委员,波兰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华沙大学哲学系教授。发表在这里的“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是他所著《人生哲学》一书中的第一篇,论述了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抛弃存在主义对个人问题的论证而不应该抛弃其中的个人问题,第二篇是“人生哲学”(见《哲学资料》1962年第5期),第三篇是“人道主义的冲突”,论述了一般的人道主义及其现代的各种形式,着重分析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特征;作者认为对这个问题的了解有助于对个人自由的阐明和对幸福问题的分析。作者在前言中认为这三篇文章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应该全部读完才能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了,四十年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我谨谈谈个人的一些感受。我认为,凡是中国人,都应该爱自己的祖国。遍布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谁不对自己的故园怀有一番深情?但一提起应该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时,有些人似乎就犹豫了,打起折扣了;当目睹国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时,有些人就气馁了,甚至动摇了,这到底应该不应该?好不好? 这个问题,必须全面地、冷静地、现实地来考虑和分析。人所共知,从十九世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术界对心理学是否存在危机这个问题,存在很多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心理学的发展存在危机;有的学者认为心理学发展不存在危机,并各自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论证。鉴于这个问题,心理学应探索更科学化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沙门是否应该致敬王者,本质上是王权和教权何者至上、佛教僧众是否无条件臣服帝王的问题。这是佛教在中国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才出现的新问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直接决定着王朝处理其他佛教事务能够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东晋时期围绕这个问题的朝野论战,是政界和教界关于佛教与政治关系从理论到实践的双重探索。只有当佛教僧众无条件臣服帝王的时候,沙门是否应该致敬王者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经过数百年反复较量,政界和佛教界在解决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不仅最终确定了佛教在封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也为解决封建国家处理其他宗教与政治的基本关系树立了参照样板。  相似文献   

15.
如果把宗教视作一种和生物进化类似的自然现象,那么它就应该有起源和发展的过程。近年来,探索这个意义上的宗教起源已经成为了进化心理学等认知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宗教可能是作为促进了人的生存和繁殖机会的一种适应,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进化了出来。另一部分科学家则认为宗教是意识进化的一个副产品。或者,宗教的起源是适应和副产品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16.
关于孟子认识论的评价问题,学术界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对此,我们应该作深入分析,不能简单地下结论。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一尝试,以求教于学术界的同志们。一、“良知”、“良能”的先验论人的认识是从何而来的?孟子认为是人先天就具有的。他说: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  相似文献   

17.
一切都表明,托马斯·S·库恩教授的科学范式概念从今以后被公认为对讨论和研究科学变革逻辑的重要、独创和决定性的贡献。但是仍然有一些不太令人满意的地方,尤其是对于哲学家们来说。这个问题表现为几个方面。首先,这个概念令人满意或不令人满意都使我们想起,笛卡儿和培根尽管有不同的看法,但都要我们提防科学传统可能有害的影响,暗示研究始终应该有所进展,好象另一个时代的研究丝毫没有解决问题,好象已经获得的知识完全可能是十足的偏见,好象研究人员应该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特别是一九五九年以来,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对待群众运动的态度问题,是划分无产阶级革命家与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根本标志。不论何时何地,也不论在什么部门,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毫无例外地大搞群众运动。我们认为这个根本标志很值得研究。坚持这个标准的理由之一,是把一切群众运动都说成是革命的、合理的,马克思主义者只能站在前头去领导它,不应该站在旁边指手划脚地评头品足,更不可站在对面去  相似文献   

19.
目前医疗纠纷的法律误区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认为 ,目前对于医疗纠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1 关于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医患双方在提供和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法律关系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一直存在争论。以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梁慧星为代表的民法学家从医患双方的地位、权利、义务出发进行分析 ,认为医患关系应该是民事法律关系[1] 。而众多卫生法学界人士对于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提出不同的观点 ,认为“在医患关系中 ,由于患者对于医学知识的缺乏 ,治疗方案完全由医生单方面制定和实施 ,患者仅仅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因而“完全不符合民法的平…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青少年教育事业。在他写的《爱情的教育》一书中,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对青少年来说爱情教育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德育和美育的重要一环。 苏霍姆斯基认为,爱情教育是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统一,教育工作者不应该也不可能回避这个问题、回避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它摆在了年轻一代的面前。我们要根据共产主义道德原则、文明史提供的可借鉴的全部正面经验来研究这个课题”。苏霍姆林斯基是把爱情教育作为整个公民教育的重要一环纳入教育学范围的,这在苏联也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