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伦理委员会是生命伦理体制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为保证其评审质量,必须有标准操作规程(SOP)。这既是程序正义,也是为了真正实现正义。程序正义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可遵循可不遵循的。  相似文献   

2.
伦理委员会是生命伦理体制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为保证其评审质量,必须有标准操作规程(SOP)。这既是程序正义,也是为了真正实现正义。程序正义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可遵循可不遵循的。  相似文献   

3.
卢梭的契约正义观与罗尔斯的契约正义观在形式上有其相似之处。但由于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其正义观的价值内核、论证方式及其实现途径都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从卢梭的契约正义观到罗尔斯的契约正义观的嬗变代表了西方正义论从实体正义向程序正义的转变,把握这一转变的趋向及其内在精神实质,对于丰富和完善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我国城乡关系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然存在,城乡环境也呈现出“城市环境好转,农村环境恶化”的二元趋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经济正义思想,功利主义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目标和尺度的经济正义观,以及罗尔斯以“作为公平的正义”为基本理念和原则的正义体系,为考察当前我国城乡经济正义问题提供了理论资源.城乡环境正义则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城乡环保制度安排和环境资源分配问题中的程序正义;城乡环境补偿机制中的地理正义;城乡居民承受环境风险的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5.
夏宏 《现代哲学》2003,(3):106-112
在后形而上学社会中,正义标准因传统形而上学基础的丧失而困境重重。哈贝马斯提出的话语理论的正义观只关注正义的形式,而不涉及到正义的实质内容,更不涉及实质正义的标准。正义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话语形式中达成的共识,就是内容,也是后形而上学社会的实质正义标准。  相似文献   

6.
环境伦理视阈中的分配正义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配正义不仅存在于收入分配领域,还存在于自然资源在同代人或不同代人之间的分配过程之中。分配正义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与一般意义的分配正义主要是指对一定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的一种伦理认定和道德评价相区别,环境伦理视阈中的分配正义主要体现自然资源在国家之间的公平分配、国内的公平分配、代际之间的公平分配、人类的需要与环境本身之间公平分配等层面,概括地讲,也就是代内正义、代际正义和种际正义。  相似文献   

7.
<正>义是在人类的现实处境下,处理现实利益关系的政治智慧,其实质是人类运用认知理性、实践理性和自由意志的主体能力,以自由和平等为价值目标,在现实的利益协调和分配关系中所把握的一个"度"。由此可见,"正义"形式的背后是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现实的利益关系,抽象的正义理念需要通过把握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形态来予以揭示。我们把正义的现实形态区分为普遍正义、具体正义和程序正义。普遍正义是社会合作的伦理基础,具体正义通过"求同存异"维护公共利益,保护个体利益,程序正义则是追求社会治理工程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休谟的正义理论一方面坚持"互利原则",把功利视为正义的动机;另一方面,又主张"同情原则",认为同情是正义感的来源,正义来自人们对公益的关心.休谟正义理论中的这个矛盾,表明正义本身所包含的两层要素:正义既具有有利于当事双方的互利性,又要求当事双方有着互相认同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义的战争与战争的正义——关于战争伦理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可以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间的有组织的政治暴力。根据战争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战争伦理大致包括“战争权利伦理”、“战争行为伦理”和“战争责任伦理”三个方面。在战争伦理中最重要的是所谓“正义”问题。“正义”与“非正义”这对概念并非规定战争的客观性质,而是一种煽动人们拥战或反战热情的主观态度和伦理立场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顾肃 《学海》2002,(3):103-108
诺齐克提出了有关一般权利和财产权的性质的深层问题 ,而其理论出发点仍然是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 ,即是否可能不特别借助于关于人性及其目的的说明来发展出一种权利理论 ,以及是否可能发展出一种不预设人间善的观念的产权理论。他在具体论述时向罗尔斯和德沃金的正义理论发出了根本性的挑战 ,并且坚持了程序正义的底线和“最小国家”的古典自由主义原则。今天只有从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下才能深刻理解诺齐克的权利理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律正义与道德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炎国 《伦理学研究》2008,(1):57-62,72
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社会正义一直是人们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社会正义实质上是对人类社会关系(包括个人之间、群体及组织之间、个人与群体及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公平性、正当性的确认和捍卫,社会正义通常采取法律形式和道德形式来表达.法律正义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来表达的社会关系的规定性,它通过制度规范方式来确认和捍卫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守法义务.道德正义是以德性和良心的形式来表现的社会关系的规定性,它通过伦理规范的方式来确认和维护公民的伦理权利和道德义务.法律正义是道德正义的基础和保障,因而也是社会正义的底线和起点;道德正义是法律正义的前提和灵魂,因而也是社会正义的理想和目标.构建法律正义与道德正义的良性互动关系.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2.
"伦理正义"是马克思正义观研究的思想背景和可能视角。所谓"伦理正义",是肇始于古典政治哲学的一种正义理解。与"法权正义"基于个体权利追问平等优先还是自由优先的理论争执不同,"伦理正义"以个体德行与公共善的一致为前提,主张个体自由与共同体自由的实践统一。黑格尔对于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的思辨把握,揭示了"法权正义"的个体与共同体分裂的二元结构及其困境,探索了以"伦理正义"超越"法权正义"的国家哲学路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指认了"法权正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耦合关系,阐释了从异化劳动向自由劳动复归的人类解放逻辑。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对"法权正义"的根本批判,回答了在现代社会重构"伦理正义"何以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普遍的正义如何可能——柏拉图正义论及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试图解决正义是什么、正义如何可能和正义是何种价值这样一些根本问题 ,其提问题的方式、解决路径都是柏拉图式的。有借鉴意义的是正义植根于心灵深处的土壤以及社会供给正义的途径。实现正义是一个艰难且复杂的社会历史过程 ,推进民主进程、使正义理念扎根于民众的日常生活深处 ,相对正义的社会才会被建立起来 ,基于此种理念之上的用以保证、体现和实现正义的制度才会被设计出来。  相似文献   

14.
在个体道德、群体道德与类道德三种道德样态中,类道德体现了人类实践行为的整体性,它蕴含着人与自然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双重伦理规定,既表达了人对自然的关怀意识,又体现了当代人对后代人的责任品质,它以一种整体性的道德品格促进环境代际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转型正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伦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正义的社会,反之,一个不正义的社会也必定难以和谐.制度安排一般地影响、规定着人的行为,相应行为的价值判断也必然受制于制度本身的正义性.和谐社会的实质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建构一种正义的社会规范,实现不同社会主体利益表达、博弈行为的有序与和谐.建构转型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制度正义的时代转换.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正义论并非主要面向市民社会,而是立足于社会化的人类的实际需要.这种正义论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汲取了启蒙国民经济学家实践先于原则的研究理路,否定了将复杂的正义问题诉诸道德批判的做法,将道义的实现置于经济生产、分配、消费、交换的过程.分析苏格兰情感正义论的内在理路,理解马克思正义论的规范与规律的双重视角,从生产正义与正义的条件角度把握马克思正义论的实质,可以形成马克思正义论的实践逻辑,这对解决当今中国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亚当·斯密既把正义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规范,又看作是一种美德或德性.但他主要是把正义作为行为规范来运用的.亚当·斯密的正义伦理呈现出一种价值上的错位,这种价值错位首先表现在主要作为行为规范的正义本来只具有底线的或很低级的价值,但亚当·斯密却赋予其德性或美德的性质与价值;其次,亚当·斯密正义伦理的价值错位表现在正义作为德性总是消极的,其德性价值的程度很低,从而与正义的社会作用极不相称.要解决正义伦理的这种价值错位,必须重建立足于人的统一性的新的德性伦理,倡导做一个具有正义美德的人.  相似文献   

18.
修复性正义是在反思与批判报应性正义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一种旨在修复犯罪人、被害人、社区与社会之间正常利益关系并实现正义和谐的刑事理念或价值取向,修复性正义下的刑事司法制度建设在我国有着广阔的正义基础和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19.
论政治伦理的正义主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结合政治学和伦理学有关原理 ,探讨了政治伦理的主题 :正义。政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现象 ,同样是一种伦理现象 ,政治的公共权力性质决定了它以实现正义为伦理目标 ;从正义的性质及内容等方面看 ,正义根本上具有政治性 ;正义是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 ,统摄诸如自由、平等和民主等具体政治道德规范 ;政治的正义目标实现要以法治与德治的结合为保证  相似文献   

20.
在本文中,霍耐特概述了多元正义的理论.在论述的过程中,他没有从如何消除不平等的角度论述,而是从回避羞辱或蔑视的角度来讨论.他深信承认理论的正义构想所显示的社会不公的体验总是与公认的合理的承认没有得到认可有关.在文章中,霍耐特对南希·弗雷泽的研究方法持保留意见,即承认和再分配被分离成为两个概念总体,实现参与式平等的目标.相反,他觉得应该有一个关于认同形成的更细致的概念,这样,参与公共领域的活动意味着能够毫无羞愧地去参与,能够以一种自愿的形式来展示他或她个性的潜能,从而才能形成个体认同.从这个角度,霍耐特指出如果想获得个体认同,则人们必须获得的三种承认领域是:爱,法律承认和社会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