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禅宗牧牛图是禅宗修习中思维锻炼和心理调伏次第的形象描述,其目的是通过观修牧牛过程潜移默化消除觉知心理问题的主体功能与心理问题及其载体,从而彻底消除心理问题,永断烦恼之根而达到解脱之境。不仅具有深厚的佛道文化底蕴,而且符合中国文化传统,易于普及和得到认可,对于"保险箱"等现代心理治疗技术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孙廷林 《法音》2023,(12):37-43
以牛设喻是佛讲经时中常用的手法之一,禅宗文献中《牧牛图》以及因《牧牛图》而出现的相关诗词、偈颂甚多,其思想内容、宗教意涵、文学特质等受到研究者重视,相关研究成果甚多。全州人谢允复编纂、康熙二十一年(1682)成书的《湘山志》收录有十首《牧牛歌》,这些《牧牛歌》系出于晚唐湘山宗慧禅师名下。[1]近年来,台湾学者蔡荣婷考证这十首《牧牛歌》为唐代作品,冯焕珍、林琇亭等予以采信,并据此认为是探究禅宗牧牛主题的作品。这十首《牧牛歌》的来源、真正作者,  相似文献   

3.
牛年画牛话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唐  吴言生 《佛教文化》2009,(1):116-119
禅宗用图画、文字将开悟的过程和在各个阶段的体验表现出来,系统地描绘出由修行而开悟而入世的心路历程,这就是著名的牧牛图及其图颂。从诗学渊源上看,寒山禅诗、汾阳颂古是其滥觞。(参《禅宗诗歌境界》之《临济宗禅诗》章。)《十牛图》用十幅图画描绘牧牛的过程,有图、颂(诗)、文(著语),表示了从寻牛觅心到归家稳坐的过程,以阐示修行的方法与顺序。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用干支纪年,并用十二命兽相配。今年岁在乙丑,故属“牛”年。笔者谨撷佛典中有关“牧牛”之义,略事联缀,供献于读者。《遗教经》说:“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事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增一阿含经·放牛品》有知色、知相、知摩刷等,说牧牛十一法,以喻比丘修习善法的次第。同经《马血天子品》亦有牧牛渡水之喻。我国禅宗大德,更设方便,藉“牧牛”公案阐明祖师西来大意。《五灯会  相似文献   

5.
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东方文化的独特性造就了禅宗思维的民族特色,它的全息视角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使禅宗美学成为世界美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说禅宗美学使东方美学在"美本质"问题上避免了陷入西方美学的形而上学的泥沼.然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我们对禅宗美学的研究还远远没能得到真正重视.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禅宗文化热的盛行,禅宗美学研究的热度也慢慢升起来,至今已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到目前为止,对禅宗文化中的全息视角的研究和发掘还远远不够,把"全息观"引入禅宗美学研究的更是寥寥.其实中国古代学者在哲学、美学、诗学领域关于"大美"、"圆融美"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具备了"全息学"的萌芽,当然,若与严格意义的"全息美学"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因此,本文拟把现代"全息学"引入禅宗美学研究,为"全息美学"的构建做些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6.
森田疗法被西方学术界誉为禅疗法。森田疗法受佛教之禅宗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从其治疗模式可知:森田疗法虽与禅宗有所关联,但是与作为古印度佛教之源的原始佛教宗旨完全相悖;森田疗法依托于禅宗,但与禅宗修行的目的有本质区别;森田疗法与禅宗的关联主要体现在"顺应本心"、"参话头"、"守一不移"等观念上。换言之,森田疗法从根本上源于道家之自然,而这恰好与禅宗的形成中吸收了道家理念的事实一脉相承。因此,森田疗法名为禅疗法,非佛教修行法要,实则体现了道家自然之韵味,从根本上符合人类身心修养的旨趣和韵味。  相似文献   

7.
南怀瑾是当代有"禅宗大师"之称的著名佛学家,他为回应现代科学的挑战,对佛教义理作出了创新性的阐发和弘扬.通过融通佛教禅学与现代科学,他探索了禅宗实现现代转换的可能性.借助对传统"神秘"文化的阐释,他沟通了佛教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对话渠道.但是其"禅者"的致思倾向以及佛法观念上的保守性,也影响了他融通佛教与科学文化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8.
弘仁是清初"四僧"之一,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风萧寒冷逸、寂静空灵,蕴含了浓郁的禅宗美学思想.弘仁的山水画风的形成与他多年的禅僧生涯有着密切的关系.弘仁山水画中的清灵之气主要来自于静观默照的禅修体验.弘仁山水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静",意象深邃,境界空寂;弘仁山水画第二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净";弘仁山水画第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空".弘仁以画入禅,化禅境为意境,创造出具有浓郁的禅宗美学意蕴的山水画来.  相似文献   

9.
徐仪明 《现代哲学》2012,(2):97-102
周敦颐创建理学,受到禅宗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首先,"主静无欲"说采取了禅宗参禅入定的功夫,定身息心、参究妙悟的法门成为理学涵咏把持的方法,还将易理解释为禅家观心反照的无外境界,开了以禅入儒、以禅解易的先河。其次,"寻孔颜乐处"的重要观点是以禅宗的"明心见性"说为参照而形成的,禅门彻见心性的说法对其具有穿云破雾的启迪作用,孔颜之乐与禅门的"法喜""法乐"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另外,周子之"诚"与禅门之"道"在思维进路上可谓异曲同工,但在论证的内容和目的上,濂溪却有着不同的独到见解。这一切都充分显示出理学的形成是禅宗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宜春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是"江右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是赣西历史文化重镇。尤以唐宋以来,佛教禅宗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一般认为,确立禅宗教义的是六祖慧能,大兴禅宗道场的是马祖道一,始创禅门戒律的是百丈怀海。禅宗史上两大重要改革创新均  相似文献   

11.
禅宗六祖慧能对神秀偈子的"倒用"——反其意而用之。这一"倒用",不但揭开了中国禅宗的新篇章,也道出了禅宗僧人最具特色的思维方式,甚至广泛影响到文人士大夫。  相似文献   

12.
悟凡 《法音》2013,(4):49-50
近代人生佛教的倡导者太虚大师曾说过:"中国佛教特质在禅。"事实确是如此,中国佛教绵延至今,法脉传承清晰不辍的只有禅宗。在禅宗五家七宗中,沩仰、云门、法眼三宗至唐末五代就渐渐湮没无闻,只有临济宗和曹洞宗传承了下来,也因此佛教中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谓。临济而后,至北宋有黄龙慧南和杨岐方会,形成禅宗史上的黄龙派、杨岐派,禅宗的"五家七派"  相似文献   

13.
论禅宗修行解脱观的逻辑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慧能禅宗不避世间的修行解脱观是对传统佛教执著于出世修行的扬弃与超越,是力图将大乘空宗的"无执"精神贯彻于实践中的表现.但其因将"无执法"形诸语言文字,教人依之而行,实际上仍不免于有修有证的拟心而为,因而还存在着将"无执"的佛法外化为追索对象导致"有执"的矛盾.消解佛法的对象化,将其由"理性"的认识对象转变为当下的实践内容,是解决这一矛盾必然方式.后期禅宗看似非夷所思的修行实践法正是从对象化陷阱中实现"突围"的一种尝试与努力.但认识领域普遍存在的"言虽不能言,非言无以传"的矛盾仍走后向期禅宗不能越过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4.
禅宗是心智科学,以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特殊方式启迪人的本觉智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本来是无挂碍的、不能以任何思维模式局限的,然而唯其如此,才更显出禅宗文化具有无限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对中国水墨画意境的升华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习惯的说法,中国的禅宗是从印度直接传过来的,在《景德传灯录》中又有"拈花公案"之记载:释迦牟尼佛在人天百万众前拈花示众,大众茫然;唯有大迦叶尊者破颜一笑……世尊便传给他"不立文字"的"正法眼藏",并付衣为证.禅宗就这样地以迦叶尊者为第一祖而代代一脉相承,且自标为"教外别传".直传到第二十八代达磨大师时,恰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达磨于梁武帝普通七年(526)经广州而至金陵,在金陵会见了梁武帝,但语不投机,遂北行达魏,止息嵩山少林寺.壁观之余,以"二入四行观"教人.后来大师把自己在印度继承的"教外别传"的祖位授给了一个叫慧可的中国高僧,并付以《楞伽经》印心.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给弘忍,弘忍最后传给了慧能大师,他是东土禅宗之第六祖.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影响于中国佛教最大的是他,光显禅宗的是他,使佛教摆脱教条主义的是他,使佛教深入生活和中  相似文献   

16.
从敦煌佛曲看唐代禅宗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曲是佛教世俗化的结果,也是佛教传播的重要手段,在唐代尤其如此.敦煌发现的佛曲反映了佛教禅宗在唐代的繁盛局面.禅宗运用佛曲进行传教,受佛教世俗化的趋势推动,也是自身"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禅宗有意识"援儒入佛"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见见 《宗教学研究》2004,3(3):160-162
功行双修乃全真道重要教义之-.其中,真功明显受禅宗之影响,真行则融入了儒家与大乘佛教之精神,二者之并重又似达磨<二入四行观>之理入与行入.文中将对全真道"真功"、"真行"与达磨"理入"、"行入"思想,分别陈述其要义,再综合分析二者之异同.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所言"艺术是真理之自行设置入作品",从而"自行发生"?如何追寻海德格尔所示之"大地"?如何寻找裂隙探入深渊,最终得以去蔽,拥抱世界?禅宗关于佛的精神世界与海德格尔所揭示的真理,诗意的世界,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文章便是借助禅宗的相关观点来阐述艺术家关于去蔽打开意识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书法亦是展现生命的艺术,任人写心写性,因此,书法与禅宗思想本质相通。纵观我国书法艺术漫长发展史,其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至深至远。文章结合笔法、字法、墨法与书法风格四个方面探讨了禅宗思想在书法中的具体体现,并从哲学指引、审美意境、变法出新等方面阐释了禅宗思想在书法艺术中的应用,借此探析禅宗思想与书法艺术相辅相成之关系。  相似文献   

20.
唐代社会,女子参与佛教活动极为活跃.从禅宗语录,不仅可以窥见唐代女子在宗教活动中的生动人文面相,而且也能从历史的语境中获取唐代女子具有的时代精神."婆子说禅"这一宗教文化现象不仅说明女性能够超越性别差异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宗教实践,而且也表明女子亦能"成佛作祖"具有阐扬禅宗妙理的宗教身份,更深一层则反映出唐代女性佛性意识的觉醒和社会地位有跃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