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医疗团队模式下医护关系的构建为切入点,从传统思想观念、管理机制、团队规范和沟通方式方面分析了当前医护关系中存在的医护角色模糊、互动协调不足、地位不平等的原因,并从转变思想观念、改革医护管理方式、强化医护沟通和明确医护责权方面探讨了医护关系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杨付  张丽华 《心理学报》2012,44(10):1383-1401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国内十三家大型企业集团75个工作团队共334名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分析技术,探讨了团队沟通、工作不安全氛围对团队成员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对此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团队沟通、工作不安全氛围对团队成员创新行为有倒U形的影响;创造力自我效能感调节团队沟通、工作不安全氛围与团队成员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员工的创造力自我效能感越高,团队沟通、工作不安全氛围对团队成员创新行为的倒U形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3.
谦卑型领导行为是近年来新兴的领导力理论,团队创造力也一直是学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缺乏深入探讨二者关系的研究。本文基于团队沟通视角,研究了谦卑型领导行为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及其发挥作用的边界条件。对76位团队领导和342位团队成员的匹配数据进行分析后,结果显示:谦卑型领导行为对团队创造力有积极影响;团队成员之间横向的深度沟通以及团队成员与团队领导之间纵向的反馈沟通共同中介了这一影响过程;此外,团队认知多样性是影响谦卑型领导行为发挥作用的重要边界条件,在高团队认知多样性的情境中,谦卑型领导行为通过团队沟通过程对团队创造力的积极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许多研究表明ICU医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存在重大问题,特别是在临终决策中存在分歧。护士的作用经常被忽视。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并改善医护、患者及家庭满意度。许多旨在改善沟通与协作的措施已经证实有效并可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应对此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邹文篪  刘佳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8):1193-1204
团队-成员交换考察了团队中个体成员和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质量对团队整体绩效以及个人绩效的影响。从团队-成员交换的概念、理论来源、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团队-成员交换。此外, 将团队-成员交换的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汇总, 包含团队-成员交换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及其所扮演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研究。在汇总的过程中对变量进行了群体层面和个体层面的划分。最后提出未来应该广泛开展在中国情境下的团队-成员交换实证研究, 并开发适合中国情境的团队-成员交换量表。  相似文献   

6.
在因诊疗形成的关系空间内,医患沟通的本质是来自患方的社会认知与来自医方的知识认知之间的交流。基于知识图景的医方话语传递成为医疗空间内医患沟通的主要方式,这容易导致专断权威、忽略患者经验和情感。欲使医患关系更加融洽,有赖于患方基于生活世界的认识能否为医方所洞察和理解,进而使医学专业知识能够被生活世界建构的经验所理解、信任和遵从。目前主观上的医方情感沟通的动力不足,客观上的沟通时间匮乏,导致了医患沟通的障碍。应当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促进沟通从疾病转向体验、尊重和促成患者的自主决策等方面着手,实现知识图景与生活世界的交融,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虚拟团队中的信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任是从组织行为学领域研究虚拟团队的一个重要课题。与传统组织中的信任相比,虚拟团队中的信任主要是认知或行为定向的;它在最初几次互动的基础上迅速建立起来,并通过随后的沟通行为维持下去,所以沟通行为和沟通内容的特征对虚拟团队中信任的建立和维持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由于目前研究方法所限,无法确定虚拟团队中信任与绩效的因果关系,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内隐异质性的内涵维度及其效能机制, 包括内隐异质性作用于绩效的中间过程和情境因素、内隐异质性和外显异质性的交互作用、团队断裂带和内隐异质性的跨层次研究方面阐述了团队内隐异质性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一个整合框架。未来的研究需要在内隐异质性内涵维度及其前因变量、内隐异质性的跨层次研究、团队断裂带及其与团队结果变量之间关系、社会网络背景下内隐异质性与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对软件开发中人员与组织问题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该文首先就软件开发组织沟通与协调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对软件开发组织中的沟通与团队结构、沟通与项目成员、沟通频次分布、沟通方式等问题,以及整体协调、外部协调、内部协调等问题进行阐述。最后就今后软件开发组织沟通与协调问题可拓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商学院开设的《管理沟通》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成为具有高水平沟通技能的高素质管理者。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注重沟通的定义、职能、理论以及组织沟通、团队沟通、会议沟通、危机沟通其含义、类型、特征等问题的理论讲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往往理论上明白,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将孔子教育思想引入高校的《管理沟通》课程,可以从培养高素质管理者的角度促进该课程的改革,唤醒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在实践上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