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国哲学看意像语言把握形而上学何以可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康德问题”与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意义康德哲学思考的是如下几个问题 :( 1 )我能够认识什么 ?( 2 )我应该做什么 ?( 3)我可以希望什么 ?( 4 )人是什么 ?它们分别由康德在“三大批判”和《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这几部书中作了回答。假如我们不是囿于康德的框架 ,而是从更广义的哲学形而上学高度来思考康德提出和试图解决的问题 ,那么 ,它们其实可以归结为这么一个核心问题 :知识世界与价值世界的关系。假如进一步明晰化和加以疏理 ,它又可以展示为如下问题 :( 1 )人对外部世界的知识能否转化为人的生存智慧 ;( 2 )假如知识可以…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八年九月间我去一个学校讲课,总题目是《关于运用经济规律问题》,共十四、五个题目,《关于规律客观性质的几个问题》是其中的一个。这个题目我又分做下面十个问题来谈:(一)什么是规律;(二)规律的客观性质和人的意志发生作用的范围;(三)在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上对规律客观性质的动摇和马克思主义对这种思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哲学学会于1981年12月17日至29日举行了1981年年会。这次年会围绕以下四个专题开展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关于认识的源泉问题1、认识的源泉是什么?有四种不同意见:(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离开实践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2)认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实践是认识的途径;(3)上述两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7,(3):5-22
意识形态既是政党的合法性基础,也是政党危机的来源;全球范围内主导意识形态的消长不但决定了一个具体政党的地位,而且型塑了世界政党政治的生态。按照19世纪末以来全球主导意识形态的变化,本文把世界政党政治分成以下四个发展阶段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1)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在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潮主导下的政党发展;(2)19世纪中叶至二战结束时在民族和阶级意识形态主导下的政党发展;(3)冷战下的政党发展;(4)"第三波民主浪潮"下宗教和保守主义的回潮与政党政治。本文还试图解答如下问题:世界各国政党的组织形式有什么重要区别?这些区别又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政党危机是各国政党不得不经常面对的一个问题?当前世界的政党政治势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针对当前世界局势与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中国应当如何应对?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近代以来意识形态的消长规律及其背后的社会学原理,本文还用了较大的篇幅探讨了阶级、民族、自由主义和零和扩张性宗教这些在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意识形态各自所具有的基本性质。因此,本文还可以被视为一篇分析不同意识形态各自的性质,以及这些性质如何影响世界的政党发展乃至整个世界局势的文章。在本文的最后部分,笔者提出了"道德务实政党"的概念,认为这是解决政党危机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哲学学会美学研究会于1984年9月15日召开了技术美学专题座谈会,在京的14个单位25名美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美学研究会会长马奇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涂武生应邀作了题为《关于技术美学问题》的报告。涂武生讲了三个问题:(1)什么是技术美学;(2)技术美学的萌芽、产生和兴起;(3)技术美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一直是学界讨论的重要话题。然而在很多讨论中,对文化的概念缺少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导致一些认识模糊不清,例如所谓"科学与人文的对立"。本文拟澄清四个方面的问题:(1)何谓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化观;(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化观的核心是什么;(3)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的;(4)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的认识,对于当今时代面临的问题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哲学是哲学家的责任。研究世界哲学是世界哲学家的责任。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世界哲学?谁是世界哲学家?他们的责任是什么? 哲学不仅是爱智慧,它还含有探求事物(自我、社会与宇宙)本质的意思,即探求它们的产生、价值与将来发展。哲学探索往往被限制在最普遍的问题(属于实存、认识与价值的问题),虽然它的目的在于个别个人的改善的(明智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第10届国际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1995年8月19日至25日在意大利弗罗伦萨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10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邀请了报告人63位,收到论文600多篇。笔者有幸受到大会的邀请,参加了这次规模盛大的国际学术会议。 大会共分15个专题组:(1)证明论和范畴逻辑;(2)模型论、集合论和形式系统;(3)递归论和构造主义;(4)逻辑和计算机科学;(5)哲学逻辑;(6)方法论;(7)概率、归纳和判定理论;(8)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的历史;(9)科学和技术伦理学;(10)逻辑、数学和计算机科学;(11)物理科学;(12)生物科学;(13)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14)语言学;(15)社会科学。此外还有4个专题讨论:(A)逻辑和科学哲学;(B)语义学和符号学;  相似文献   

9.
自强意识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郑剑虹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4,27(3):528-530
采用录音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要求200名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的成人对“自强”的含义以及在什么时候、什么心理背景下想到“自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公众的自强观主要是指持久的意志力;(2)自强可分为顺境自强、逆境自强、竞争性自强、成长性自强和他向性自强.逆境自强更为公众所赞同;(3)人们回忆起自强意识产生的时间主要在参加工作以后。  相似文献   

10.
冯宁宁  崔丽娟 《心理科学》2017,40(5):1215-1221
探究源自环境的恢复体验(如,放松、平静等)对居住者地方依恋(包括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的预测作用,并分析其中的内在过程与情境条件。采用问卷研究法(N=410),结果发现:(1)恢复体验能显著正向预测个体地方依恋;(2)环境偏好在恢复体验与地方依恋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居住时长调节环境偏好与地方依恋(主要是地方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将有助于探寻环境心理学视角下的压力管理与城市管理协同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一、系统科学规律可归纳为:(一)系统层次规律。由要素、等级、世界三个系统原理组成。(二)系统环境规律。由系统功能、系统生存、开放系统三个基本原理组成。(三)目的信息规律。包含目的性运动原理、信息序变原理、目的信息原理。(四)反馈控制规律。包含信息反馈、调节控制、反馈控制三个基本原理。二、系统科学的基本范畴可归纳为:(一)系统和要素;(二)结构和功能;(三)开放和封闭;(四)控制和调节;(五)信息范畴;(六)反馈范畴;(七)目的性范畴。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的角度来看,讨论外行(或新手)应该如何评价专家的证言,以及如何在两位或更多的相对立的专家中确定哪一位专家的证言最可信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新手根据下列五类证据作出判断:(1)支持一方的观点和批评另一方观点的专家所提供的论证;(2)某一方得到了其他一般认定的专家的认同;(3)对专家们的专长的"元专家"的评价(包括由专家们获得的正式证书反映出的评价);(4)专家们关于所讨论问题的利益和偏见的证据;(5)专家们的过去"记录"的证据。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对"应用的"社会认识论提出了实际挑战。例如,什么类型的教育能实质性地提高新手评价专家的能力;什么类型的互动调节有助于使新手—专家关系成为比盲目信任更能得到辩护的信任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检验视觉注意分配的类别性偏好,采用快速扫视任务,以首次扫视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作为指标,探寻动物是否有和面孔类似的注意捕获优势; 如果有,则该优势发生在基本类别层次还是上位类别层次。结果发现:(1)相对于非动物而言,动物更容易捕获观察者注意;(2)当动物(狗)作为目标刺激,匹配同领域基本层次的动物(猫)作为分心刺激时,注意捕获优势消失;(3)动物的注意优势是领域间效应。  相似文献   

14.
心智哲学是20世纪中末期西方哲学所发生的继语言(义)学转向和语用学转向之后的一次重要转向,它为心理学提供了新的元理论和方法论。(1)为心理学提供了"心智-语言-世界"新的世界观;(2)从哲学角度对人的心理进行了探讨,促进了哲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并互哺;(3)促使人们对"人是什么"重新审视与理解;(4)引发了对以往心理学尤其是主流心理学的基石——身心二元论的质疑;(5)催生了第二代认知科学、活动主义、情境认知等新取向的兴起。它对心理学有很大启示:第一,人工智能、动物研究等研究是有限度的;第二,应重视身体的作用;第三,应重视人的意向性,注重隐喻分析;第四,应关注人的存在,尤其是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我表现术     
一、如何表现得更能干?注意以下几点:(1)将说话内容归纳为三个重点,可令人感觉你的组织能力很好;(2)每一件事都在3分钟内说明,是一个聪明的谈话秘诀;(3)让对方有“我因你的话才想到”的感觉,意见就很容易被接受了;(4)重复说:“我是”、“我的”等句子,可令人感到您信心十足;(5)不论兴趣或嗜好,和你的工作性质距离越远,越能给人以强烈的印  相似文献   

16.
院前急救是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院前急救人员被忽视的若干问题:(1)院前急救人员的营养问题;(2)院前急救人员的心理问题;(3)院前急救人员的个人防护问题;(4)医疗救护员职业设置问题;(5)院前急救成功率问题;(6)急救反应时间问题;(7)院前急救人员的语言国际化问题;(8)急救车辆标识问题;(9)院前急救人员性别组成问题;(10)院前急救人员哲学理念缺失问题等,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对我国院前急救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立教授是我国现代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我国心理学的一代大师.陈老具有一种极为可贵的开拓创新精神.我们要认真学习陈老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开展我国可持续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可持续发展指利用世界资源满足人类的适当生活质量的生存.它关系到人类与其他物种的现时存在和未来延续,关系到国家兴亡、社会进步和世界安宁.当前,可持续发展心理学研究主要有6大课题(1)人的环境知觉、知识和评价;(2)环境烦扰、危险知觉、压力和生活质量;(3)环境研究中的认知、动机和社会因素;(4)可持续发展行为、生活方式和组织文化的概括化;(5)改变非可持续发展行为模式的方式和方法;(6)支持环境政策的形成和作出决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伊壁鸠鲁主义思想复兴的三个阶段:首先是从贬抑到正视。因为伊壁鸠鲁秉持唯物论倾向,在希腊化末期已经式微,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其著作逐渐被翻译和阅读,又开始展现其思想锐度。其次是开始复兴阶段,伦巴底(Lombard)的人文主义者雷蒙迪写了理论书信《为伊壁鸠鲁一辩》。最后随着伊壁鸠鲁思想复兴,伊壁鸠鲁主义与基督教义的适应也得以展开。随后,本文重点研究了斐奇诺对伊壁鸠鲁主义做出的理论回应,从著作中的征引到正面回应,特别是其专著《柏拉图神学》和《论爱》中有四个方面的回应:(1)灵魂与身体的关系问题;(2)灵魂、身体与死亡问题;(3)世界及其与上帝的关系问题;(4)批驳无神论、论述宗教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徐敏 《哲学研究》2012,(7):50-57,128,129
<正>虚构对象是小说、神话、传说中虚构地进行描写的对象,如福尔摩斯、哈姆雷特、孙悟空。关于虚构对象的形而上学主要研究两个基本问题:(1)我们的本体论是否应该包含虚构对象;(2)假如应该包含虚构对象,虚构对象属于什么范畴。针对问题(1),不同回答导致关于虚构对象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争论。在对问题(1)做肯定回答的基础上,对问题(2)的不同回答导致不同的虚构对象理论。虚构对象理论可分为亚里士多德主义和柏拉图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者认为,虚构对象并非  相似文献   

20.
医学影像诊断工作中的哲学思维与人文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学影像诊断不单纯是技术工作,也涉及到社会人文因素,尤其需要正确的诊断思维.进一步阐述了如下问题:(1)人本精神;(2)因人、因病制宜;(3)影像诊断的多因素性;(4)模式化和高效化;(5)动态论;(6)比较与综合;(7)实事求是与模糊思维;(8)极致性及其矛盾面;(9)影像医生的中位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