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冬燕 《心理科学》1999,22(3):277-278,276
1引言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情感不仅受制于人的身体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更主要的是与人的社会生活情境和人的社会关系息息相关。然而,心理学很少或几乎没有涉及情感的社会基础。1978年,《情绪心理学》在美国出版,该书被认为是关于情绪和情感的一部...  相似文献   

2.
再现生命的辉煌──中国老年生活质量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现生命的辉煌──中国老年生活质量展望唐仲勋人的生活质量问题,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为当代人所认识和重视的。“生活质量”作为专门术语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70年代初提出,现代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将面临又一个重大的突变,即从“高...  相似文献   

3.
美国民众的宗教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精神现象,它对社会与民众的精神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作者提出:要了解美国社会与美国人的精神生活方面,就不能不研究美国的宗教教育。文章从美国历史条件与现实环境出发,列举事实说明贯穿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宗教教育和官方怎样对民众施加宗教影响。分析教会在给信仰者提供生活意义;在孕育、传播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在把民众整合到一个个相互认同的群体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青少年犯罪率逐年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且年龄段开始降至13~16岁之间。 假如我们走进这些问题少年生活的另一面,就不难发现,他们大多数人都有着相同的家庭背景——单亲。  相似文献   

5.
张结海  邓赐平 《心理科学》2013,36(5):1223-1229
后悔内容的研究由于缺乏理论总结长期处于后悔研究的主流之外。Roese和Summerville(2005)通过元分析发现美国人的后悔出现在12个生活领域,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解释后悔内容的机会理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机会导致了后悔。而Beike、Markman和Karadogan(2009)的观点刚好相反,他们认为失去的机会才会产生后悔。我们将中国人的后悔和美国人的后悔进行比较后,发现中国人后悔出现的生活领域和美国人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该结果提示,除了(失去的)机会之外生活领域的重要性可能也是解释后悔内容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从一个人的面相上,确实是能够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一个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相貌负责。”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一个人的际遇如何,最后总能反映到他(她)的脸上。如果不信,可以观察一下你的周围,你看那脸色灰暗、年纪轻轻就满脸皱纹的,心灵上一定是被生活挤压得创  相似文献   

7.
人生座右铭     
我们生活的社会急遽变化,物质生活不断进步,人们的精神生活必须相对提升。处在物质与精神文明不十分均衡的社会环境中,有些成年人的彷徨是可以想见的,消极、悲观、烦闷、颓唐。成了现代人的通病,无所适从的失败感蔓延开来。为此,美国心理学家马腾博士提出了他的人生座右铭,其观点在美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相信对我们中国人也有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二、美国政治中的宗教因素董小川教授把宗教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归结为五点:第一,从人的精神世界出发,宗教是美国人个人的心灵慰藉;第二,从社会政治出发,宗教是美国国家的意识形态;第三,从群体心理意识出发,宗教是美国民族的统一道德观和价值观;第四,从宗教的社会价值出发,宗教是美国政治生活的添加  相似文献   

9.
威利,他善良、讲义气,有人品,仪表堂堂,招人喜欢,一生的梦想成为像戴夫·辛格曼一样成功的推销员,在一个公司恪守尽责勤勤苦苦工作了45年,却晚年生活潦倒,举债度日,为了两万元的保险金而自杀。他的两个儿子也没有逃脱失败的结局。相反,霍华德与伯纳德却成功,他们比威利多的只是家世和背景。他们相反的人生结局。是对美国梦的讽刺,成功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还取决于家世和背景;人与人之间不可能都拥有平等的权利。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美国梦,仅仅是一个梦。  相似文献   

10.
煽情夺人美国一家玩具工厂通过市场调查,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人口负增长,一些人很想表达母爱但又对生育婴儿望而生畏;人口老龄化,不少老人的生活寂寞无聊。为此,工厂开发出一种名叫椰莱娃娃的玩偶。它构思奇特,进行了人格化设计。娃娃屁股上有接生...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洛杉矶生活时,我找了一名摄影向导,他叫罗伯特·李,出身于美国印第安人拉科他部族。一天,我去拜访罗伯特·李,他向我讲述了在拉科他部落里流传很久的、令他引以为荣的传统。在英国人踏上美洲大陆之  相似文献   

12.
评《上帝与美国人》《上帝与美国人─—基督教与美国社会》,雷雨田著,250千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责任编辑:严国珍。近些年来,在国内日趋繁荣的文化市场上,人们可以看到一批论述美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书籍、但有关美国宗教的专著却难以...  相似文献   

13.
宗教在美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代表美国精神的<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都与基督教传统中"天赋人权"的思想有深厚的联系,宗教与美国最早的移民浪潮、美国的革命以及民权运动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直至20世纪末,仍有96%的美国人信仰上帝,98%的人定期祷告,人们普遍认为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宗教色彩最浓厚的,甚至有人还将教会比作美国公民的道德孵化器.可是,9·11以后,这种普遍的观念却遭到了严峻的挑战,导致了美国大众媒体上所说的"教会危机"或"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14.
恩惠 《天风》2011,(7):63-63
不少人认为婚前同居有助于增进伴侣间的相互了解,还能够对婚姻进行“婚前测试”。但美国一项最新研究结果称,有过婚前同居经历的夫妻,婚后离婚几率大大高于结婚后才住在一起的夫妻。调查显示,婚前同居的伴侣离婚几率为19%,而结婚后才一起生活的夫妻离婚几率为10%。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人性化的设计随处可见。美国的大众服饰品牌就体现出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并因此呈现出休闲、实用、简约三种不同的风格。解读美国大众品牌服饰的设计理念及其呈现风格,对我国的服饰设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卫生保健的公正和分配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除了卫生保健服务的费用问题以外,美国社会中关于医疗卫生保健的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服务的公平和分配问题,在美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在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在医疗上也处于不利地位,另一个由公平性问题影响的社会层面是;大量的美国人没有参加健康保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生活贫困的究人或接近于贫穷的人。此外,美国卫生保健提供体系在地理分布上是不均衡的,初级保健医生或家庭医生在医生中也没有充分的代表性,医生的矩缺不只限于农村,也扩展至城市的某些区域。  相似文献   

17.
略论美国佛教弘布中的“信仰自由”问题张子开本文是作者一系列有关美国佛教的论文之一。在分析佛教特别是禅宗对美国传统文化生活的影响之后,作者对美国的“信仰自由”作了比较深入的论述,认为佛教在美国是享受不到完全的信仰自由的;同时,在美国还存在着凌驾于一切信...  相似文献   

18.
王敏 《四川心理科学》2014,(21):103-103
倘若提起自己心目中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回答者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孔子。不止我们国人尊崇孔子,就连美国大百科全书都评价他说:“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圣贤和伟大的哲学家。用不着丝毫神化或把他抬高到神奇的地位,事实上孔子的学说己发挥了这种造型影响,以至于要把中国人的生活之道用一个词概括起来的话,那么这个词就是‘孔夫子主义’(或‘儒家化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天主教》2010,(1):49-49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美国天主教神职队伍越来越年轻化,多元化,而且新加入到宗教生活中来的成员更倾向于传统的宗教生活和衣着方式。据设在华盛顿的“使徒应用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美国宗教社区的人员组成以及生活方式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这项由“全美宗教职业会议”授权从事的研究显示,各个年龄、各行各业的男女继续蒙召过一种奉献的宗教生活,而且新一代成员对天主的敬拜、特质以及集体生活重新表现出欣赏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生活于天和地之间,生活于人与人之间,如何做人做事?传统答案一般是:在天地间“顶天立地”,做个独善其身的君子,生活于人与人之间,则要“出人头地”做个兼善天下的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