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延奎 《天风》2022,(9):15-17
谈及基督徒的灵修,有人用"灵修生活化"或"生活灵修化"来表达,我认为更恰当的表达可用"生活中的灵修",这种表达既有传统的渊源,也使灵修与生活有清晰的分界."生活中的灵修"源于圣依纳爵·罗耀拉的《神操》,是指基督徒从繁忙、嘈杂、烦闷、忧郁中停下来,给自己一些时间与空间进入与神同在的默观,反观自我."生活中的灵修"既出世又入世,是基督徒在时代处境中灵命成长的灵性修为1,也是基督徒不断与主接近的生活见证.  相似文献   

2.
丁建岭 《天风》1995,(3):11-11
本期“今日教会”栏发表一组教会举办灵修、培灵、培训等活动的报道,从中可见各地教会致力于办好教会的种种努力。办好教会不仅要解决组织制度问题,更要面对大量信徒做大量具体而实在的工作。一个教会要充满生机,必须注入灵性的活力,而抓住具体带领信徒的教牧同工的灵修尤为重要,盐城等地教会从这一首要问题入手开展教会圣工,值得其他地方教会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期“今日教会”栏发表一组教会举办灵修、培灵、培训等活动的报道,从中可见各地教会致力于办好教会的种种努力。办好教会不仅要解决组织制度问题,更要面对大量信徒做大量具体而实在的工作。一个教会要充满生机,必须注入灵性的活力,而抓住具体带领信徒的教牧同工的灵修尤为重要,盐城等地教会从这一首要问题入手开展教会圣工,值得其他地方教会借鉴。  相似文献   

4.
由基督走向生活,由生活走向基督迦南圣教会的信仰告诉我们,爱基督、爱人类、爱社会、爱国家是一个基督徒应负的责任和最基本的要求。我们的灵性生命和精神生活有赖基督的护佑和恩赐;反过来,我们为信仰,为人类、为社会、为国家而工作、服务和奉献便是对基督、对世界的...  相似文献   

5.
基督徒的灵修生活乃是灵性修养、灵命成长的生活。通过每天的读经(如同灵性的食粮)、祈祷(如同灵性的呼吸)等方式来亲近神、仰望神、等候神、经历神。从而明白神旨、体贴神意,操练品德、培育灵命、灵性丰富、重新得力。灵修生活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灵命及侍奉的好坏。“灵修生活”也简称“灵修”,这是多么广大的题目,这里仅仅就灵修之方法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6.
瑛子 《天风》2010,(7):46-47
<正>灵修是基督徒信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每日的祷告、读经、默想、听道等一系列活动,提高自身灵性,并与神建立亲密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梵二大公会议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大公会议,教会在自我革新、开放的同时,更清楚地认识自身,及在整个世界的角色和使命。教会学方面,突破了近代国家主义影响下太过强调教会的机构、法律和圣统制的观念,重点指出,教会是全体天主的子民,是团契、共融的团体。形成了一种圣事性、神恩性、牧灵性、整合性、历史性的教会学。以下我们简略、概括地探讨一下教会学的内容特色: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处处事事与人打交道,与人共谋事业,与人一起为社会、教会发展共谋思路,与人一起为祖国的建设献策献计、奋勇贡献。但是在认知识人用人方面,世俗与圣教会的看法绝然不同,我们应当怀着属神的心去对待。教会不看他长像的漂亮与否,也不看文凭的高低,更不是看他的社会交际,重要的是看他的“心”也就是“良心”和素质。所谓“良心”就是灵修属神的心、信仰的爱人的心,向往天主的皈依心。因为心里充满什么,口里就说什么。善人从善库里,取出善来;恶人从恶库里,取出恶来。(玛12:34—35)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为发端于十六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在相当层面影响了以后基督教新教(theProtestantChurch)的各宗派教会在圣经信息的宣讲、崇拜礼仪、圣职人员地位等方面的生存性发展。这场历史中惊天动地的改革运动给现今的基督宗教所带来的反思是,我们如何客观而真实地评价圣礼性礼仪与圣职人员在教会信仰生活中的价值性地位?在我们关心自身的灵性追求与成长之时,是否要排斥合乎信仰原则的圣礼性礼仪呢?这就是本文仅凭一管之见所要进行探讨的旨趣。  相似文献   

10.
叶东升 《天风》2001,(7):34
一、什么是灵修 按字面解释,灵修就是“修养灵性”、“修灵”,或者说是灵性生命修习的意思。灵修是内在型的或称为“密室灵交”(歌4:1)。灵修是一个人预备一个安静的时间,专门独自与天父灵交,藉着赞美、读经和祷告与天父有亲密的、和谐的、深厚的属灵相交。  相似文献   

11.
圣教会的信仰告诉我们:圣母玛利亚结束她尘世生活时,重新与她的圣子耶稣结合在一起:她的肉身与灵魂一同被提升入天国,共享荣福。今天的瞻礼,就是为纪念和庆祝这个伟大而神圣的事迹。圣母玛利亚身灵荣升天国的道理,福音书上虽然没有显明的直接的证明,但自古迄今,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教会的教友们,都一直深信不疑。慈母圣教会为进一步满全众  相似文献   

12.
景健美 《天风》2012,(11):55-55
无论是在教会做义工,还是读完神学进入侍奉工场,我个人都很关注每年圣诞节所演的圣剧。因为它既可以来自圣经中的故事,也可以来自于信徒生活;圣经故事类的圣剧可以让我更好地了解圣经,生活类的则能让我更关注信仰在生活中的实践。因为关注,自己也喜欢在教会节日中用圣剧的形式来表达信仰、献上敬拜。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看到过有关圣剧的书。得到朋友推荐,终于找到一本由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的《圣剧集》,让我忍不住要一睹为快。  相似文献   

13.
六月是耶稣圣心月。慈母圣教会要求我们特别恭敬耶稣圣心,因为耶稣圣心是爱的泉源,是教友生活的中心。让我们因耶稣圣心之爱,上爱天主,下爱众人。 信仰告诉我们:耶稣基督甘愿为人牺牲,被钉在十字架上,咽气之后,有一个兵用长矛刺透他的肋膀,血水立即流出。耶稣圣心饱忍凌辱,就是为充分显示他的圣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教会历史上涌现出一些被信徒拥戴为灵性楷模的杰出人物,他们在教会中的深远影响往往不单是因为其学识渊博,而是因为其灵性经验的丰富和读经亮光的独特,而这却与其灵修功夫有关。他们因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沃土情深意厚,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浸润和滋养,他们的神学思考或灵修默想总是散发出厚厚的中国味道。  相似文献   

15.
灵修:Spirituality是指身心修养的专门学识与习修过程。具体的操练方法有:1、圣事礼仪的圣化功能,尤其是感恩圣祭与和好圣事,使灵性生命能借此而与基督密切契合,获得圣化。  相似文献   

16.
司铎灵修     
灵修是每一位神父的基本要素,就如贯穿于念珠的绳子,有之则聚,无之则散。司铎的生活,若无不断深入的灵性生命相伴,则无异于缘木求鱼,是难以善尽职责的。下面就个人管见,略谈灵修心得。一、日读《圣经》,不断祈祷灵修是一个动态的生命旅程。一个活泼而充满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7.
吴志福 《天风》2016,(4):36-37
正说起教会历史,有些基督徒觉得没有必要去了解,因为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跟我们当下的生活无关,我们只需要读圣经和灵修书籍就可以了。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教会历史中蕴藏着丰富的属灵信息,对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是相当有益的。首先,历史是上主启示人类的重要手段。对圣经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历史书是圣经重要的组成部分,在66卷中就有13卷书(旧约从《约书亚记》  相似文献   

18.
每年十月的第三主日,圣教会定为传教节,目的是提醒和号召教友们认识传教的重大意义;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分担传教的光荣任务;帮助耶稣基督和圣教会,早日实现和完成荣主救人的伟大使命。现在让我们简略地谈谈以下三个问题。一、什么是传教? 根据圣教会有关文献的解释,传教是:在尚未信仰耶稣基督的民族及人群中,宣传基督福音,建立圣教会,使人信  相似文献   

19.
<正>"灵修中国化"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一是讨论基督教中国化不能只停留在论证重要性、必要性的阶段,很有必要做一些纵深的推进与尝试。二是过于学术性的神学思辨或艰涩的哲学思考,对基层教会牧者来说或许并不太适应,而灵修中国化是一个相对容易"有话可说"的主题。但这不等于说这一主题可有可无。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因为其"接地气"、更具普及性,因此对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可以产生更大的实践意义。研究与思考中国神学绝对不是在象牙塔里,而是在教会具体生活场景中,它是能指导信徒实际灵性生活的践履之学。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天风》2016,(8)
正因组稿需要,本刊对以下栏目进行征稿,欢迎随时赐稿:【自牧园】要求1500-3000字之间。记录教会传道人生活和工作上的所思所感揭示侍奉和人生真谛,以此自牧。【起跑点】要求1500-3000字之间。介绍圣经及信仰的基础内容,给初信者以灵性栽培,给慕道者以福音启迪。【读经阁】要求2000字左右。提供纯正的圣经查考,解答圣经难题等。【香花畦】要求1500字左右。分享读经感受、灵修感悟、人生感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