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芦沟桥事变之后,日寇大举入侵中国,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江南大好河山很快就沦于日寇的铁蹄之下。正在江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时,陈毅和粟裕率领新四军于一九三八年六月来到茅山,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点燃了抗日的熊熊烈火。茅山位于江苏东南部,地跨句容、丹徒、丹阳、金坛和溧水五县,东南有苏、锡、常三市,北临古城镇江,紧靠沪宁线,是江南重镇南京的东南屏障。新四军来到茅山地区, “三官五观”的道士也积极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之中。他们有的直接参加了新四军,有的给新四军带路、探情报、送消息、抬担架、看护伤员、备粮筹款等等。山深林密的“三宫五  相似文献   

2.
北方麦收已过,江南禾苗正绿。在即将进入盛夏之际,我们沿着当年新四军东进的箭头,来到了苏南鱼米之乡,登上东南秀丽的茅山,游览了九霄万福宫。茅山宫观甚多,直至清末,尚存三宫五观,即:九霄万福宫(简称顶宫)、元符万宁宫(简称印宫)、崇禧万寿宫和德佑观、仁佑观、玉晨观、白云观、乾元观。现在只剩九霄万福宫和元符万宁宫。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顶宫,是建在海拔三百八十多公尺的茅山主峰大茅峰之上。从山麓上眺,峰峦叠翠,云雾缭绕,犹如一条条银色飘带,把雄伟的万福宫缠绕,系上九天霄汉;而当我们沿着九弯十八折的山道拾级登上顶峰,亲临其境时,更觉高瞻远瞩,心旷神怡。顶宫殿宇依山而建,气势雄伟。依次有灵  相似文献   

3.
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命龙虎宗正一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符,领主江南诸道派。唐宋盛极一时的茅山宗由此失去了符三山主导地位。元兵南渡,皇室对龙虎宗更加尊宠礼遇,茅山宗重心日渐南移,“辅教大师”杜道坚别起炉鼎,力倡“皇道帝德”、“形神兼养”之义理,播迹江浙苏杭一带,为茅山宗在元代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杜道坚(1237-1318年)字处逸,自号南谷子,当涂采石(今安徽当涂)人,西晋著名学者杜予之后,少有超凡脱俗之志,年十七辞母寄迹郡之天庆观,师事虚白陈元实。后入茅山,于山岩树林间结草为庵,为上清派第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  相似文献   

4.
再登茅山     
茅山是一座美丽的山,古老的山,传奇的山,英雄的山。她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境内,山脉南北走势,北低南高,境蜒起伏,连绵数十公里。西汉景帝四年,由陕西咸阳来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结庐采药,济世救民,得道登仙后被奉为茅山道教的祖师,后人感其恩泽,故将句曲山改为茅山。主峰为大茅峰,山势陡峭。峰顶建有全国重点道观茅山道院,气势雄伟。整个山势犹如一条绿色苍龙,横卧在鱼米之乡的锦绣江南大地上。山上景点繁多,有九峰、十九泉、三十六洞、二十八池之胜景。其境之内,可谓是峰恋叠蟑,云雾缥缈,奇岩怪石林立,大小洞穴探幽,…  相似文献   

5.
青云寺     
张越 《管子学刊》2006,(1):F0004-F0004
青云寺位于淄博市区西南的盘山,九纹山之间,岭予镇槲林村的幽谷中,据《淄川县志》记载,青云寺为般阳(淄川古称)二十四景之一。其地四山环抱,古树偃寒,井泉甘冽,景色秀丽,是一座名闻遐迩的宝刹。  相似文献   

6.
豫园作为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之一,其山水意象与意境体现了力求顺乎自然之势的造园思想,舒展的空间形态,幽邃的山水景色,诗情画意的意境为其赢得了"东南名园冠"的美名。  相似文献   

7.
茅山原名句曲山,在我国江苏省西南部,是道教名山之一。据《道藏·洞天记》载,江东句曲山称谓“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传说大禹曾在此朝臣,泰伯曾在此采药,吴王夫差曾在此筑造“梧园宫”,秦始皇曾召李明真人埋白壁一对于该山北陲。西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陕西咸阳南关的茅盈,来此修真,不久又将二弟茅固和三弟茅衷招来同修,并不辞辛劳,上山采药,炮制提炼,制成丸散膏丹,为民治病,后仙蜕于该山。后代人为感激茅氏兄弟之恩泽,遂将句曲山更名为茅山。此后,葛玄、葛洪涉其尘,杨羲、许穆步其后,陆修静、孙游岳、陶弘景等接踵而至。延至隋、唐,连帝王也以能受茅山之符箓为荣。宋  相似文献   

8.
江苏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是历史上茅山宗的活动中心,被誉为道教的"第八洞天,第一福地".据《茅山志》记载,茅山之中洞穴相连,有神仙洞府位于其中.茅山洞府蕴含着道教特有的文化意蕴. 神仙洞府,崇尚阴柔 贵阴尚柔是道家、道教文化的一大特色.从《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①到《庄子》"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②;从《管子·心术上》"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到《淮南子·原道训》"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这些无不体现道家贵阴、尚柔、主静、崇无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周杰  胡雅岚 《美与时代》2014,(10):17-17
扬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类别之一,素有“扬州圆亭甲天下之称”。兴盛于清朝,最初为皇帝下江南所建,后为淮扬两地盐商攀富而造。经过百余年得国难动荡,现存的扬州园林仅存30余处。秀丽多姿,集南北园林艺术精华的扬州名园需要人们的关注,更需要对其艺术风格和人文精神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江苏道教发展的繁荣期,著名道士吴筠虽没有立足于茅山传道,不是上清宗师,但他在云游生涯中,积极传播上清经法,通过著述《神仙可学论》等弘扬上清派所宣扬的仙学思想,从一个侧面映证了唐代上清派茅山宗努力打破门户之见,兼收并蓄上清、正一等道派学说所具有的开放性。吴筠与茅山上清派关系的复杂关系展现出唐代上清派已越出江南道门,走向诗席文坛,进入长安宫廷,是道教中的上乘道派,其“泊然以微妙”的精神也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卢政 《中国道教》2008,4(1):55-56
江苏丹阳历史上释道人物很多.佛教中有法融者开创牛头禅宗而名闻天下;道教中有韦景昭、吴法通、汤志道、翟志颖四人先后入主茅山,并跻身上清派宗师之列.此外,北宋时还有一个丹阳籍高道,隐于茅山修炼而闻名遐迩,他就是宋仁宗屡诏不出的明真先生张绍英.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杭州,以其千姿百态的秀丽景色闻名于中外。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画家为它咏诗作画,多少文人、墨客为它著文题字,世界上多少著名的旅行家,以来杭州观光游览为生平幸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已  相似文献   

13.
茅山位于江苏东南,地跨句容、丹徒、丹阳、金坛、溧水五县,是江南重镇南京的东南屏障。“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侵入中国。1937年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  相似文献   

14.
倪梁鸣 《法音》2015,(2):56-58
<正>双泉寺概况双泉寺位于安徽省无为县境内,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嘉庆《无为州志》记载,其"在开城乡,双泉山麓,控天井、临壁之奇。"该寺群山环抱,苍松翠竹,溪水萦回,景色秀丽。自古以来,佛教信徒和文人雅士多会于此,或参禅礼佛,或吟诗作对,是安徽省内佛教历史的发源地和佛教文化的集中地,在佛教史上拥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双泉寺名称之由来和其所依托的天井山有密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教》2018,(4):77-78
<正>江苏省道教协会召开四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7月31日,江苏省道教协会在无锡宜兴市召开四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江苏省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周伟文、江苏省道教协会会长杨世华道长、无锡市民宗局副局长张慧东等出席会议。省道教协会秘书长许兵主持会议。茅山乾元观积极开展"四进"道观活动7月31日,茅山乾元观举行升国旗仪式。合观道众、皈依弟子及信教群众200余人整齐肃立,在五星红旗  相似文献   

16.
一德 《中国道教》2003,(1):34-34
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郑志平、潘一德道长主编的《茅山道教文集》一书,已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于2002年10月出版发行。全书约16万字,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茅山上清派奉行的《三茅经》、《黄庭经》等浅注;第二部分为道经传奇故事,设经文提要,灵验记述;第三部分为论……  相似文献   

17.
胡军 《中国道教》2001,(1):27-30
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与金坛两市之间 ,原称地肺山 ,又名句曲山。据《茅山志》载 :西汉景帝时 ,陕西咸阳南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于山安扎茅庵 ,行医济世。茅氏兄弟仙逝后 ,山之远近黎民百姓为铭感茅氏生前恩泽 ,更句曲山为三茅山 ,后世简称茅山。茅山道是在梁朝陶弘景时所形成的一个道教派别 ,奉“上清”经 ,并虔奉于茅山成道的“三茅真君”。它倡导三教调和 ,佛道双修 ,从南朝至北宋中期 ,茅山名师荟萃 ,高道辈出 ,历为诸朝所重 ,尤在唐代显赫。唐朝 ,“以歌舞大曲为主体的宫廷音乐的兴起和繁盛 ,谱写了音乐史上的新篇章 ,亦为道教音…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81,(1)
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六十华里的千山,群峰起伏,景色秀丽,是东北有名的风景区。山中的龙泉寺等禅林,在“十年浩劫”中遭到严重破坏。粉碎“四人帮”后,当地政府贯彻落实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文物古迹,修复了龙泉寺。1980年9月25日,在修复一新的龙泉寺大雄宝殿举行了有辽宁省佛教协会会长逝波法师及佛教四众弟子一百六十多人参加的开光  相似文献   

19.
新昌地处嵊新盆地,四周峰峦叠嶂,景色秀丽。晋室南迁之后,佛教玄风传布江左,高人胜士接踵栖此,促进了带有中国特色的般若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开启了"佛教中国化"的新进程。中国佛教的历史本质上是佛教从教理教义、戒律伦理、礼仪轨范等各方面深度中国化的历史,亦是佛教文化吸纳、融合、滋养中国本土文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是以法术祈禳度人的民间宗教派别。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承的民间宗教,大致有梅山教和茅山教两大流派,且都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茅山教在南岭走廊的传播,茅山教与闾山教的关系,茅山教的宗教特质和法术特点,茅山教蕴含的道教文化元素,是深化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