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人现象透析”座谈会综述闻明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于1994年12月16日召开“情人现象透析”座谈会,南开大学、天津师大、农学院、教育学院、《求知》杂志社和院内哲学所有关同志应邀参加会议。社会科学院王辉院长到会并作了生动发情人关系是基于性爱的一...  相似文献   

2.
我和丈夫经常讨论情人问题。我觉得,情人应该是一个感情较深的异性朋友,但绝对只能限于“情”,不可超越“性”的界线,丈夫的思想比我要保守一点,但我俩对情人现象共同的观点是,理解大于指责。 俗话说:“女人好吃,男人好色。”正由于我对情人的态度表现出如此宽容,而且在老公面前暴露无遗,就促使了本为正人君子的老公逐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七世纪中叶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半岛传人中国。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完善的文化体系和思想体系,对中国各民族穆斯林的历史、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和习俗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中国有10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本文仅就伊斯兰教常见的教职称谓作一简介。这些称谓,已在穆斯林生活中成为约定俗成的共识,而且一直作为教内人的专门称谓。阿訇“阿訇”是中国伊斯兰教教职称谓之一,系波斯语音译,意即“教师”、“学者”等。从明代后期,中国穆斯林开始称教授伊斯兰教经文的教师…  相似文献   

4.
群蜂现象是指在特定文化环境中 ,特定群体行为一体化的盲目性和随机性。“随大溜”、“一窝蜂”、“大轰大嗡”是它的通俗叫法 ,“社会遵从”、“从众心理”则是它的文雅称谓。群蜂现象的形成大体有客观与主观两种因素。客观因素包括 :(1)领袖人物榜样作用、不仅包括国家社会的  相似文献   

5.
清真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伊斯兰教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清真”这一特有宗教概念的出现,使伊斯兰教跨越了一个久远而巨大的历史文化门槛,由“他在”变为“我在”。“清真”标示着一种特殊的宗教语言、民族饮食和宗教活动场所,同时,它也是重要的宗教哲学思想,展示着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本质属性。一、“清真”宗教哲学概念的历史文化溯源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先后被称为“大食法”、“大食教度”、“西域教门”、“穆罕默德教”、“回回教门”、“回回教”、“天方教”、“回教”等。明末清初,伊斯兰教在中国开始被称为“清真教”,其宗教活动场所的称谓亦开始…  相似文献   

6.
吴地妇女风貌小议刘振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以太湖为中心的长江下游金三角地区,自古以来称为吴地。“吴”字在甲骨文中已有出现,两周及六国文字以至小篆都有“吴”字。作为地理称谓的“吴”,随着历史的变迁,有三种涵义:一是国名...  相似文献   

7.
称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确也表现出东西方的区别。对于中国的称谓说来,有三个特色最为显著。一是自谦自抑。我曾听到一位老学者幽默地说:“五四以前,‘我’字不能随便说,如果谁开口总是‘我’怎样怎样,那就显得有些狂傲。”子女对双亲自称为“不肖”或“不孝”,学生对老师称“不才”、“不学”,下级对上级称“仆”、称“牛马走”。总之,尽量降低自身的地位和价值。这种习惯还有许多表现,如称自己家为敝舍、寒舍、茅舍,称自己的孩子为“犬子”,称自己的妻子为“糟糠”,如此等等,都表现出自我贬抑的文化心态,与西方称谓中的自我意识形成很大反差。  相似文献   

8.
女人是家     
生活中,我们把女人称为“女人家”,非常通俗亲切的称谓,让女人富有了“家”的概念,女人就是家的载体、家的含义。没有女人,家就只能是一个生硬的建筑,没有女人,家就不会生动起来。女人是家,有女人才是真正的家。  相似文献   

9.
在古老的年代里,人们在一次长途跋涉和紧张攀登之后,终于登上一座山峰的顶点。突然,人们在云雾间发现了一个巨人般的幻影和套在幻影周围的七彩光环。在欧美的气象文献中,这种十分有趣的现象被称为“布罗肯幽灵”或“鬼怪”。据说在德国中部的哈尔兹山脉的最高峰——布罗肯峰上,当地居民经常见到套有巨形光环的能动会行的庞大人影,因为不知道这庞大人影就是自己的影子而惊恐万状,疑是幽魂显灵,妖魔露相,故被人们称为“布罗肯幽灵”,而七彩光环部分就叫做“布罗肯宝光环”。这种现象在法国和瑞士之间的汝拉山脉、瑞士的北鲁根山等地也常见到,有人曾在汝拉山脉拍摄并出版了非常壮观的布罗肯幽灵图片。  相似文献   

10.
元明以降,由北宋张伯端初起端绪,至南宋白玉蟾集其大成的一系道教传承,习惯上被称为“道家南宗”或钟吕金丹道“南宗”。如果按照中国学术综核名实的传统来考究,这个称谓是名副其实的,称宗立派的冠名方式是被普遍接受的,以致历史记载中从未发现任何异议。  相似文献   

11.
称谓的性别标记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进 《学海》2004,(6):131-133
标记理论广泛应用于语言研究的许多方面。表明男性范畴的词项常常是无标记的,女性范畴的词项常常是有标记的。男性称谓一般为无标记称谓,女性称谓一般为有标记称谓。在亲属称谓、社会称谓和代词称谓等称谓中都有明显的性别标记现象。  相似文献   

12.
“家有贤妻,外有情人”的生活方式是与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生理观、心理观、法律观等相悖离。对于“喜新不厌旧”这一社会现象,当事者的贤妻、情人和丈夫是这样看的: 一位姓陈的家庭主妇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诉说了对“喜新不厌旧”的无奈:从表面上看,我的生活过得很富有,家里应有尽有,山珍海味吃着,金银珠宝戴着。这些富足的来源自然是我有个很会赚钱的丈夫。有许多亲朋好友很羡慕我这种生活,说我有福气,嫁了一个好老公!虽然我得到了老公给我  相似文献   

13.
情人定律:男人想当女人的初恋情人;女人想做男人的最后情人。初坠情网定律:女人较好的长相,是使男人迅速坠入情网的“导火线”;男人的“甜言蜜语”,使女人乐于被拉下爱河。  相似文献   

14.
神奇的生物三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初费里斯和斯沃博特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些病人如头痛、精神倦怠等,每隔23天或28天就来治疗一次。于是他们就将23天称为“体力节律”,28天称为“情绪节律”。而在20年后,特里舍尔发现学生的智力是以33天为周期进行变化的。于是他就将其称为“智力节律”。后来人们就将“体力节律”、“智力节律”和“情绪节律”  相似文献   

15.
道教的称谓     
道教称谓,可以分为道教法坛、道教神仙、道教教徒、道教宫观及丛林执事等若干方面。 一、道教法坛 道教法坛:即道教举行宗教活动的宗坛。基本上可以分为醮坛、箓坛和戒坛三类。 醮坛:即道教举行斋醮科仪的法坛。醮坛之上参加科仪的道士,称为“醮坛执事”,主要有: 高功:又称“法师”。  相似文献   

16.
被称为“红色消费”的结婚消费越来越让人刮目相看了,不仅在结婚用品的购置上追求高档化、现代化,而且在结婚形式上也越来越“声势浩大”。在结婚用品的购置上,已由70年代的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变为80年代的“一彩三双”(彩电、双门电冰箱、双缸洗衣机和双卡  相似文献   

17.
晓含 《天风》2006,(2):47
最会写诗作歌的大卫称“耶和华是我的牧者”(诗23:1),希伯来书的作者称耶稣是“群羊的大牧人”(来13:20),彼得把神称为“牧长”(参彼前5:4),而蒙神所拣选的牧养信徒的人被称为牧人。牧人,多么神圣的名字,牧人,多么令人羡慕的称谓。有不少人都认为,牧人既是神所拣选的人,有神同在,有神同行,有神同工,作牧人何等荣耀,作牧人必是心旷神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牧人有多少不是常流泪?也许你会问:“牧人啊,你怎么也会流泪?牧人啊,你为何而流泪?”泪,历代神的仆人和先知都曾流过。像尼希米,当他听说“那些被掳归回剩下的人在犹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一直推崇“心灵美”,这点确实很重要,试想如果你的情人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是个衣冠禽兽,你能与之天长日久吗?那么,当你遇到一个梦中情人时,如何把他的“心灵美”也得到认识呢? 其实方法很简单,透过他的脸部表情及一举一动,你可以在5分钟之内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9.
以辩证唯物论指导中西医结合,其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怎样运用辩证唯物论来指导经络的研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在我国的经络现象研究中,它体现为如下的十六字方略:“肯定现象,探索规律,提高疗效,阐明本质”。晚近发表的被称为“季五点”的“有关循经感传现象研究的5点看法”为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20.
汉儒称"六经"为"六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一直以为,自孔子创立儒学以来,儒家所谓“六艺”,就既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又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但本文通过对有关史料的考证,提出了不同看法。本文认为:“六经”称谓至迟流行于战国中后期,而“六艺”称谓却只是在《吕氏春秋》中才偶尔使用,流行起来更是在汉初以后。随着“六艺”称谓的流行,汉初儒者开始以“六艺”称“六经”。汉儒将先秦“六经”改称为“六艺”,并非出于学科规范考虑,而是服务于其变“经”为“艺”、变“学”为“术”的学术转向。而这一转向之所以发生,又是因为汉初儒者有争取立儒学为国家惟一官方哲学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