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2949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青少年的总体家庭功能、同伴依恋和亲社会行为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序列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总体家庭功能、同伴依恋、亲社会行为、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两两间正相关显著,而与消极情感均显著负相关;(2)在控制年龄、性别、SES、社会赞许性后,总体家庭功能既能直接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也能分别通过同伴依恋、亲社会行为,及两者的链式关系间接作用于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采用经济信心问卷、生涯自我效能感量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贝克焦虑和抑郁量表,对2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经济信心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生涯自我效能感在两者之间可能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经济信心与生涯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抑郁显著负相关,生涯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与焦虑、抑郁显著负相关。大学生经济信心对其主观幸福感和抑郁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在经济信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在经济信心和抑郁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此外,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传递了经济信心对焦虑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师生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社会心理科学》2009,(4):43-45,109
目的:探讨初中生的师生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对来自湖北省黄石市某中学300名学生进行主观幸福感量表和师生关系量表测试。结果:1、初中生的总体幸福感普遍偏低。2、初中生的师生关系存在显著性年级差异。初一学生要优于初二、初三学生。3、师生关系各因子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师生关系采用反向计分)。结论:初中生师生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情绪调节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情绪调节方式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128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情绪调节方式、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关系紧密;(2)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调节方式可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3) 减弱调节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汪宏  窦刚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6,29(3):597-600
对384名大学生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和自我价值感量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除个人取向的道德自我价值观外,自我价值感的三个维度和两种取向与主观幸福感的三维度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总体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且呈较强的间接联系,一般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中生心理顽强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心理顽强性量表和中学生牛津幸福感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结果①初中生心理顽强性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②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整体不显著,但女生的情绪体验得分要显著高于男生,同时还存在在年级差异。③初中生的责任感和自控感越高,就有越正向的自我感知和情绪体验。结论:心理顽强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469名初中生的问卷调查,考察社会支持、学习观、自我效能感与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总体在中等水平以上,不存在性别差异;非重点学校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低于重点学校的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2)控制了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后,社会支持、学习观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主观幸福感仍有显著影响,其中自我效能感对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较大。(3)社会支持对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既具有直接影响,同时也具有间接影响;初中生学习观和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学习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情感平衡量表以及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测查了227名农民工。结果如下:1、农民工自尊与主观幸福感、负性情感及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情感平衡呈显著正相关,与正性情感相关不显著;2、农民工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已婚农民工比未婚农民工体验到更多正性情感。结论:农民工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农民工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学生生活状况:态度和行为调查、核心自我评价量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快乐感量表对39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发展资源、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发展资源、核心自我评价及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2)核心自我评价在发展资源与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发展资源与消极情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核心自我评价到生活满意度的路径系数存在性别差异,核心自我评价对男生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7,自引:6,他引:91  
本研究探讨时间管理倾向与学生学业成绩、自我价值感和主观幸福感三者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对重庆和成都两地三组1387名大、中学生(重庆312名中学生、339名大学生,成都736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时间监控观对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时问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是通过时间监控观来影响学业成绩。(2)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总体、一般和特殊自我价值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随着自我价值感抽象程度的降低,时间管理倾向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程度也就越大。(3)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积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时间管理的好坏可能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基本心理需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内在生活目标量表、基本心理需求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88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男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的基本心理需求得分、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基本心理需求及主观幸福感两两均呈显著正...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中国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幸福感常模,采用青少年幸福感问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取样43536名被试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青少年幸福感问卷的信效度达到可接受水平;(2)高中生的整体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初中生和大学生;(3)家庭居住在市区的初、高中生的整体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居住在县城和乡镇的学生。所建立的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平均分常模和百分等级常模可作为评价学生幸福感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6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社会支持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就越高,尤其是主观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同时大学生的自尊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2)自尊和主观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且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大于主观支持。(3)自尊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起了中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中学生自尊、学业自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随机选取初一到高三学生共592人,用一般自尊量表(SES)、一般学业自我量表(G-ASCS)和主观幸福感量表(SWB)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学业自我是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部分中介,且学业自我的中介作用具有跨样本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鉴于此,中学生积极的学业认知、体验和评价对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Situated within a positive psychology perspective,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belonging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in school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Brief Adolesc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School Scale (BASWBSS) to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firstly, we provided evidence for its validity using two samples (total n?=?1333)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Secondly, we used cross-lagg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echniques to evaluate the nature and directionality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school belonging and SWB in school. To test these relationships, 890 students (58.54 % male) completed a measure of school belonging and SWB in school at two time points, 6 weeks apar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BASWBSS has good applicability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nd (2) significant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between school belonging and SWB in school. Overall,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d important evidence of applicability of the BASWBSS with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role of school belong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age children’s SWB in school.  相似文献   

16.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内部动机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探究大学生专业内部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内部机制,研究者使用专业内部动机问卷、专业投入问卷、主观专业成就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对352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专业内部动机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2)专业投入在专业内部动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 主观专业成就在专业内部动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4)专业投入和主观专业成就在专业内部动机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效应。据此得出结论:专业投入和主观专业成就在专业内部动机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成就目标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就目标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就目标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整群抽样调查247名大学生。结果:①来自乡村的大学生的掌握目标显著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女生的成绩回避目标显著高于男生。②掌握目标与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成绩接近目标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成绩回避目标与消极情感显著正相关。③掌握目标正向预测积极情感,负向预测消极情感;成绩接近目标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成绩回避目标正向预测消极情感,负向预测积极情感。结论:掌握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有利于主观幸福感,成绩回避目标不利于主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以910名从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的《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普遍偏低,且存在学校类型、年级的差异,非重点学校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更低;高二、初二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最低。(2)影响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因素是学习体验和现有学习成绩,其中,前者作用更大。(3)影响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间接因素是社会压力和希望学习成绩,它们通过学习体验或现有学习成绩间接作用于学习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The study examined the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of adolescents’ character strengths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school adjustment during the pivotal period of the transition to middle school. The study followed 417 students and 13 teachers from four public middle schools in the center of Israel during seventh and eighth grade. Student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about their character strengths, life satisfaction,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s. Students’ school adjustment was measured through grade point average and questionnaires given to the students’ teachers. Findings provided extensive support for the associations among character strengths,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and middle school adjustment. Intellectual and temperance strengths were central in the prediction of students’ school performance and achievements. Interpersonal strength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ocial functioning at school. Temperance and transcendence strengths were robust positive predictors of students’ SWB. The findings extend existing knowledge about character and its relation to optimal functioning and well-being among young adolescents, and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applying strengths-building practices at middle schools.  相似文献   

20.
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作松  季浏 《心理学报》2006,38(4):562-575
为了考察身体锻炼与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量表法进行了研究,控制了相关变量后的研究结果表明:(1)经常锻炼的高中学生比锻炼不足的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更加强烈,这一差异表现在两者之间的情感成份和特殊生活满意感上;一次的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没有影响,长期性的身体锻炼可以提高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小锻炼量和中等锻炼量的身体锻炼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长,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加深,而大锻炼量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长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现倒“V”型的曲线状;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长,中等锻炼量的效果明显优于小锻炼量和大锻炼量的效果;(2)身体锻炼不仅可以直接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而且可以通过身体自尊,人际关系、人格等中介变量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