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宣传无神论,就要了解有神论;要吸取传统文化精华,就要了解传统文化。本文根据翔实的历史资料,说明中国古代信仰的至上神和基督教信仰的至上神的异同,对认识这两种有神论、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可能有某些帮助。  相似文献   

2.
上古“鬼”“神”的分别是:“鬼”指人鬼,其他为“神”。《易经》有“鬼”字无“神”字,并非没有神的观念,而是没有“神”的概念。《易经》的“天”“帝”即神。“天”是至上神,即超凡存在者;“帝”与“天”同义,同位同格。“天”“帝”不仅是至上神,而且是唯一神。蓍筮不是超凡的,而是超验的,即人的一种超越经验世界而通达超凡者的努力。《易经》的超越观念存在矛盾:一方面肯定帝王的超验性、神圣性,另一方面又解构帝王的超验性,否定帝王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不是神为本,而是人为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君为轻,民为贵,这是中国人本主义的传统特色。着重从社会制度考察伦理关系,从民生和人性角度解释和解决道德问题,是中国人本主义的又一特色。这种人本主义否定鬼神,但不拒绝“神道设教”,所以无神论与多神论并存,随意造神毁神则成为惯常现象。任何神都没有独尊的资格,也没有宗教迫害和宗教战争。新中国以人民的意志建国立宪,宗教信仰是个人的私事,受到宪法保护,在国家决策上,没有神灵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一 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 神的工作最根本的要靠神自己,福音的种子要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全在乎神。但神要人的努力,神要与人同工。他需要“栽种”的人,也需要“浇灌”的人。神并不因为自己全能就放弃人的一切工作,他不轻视人的工作,不小看人的合作。 很多时候,神没有放弃人的工作,反而  相似文献   

5.
论“原始至上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评介了西方人类学界对原始至上神的论点。根据我国当代民族志材料,认为原始至上神信仰是信奉原始宗教民族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原始至上神信仰不是一种教,不同于阶级社会一神教的至上神,是原始人基于强烈的求生愿望,对于有序世界的思考而形成的一种信仰,它和万物有灵观念同属于原始宗教的早期形态,却是原始观念两个系统上并行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真人秀节目的娱乐性尽人皆知,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真人秀节目中究竟有没有传统文化的东西蕴含其中,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些节目,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真人秀节目中的传统文化是碎片化的、不系统的、不深入的,它以娱乐性为中心,是服务于娱乐性的,这也是节目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神代替了动物神的地位,表明新的社会主流意识已经认识到,动物其实并没有人们所想像的那些特异功能,动物,不是神;精灵神代替了人神的地位,表明更新的社会主流意识已经认识到,人,尽管是特殊的英雄人物,也没有  相似文献   

8.
得胜的义     
华耀增 《天风》2006,(21):8-9
神救赎了我们,没有对我们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我们敬畏他,敬畏他的目的,也是要我们通过对神的敬畏而严格地约束自己。同时也要求我们要尊重人,把神的爱带给人,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义的见证。  相似文献   

9.
由于根本精神的不同,先秦与希腊文化的神人观念体现出一系列深刻的差异,集中表现在文化强调神对人的超越,在本质上是人为性的超越、升华式的超越、此岸化的超越;而希腊文化强调的神对人的超越,则在本质上是理性化的超越、禁欲性的超越、彼岸式的超越。它们分别对中西宗教传统的后续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讨论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先讨论人是不是神造的问题尤其重要。如果人是神造的,人就没有理由不信神和不敬神。不同宗教  相似文献   

11.
境天 《天风》2008,(9):30-31
服侍神是一件极为神圣的事情,所以神对服侍群体更有着特别的要求。就像当年晓谕摩西一样,对利未人的职责和要求部与一般的以色列民大不相同。在新约时代中,保罗对提摩太的要求:“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提前4:12)时至今日,我们也经常说,什么样的传道人就带出什么样的羊群。因此,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但神对服侍群体的特别要求和心意始终没有改变。服侍者切勿妄自菲薄、心高气傲,乃要忠心职守,  相似文献   

12.
教会法典大于国法这种说法缺乏严密的科学性,也没有理论基础。二者不宜进行比较,也没有谁大谁小的说法。为说明这个问题,首先应认清法律的几个层面。第一是神律,神律是至高无上的,任何团体、个人没有删除或取消它的权力和自由,只有遵守的责任和义务。神律自有人类以来它就已存在,它和人与生俱来,是神刻在人心中的法律,人们习惯称之为良心。神律以文字的形式被宣布并要求人遵守是在旧约梅瑟时代,在古代以色列民族被天主召叫做天主的子民,梅瑟代表以色列子民接受了天主向以民颁布的律法——十诫,即所谓神律。到新约耶稣时代,耶稣…  相似文献   

13.
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是凝结在文化中的文化其"神"。在认识和实践上守护住文化其"神",是文化自觉的根本要求。本文提出文化生命结构的"形神统一"概念,并转化为一种分析文化现象的方法论,从文化其"神"与其"形"相统一的角度分析了守护文化其"神"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当前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一种重"商"而轻"文"、重"形"而轻"神"的倾向。"形神相即,形质神用",而消解了文化其"神",文化其"形"也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或纯粹的商品符号。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必须坚持"形神统一",守护住文化其"神"。  相似文献   

14.
郁强 《天风》2007,(4):5
他在上海帮助了很多人,也让很多人认识了神,当然也包括我。但他在上海也遇到许多并不愉快的事,可他对神的信心丝毫没有改变,依然在做着帮助别人的事……  相似文献   

15.
喜乐     
《天风》2015,(9)
<正>经文:罗14:17"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曾经有好些年日,我生命中并没有明显的喜乐,而且我也不十分重视喜乐这种美德。直至有一天,当我阅读《罗马书》14章17节时,才明白神不会因我们生命中只有公义及和平就满足。保罗清楚告诉我们,神的国除了在乎公义和平,也在乎圣灵中的喜乐。我更从18节领略到,若我生命中没有喜乐,就不能取悦神,也不能取悦人。  相似文献   

16.
漫说谪仙     
黄景春 《中国道教》2006,373(2):28-31
说起谪仙,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其实谪仙这个名称并非从李白开始,也不专指李白。谪仙从哪里来谪仙之说是我国古代神仙信仰的产物。神仙包括神和仙两种崇拜对象。神是先天存在的,是各民族文化中所共有的;仙,也叫仙人,是人经过修炼之后,获得长生不  相似文献   

17.
历史形成的周人宗教信仰具有复杂性。周人的上帝信仰虽然受到殷商宗教的影响却具有独特的内涵,上帝被奉为周民族的至上神和保护神。天的信仰为周人所特有,天被赋予道德理性并具有超越族群中心的特征,但没有独占最高信仰的殿堂。上帝—天的信仰结构是周人信仰的基本结构,在其命维新的政治与文化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郭克光 《天风》2008,(1):5-7
如果我们厌烦教会生活,不聚会或少聚会.不爱读圣经.不爱听道,爱听闲话,不愿为主教会作工.那就说明我们还没有翼砸得着神的恩赐作神的儿女,还不是神家重的人--要快快到主这里来,求主怜悯,加恩加力给我们,赐给我们爱主的心,我们也与主同得荣耀,与众圣徒同得奖赏.  相似文献   

19.
汉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本文结合汉民族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分析了汉民族宗教信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所形成的“天人合一” 的思维模式、宗法性的宗教内涵、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皇权至上的宗教机制、贵和入世的宗教精神以及独具一格的宗教文化等六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天(上帝)之微观“天”与“上帝”在古人心中,是非常原始的观念,他们认为天或上帝是无限完善的神,创生宇宙人类,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他的意志降在人身上,即是天命,天命表现于芸芸众生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上,即行善避恶。天或上帝与其他神灵不同,上帝是唯一的至上神,而其他的神灵不只一个,古人相信上帝之下,派有众神管理宇宙事物。如:山川之神、日月之神,古人肯定天地万物之发生,是上天使之发生,万物的存在、自然律和道德的存在、人类的命运,在天或上帝身上才能找到最后的理由。在他们心中,这是一位有位格的、主宰性的至上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