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是他的《人的人性》(《The Humanityof Man》)一书的第一章。该章共分五节。在第一节里,作者对人道主义下了如下的定义:“人道主义是由自然人和他的超越的可能性所构成的一种二重性,”“人道主义…是把人加以理想化的一种行为准则、文化运动或教育纲领,”“人道主义把人看作值得赞美的对象”等等。作者避而不谈人道主义所“理想化”了的人究竟有怎样的阶级属性。培里不是把人理想化了,而是把人抽象化了,抽象为一种没有阶级内容的超阶级的虚构。这样就掩盖了人道主义这一资产阶级思潮的阶级实质。在这一节里,作者又说,“当代的人道主义……在颇大程度上是作为对其他某些思想的抗议而发展起来的。”作者所列举的几种思想之一是:“共产主义的泛滥促进了无神论和唯物主义。”这就一语暴露了人道主义的反动本质:所谓当代的人道主义,也就是反对无神论、反对唯物主义的反共主义。同时培里又特别抬出了“自由”的幌子作为反共主义的“武器”。他说什么“人的什么东西被认为是值得赞美的?……人所特有的尊严乃在于他的鉴识自由的能力。”在第二节里,作者鉴于自然科学有很大的威望,极力强调人道主义与自然科学、与科学的决定论相一致,以避免人道主义因反对自然科学而被削弱。作者又说,“我们……生活在变化、行动、暴力和混乱的时代。……技术的进步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他认为解决的办法是“设计一种全人类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敌对的信仰被允许在和平竞赛中。……证明自己是真理。”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想通过所谓“全人类的”“和平竞赛”来达到反对共产主义、巩固帝国主义制度的目的。在第兰节中,作者论到人道主义与技术的关系。他说“反对或低估技术,会使人道主义注定成为废物。”他吹嘘人道主义“就像它适合于原始动力的时代那样,它也适合于核子能的时代。”在第四节中,作者谈到人道主义与道德的关系。他认为只要不把道德同禁欲主义等同起来,“把道德设想为对欲望加以组织以去掉冲突而代之以合作”,把道德理解为“不反对欲望本身而只是反对欲望的放纵”,那么“人道主义与道德之间的对立就不再有任何根据了。”总之,作者极力要把人道主义与道德说成一致来为人道主义吹嘘和辩护。在本文的最后一节里,作者谈到人道主义,作为一种哲学,与“功利主义”、“快乐主义”以及与宗教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谢炳国 《天风》2017,(1):8-10
“以马内利”这四个字在圣经里出现过三次——《以赛亚书》7章14节、8章8节及《马太福音》1章23节。在耶稣降生700年以前,先知以赛亚就预言“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参赛7:14)。这当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而是上帝的救恩计划。  相似文献   

3.
成为美好     
苏喜乐  吴新望 《天风》2018,(11):9-10
我们在世界上生活,绝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春天——杨柳拂面,夏日——雨打荷花,秋天——丹桂飘香,冬日——原驰蜡象……这样的体验让我们感知世界的丰富与美好。《创世记》1章31节和《传道书》3章11节两处经文也都言及上帝创造的完美,《创世记》1章最后的结语建立于上帝在前六日里凭着他超在的能力合乎逻辑地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理性的世界:正如《传道书》3章11节所说:“上帝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  相似文献   

4.
陈志华 《天风》2013,(11):53-53
“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是一句基督徒耳熟能详的经文,常在信仰生活或日常对话中被引用。这句经文在福音书中出现了四次,《马太福音》19章30节和《马可福音》10章3i节经文是:“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  相似文献   

5.
侯玉洁 《天风》2013,2(2):10-11
主耶稣在《马太福音》5章14节至16节说:“你们是世上的光。”保罗在《腓立比书》2章15节至16节说:“……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  相似文献   

6.
查经     
查经,顾名思义就是“查考圣经”(“考”意为研究),即有系统而较深入地研读圣经。典故来自旧约以赛亚书34章16节和新约约翰福音5章39节以及使徒行传17章11节。 显然,查考研读圣经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明白神的默示。他已经在圣经里说了话,但究竟他  相似文献   

7.
人“是在罪孽里生的”,这是诗篇51篇5节大卫认罪的话语。“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这是创世记8章21节神在洪水灭世以后,神自己心里说的。“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耶17:9),这是先知耶利米对不肯认罪悔改的人们所发出的无可奈何的感叹!  相似文献   

8.
谈潜能     
“圣神显示在每个人身上虽不同,但全是为人的好处。”这是《格林多前书》第十二章第七节里的一句话。意思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圣的潜能。在当今这个知识化的信息时  相似文献   

9.
蚂蚁精神     
苏志明 《天风》2009,(11):9-10
旧约的智者教导我们要向蚂蚁学智慧,教导我们去察看蚂蚁的动作。因为“蚂蚁没有元帅,没有官长,没有君王,尚且在夏天预备食物,在收割时聚敛粮食”,所以圣经称蚂蚁是“甚聪明”的(参箴30:24—25)。我们通过观察蚂蚁在夏天里的所作所为,就能够晓得蚂蚁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20,(3)
正《希伯来书》4章1节至13节是作者关于"安息"的教导。在第三章作者以旧约时代以色列人失败的经历,告诫当时的读者,不要硬着心不信从,否则他们就会和古时的以色列人一样不能进入上帝的安息。《希伯来书》的背景之一,就是收信人所面临的困境,他们因着外界的压力有可能走回头路,离开基督的福音。《希伯来书》4章1节至13节与第三章相连,作者论及了安息的几重意义:第一,这安息是  相似文献   

11.
鲁浙 《天风》2003,(12):44-44
在约翰福音第13章第1节中提到主耶稣爱门徒到底。“到底”是到最后,到终点、到末了的意思。主耶稣爱我们到底,我们要纪念他的大爱,我们也要以到底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 希伯来书第3章第14节提到“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份了。”“起初确实的信心”是指真实的信心,是建造在主耶稣复活之上的信心,是建造在磐石之上的信心,这样的信心才是正确的,实实在在的信心。对于我们每一个相信耶稣的人来说,必须要  相似文献   

12.
《古兰经》是在23年(公元609—632年)的时间里,陆陆续续地启示的。最初启示的是古兰经第九六章(血块),其后依次为六八章(笔),七三章(披衣的人),七四章(盖被的人)和第一章(开端)。第九六章前五节启示是:“你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第六八章是以“笔”命题的,开头就是  相似文献   

13.
《使徒行传》是一部基督教形成史的经典著作。它记载了早期基督教30年的发展史,记载了基督教从犹太教中逐渐分化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章到五章,基督教只是作为犹太教中一部分持守基督信仰的犹太人的活动。第二阶段是六章到十五章,记载了犹太教与基督教的矛盾,以及基督教内部的矛盾。五章十一节就把这个持守基督信仰的团体称为“教会”,六章记载了教会正式成立组织,拣选了7个有好名声的人来管理教会事务。犹太教把“教会”看成是异端(24:14),教会内部也因受不受割礼发生争论。十五章记载的耶路撒冷会议,为此作出决定,外邦人信主不须受割礼,这不仅打开了外邦人信道之门,电拉大了基督教与犹太教的距离。第三阶段是从第十六章起至本书末了。使徒们根据因信称义的道理,把教会扩展到亚欧地区,使基督教最终同犹太教分道扬镰。  相似文献   

14.
一头狮子躺在大树下休息,它看见一只蚂蚁在急匆匆地赶路。狮子奇怪地问:“蚂蚁,你去哪里呀?”蚂蚁说:“我要到山那边的大草原去,那里可美了!”  相似文献   

15.
陈丰盛 《天风》2012,(12):46-47
圣诞佳节,全世界的基督徒都沉浸在庆祝基督降生的喜悦当中,无数传道者都会以《马太福音》1章21节作为主题经文与弟兄姊妹分享,或是用它来向未信主的人布道。但值得反思的是,许多人将“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的信息只停留在“拯救”,对“从罪恶里”则是轻描淡写,似乎这个重要的信息已经被“淡化”了。  相似文献   

16.
如何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有些哲人甚至用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勘破个中因果的大学问。多少古圣先贤穷源竟委,试图领悟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出“和谐共融的社会”。然而人的罪性使人们不可能逾越“报仇”的孽根性。和谐共融的社会大环境从何而来?为人处世之道从何而得?这道离我们不远,就在《山中圣训》里。耶稣在玛窦福音5:38—48节里有许多崇议宏论,他口含天宪,句句珠玑,娓娓而谈“天国子民与人相处之道”。单“对待仇人”方面。不下于六节经训。  相似文献   

17.
倪光道  吴新望 《天风》2014,(5):12-14
经文:《申命记》17章14节至20节28章13节至14节《马太福音》20章26节至28节题记:"作首不作尾"不是高高在上,作成作福,而是谦卑服务,做众人榜样。在《申命记》中,摩西照上帝的旨意重申诫命、祝福以色列人,并传达了上帝的一个应许:"耶和华就必使你作首不作尾。"(参申28:14)这个应许当初虽然是对以色列人说的,但如今也是对我们说的。  相似文献   

18.
汤士文 《天风》2004,(8):2-3
在马太福音第23章1至4节那里,主耶稣批评了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而在罗马书第2章21节那里使徒保罗告诫那些“好为人师”的人,不要老是去教导别人,更重要的是要先教导自己,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经注学家认为,《古兰经》第二章1-5节是对全章纳领性的提示,尤其第2节着重指出:“这部经典,其中毫无疑义,是敬畏者的向导”。过去人们把“蒙台给”(po)这个阿文词口头译为“行计较的”、“戒慎的”,含“有所执著的”或“严格要求自己的”等意义,先贤刘智把它译为“谨慎土”。我们通常把它理解为谨言慎行,重视修养的人。因为不重视修养,不谨言慎行,不要说追求一种真理的引导,更无所谓修养和信仰,因此也谈不上需要什么引导。从这节启示中可以看出,伊斯兰教教义的重要原则,不仅仅是思想信仰,同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放…  相似文献   

20.
严锡禹 《天风》2008,(10):26-27
说到《创世记》前3章,凡是读过圣经的人,都会马上联想到伊甸园。伊甸园是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肯定在地球上,因为圣经上说出了这个地方的大致范围,“耶和华上帝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创2:8)根据《创世记》2章10到14节提到的那些地名,河流名,大致可以把伊甸这个地方定位在今天的中东,或称西亚。伊甸园是美丽的,充满生机的。这里有“各样的树”,有可作食物的各样果子,有不同种类的飞禽走兽,总之,伊甸园中充满了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