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就要“爱人”。而“爱人”的关键是实行“忠恕”之道。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亦即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相似文献   

2.
我们这辈人在幼年的时候(二十世纪初年)就习见习闻“列强”(通过他们在中国的代理人:地主和资本家)在中国横行霸道,他们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他们说中国是“东亚病夫”,是“劣等民族”,中国人是“一盘散沙”,当时的读书人也自认为事事不如人,满脑袋“洋人至上”、“美国的月亮此中国的圆”一类奴才思想。蒋介石集团二十多年的血猩统冶,更将中国引导到绝境。中国也正在被凌辱、被践踏的同时,育孕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把中国从复亡  相似文献   

3.
如今的世界,假的东西太多,假的内容太杂,几乎遍行世界的每寸地土,几乎充斥尘间的每件事物,人们被“假”害苦了,害怕了,故而人人说恨“假”,事事讲防“假”。现在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贴上“谨防假冒”的标签,让人提高防“假”意识和辨“假”水平。在基督教信仰里,是否也存在着“假冒”的现象?答案是肯定的。现在,让我向基督徒们发出一个“谨防假冒”的呼声,并且献上些许防“假”打“假”的法子。  相似文献   

4.
《佛教文化》2012,(3):71-71
晚年客居泉州的弘一法师,曾与人谈及印光老法师:“余见师一人独居,事事躬自操作,别无侍者等为之帮助。直至师年八十岁,每日仍自己扫地、拭几、擦油灯、洗衣服。  相似文献   

5.
下面的这些文字,经过这么一番另类注解,立马生动、奇趣多了,你看是不是? 骗:一旦被人看穿,“马”上就会被人看“扁”。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处处事事与人打交道,与人共谋事业,与人一起为社会、教会发展共谋思路,与人一起为祖国的建设献策献计、奋勇贡献。但是在认知识人用人方面,世俗与圣教会的看法绝然不同,我们应当怀着属神的心去对待。教会不看他长像的漂亮与否,也不看文凭的高低,更不是看他的社会交际,重要的是看他的“心”也就是“良心”和素质。所谓“良心”就是灵修属神的心、信仰的爱人的心,向往天主的皈依心。因为心里充满什么,口里就说什么。善人从善库里,取出善来;恶人从恶库里,取出恶来。(玛12:34—35)  相似文献   

7.
陈千桓 《美与时代》2014,(10):81-81
钟孺乾先生的《绘画迹象论》中有一个重要的公式:“画=迹+象+X”,其中的“X”指的是画中蕴含的亦或是作者想借画传达的精神,意境等精神层面的东西。由其中的“X”产生了几点思考:一幅画的“X”的产生是作者有意而为还是无意所致?是作者还是观者(观画者)赋予了一幅画“X”?一千个人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否同一幅画可以被不同的人领悟到不同的“X”呢?临摹的画有“X”吗?  相似文献   

8.
徐晓鸿 《天风》2018,(4):20-22
一天论第一 问曰:“人是何物作?” 有人问:“人是什么物质构成的?” 答曰:“有可见,无可见。何在作?何无作? 回答说“有可见(物质的一面),有不可见(非物质的一面)。哪些是被造的?哪些不是被造的?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地方小报上,常有“不明飞行物掠空”和“天外来客访问地球”的披露。由于笔者长期在科技部门工作,脑海中的常识较难对此披露认同,所以一向看此披露后一笑了之。可能是退休后闲来无事,阅读到此类事例较多,同友人交谈时又常接触到“不明飞行物掠空”和“天外来客访问地球”的话题。而且,现在事事讲究国际接轨,对此类事物又有UFO的称呼,由此笔者滋生了对UFO表示点看法的念头。上世纪七十年代笔者在杭州湾搞水文气象工作,那是一个非常平凡日子的下午,笔者正在作水文气象观测。天上云很少,风不大,杭州湾海面波浪较小,但远处海面上有轻雾…  相似文献   

10.
吴伟庆 《天风》2010,(9):18-20
基督教是一个十分注重“和谐”的宗教,在圣经中“和谐”又常被称作“和好”、“和睦”或“和平”,基督教所传的福音常被称为“和平的福音”(参徒10:36;弗2:17)或是“和好的道理”(参林后5:18—20),因为基督来到世界,就是要在上帝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参弗2:14—15;赛65:17—25)建立和平,正因为如此,基督被称为“和平之君”(参赛9:6)。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人类学的建构始终受到两种因素的制约:即人是上帝的肖像和人的堕落。在基督教的西方,特别是自奥古斯丁以后,“堕落”压倒了“肖像”。肖像虽然没有丧失,却因原罪的突显而变得模糊不清了。从这点上说,称西方文化为罪感文化不无道理。但在东方基督教,原罪一直未...  相似文献   

12.
学会求人     
刘墉 《思维与智慧》2008,(12):23-23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这是句耳熟能详的俗语。 诚然,一个人如果事事都要依赖别人,那做人也太没有骨气了。但是,人生在世,身不由己,谁又能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3.
D 历代的传道授业之箴言多在“专”或“博”字上发挥,绝元D 谈到“杂”的。究其原委,不仅因为自(汉书·艺文志)将吕不韦D 学派定名为杂家,并在先秦十家中将其排为老九后,千余年来D 就一直地位不高,更由于杂家一般被理解为对事事都似懂非D 懂的“半瓶子醋”或“万金油”型人物。其实,杂家思想亦有值得D 反思与借鉴之处。杂家的代表作品首推(吕氏春秋)和(谁南D 子),这两部书的最大特点也是屡被攻击之处是杂陈众说、自D 成一学。《吕氏春秋》兼墨儒、合名法,汇集先秦各家各派学说,D 企图使之共存于一个体系之中。《淮南子》“理万物,应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天主教》2001,(2):1-1
耶稣自己背着十字架出来,到了一个名叫“髑髅”的地方,希伯来话叫“哥耳哥达”,他们就在那里把他钉在十字架上,同他一起另有两个人: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耶稣在中间。比拉多写了个牌子,放在十字架上端,写的是:“纳匝肋人耶稣,犹太人的君王。”这牌子有许多犹太人念了,因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地方离城很近,字是用希伯来、罗马和希腊文写的。于是,犹太的司祭长就对比拉多说“不要写犹太人的君王,该写他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君王。”比拉多答复说:“我写了,就写了。”兵士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后,拿了他的衣服,分成四份,…  相似文献   

15.
百年阴霾净归时———“七、一”香港回归随想钟金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凡了解明未东林党历史的人,对这一幅对联肯定不会陌生。这是当时一批爱国的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时至今日,它的余音仍有力地撞击着一批批正直读书人的心扉。离七...  相似文献   

16.
<正>清高的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说:“你应当把亲戚、贫民、旅客应得的周济分给他们,你不要挥霍;挥霍者确是恶魔的朋友,恶魔原是辜负主恩的。”(17∶26-27)。穆圣说:“浪费是被禁止的。”又说:“一个人的食品够两个人吃,两个人的食品够三个人吃,三个人的食品够四个人吃。”从以上经训中我们可以看出,伊斯兰教极力提倡和鼓励人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同时告诫我们,如果一味地挥霍浪费,过奢侈的生活,会被视为“恶魔的朋友”,并将挥霍浪费的行为斥为“辜负主恩的”恶行。古人云:“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又云:“勤俭永无穷,坐食山也空。”中华民族历来倡导厉行节俭,孔子把“温良恭俭让”作为待人接物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7.
亦说孔子“喟然”“与点”张帆《论语·先进》“侍坐”章中曾点之志与孔子“与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古今学者在探讨曾点之志的义蕴时,几乎都不忘结合孔子因素综合分析,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以下说法:包咸、何晏等人的“春游融乐”说。何晏《论语集解》引包氏(咸)曰...  相似文献   

18.
母亲     
我常责怪自己,为什么现在才想赶写写母亲呢?三年前,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她合着手,口里念着耶稣的圣名离我们永远而去了。死亡这一幕囊括了人一生的行为,这是人在一生中所作抉择的顶峰。最能安慰我的是母亲自始自终保持了虔诚的信仰,所以我深信她老人家一定在天堂上享福,因为“死亡啊!你的定案为那贫困的、力衰的、年纪老迈的、事事操心的、厌倦无望的人,是多么美好!”(德四十一:4)尽管如此,我仍然想写烟为母亲慈祥的面孔总浮现在我的面前,在好几个静静的夜晚托梦给我,面对冥冥世界中她老人家的在天之灵我愈发觉得我渊源…  相似文献   

19.
贵重与合用     
陈丰盛 《天风》2017,(2):8-10
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王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经文:提后2:20-21一提起“主的器皿”、“被主使用”、“重用的器皿”,你首先会想到什么?一般会想到教会的牧师、传道人。因为他们是被主拣选、蒙主呼召,经过神学训练,在教会里专职服侍主的人,他们一贯被称为主的仆人。但这样的认知是很狭隘和局限的。  相似文献   

20.
把杯子放下     
一名心理学家在教室里给观众上一堂《压力管理》课。她举起一杯水,每个人都预想被问“半杯满,半杯空”的问题。然而,心理学家笑着说:“这杯水有多重?”各种回答都有:8—10盎司。心理学家回复道:“绝对的重量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