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青少年教育事业。在他写的《爱情的教育》一书中,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对青少年来说爱情教育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德育和美育的重要一环。 苏霍姆斯基认为,爱情教育是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统一,教育工作者不应该也不可能回避这个问题、回避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它摆在了年轻一代的面前。我们要根据共产主义道德原则、文明史提供的可借鉴的全部正面经验来研究这个课题”。苏霍姆林斯基是把爱情教育作为整个公民教育的重要一环纳入教育学范围的,这在苏联也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2.
论人的主体性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科学技术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巨变 ,人的“主体性问题”成了当代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个生长点 ,弘扬人的主体性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呼声 ,这就要求担负着“培育人”的重任的教育界把高扬主体性作为当今教育倡导的基础和核心。但是 ,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 ,在我国教育界存在着一种可以称之为“主体性缺位”的现象 ,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现象及其成因的剖析 ,把哲学理论所探讨的主体性问题与当今教育理论相结合 ,认为应在当今教育中贯彻“主体性教育”的理念 ,这既是教育理论的发展所趋 ,也是当今社会实践状况的要求。一、主体性理论—…  相似文献   

3.
高中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同时也是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如果把一个人一生的教育看成是一场接力赛的话,那么高中教育则传递着至关重要的—棒。也就是说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德才兼备是衡量人才的标准,学会做人就是进行品德教育,学会学习是智育,学会发展是培养综合能力。在这几个方面里,学会做人是学生成才的先决条件,对学生的一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90年代的教育改革潮流呼唤着教育哲学 20世纪后半期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预示着90年代将出现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强大潮流。实际上这股潮流在一些发达国家从80年代后期已经开始出现,这既是近4年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必然,又是人类自觉步入21世纪的时代必然。人类在90年代不仅要作准备跨入一个新世纪,而且要思考如何开创人类纪元史上的第三个一千年。近几个世纪以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给机械决定论和宿命论的毁灭性的打击,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样一种未来观:未来不是早已存在、等待着人们去发现的某个地方,而是由人类在对客观规律认识的指导和制约下不断开辟出来的道路,这  相似文献   

5.
徐文明 《法音》2007,(4):38-4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法不孤起,道由人弘。宗教兴盛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发展靠体制,体制建立靠理念。建立一个合理的佛教教育机制,使之规范化、系统化,这是佛教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有明确而先进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浅析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席勒的审美教育理论作了一次新的解读,对审美教育作了辨正,并发掘席勒审美教育理论中所蕴含的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审美教育是"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是"培养我们(作为具体个体)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的教育.审美教育通过文化教养,充分而又全面地发展人的感性和理性,使人的理性与感性.思想与情感、理智与身体得到有效协调,使社会文明、文化的符号概念(语言文学、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等等)与"这一个"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建立具体切实的联系,并将这一文明、文化有机地内化到具体"这一个"人的精神意识里.  相似文献   

7.
心理生理学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中江 《心理科学》1993,16(1):59-60,47
近年来,一些心理与教育专家尝试将心理生理学的成果引入教育传播领域,从心理生理的角度研究教育传播的现象与规律,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使人耳目一新。这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尽管现在研究还很不成熟,但它给传统的教育研究带来新意,随着研究的深入,它的意义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对学生来说,教育传播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8.
网恋背后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因特网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家庭。于是,网络时代的网恋(也称第五类情感),便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浪潮。网恋给人心灵的最大冲击是它对爱情过程的浓缩,一场历时几年的传统爱情,在网络上几天之内可以完成它的产生、升华、死亡的过程。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准备,是极易受到伤害的,这种伤害被专家称为是急性心理疾病“网恋爆发性心理障碍”。虚幻网恋——超越型心理超越型心理者幻想在网络上能够有超越一切的纯爱情。有此类心态的人往往很容易在网络上坠入爱河,不能自拔。而他们所拥有的网恋是虚幻网恋,这种网恋的美丽之处在…  相似文献   

9.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尚情感,然而是否每 个人在同异性的交往中都必然会产生出爱情呢?答 案是否定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只具有萌发爱 情的可能性,而不具有产生或获得爱情的必然性,也 就是说爱情的形成带有机遇性。这是因为: 第一,爱情不是人的自然生理要求。我们所说 的现代爱情是指异性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在气 质、兴趣、情感志向、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共鸣和倾 慕。体现着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和志同道合的统一, 感性直观和理性审度的统一。显然爱情不是一种生 理现象,不是人的情欲冲动,只有在两性结合的自 然、生理的因素中,加上精神性的因素作为异性选  相似文献   

10.
心理咨询作为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一个重要手段,已经逐渐为广大干警所了解。一些监狱在这一工作中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随着这一工作的不断深化发展。在干警中也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有些人夸大了心理咨询的作用,认为它无所不能,服刑人员中有什么问题都让其去找咨询员;有些人认为心理咨询和个别教育其实是一回事,不过是换个名称,或者在个别教育的同时加上一点心理学知识罢了;在操作上,有些心理咨询员实际上应用的还是个别教育的方法。笔者认为,心理咨询和个别教育虽然有一些相似之处,主要都是通过交谈来解决问题。但是,它们必竟是两种不同的方法。下面就它们的异同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在当时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上,欧洲一些教育家致力于把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学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西方早期的教育心理化运动,这一运动对后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是:瑞士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俄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乌申斯基。事实上,柏拉图第一个确定了心理学的基本区分,并与教育联系起来;从亚里斯多德起,到夸美纽斯、卢梭等人,就已经提出按儿童年龄特征分期进行教育的主张,并论述到教育中的心理活动问题,  相似文献   

12.
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现象。从静态来说,爱情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爱情的社会属性有三个基本特征:人性特征、社会特征和个性特征。人性特征:在两性关系上,爱情使人类与动物界划清界限。动物的两性关系完全受本能支配。而人类的两性交往和爱情是人的心理和精神的需要,并不单纯由性欲支配。社会特征: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爱情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产生和发展,爱情关系交织于其他社会关系之中。任何爱情都要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个性特征:爱情是异性之间一对一的情感联系,它表现为人的私生活。它与相爱双  相似文献   

13.
在哲人古香古色的智慧里,爱情,这枚永不凋谢的花朵,俯首可拾,但在现实的大地上,它却不肯为每个人都开放。因此,即使有的人已然白发苍苍,儿孙满堂,爱情也可能从未涉足过他的生活。 这种生活的悲剧,在现实中屡屡发生,其原因就在于,不幸的人们用爱情的假相取代了真正的爱情。 片面的爱情,这是爱情的第一种假相。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全国美育学术研讨会上,我曾呼吁美育应为德、智、体、美四育之首.这不仅仅因为美育是德、智、体各类教育的精髓,美育的精神体现于各类教育之中,而且,美育的目标是提升人的精神品位,缩短人的"人化"进程,造就身心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人,其重要性当在各类教育之上.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深刻地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5.
爱情的颜色     
正在一个画展上看到一幅画,题目是《爱情的颜色》。画面五彩斑斓,没有具体的物象,像抽象派。好多人驻足,也有好多人说看不懂。我也不知道画家的意图,但我的理解是,画家想要告诉我们的,也许是另外一层深意:爱情的色彩在每个人的心中是不同的。我心中爱情的颜色是什么?如果我也能用画笔描绘它,我会用红色画一株玫瑰,用绿色画一杯清新绿茶,用黄色描绘一碗热汤。在我最飞扬的青春里,盼望着的爱情如期而至,它就是我的血液,我的养分。这朵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16.
许瑞 《四川心理科学》2014,(11):111-111
语文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要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的角度来进行。如果我们只顾眼前的单一的目标,就没有时间去展望、塑造整个的生命。我们培养的是人,是生命全程中处于起跑阶段的人,是生理、认知、情感等整体发展的人,因此,我们就必须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体现我们关怀生命、塑造完人这一教育理念,而不应该让求知成为惟一。在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中堆砌理智知识,并以此来评判人的发展,这样做,只会泯灭孩子的灵性,抑制纯真的童心。  相似文献   

17.
爱情是一种使人销魂、驯服的力量,是一腔神秘莫测、春情荡漾的情感。人们无法将爱情的情感放进试管中去化验,甚至人的理性在爱情的面前也显得那么软弱无力。爱情是潜意识的共鸣、是非理性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人们无法选择时代,却可以选择婚姻。当前,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婚姻持怀疑态度:还存在天长地久的爱情吗?如果有,为什么选择离婚的人与日俱增?为什么“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成为许多人公认的理?为什么婚外情越来越普遍,越来越被人们宽容?为什么婚姻中越来越缺少安全感?请看创造天地万物独一的真神起  相似文献   

20.
顺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分层次存在、运动和发展的这一规律,医务界应按人员的水平层次、角色层次和纵横层次开展医德教育。 一、按人员水平层次进行医德教育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有差异的,是分水平层次的。我们在医德教育实践中,先后采用过三种做法:一是在医德规范上订一个高标准,在理想人格上树一个高典型;二是针对局部问题订一个低标准。二者的弊端是:标准高,部分人觉得可望不可及,而放弃追求;标准低,多数人觉得与已无关,而放弃追求。我们现在采用第三种做法,即按照人员的医德水平层次制定“高、中、低”三个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