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师寺,位于奈良市西京町,是日本法相宗大本山,为奈良七大寺之一,始建于日本天武九年(680)。本尊是药师三尊(日本国宝)。历史沿革日本天武九年(680),日本第四十代天皇为了祈祷皇后疾病痊愈,发愿在飞鸟藤原京建造佛寺,这便是药师寺建寺之始。七年后,药师寺尚...  相似文献   

2.
安田暎胤  任永生 《法音》2000,(12):14-19
一、日本佛教的源流和奈良的佛教寺院  药师寺建于公元680年,是由天武天皇发愿而建的国家官寺。奈良时代,日本从中国传入六个佛教宗派(三论宗、法相宗、俱舍宗、华严宗、成实宗、律宗),被称为“南都六宗”。其中,法相宗以唯识教典为所依经典,这些经典是日本留学僧们四次入唐求法请到日本的。其第一传为道昭(629—700),第二传为智通、智达。道昭于653年,智通和智达于658年分别入唐,共同从玄奘三藏受学唯识教义后回国。第三传为智凰和智雄,第四传为玄昉。智凰和智雄于703年、玄昉于735年入唐,从法相宗第三祖智周(668—723)…  相似文献   

3.
1998年5月21日陪日本立正安国会、立正大学赠送《日莲大圣人御真迹》代表团参观北京图书馆善本部时,发现一件日本奈良时代圣武天皇天平十二年(740)光明皇后书写的抄经记。回家后凭记忆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此抄件在日本早有记录。为了更好地了解此件文书的价值,先将当时的历史背景稍作说明。天平五年(733)圣武天皇敕僧荣睿、普照随遣唐使人店留学,并寻访高僧赴日传授戒律。经他们的邀请,洛阳福先寺道破在天平八年(736)到达日本奈良。此后鉴真一行经过六次东渡,终于在孝谦天皇天平胜宝五年十二月(已进人公元754年)到达日本,将中…  相似文献   

4.
华严风光     
奈良大佛日本奈良的东大寺是南都七大寺之一 ,它是日本华严宗的总本山。奈良时期是总国分寺。这座寺院是受圣武天皇的敕愿 ,作为镇护国家的道场创建的。东大寺的大佛也称奈良大佛 ,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这尊大佛在大佛殿创建后两度被烧毁。特别是1 1 80年源平之乱中 ,大佛殿全毁 ,大佛头部被烧落 ,身体部分半溶化。东大寺老僧重源费尽千辛万苦 ,将寺院修复。三百八十七年后的 1 576年 ,在足利末期的战乱中 ,大佛殿又被焚烧 ,大佛遭到毁灭性的损坏。大佛长期裸露在庭院里。江户时期 (1 60 3— 1 867)的公庆法师与大佛朝夕相处 ,立志修复大佛…  相似文献   

5.
唐招提寺,是日本律宗总本山,也是南都(奈良)七大寺之一,别称唐律招提寺。位于奈良市郊外五条叮,占地面积约七公顷。天平宝字三年(759)由我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创建。一、鉴真和尚与日本律家公元九世纪以前,中国佛教各宗派相继传人日本,流行于上层社会,并形成了?..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6,(3)
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十三周年之际,日本《中外日报》根据有关资料,整理发表了从日本奈良时代到室町时代(即我国唐代到明代)两国著名高僧互相往来、从事佛教文化交流的简要情况。兹译介如下,供读者参考。来华的日本高僧一、入唐僧道昭奈良元兴寺僧人,公元六五三年入唐。曾在长安大慈恩寺从玄奘学法相唯  相似文献   

7.
1983年2月15日,日本北法相宗管长、清水寺贯主、日中友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大西良庆长老与世长辞了!今天,在班禅大师的主持下,中国佛教协会同人隆重举行追悼法会,同各界来宾和日本朋友一起沉痛悼念这位同中国人民和中国佛教徒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良师挚友!此刻,我们瞻仰长老的遗像,缅怀长老的事迹,内心涌起了难以抑制的哀思! 大西长老1875年12月21日诞生于日本奈良县樱井市,享年一百零七岁。长老的一生是为佛教与人类友好和平事业忘我献身的一生。他从十三岁时开始就受到佛法的陶冶,在法相宗大本山奈良兴福寺出家,同时入法隆寺劝学院研习法相唯识之学。由于长老慧根早发,睿智过人,经过七年的执经问难,便能探骊得珠,取得优异的成就。1899年任兴福寺住职,升大  相似文献   

8.
西大寺,是日本真言律宗的总本山,亦称 高野寺、四王院,位于奈良市西大寺芝町。山 号秋被山,本尊是释迦如来。因位于平城京 (奈良,当时的首都)西,相对于城东的东大寺,而取名西大寺,为南都七大寺之一。天平神护元年(765)由称德天皇发愿创建,开山为常腾。仓时代, 尊受东大寺戒坛院凝然(1240-1321)振兴南都教学的影响,在复兴戒律的基础上,增加对密教的理解与探索,将西大寺开辟为真言律宗的道场。西大寺现有七座塔头子院,八十余所地方寺院。 历史沿革 (一)西大寺的创建 天平宝字八年(764)九月十一日,称…  相似文献   

9.
《法音》2006,(11):12-12
(2006年10月26日日本京都·奈良)2006年10月26日,日本·中国·韩国三国佛教界代表聚会京都、奈良,召开了第九届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立正佼成会京都教会,三国代表围绕本届会议主题“致力人类共生——三国佛教在宗教间对话中的作用”阐述了各自主张,交换了不同意见,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在奈良法相宗大本山药师寺玄奘三藏院,三国代表还共同举行了祈祷世界和平法会,虔诚祈祷世界的安宁与发展,进一步加深了对佛教东渐的悠久历史培育起来的三国佛教“黄金纽带”意义的理解。放眼当今世界,纷争、难民、贫困、暴力、凶杀,以及以全球气候升温…  相似文献   

10.
李贺敏 《法音》2000,(12):43-45
本刊讯 11月7日至16日,应日本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的邀请,以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张琳为团长、陕西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界明法师和湖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大岳法师为副团长的中国佛教教育代表团一行25人访问了日本。访问期间,重点考察了大正大学、佛教大学、大谷大学、学林(立正佼成会)等日本佛教界创办的大学和教育机构,拜访了枣寺(运行寺)、日莲宗大本山池上本门寺、比叡山延历寺、清水寺、东本愿寺、东寺(教王护国寺)、唐招提寺、东大寺、西大寺、法隆寺、药师寺、立正佼成会等友好寺院和宗派,还拜会了日中友好协会等友…  相似文献   

11.
东大寺是日本华严宗大本山,又称大华严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寺等,位于平城京(今奈良)东,是南都七大寺①之一,距今约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相传东大寺是由圣武天皇发愿、光明皇后随喜力劝而建。我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曾在这里设坛授戒。1997年秋,出席“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的三国代表曾在这里共同举行了祈祷世界和平法会。东大寺的建筑与历史东大寺的伽蓝以大佛殿(金堂)为中心。在中门与南大门之间有东、西七重塔;北有讲堂、三面僧房、食堂,西有戒坛院,西北是正仓院、转害门②;东侧有二月堂、索院(法华堂)、开山堂等。…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2,(8)
佛教自六世纪传入日本以后,经过奈良时代(710~785)、平安时代(794~1192)以至镰仓时代(1192~1380),前后约七百年间,产生了许多宗派。奈良时代有三论、法相、华严、律宗、成实、俱舍六宗,称为“南都六宗”;汉文大藏经亦在此时期传入日本。平安时代初期有天台、真言二宗,称为“平安二宗”;以上八宗,主要为当时日本贵族上层社会所信仰。到了镰仓时代,禅宗、净土宗、日莲宗相继兴起,佛教始流行于日本民间。佛教传入日本后,与日本传统文化结合,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些氏族化的宗派。在历史上,佛教对日本文化发生过重大影响,直到今天,佛教在日本社会上仍有相当大的势力。为了方便了解日本佛教,现将日本佛教的主要宗派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法海 《法音》2000,(1):54-55
座落在福州市鼓楼区开元路的芝山开元寺,始建于南朝梁太清三年(549)。清人杨庆琛“萧梁寺观今余几?尚有芝山迹可寻”的诗句,道出了该寺历史之悠久。寺旧名“灵山”,后改“大云”,唐初(618-620)改“龙兴”,开元二十六年(738)以年号为名,更名“开元”。“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高僧空海与圆珍均分别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与宣宗大中七年(853)在寺中驻锡过,留下中日佛教交流的一段佳话。圆珍还从寺僧存式学《妙法莲华经》、《华严经》、《俱舍论》,从当时也住在寺中的南天竺僧人般苦但罗学悉昙梵…  相似文献   

14.
外事简讯     
《法音》1986,(1)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六日,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委托访日代表周绍良居士等向日本京都清水寺赠送《玄奘法师译撰全集》一部,清水寺贯主松本大圆长老接受赠礼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5.
外事简讯     
《法音》1987,(5)
▲应日本明石市日中友好协会会长谷弘之助的邀请,以黄辉为团长、隆贤为副团长的江苏省无锡市佛教友好访日代表团一行四人于4月12日至17日分别访问了日本禅户、京都、奈良、明石等市的一些寺院、胜述,参加了月照寺、宝珠寺“平丰”钟楼的揭幕仪式,受到明石市政府、日中友好协会和佛教界人士的热情接待。▲5月7日,马来两亚佛教学院院长、著名书画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6,(11)
正一、导言比叡山被称为日本佛教的母山,日本佛教各宗派祖师辈出。比叡山开山祖师最澄(766-822)入唐求法,从师修学,蒙授大法;佛法相传,即承师直接相传的"血脉相承"之法缘,奠定了比叡山日本佛教母山这一历史地位。关于佛法相承,奈良时代(710-794)布教开宗的所谓"南都六宗"(位于古都奈良的华严宗、法相宗、律宗、三论宗、俱舍宗、成实宗)自不待言,弘法大师空海(774-835)开创的真言宗,乃至镰仓时代  相似文献   

17.
文稷 《法音》2000,(1):48-49
名驰海内外的福州怡山西禅寺座落在福州西郊祭酒岭山脉怡山之麓,此处素有“飞凤落洋、第一福地”之称。寺为六朝古刹,古号“信首”,至隋末废圮。唐咸通八年(867),福建观察使李景温礼请长沙 山高僧大安禅师前来驻锡,寺遂中兴。成通十年(869),改名“清禅”,不久又改为“延寿”。五代后唐长兴间(930-933),闽王王延钧奏名“长庆”。五代末,寺遭南唐兵蹂躏,主要建筑物多被焚毁。北宋天圣中(1023——1032)僧宗元重修。景祐五年(1038)敕号“怡山长庆寺”。后以寺位于福州西郊,且郡城外有南禅、北禅…  相似文献   

18.
文澜 《法音》2000,(1):50-51
蜚声海内外的泉州开元寺,位于泉州市区的西街,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寺址原为州民黄守恭家桑园,相传桑树曾开白莲花,故献园与僧匡护建寺,朝廷赐额“莲花寺”。长寿元年(692)改名“兴教寺”,神龙元年(705)又更名“龙兴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纪年为名,遂改称“开元寺”。大中元年至六年(847—852)间,华严宗僧行标曾驻锡此寺。大中二年(848),天台宗僧令言于开元寺西创支院“西罗汉院”。五代闽国时,泉州刺史王审邽、王延彬父子笃信佛教,于开元寺西北创支院。当时…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我赴日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重点考察了日本东京、横滨、名古屋、京都、大阪等城市具有代表性的佛教寺院,如觉王山日泰寺、新胜古寺、奈良东大寺、高台寺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和启发的是,日本在战后恢复和城市现代化建设中,非常重视将古寺庙作为珍贵的活态历史建筑和原生态文化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20.
友好往来     
《法音》1981,(4)
日本京都清水寺上寿会访华团四月二十七日至五月十日,以稻俊田秀为团长的日本京都清水寺上寿会访华团一行二十八人,应中国佛教协会的邀请来我国访问。客人们先后在北京、太原、西安、洛阳、南京、扬州、上海等地参拜了佛教胜迹,受到我国各地佛教界人士的热情接待。上寿会是清水寺信徒为大西良庆长老祝寿的组织。该会是第一次派团访问我国。(力星)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领导人访华团为了商谈有关西安善导大师塔内布置和日中两国佛教文化交流等事宜,日本净土宗特派以宗务总长、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会长武田(大周)彦为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