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宽恕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被认为是对冒犯者的亲社会化转变的过程,包括认知、情绪、动机和行为上的改变。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宽恕心理的行为测量范式和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相关的成果,发现宽恕心理的行为测量范式能够揭示宽恕相关的心理过程;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发现宽恕心理过程主要涉及负责社会认知、共情和认知控制等功能的脑区。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宽恕心理行为测量范式的有效性和揭示内容的一致性、宽恕心理的认知和脑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2.
段文杰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0):1616-1627
正念是当代临床健康心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尽管其应用在临床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但对于正念的理论研究却亟待加强。在对正念的三阶段概念演进过程及四种取向的测量工具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评价后, 发现目前对正念的理论研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概念不够清晰, 它可以指代一种行为(冥想)、心理状态、心理过程, 甚至是一种人格或类人格特质; 二是测量过于多元, 有状态取向、能力取向、认知取向和特质取向。两大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理解正念。基于对问题的分析及以往实证研究, 建议可以借鉴价值实践分类体系(Values In Action Classification), 以类特质为取向, 采用兼顾文化共同性和特殊性的方法, 深入挖掘其独特的核心内涵, 在命名、测量上突显个体对当下经验留心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3.
智慧是个体在其人生经历中习得的一种德才一体的综合心理素质, 是成功老龄化的重要标志和毕生发展的理想终点。研究发现, 三维智慧量表、自我评估智慧量表、成人自我超越问卷等自陈式测量和柏林智慧范式、智慧推理等表现式测量对老年人智慧评估具有良好性能; 老年人智慧发展受到开放性、自我反思、情绪调节、人格成长等内在因素以及受教育程度、关键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的交互影响; 毕生发展的智慧为老年人带来更高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以及更少社会疏离感、孤独感和抑郁。未来应该开发多测度、整合的老年人智慧测评工具; 深入揭示老年人智慧的预测因素、影响后效及其内部作用机制; 进一步探索社区养老服务中老年人智慧的干预与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4.
智慧是个体在其智力与知识的基础上,经由经验与练习习得的一种德才兼备的综合心理素质,包括聪明才智与良好品德两大成份.智慧可分为常规智慧与应变智慧、群体智慧与组织智慧、个人智慧与一般智慧、德慧与物慧等,可用三维智慧量表、自我评估智慧量表以及智慧发展量表等进行测量,并与年龄、性别、文化、教育、人格、思维方式、智力等存在重要关联.今后应该深入探究智慧的概念与结构,拓展其研究方法、测量工具与教育策略以及开展中国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威胁敏感是人类在应对外部环境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生存技能。威胁敏感性的研究主要存在两种取向:生理取向以敏感性强化理论为基础, 将行为抑制系统的敏感性界定为威胁敏感性, 量化为个体应对威胁时的生理、情绪和行为反应水平; 认知取向以信息加工的认知风格理论为基础, 将个体在对威胁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敏感性偏向定义为威胁警觉, 量化为威胁刺激呈现前后的预期水平和探测水平。未来研究还需进一步整合和界定威胁敏感性的概念内涵, 验证各测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拓展不同种类威胁敏感性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空气污染对行为影响的研究日渐丰富, 且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与环境健康有关的直接行为, 二是与之无直接相关的社会行为(溢出行为)。基于此, 在回顾空气污染对两种行为影响研究的同时, 进一步综述了用于解释直接行为产生机制的计划行为理论和健康行动过程取向模型, 以及用于解释社会行为机制的焦虑与自我损耗。而更全面的探究现象背后的机制有助于发现更多有效应对空气污染的举措, 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更多纵向的研究范式、增加对行为机制的探究, 从而改善人们的风险应对行为。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继往开来,首次将智慧心理学近50年的研究历史分为“一个序曲”和“两个阶段”。其中,Clayton用实证法研究智慧心理的序曲,开始时间至迟不晚于1976年,戛然而止于1982年,其特点是“昙花一现”。智慧心理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时间始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延续至21世纪初,其特点是“柏林智慧模式一花独秀,新皮亚杰主义智慧观和智慧的平衡理论作为两片绿叶相衬托”。智慧心理学研究的第二阶段,时间始自2004年,延续至现在,其特点是“百花齐放”,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智慧被视为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出现了更多不同的智慧理论和测量智慧工具;二是兴起了多个研究热点,进一步拓宽了智慧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回顾智慧心理学近50年的研究历程,可以得到两个结论:一是,近50年来,对智慧心理学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分散到有组织、从零星探讨到系统研究的发展过程;二是,研究对象从智慧者的特征到智慧特征,再到智慧者的特征,再到结合智慧者的特征和智慧特征来研究智慧,经历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展望未来,宜在两个方面推进智慧心理学的研究:一是,须尽快开发研究智慧的成熟实验范式,并揭示智慧的脑机制;二是,须...  相似文献   

8.
许文涛  汪凤炎 《心理科学》2022,45(4):778-784
智慧与自我超越的关系紧密虽毋庸置疑,但基于智慧理论取向的不同,其关系模式存在三种观点:自我超越是智慧表现的影响因素;自我超越是智慧的一个方面或子类型;自我超越是智慧心理过程的核心。三种观点的分歧源自智慧定义取向的不同,在各自的理论体系中都有其合理性。以自我超越式的智慧自我为核心的智慧自我-人格-表现纵深模型整合了现有智慧与自我超越关系的多种观点,在发现每种观点更适宜的解释水平及其背后意义的同时,为进一步探究智慧多层内涵提供了可能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智慧推理源于新皮亚杰主义与柏林智慧模式的研究。研究者进一步整合其内涵,不断推进与革新测量方法。年龄、文化与情境是影响智慧推理的主要因素。未来研究重点应包括考察物慧中的智慧推理内涵,开发“面对面”式的测量方法,探究智慧推理的脑神经机制并比较其与一般抽象推理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以5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测量被试对智慧的内隐认知.实验1中,被试对人慧者与良好道德人文素质属性词联结以及物慧者与良好智力思维素质属性词联结的反应速度更快,表明大学生存在人慧者更具备良好道德人文素质和物慧者更具备良好智力思维素质的内隐认知取向;实验2中,被试对智慧者与良好德智属性词联结比愚蠢者与良好德智属性词联结的反应速度更快,表明大学生存在智慧者更兼备良好道德人文素质与良好智力思维素质的内隐认知取向.两项实验中,被试智慧内隐认知效应的性别与专业差异显著.综合两项实验表明,智慧是良好道德人文素质与良好智力思维素质的有机结合;学习与经验影响大学生对智慧的内隐认知.  相似文献   

11.
智慧的德才一体理论将智慧定义为个体在其智力与知识的基础上,经由经验与练习习得的一种德才一体的综合心理素质,主张智慧在本质上是良好品德与聪明才智的合金。基于智慧德才一体理论智慧结构的构想,通过实证方法探析中国文化中的智慧结构,结果表明:智慧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由二阶二因素一阶六因素构成,两个二阶因素分别是聪明才智与良好品德,六个一阶因素分别是:中常智力、创造思维、渊博知识以及善良动机、善良效果、善良手段。六个因素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推理心理学研究中的“演绎”和“概率”两种实验范式设计对同一个班级的大学生参与者(实验一中N=57,实验二中N=43)进行先后两次有关条件推理的实验研究后,得出如下主要结果:(1)推理者在对不同的“纯形式条件命题本身的认可度”以及对由它们各自建构的同类型推理题的推理结果之间的作答反应模式之间的差异都很小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对由不同的“含具体内容的假言命题”本身的认可度之间以及由它们建构的同类型条件推理题的推理结果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3)推理者对“演绎”和“概率”两种不同实验范式分别建构的内容近似的推进题进行推理时具有大致相同的作答反应趋势。由此可以推论推理者在“概率推理实验范式”中的作答或推理结果可以被视为只是对“演绎推理实验范式”的相应推理题给出“概率解”的心理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智慧的德才一体理论,编制包含良好品德和聪明才智二因子的整合智慧量表,以方便取样抽取中国大陆892名青年,检验其信效度。总量表的Cronbach's α和组合信度分别为0.89和0.94。四周后重测信度为0.85。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CFI=0.91,IFI=0.91,TLI=0.90,RMSEA=0.07,SRMR=0.08,也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与自我评估智慧量表、三维智慧量表、开放性和心理幸福感的相关分别为0.79、0.36、0.32和0.46,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不显著(p>0.05)。这说明整合智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测量中国青年智慧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4.
评价中心是一种高保真度的情境模拟,它被设计用来在多种与工作相关的活动中测量多项维度.30年来的大量研究发现,评价中心具备良好的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但构想效度却始终不理想,评价中心评分反映的总是由活动而非预先设想的维度带来的效应.这一评价中心“构想效度谜题”吸引了大量研究关注,并逐步形成了维度中心取向、活动中心取向及交互作用取向三种主要观点,分别主张控制各种误差因素以改善维度测量、放弃维度而转向活动或任务以及关注维度与活动的共同作用.未来研究应在传统的维度中心取向之外给予活动中心取向足够重视,并重点发展交互作用取向.  相似文献   

15.
性别身份是个体对于自身性别文化含义的理解,是个体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典个性途径的研究传统下,性别身份模型从传统的单维度结构发展成将男性化和女性化分别作为两个独立维度的双维度结构,并产生了一种新的性别身份类型——“双性化”。随着性别身份研究的不断深入,性别身份的测量方法也从基于主观报告的经典量表测量,逐渐发展出了主客观结合导向、客观导向以及情境导向等新型测量思路。  相似文献   

16.
美术能力倾向测验对美术人才的识别和选拔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测验可分为审美能力测量和艺术创作能力测量两种,其中审美能力测量的测验又可以分为审美判断测验和判断后选择判断理由的两种形式。但以往研究缺乏对审美知觉能力维度的实证研究、没有区分“主观美”和“客观美”,以及缺乏对各类型美术能力倾向测验效度的比较研究。未来可加深对审美知觉能力维度的实证研究,开发多类型美术能力判断测验并比较其效度,开发适用于小学生的美术能力倾向测验,以及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美术能力倾向测验。  相似文献   

17.
说谎行为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表现,儿童说谎行为的发展有利于其认知发展,促进其对社会道德规范的了解和学习,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回顾现有的儿童说谎的类型,包括反社会谎言和亲社会谎言,介绍儿童说谎的研究范式以更全面地了解儿童说谎的种类,包括被动说谎范式和主动说谎范式,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指出未来可研究方向,如修改范式、增加对亲社会谎言的研究和对特殊儿童的谎言研究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说谎的发展过程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纳入式分类分析法能克服传统的分类分析法对后续一元回归模型参数的低估,发挥潜在类别模型的后续分析简化变量间交互作用的功能。本文进一步将纳入式分类分析法拓展至潜在剖面模型后续的多元统计分析中。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实验,比较各种纳入变量的方法思路与后续分析模型在四种常见的多元回归模型中参数估计的表现。结果发现,纳入式分类分析法所需纳入的变量取决于后续分析中与因变量、潜类别变量的关系,且后续分析使用含交互作用的模型更为稳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