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20年来西方积极心理学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曾经吸引过全球人的目光,被誉为是理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方向。积极心理学主要围绕着“一个中心三个支撑点” 来开展相关的研究,即以主观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会制度为支撑点。在强硬的现实面前,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积极心理学也面临着许多困境与挑战。近年来西方一些学者正在寻求突破积极心理学的瓶颈性因素,围绕着“美德、意义、韧性和幸福”这四大支柱打造新的版本,促进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和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2.
从2000年至今,在短短的十余年间,积极心理学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收获了丰硕研究成果和产生广泛影响之外,也遭到了很多批评。这些批评主要集中在心胸狭窄、价值纬度单一、研究结果与现实的差距、特定价值取向与价值中立原则之间的矛盾及美德理论等方面。积极心理学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正视这些问题,不断完善其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其构建人类幸福生活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3.
孟维杰  马甜语 《心理科学》2012,35(1):243-247
积极心理健康是积极心理学理论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积极心理学理论本身在心理健康领域的一种应用。积极心理健康以积极为核心观念,以人的积极品质为研究对象,注重人的个体差异的研究思路,引领和推动传统心理健康从关注人的消极品质转向人的积极潜力,从而使心理健康的主题既符合时代潮流又具有深厚的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4.
Seligman先生开创了习得无助和习得乐观的研究领域。20世纪末他树立起积极心理学的大旗,将心理学引向探索和促进人类性格力量发展和美德完善的轨道,反转了20世纪中后期心理学过分关注人性的消极面和弱点的研究取向,界定了积极心理学三个明确的研究领域:积极的情感、积极的特征和积极的社会制度。他提出幸福的三要素原则,并运用幸福理论治愈抑郁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近年来他致力于研究人类的美德和优势,并提出运用美德和优势治疗心理疾病的积极心理治疗理论(PPT)  相似文献   

5.
传统心理学只是以为关注人的消极部分,很少关注人自身存在的诸如乐观、自信、快乐等方面的东西。积极心理学正是弥补了这一空白,使心理学理论更加完备。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是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的。它是对心理学的另一种诠释。它的发展能够更好的促进人的发展。本文将对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做一个深入的分析,并揭示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消极偏差还是积极缺乏:抑郁的积极心理学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的认知理论被认为是当代最具影响的抑郁理论之一,其中贝克抑郁理论与无望抑郁理论是两大主要的认知理论。认知理论主张消极认知偏差是导致抑郁的易感因素。然而,"抑郁现实主义"及"积极错觉"等研究却证实抑郁个体并不存在消极认知偏差。以往研究的矛盾实际上反映了当代心理学过分关注消极的病理化倾向。新兴的积极心理学则试图从全新视角解释抑郁,导致抑郁的原因不是个体身上积极因素的缺位,而是积极力量未被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工作压力是职业健康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随着经济发展,工作压力问题日益突出,它降低了生产率,使员工的健康受损,增加了成本消耗。但是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压力的消极面,干预方法也是以预防和治疗为主。然而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压力研究方法,提出积极压力的概念,倡导以健康、整合的方式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作压力模型。并提出在预防和治疗消极压力的同时,也要重视激发积极压力。  相似文献   

8.
六祖惠能的禅宗思想中蕴涵着丰富且深邃的积极心理学思想,其旨在解脱心灵、远离尘世烦恼的终极目标及其蕴含的生命的大智慧与当代积极心理学思想高度契合。其积极心理学思想主要包括积极心理品质、积极认知、积极人生态度、积极自我以及积极关系等方面,这些思想对当代社会仍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因此,通过对惠能的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研究,可加强传统心理学思想与现代主流心理学的融合,既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促使学者关注传统心理学文化; 又推动了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使得当代中国人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积极心理学思想,从而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9.
品格优势是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具体指通过认知、情感和行为反映出来的一组积极人格特质, 也是促进个体身心健康与幸福感, 缓解抑郁与压力的良好资源。通过实验干预等方法的研究表明, 品格优势对个体(积极体验、身心健康、员工创造力、工作呼唤)和组织(工作绩效、领导力、组织有效性)均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不过, 目前品格优势与积极构念的关系研究较多, 而品格优势要素之间及其与才干优势之间的关系研究很少, 研究方法也较为单一。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用积极心理学取向团体辅导对小学生抑郁症状进行预防性干预,应用多层线性模型考察了干预效果和中介机制。结果表明:(1)积极心理学干预抑制并逆转了抑郁症状随时间上升的趋势;(2)干预促进了优势使用行为随时间增加的趋势;(3)优势使用在积极心理学干预与抑郁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积极心理学干预能预防小学生抑郁症状,优势使用对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干预抑郁症状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它是积极心理学干预的特异性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1.
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积极心理学运动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它并不是对传统以问题为核心的病理性心理学的取代而只是一种补充。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或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研究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由于积极心理学运动兴起的时间较短,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表现出一定的话语霸权、研究对象不够全面、缺少有说服力的纵向研究、和早期心理学的一些相关研究存在一定的脱节  相似文献   

12.
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岚  李资渝  张莉 《心理学探新》2001,21(1):38-42,53
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其学科的独立性愈加明显,研究课题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并且表现出所受当代心理学新理论影响的敏感性。在本文中,作者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来跟踪与评述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强调了中国文化作为教育心理学重要资源的意义,提倡了一种东西方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西方积极心理学运动是一场心理学革命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也是当今心理学舞台上比较活跃的一个领域,对于它的出现,有人认为这是一场心理学革命或心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该文仔细分析了积极心理学与传统主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关系,并对心理学发展中的革命性和非革命性变化的特点做了概括,最终得出结论:积极心理学从目前来看不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其本身并不存在研究范式上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   总被引:82,自引:1,他引:81  
张倩  郑涌 《心理学探新》2003,23(3):6-10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美国出现的一个新兴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它对二战后心理学中存在以病理学研究为重点的倾向提出了异议,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正向品质加以研究。文章从其思想主张出发,结合有关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对积极心理学进行了一个概括的介绍及简评。  相似文献   

15.
追寻生命的意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乐观主义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观是当前西方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研究热点,有关乐观主义的价值问题凸显出了积极和消极的乐观主义两种对立的解释取向。事实上,乐观往往与悲观并行存在,乐观主义能否促进健康关键取决于对危机源刺激的过程性判断。有限度的现实乐观能够赋予个体独特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有助于个体在乐观与现实之间寻求到心理和谐和平衡的支点。当前的乐观研究已汇成了一股强劲的乐观主义潮流,必将成为心理世界发展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品味(savoring)是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指个体延长和增强积极体验的过程。本文在介绍Bryant和Veroff的品味理论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进一步对品味的概念、结构、机制、测量进行系统论述,并探讨了品味和幸福感的关系以及提高品味能力的方法。除了需要在品味的神经生理机制、品味的毕生发展研究、品位的文化差异等一些研究领域继续努力外,品味的测量以及应用等问题也都值得未来研究注意。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是理解和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将幸福确定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使关于幸福的讨论成为一门显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积极心理学采用较为完善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但是目前的研究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的问题。幸福是一个复杂且主观的概念,不同文化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对于幸福的研究带有浓重的文化色彩。因此在研究幸福的过程中,必须关涉文化。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蕴含了丰富的幸福理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道家幸福观进行梳理和阐发对幸福研究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饮酒期望与饮酒行为的关系:追踪研究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000余名青少年为期一年的追踪调查,探讨了青少年饮酒期望与饮酒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考察了饮酒期望的发展和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一年来青少年的饮酒行为、饮酒消极期望和饮酒积极期望都显著增加;女生的饮酒行为和饮酒积极期望的增加都显著高于男生。(2)第二次测查时,青少年的饮酒行为、饮酒积极期望和饮酒消极期望高于一年前原同年级的学生。(3)饮酒积极期望、消极期望和饮酒行为之间的基本关系一年来没有发生变化:消极期望可能降低饮酒行为,积极期望可能增加饮酒行为,消极期望对积极期望与饮酒行为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是消极期望对饮酒行为的作用降低,积极期望的作用升高。  相似文献   

19.
和平心理学把提升人的幸福与尊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实现世界和平作为终极研究目标。但在研究领域内部,不同流派存在的观点并不一致,也难以统一到同一个理论框架中。关于和平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类模型:积极和平心理理论模型、和平文化心理理论模型、和平进化心理理论模型。以上三种研究模式都认同回归心理学的和平价值,挖掘个体和平潜能,建立星球公民责任感。未来的和平心理学需要克服现有人性观的片面性,树立全面的人性观; 克服过分强调积极和平的倾向,建立全面的和平心理学研究观; 超越零和思维,深入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内涵,推动我国和平心理学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及其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况志华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5,37(5):702-709
当代西方心理学界先后出现了后现代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等新的研究取向。这三种取向在对现代主义心理学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构建着各自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视野,并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本文综述了这三种取向的核心观点和基本特征,论证了它们对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影响及存在的问题,主张反思的意义在于超越,不同取向的整合应基于宽容与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