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文阅读中长距离回视引导机制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隋雪  李雨桐 《心理学报》2020,52(8):921-932
从记忆的角度, 探讨中文阅读中长距离回视的引导机制。采用眼动实验, 操纵了回视条件(实验1)、回视可见性(实验2)、目标词位置及词频变量。结果发现:与不阅读组相比, 阅读组的最初回视误差更小, 定位效率更高; 与可见组相比, 不可见组累积回视距离更大, 且难以正确定位目标; 目标词位置主效应显著, 而词频主效应不显著。结果表明, 回视具有空间选择性, 最初的回视由空间记忆引导, 最初回视后的修正眼跳在文本可见情况下才能正常进行, 而词频这一言语属性对回视没有显著影响, 本研究结果支持了空间编码假设。  相似文献   

2.
眼跳的研究范式及其主要认知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跳运动系统为研究者探索行为的认知控制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已有研究发现,很多认知过程会影响不同类型眼跳任务中的眼跳参数。在系统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以下4个方面系统阐述和评价了眼跳运动的研究范式和主要认知功能:(1)视觉导向眼跳的研究范式和变式及其认知功能,包括空白/重叠效应、分心物效应、提示效应、学习效应等;(2)预测性眼跳的研究范式和认知控制,涉及神经生物钟理论、视空间工作记忆、指导语等;(3)记忆导向眼跳的研究范式和变式及其认知控制,包括分心物效应、年龄效应、视空间工作记忆的抑制效应、注意等;(4)反向眼跳的研究范式和变式及其认知控制,包括反向眼跳抑制、眼跳决策信号竞争整合模型、工作记忆容量、注意、错误监控、学习、奖励和年龄效应等。最后,结合已有研究范式对未来眼跳研究的趋势和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无关言语效应对成人阅读的影响已经得到证实,但是很少有研究探讨儿童阅读中的无关言语效应。为了考察汉语初学者的阅读中是否存在无关言语效应,本研究使用眼动仪记录阅读过程,考察四种不同的背景音(有意义言语、无意义言语、白噪音、安静)对一年级小学生句子阅读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安静条件相比,有意义言语条件下句子的总阅读时间更长,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更多,眼跳幅度更大;局部分析发现,有意义言语条件下,汉字的总注视时间更长,首次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在各种声音条件下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儿童阅读中存在无关言语效应,而且有意义言语影响了词汇的晚期加工。  相似文献   

4.
自主控制眼跳是眼跳类型之一。自主控制眼跳实验范式为研究各种脑损伤,神经疾病和精神失调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为研究眼跳的神经机制以及反应抑制、空间工作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文章介绍了自主控制眼跳的两种实验范式:反向眼跳和记忆导向眼跳,阐述了自主控制眼跳的神经机制及其实验范式的应用,指出自主控制眼跳实验范式为评定精神分裂症等脑功能失调病人的神经功能状态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为研究各种脑功能失调和精神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法。今后的研究趋势是眼跳研究与神经成像技术和临床观察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记忆障碍的测量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近几十年来发展的一些常见记忆障碍测量标准工具及其它方法,认为这些工具或方法的形成依据于当时流行的记忆理论,但目前流行的记忆理论都存在一些不足或缺陷,不能正确刻划人类记忆现象、阐述记忆机制,导致这些工具或方法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烙印,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提出记忆研究或遗忘症研究都迫切需要加强对新的测量方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人类学习的主流观点认为学习主要发生在编码阶段,记忆提取本身并不产生和促进学习。但最近多项研究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发现,在学习过程中,记忆提取更能促进学习内容的长时保持。本文首先对记忆提取促进学习的实验证据做简要梳理;之后重点介绍关于记忆提取促进学习的多种解释机制,主要包括:侧重于从理论机制层面解释的记忆失用新理论,强调内在精细机制的精细提取假设,以及解释保持间隔(长、短)与学习方式(重复学习、学习-测试)交互作用的基于分布的二分模型;文章最后分析了当前研究记忆提取作用实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强调应从多角度揭示记忆提取练习促进学习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视觉搜索过程中的眼跳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视觉搜索过程中的眼跳及其时间进程、神经机制及相关的理论与模型等方面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内外源性眼跳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对眼运动记忆、返回抑制及眼跳时间进程的研究尚存在分歧。关于眼跳的神经机制,额叶眼动区与上丘分别被认为是眼跳的关键区与指令发出者。尽管不同的眼跳理论与模型对眼跳现象给出了各自的解释,但都不尽完善,尚需对这些理论进行整合或者提出新的解释模型。文章还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错误记忆指的是人们会回忆或再认那些没有出现过的事件。目前,针对错误记忆的研究多集中于视力正常的人群。国外近年来有针对视障人群错误记忆的研究认为,在听觉学习情境中视障成人有更好的真实记忆和更低的错误记忆。目前对于盲生的错误记忆特征尚缺乏研究。而盲文摸读作为视障人群重要的学习方式,其对视障人群的真实记忆和错误记忆的影响尚未有研究者关注。本研究以初中盲生和视力正常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RM范式,发现被试采用阅读学习(盲生摸读盲文,视力正常学生阅读屏幕文字)和听觉学习两种学习方式下,都发现被试身上存在稳定的错误记忆;盲生的错误记忆显著低于视力正常学生。在摸读学习方式下,盲生真实记忆好于听觉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
阅读研究中的主要眼动指标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跳和注视是阅读过程中的两种基本眼动现象.目前在对阅读的眼动研究中分析指标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与眼睛何时移动有关的时间维度的眼动指标,具体包括以字或词为兴趣区的眼动指标,如单一注视时间、首次注视时间、第二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离开目标后的首次注视时间、回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等,以及以短语或句子为兴趣区的眼动指标,如第一遍阅读时间、向前阅读时间、第二遍阅读时间、回视路径阅读时间、重读时间等.另一类是与眼睛移动位置有关的空间维度的眼动指标,具体包括眼跳距离、注视位置、注视次数、跳读率、再注视比率和回视次数等.在使用眼动指标时,需要注意眼动指标的分类、原始数据的删除标准以及眼动指标的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动作记忆是伴随动作操作和意识卷入过程的一种记忆活动, 其强调意识卷入状态和操作情景对记忆活动的影响。以往的研究均采用SPT范式探讨动作记忆及其影响因素, 并提出非策略加工、多通道加工、动作编码和情景整合理论以解释SPT效应, 但由于关注角度不同, 所提的理论模型不能全面揭示动作记忆的加工机制。部分研究试图从来源监控方面探究动作记忆的内在机制, 但研究仍然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1.
元记忆监测是元记忆能力的重要部分,元记忆监测能力是元记忆能力的关键。近年来元记忆监测引起越来越多人的研究兴趣,这种研究兴趣渗透到心理学的不同领域,如记忆心理学、认知神经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本文探讨了元记忆监测的含义、类型、机制理论和研究方法,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认知功能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了概述认知功能的性别差异, 尤其是情节记忆功能的性别差异。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在言语生成、情节记忆、面孔识别任务中比男性存在明显的优势, 而男性的优势则表现在视空间任务中, 如视空间情节记忆任务。本文批判性地讨论了一个流行的假设: 类固醇激素影响认知功能的性别差异, 得出的结论是内源性睾丸激素或雌二醇均未显著影响认知功能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对23名大学生进行知觉广度、记忆广度和阅读理解的多项测验,探求知觉、记忆加工效率与不同语言阅读成绩和阅读眼动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低水平的视觉符号方向信号知觉广度与阅读不存在明显的关系,从眼跳幅度指标上反映出右侧知觉广度大的被试对第二语言加工难度更为敏感。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能力对阅读的影响主要反映在眼跳幅度方面,与单个注视点获取的信息量有关,但与课文理解水平的关系不明显。短时记忆能力强的被试在眼跳幅度上以及第二语言言语工作记忆弱的被试在注视时间上均出现语言差异效应。  相似文献   

14.
考察表象编码方式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整合表象编码比,个别表象编码能够促进项目的特异性加工,使项目更有区分性,阻止(或减弱)诱饵词的内隐表象激活,有利于个体获取表象的激活路径,减少错误记忆发生,说明表象编码方式对错误记忆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表象激活混淆假设,认为个体虽然可以使用表象作为信息表征方式,却无法直接获取与之联系的激活路径。当个体推测表象激活的来源时,容易混淆表象激活的来源,错误记忆就发生了。表象激活混淆假设为视觉表象引发错误记忆的心理机制提供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大量研究表明,复习对正确记忆和虚假记忆有不同影响。对于正确记忆,保持量随学习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对于虚假记忆,目前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复习对正确记忆和虚假记忆不同影响的研究,并介绍了内隐激活反应假设和模糊痕迹理论对这一问题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联结记忆由三种成分构成:项目1, 项目2以及项目1-项目2之间的联结, 其中, 对项目1和项目2的再认称之为项目再认, 而对项目1-项目2之间联结的再认称之为联结再认。双加工理论认为项目再认可以由熟悉性和回想加工来完成, 而联结再认只能由回想加工来完成。但近期有大量的研究发现:当要学习的项目对被整合为一个新的整体表征时, 熟悉性也能够支持联结再认。而关于整合对联结记忆中项目再认的研究较少, 总结已有研究提出两种观点:一种是“只有受益”观点(benefits-only)认为整合在增加联结再认的同时不影响项目再认; 另一种是“收支平衡”观点(costs and benefits)认为整合增加联结再认是以牺牲项目再认为代价的。未来研究应该关注整合对联结记忆中项目再认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了解整合对联结再认和项目再认的具体作用, 有助于针对具体记忆任务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来提高记忆表现。  相似文献   

17.
记忆的顿悟优势效应指, 与加工非顿悟问题相比, 加工顿悟问题能够产生更优的记忆保持量。该效应在顿悟的两种操作性定义以及不同实验材料中稳定出现。基于顿悟阶段观, 研究者提出两种理论解释记忆的顿悟优势效应的认知机制:认知的生成效应和表征转化理论认为, 顿悟加工过程中的认知努力、适当迁移加工以及顿悟的表征转换加工促进记忆的保持效果; 情绪的“啊哈”体验理论认为, 加工顿悟问题后的情绪对后续的信息提取具有促进作用。未来的研究可从优化顿悟的指标、巩固记忆的顿悟优势效应、评估其持续性以及更加系统探讨记忆的顿悟优势效应的认知机制等四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记忆老化研究中的精细回忆损伤理论和加工资源减少理论,重点说明精细回忆损伤方面的背景加工、提取线索、情节记忆损伤及加工资源减少方面的注意资源、工作记忆、认知过程变化等假设。  相似文献   

19.
关于前瞻记忆的ERP研究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神经基础和认知加工机制。神经基础方面的研究发现:前瞻记忆诱发了两种特异性的ERP成分—— N300和前瞻性正波; 前瞻记忆与回溯性记忆的神经基础有相似又有不同; 老年人的前瞻记忆可能存在一种不同于年轻人的神经机制。认知加工机制方面的研究主要为前瞻记忆的预备注意加工和记忆加工理论提供了ERP方面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一种混合型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幼贞  黄希庭  袁宏 《心理学报》2010,42(11):1040-1049
通过两个实验, 对以往研究忽略的一种基于事件进行反应、且具有时间线索的混合型前瞻记忆的加工过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 这种混合型的前瞻记忆可以通过控制加工或自动加工提取, 还可能两种加工交替存在, 被试在执行过程中, 根据时间信息, 有选择地、动态地将注意资源投入于不同时间段, 现有理论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对多重加工理论进行补充, 使之能够解释这种混合型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