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一个自我参照效应范式的实验探讨了费孝通所提出的"差序格局"是否反映在记忆再认中。42名被试完成了自我参照、"差序格局"中的内圈人物(亲人)参照和外圈人物(仅认识的人)参照、语义参照各条件下的记忆加工任务,然后分别对其再认率、R/K(记得/知道)判断率等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各参照条件下的再认率与R判断率呈现"差序格局"顺序,"差序格局"反映在记忆再认中。本研究认为"差序格局"中的远近不同人物影响信息的精细组织加工程度从而导致记忆再认效果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UCLA孤独量表和18项简明症状问卷(BSI-18)对487名老年住院患者的孤独、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老年住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感、抑郁和焦虑情绪,男性患者的躯体症状、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重于女性患者。高学历患者躯体症状、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轻于低学历患者,有配偶患者孤独感低于无配偶的老年患者。(2)老年住院患者的孤独感与躯体症状、抑郁、焦虑呈正相关,且焦虑和抑郁能显著预测老年住院患者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儿童期情感忽视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以及控制感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控制感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对重庆市两所高校共8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儿童期情感忽视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2)控制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儿童期情感忽视与抑郁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3)控制感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儿童期情感忽视与抑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各维度的效应皆成立。本研究考察了儿童期情感忽视对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家庭教养方式的改善及大学生抑郁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814名大学生和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为探明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内在机制,在对相关因素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调节策略两个重要变量的新的结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显著高于中学生,且男生高于女生;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沮丧痛苦调节效能上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2)体育锻炼通过影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则通过影响情绪调节策略,进而影响心理健康。(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调节策略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个体知觉到环境中存在威胁时, 就会自动地引发个体的应激反应。而长期的应激会使个体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大量的研究发现肯定自我价值可以缓冲由应激引发的负面情绪和身体反应。本研究通过实验的方法考察了肯定自我价值是否可以降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引发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反应。220名被试被随机分配到自我价值肯定任务组或控制任务组, 被试在干预前(2月2日)和一个星期后(2月9日)完成焦虑和抑郁测量。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控制组在一周后比前测时表现出更严重的焦虑情绪, 自我价值肯定组在前测和一周后在焦虑情绪上没有显著的变化, 这一效应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和家庭年收入后仍然存在。这些结果表明简短的(约10分钟)对自我价值的反思可以帮助个体缓冲疫情引发的焦虑情绪反应。这一发现对于从社会心理的视角进行疫情防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农村儿童的负性情绪(抑郁、焦虑)、自闭特质与学业成就的关系,采用泛自闭症表型问卷、儿童抑郁量表、主观学业成就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对1047名农村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高自闭特质儿童的抑郁情绪和社交焦虑情绪显著性高于低自闭特质儿童;低自闭特质儿童的学业成就显著性高于高自闭特质儿童。(2)农村儿童的抑郁情绪、自闭特质与学业成就均有显著负相关;自闭特质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3)自闭特质在抑郁和学业成就之间起调节作用;而自闭特质在社交焦虑和学业成就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结果揭示了农村儿童抑郁情绪对学业成就的负性影响,且这种影响在低自闭特质农村儿童中更为明显,这为探究提升农村儿童学业成就的新途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原生家庭功能对亲密关系质量的影响,以及共依附和个体自我分化在其中的作用。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共依附量表、自我分化量表、关系质量指数量表对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显著正向预测亲密关系质量;(2)共依附在家庭功能与亲密关系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共依附的中介效应受到自我分化的调节。因此,原生家庭功能对亲密关系质量的影响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影响记忆的深层次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内隐实验范式,考察了不同语义水平下参照方式、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对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参照方式、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分别对记忆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不同语义水平下,自我相关的特质词和非特质词的记忆优势表现在不同的再认提取阶段;个体对自我相关的消极词表现出显著的记忆优势;参照方式、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参照方式、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是对记忆产生影响的独立因素,但参照方式对记忆的影响受到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差异及其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考查了447名1-4年级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状况及其与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被试的理想自我概念与现实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大学生被试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在学业、情绪和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大学生被试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显著大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被试;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与抑郁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情绪、人际、家庭自我差异等对抑郁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0.
结合心境一致性效应和自我参照效应的经典研究范式,以情绪形容词作为学习材料,考察了情绪诱导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词的正负性对无意记忆的效果存在影响;(2)情绪形容词作为学习材料,可以引起自我参照效应;(3)情绪诱导状态影响后续的记忆加工,存在心境一致性效应;(4)情绪诱导对相异情绪特性的情绪形容词的自我参照加工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实验性地探究自我差异作为认知结构的存在性及其与情绪的关系.98名大学生参加了实验.实验Ⅰ考察自我差异类型与抑郁、焦虑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1)实际-理想、实际-应该自我差异均与焦虑存在显着相关,表明两种自我差异可作为焦虑水平的预测指标;2)中国被试的结果与美国研究结果有差异:美国的研究仅发现实际-应该自我差异与焦虑有关.本文对自我差异的文化学内容作了尝试性分析.实验Ⅱ考察“自我差异作为认知结构存在”的可能性及其与情绪的关系的性质.实际-理想自我差异较高、较低两组各12名被试对控制类、焦虑类形容词各12个作“是否适合描述自我”的判断,随后对判断过的形容词作自由回忆.结果表明:(1)两组被试自由回忆量无显着差异;(2)高自我差异组对焦虑类形容词反应时较短.该结果支持了实验假设:个体自我差异可能构成独特的认知结构,与特定情绪相联结,提高对该情绪信息的加工效率,对情绪有启动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有偿献血艾滋病患者的情绪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有偿献血艾滋病患者的情绪状况 ,探讨他们面临的艾滋病压力和家庭状况、周围环境、身体状况等对情绪的影响。采用Beck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艾滋病压力量表作为测查工具 ,测查了 1 85名有偿献血艾滋病患者 ,并收集了他们的人口学资料和生理学指标信息。结果发现 :( 1 )有偿献血艾滋病患者存在着严重的情绪障碍 ,他们的焦虑程度不但显著高于正常人 ,而且显著高于神经衰弱者和焦虑症者 ,且 92 %的患者有中、重度抑郁障碍 ;( 2 )身体症状和情绪 /生存压力能够显著预测焦虑的程度 ,社会压力和情绪 /生存压力能够显著预测抑郁的程度。因此 ,有偿献血艾滋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障碍严重 ,症状和艾滋病压力是情绪障碍的有效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1261名高一和高三青少年为被试,采用个人规划问卷和抑郁量表,考察了高中生对未来教育、职业和婚姻/家庭领域的个人规划(探索和投入)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高中生的个人规划对抑郁的预测具有领域特殊性:教育探索和投入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抑郁,婚姻/家庭探索显著正向预测抑郁、婚姻/家庭投入显著负向预测抑郁,职业探索和投入均不能预测抑郁;(2)性别能调节婚姻/家庭探索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女生对婚姻/家庭的探索水平越高,其抑郁水平越高,男生对婚姻/家庭的探索则不能预测其抑郁。  相似文献   

14.
系统评价正念干预对孕妇焦虑抑郁情绪和知觉压力的影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正念干预应用于孕期妇女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最终纳入12项研究,合并样本量855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正念干预能有效降低孕妇抑郁水平[SMD=-0.45,95%CI(-0.64,-0.26),P0.001]和知觉压力[SMD=-1.27,95%CI(-2.29,-0.25),P0.001],但在改善其焦虑状态[SMD=-0.45,95%CI(-0.98,-0.09),P=0.10]及提高正念认知[SMD=0.23,95%CI(-0.05,0.52),P=0.11]方面效果尚不明显。现有证据提示正念干预对改善孕妇负性情绪有一定作用,今后仍需开展更多研究深入探索其在中国孕妇群体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不同参照语境下的面孔情绪评定任务, 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考察了自我参照、母亲参照及他人参照对面孔情绪知觉加工的影响。行为结果显示, 与他人参照相比, 在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的消极语境中的面孔被认为更消极, 积极语境中的面孔被认为更积极。ERP的结果显示, 相比他人参照, 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都能诱发更大的EPN波幅; 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对EPN和LPP波幅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在面孔情绪知觉上具有一致性, 本研究从他人面孔情绪加工的角度为中国人的自我结构中包含“母亲”成分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探索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和发挥结果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两者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作用大小和机制为目的,采用Skinner等人编制的家庭评价量表(FAM,测量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和Olson编制的家庭适应性、亲密度量表(FACESⅢ,测量家庭功能发挥结果)、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22名中学生进行匿名问卷施测,通过相关分析、分层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统计分析发现:(1)总体上青少年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2)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和发挥结果各变量之间呈显著相关;(3)家庭功能发挥过程比家庭功能发挥结果对青少年情绪问题预测作用更大;(4)家庭功能发挥结果是家庭功能发挥过程与青少年情绪问题的部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7.
侯娟  朱英格  方晓义 《心理学报》2021,53(4):362-373
为考察手机成瘾与抑郁的关系, 研究同时整合情绪和认知两方面因素, 探讨了社交焦虑和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在手机成瘾和抑郁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研究1共有545名大学生完成了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和社会交往焦虑量表。研究2选取51名大学生采用问卷法和2(配对面孔表情的情绪类型: 负性、中性) × 2(探测点位置: 与负性情绪面孔表情同侧、与负性情绪面孔表情异侧)的被试内实验设计。结果表明: (1)手机成瘾、社交焦虑和抑郁两两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且社交焦虑在手机成瘾和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2)社交焦虑和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在手机成瘾与抑郁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而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在手机成瘾与抑郁间的单独中介效应不显著。具体而言, 手机成瘾通过两条路径影响抑郁: 一是社交焦虑的单独中介作用; 二是社交焦虑→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情绪调节灵活性是指个体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境需求灵活部署情绪调节策略的能力。本研究采用经验取样方法,通过拟合个体在日常生活事件(如,未通过考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OVID-19)中的策略使用剖面结构和情境负性程度与策略使用程度的共变关系测量个体的情绪调节灵活性水平,并探讨其对个体后续负性情绪(抑郁和焦虑)的影响。两个独立样本结果表明:单一策略使用偏好(如沉浸偏好和表达抑制偏好)的个体在负性生活事件中和疫情期间经历了更高水平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此外,当个体随情境负性程度提高使用更多分心策略,而随情境负性程度降低使用更多认知重评策略(意味较高的情绪调节灵活性),其抑郁和焦虑情绪水平更低。以上结果共同证实了情绪调节灵活性有利于减少个体的负性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9.
陈瑞君  秦启文 《心理科学》2011,34(3):676-679
本研究探讨情绪劳动与抑郁、焦虑的关系,着力考察情绪耗竭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情绪劳动量表、情绪耗竭量表和SCL-90对328名零售业员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表面行为与情绪耗竭、抑郁及焦虑没有显著相关;深度行为对情绪耗竭、抑郁及焦虑有显著的负预测作用;情绪耗竭在情绪劳动与抑郁及焦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50%成年癫痫患者伴发抑郁、焦虑情绪,影响了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本文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D、HAMA)、生活事件量表(LES),对成年癫痫患者及正常人的抑郁、焦虑情绪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对照研究,探讨癫痫患者伴发抑郁焦虑情绪的比例、临床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从而全面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