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以33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反刍思维量表、孤独感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考察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说明反刍思维既可以对个体情绪产生消极影响,也可以对其产生积极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反刍思维的反省维度得分高于抑郁相关和沉思维度得分;反刍思维总分及三个维度都可以正向预测孤独感;反刍思维的抑郁相关维度负向预测情绪智力水平,反省维度正向预测情绪智力;情绪智力分别在反刍思维、抑郁相关和沉思三个变量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可以缓解三个变量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手机依赖量表、社交焦虑量表(IAS)和Campbell幸福感量表对江苏高校大学生进行施测,收回有效问卷598份。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社交焦虑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且社交焦虑在手机依赖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由此可见,手机依赖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降低,而且也能够通过导致社交焦虑进一步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网络社会排斥、反刍思维、社交焦虑对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使用网络偏差行为问卷、网络社会排斥量表、反刍思维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414名大学生施测。结果表明男生在网络社会排斥、网络偏差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反刍思维在网络社会排斥和网络偏差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交焦虑调节网络社会排斥与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并且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在男生和女生群体均成立,而社交焦虑的调节作用只在男生群体中有效。  相似文献   

4.
尽管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已经被证实为增强社交焦虑的重要风险因子,然而对其中介和调节机制依然知之甚少。当前研究旨在探索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反刍思维、社交焦虑和自我建构的关系。614名大学生自愿参与了当前研究,并完成了一份包含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反刍思维、社交焦虑和自我建构问卷的测验。结果表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正向预测社交焦虑,而反刍思维完全中介了两者间的联系。调节分析表明自我建构调节了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反刍思维的影响。条件间接效应分析进一步表明反刍思维的完全中介作用仅存在于依存型个体中。当前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如何影响个体社交焦虑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孤独感和大学生创造性倾向的关系,基于激活假说,采用孤独感自评量表、简版无聊倾向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和威廉姆斯创造力倾向测验,对11所高校一至四年级的974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孤独感、无聊、焦虑和创造性倾向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孤独感对大学生创造性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孤独感不仅通过无聊和焦虑的单独中介作用对创造性倾向产生影响,同时还会通过无聊和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其创造性倾向产生影响。本研究揭示了孤独感与创造性倾向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为引导大学生正视孤独感对创造性倾向的积极影响,更好地促进自我调节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评价恐惧在自尊与社交焦虑间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正向评价恐惧量表、负向评价恐惧量表、自尊量表、社交互动焦虑量表,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得到655份有效问卷。研究结果表明:(1)正向评价恐惧量表在本研究大学生样本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正向评价恐惧、负向评价恐惧在自尊与社交焦虑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47.17%,即自尊一方面直接影响社交焦虑,另一方面通过负向评价恐惧、正向评价恐惧影响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社交焦虑与网络游戏过度使用的关系,并着力考察自我补偿动机和外倾性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对68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焦虑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游戏过度使用;自我补偿动机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2)外倾性在社交焦虑通过自我补偿动机影响网络游戏过度使用的中介模型前半段起调节作用,对于高外倾性的大学生,社交焦虑对自我补偿动机有正向预测作用;对于低外倾性的大学生,社交焦虑对自我补偿动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法对湖北省67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相对剥夺感影响社交焦虑的路径,考察了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和自我关注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相对剥夺感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社交焦虑;(2)核心自我评价在大学生相对剥夺感与社交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3)自我关注调节了核心自我评价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即随着自我关注程度提高,核心自我评价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儿童期虐待对成年后孤独感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基于反应风格理论和依恋理论,使用问卷随机调查了811名大学生。结果显示:(1)反刍思维在儿童期虐待与孤独感之间有显著中介作用;(2)核心自我评价在儿童期虐待对孤独感的影响中起显著中介作用;(3)核心自我评价与反刍思维在儿童期虐待与孤独感之间起显著连续中介作用。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揭示儿童期虐待对孤独感的影响机制,对抑制儿童期虐待的消极后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以自杀的认知模型为依据考察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绝望的中介作用以及感恩的调节作用。采取问卷法对119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反刍思维对自杀意念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绝望在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之间具有中介作用;(3)感恩对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的中介过程存在调节作用,相对于感恩水平较高的大学生,中介效应仅在感恩水平低的大学生中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冗思、核心自我评价与初中生抑郁的关系,本研究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冗思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问卷以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67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冗思和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核心自我评价呈显著负相关;核心自我评价与冗思、抑郁呈显著负相关;冗思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2)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不仅对初中生抑郁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而且能够通过三种间接效应对抑郁产生影响,即核心自我评价的单独中介作用、冗思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反应风格理论,本研究探索反应风格在青少年孤独感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使用孤独感量表、儿童反应风格量表以及儿童抑郁量表对 795 名 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孤独感能显著预测抑郁症状。(2)青少年孤独感能通过反刍、问题解决间接预测抑郁症状。(3)反应风格整体(比率分数)中介青少年孤独感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反应风格能够解释青少年孤独感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反应风格理论,本研究探索反应风格在青少年孤独感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使用孤独感量表、儿童反应风格量表以及儿童抑郁量表对 795 名 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孤独感能显著预测抑郁症状。(2)青少年孤独感能通过反刍、问题解决间接预测抑郁症状。(3)反应风格整体(比率分数)中介青少年孤独感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反应风格能够解释青少年孤独感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UCLA孤独量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MUNSH)对311名老年人进行调查,探讨老年人依恋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孤独感和自尊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孤独感在依恋焦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孤独感在依恋回避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自尊在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不起中介作用;(2)孤独感、自尊在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我意识量表中的公众自我意识分量表和社交焦虑分量表,人际能力量表和青少年孤独感量表调查465名高中生,探索社会观点采择、公众自我意识和同伴交往中的人际能力对青少年情绪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少年社会观点采择和公众自我意识直接正向预测其人际能力和社交焦虑;人际能力分别负向预测青少年的孤独感和社交焦虑;人际能力在青少年的社会观点采择和孤独感之间,以及在公众自我意识和孤独感之间分别起完全中介作用;人际能力在青少年的社会观点采择和社交焦虑之间,以及在公众自我意识和社交焦虑之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社会观点采择以及公众自我意识对不同情境下的人际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讨论了从社会观点采择和公众自我意识出发,提高青少年人际能力,对缓解其孤独感和社交焦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选取湖北省和湖南省的六个县市的310名老年人,采用感情和社交孤独问卷(ESLS)、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进行测量,运用偏差矫正百分位的非参数Bootstrap 方法探讨老年人的孤独感在依恋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依恋的回避和焦虑两个维度均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2)孤独感在在依恋回避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依恋焦虑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宋颖  张守臣 《心理科学》2016,39(1):172-177
本研究旨在探索领悟社会支持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深入探讨社会阻抑和反刍思维对该影响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以471名职员为被试进行调查,数据结果分析采用Bootstrap分析方法。结果显示:(1)反刍思维在领悟社会支持和社交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通过降低反刍思维的水平,减轻社交焦虑。(2)社会阻抑调节领悟社会支持→反刍思维→社交焦虑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社会阻抑改变了领悟社会支持对反刍思维作用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述情障碍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机制,以122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孤独感量表和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进行测量。结果显示:(1)大学生述情障碍、手机成瘾倾向及孤独感彼此具有显著的相关性;(2)孤独感在述情障碍和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正念可以显著调节孤独感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正念和孤独感在述情障碍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之间形成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明确气郁体质对女性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纵向设计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了气郁体质和抑郁之间冗思的中介作用和生活应激事件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468名女大学生进行追踪,通过间隔一年两个时间点的纵向设计,对女性的气郁体质、抑郁、冗思及生活应激事件进行调查。结果:交叉滞后模型结果显示,气郁体质可以显著预测女性一年后的抑郁水平; 冗思在气郁体质对一年后抑郁的影响中起纵向中介作用; 生活应激事件调节了气郁体质对一年后抑郁作用的直接路径和后半路径。结论:气郁体质与抑郁之间的纵向中介调节模型成立,这提示气郁体质的女性可以通过减少冗思,优化应对生活应激事件的方式来改善抑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