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毕翠华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2):1952-1961
非时间信息加工与时间加工的关系是复杂的, 存在双向干扰或单向干扰, 结果的不一致与任务所需的注意资源及工作记忆都有关。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在时间加工中起主要作用, 同时进行的非时间任务对中央执行功能的需求越多, 两种任务之间的干扰程度越大。语言环和视空间模板对时间加工的影响与非时间信息的类型有关。工作记忆作为一个整体以工作记忆容量为指标, 计时成绩也表现出与工作记忆容量有关的年龄、智力等方面的差异。时间加工和工作记忆在额叶、顶叶、基底神经节等皮质存在共同的神经机制。未来应该丰富工作记忆的研究内容, 结合时间加工的分段性探讨工作记忆影响时间加工的具体进程及神经机制, 并力求在应用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凌斌  王重鸣 《心理学报》2014,46(8):1176-1191
研究基于解释水平理论考察时间距离对于验证性信息加工的影响, 即在个体和组织决策情境中, 人们倾向于偏好选择和高估与自身观点和决策相一致的信息, 而不是非一致性信息。通过4个情境决策实验, 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近期决策会提高信息搜寻和评估中的验证偏差, 而远期决策会降低它们的验证偏差, 知觉到的决策确定性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实验1b)。解释水平(实验2)和期许性/可行性表征(实验3)分别在时间距离对验证性信息加工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 结果依次表明在低解释水平(高可行性-低期许性特征)条件下, 时间距离与验证性信息加工的负相关关系会得到显著增强, 而在高解释水平(高期许性-低可行性特征)条件下, 时间距离与验证性信息加工的负相关关系会得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文本阅读中预期推理生成的容量制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花  莫雷 《心理科学》2006,29(2):308-311
本研究通过操纵读者信息加工的时间量考察了工作记忆容量对预期推理生成的影响性质。结果表明,如果没有信息加工时间的限制,则工作记忆容量低的读者也能表现出在阅读中生成预期推理的证据,而如果读者的阅读加工时间受一定限制,则工作记忆容量低者建构预期推理的证据随着被允许的加工时间的缩短而逐渐消失。结果支持“工作记忆容量只影响阅读中预期推理建构速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事件相关脑电位系列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讨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脑机制,建立了情境图片、面孔、汉字和声音四个系列组成的中国情感刺激材料库,并通过ERP实验对情绪与注意、工作记忆的关系以及特质焦虑者的认知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⑴ 负性情绪刺激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至少在注意、评价及反应准备这几个阶段具有某种优先权,注意偏向也可在内隐任务下发生,负性刺激对注意资源不足具有某种补偿作用;⑵ 威胁性视觉提示对其后的视觉加工具有调节作用,高焦虑个体对这类性刺激投入了更多的视觉加工资源,而且威胁性刺激对注意的影响可以跨通道进行,威胁性的视觉刺激可以影响触觉注意;⑶ 在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方面,负性情绪下空间工作记忆任务引起的P300波幅减小,这种效应可能是基于情绪对顶叶注意系统的调节作用,而在词语工作记忆任务中这种效应消失  相似文献   

5.
观察空间工作记忆过程中海马CA1区神经元群的放电特征。应用多通道神经元集群放电记录技术, 同步观察和记录清醒大鼠在执行延迟选择任务时的行为轨迹以及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发现:海马CA1区位置细胞的位置野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可消退; 部分位置细胞的放电对未来目标定向性行为具有预测作用; 在空间工作记忆过程中, 神经元放电之间的相关性加强, 神经元之间以及神经元与局部场电位之间存在相位编码方式。结果提示海马CA1区神经元参与对空间信息的初级编码和加工, 并为未来行为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而且海马对信息的加工是通过局部神经网络进行, 时间编码可能是海马信息加工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吴梦  白新文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1):1889-1898
“团队作为信息加工者的观点”认为, 团队执行复杂任务需要经过一系列认知决策, 哪些信息被共享, 以及信息共享和整合的质量, 共同决定团队效能的高低。动机性信息加工理论则进一步提出, 认知动机和社会动机共同决定了哪些信息被共享, 以及信息共享和整合的质量。认知动机决定信息加工的深度, 社会动机决定信息加工的方向, 两种动机共同决定决策质量。这一理论可以很好地整合谈判和创造力领域的研究结果, 并在团队效能领域得到很好的应用。动机性信息加工理论是对双过程模型和“团队作为信息加工者观点”的发展和整合, 并为决策质量的影响因素提供新的分类框架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双重表征理论(dual representation theory of PTSD,DRT)基于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强调特定加工通路(即视觉加工腹侧通路和背侧通路)在侵入性表象形成和提取中的作用。DRT认为,两类不同性质的竞争性认知任务(即言语任务和视觉空间任务)分别占用特定加工通路的认知资源从而影响创伤信息加工和创伤记忆再巩固;工作记忆模型(working memory model,WMM)则强调竞争性认知任务对整体认知资源的占用。目前,DRT和WMM均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未来的研究应考虑个体的工作记忆能力;开展更多干预研究,并尝试改进研究方法,以及设计与文化相符、更加生活化的竞争性认知任务。此外,在加强模拟干预研究的同时也要增加临床应用研究,适当开展真实创伤情境的干预研究,还要加强相关信息加工能力训练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视觉注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毅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2):210-219
视觉系统是一个资源有限的信息加工系统, 在任何时刻视觉注意只能选择外界环境中的有限信息进行加工。工作记忆对于解决视觉场景中不同物体之间的注意竞争具有重要作用, 保持在工作记忆中的物体表征会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引导注意优先选择视场中与之匹配的物体。本文系统回顾了有关工作记忆内容对视觉注意的引导作用的研究文献, 并探讨了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视觉注意捕获的自动性, 指出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视觉注意捕获是一个有条件的自动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选取120名大学生,探讨了具体情绪与人格特质对平均决策时间、决策的信息搜索深度和决策的信息搜索模式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平均决策时间上,具体情绪与人格特质主效应显著,并且交互影响决策的信息加工过程。在悲伤情绪下,内控型比外控型人格的个体平均决策时间要长。内控型个体在悲伤情绪比高兴情绪状态下平均决策时间长。(2)在决策信息搜索深度上,具体情绪与人格特质主效应显著,并且交互影响决策的信息加工过程。在悲伤情绪下,内控型比外控型人格的个体信息搜索深度要深。内控型个体在悲伤情绪比高兴情绪状态下信息搜索深度要深。(3)在决策信息搜索模式上,具体情绪与人格特质主效应显著,但两者交互作用不显著。内控型比外控型人格特质的被试在悲伤状态下更倾向于基于选项加工,内控型个体在悲伤状态比在高兴状态下也倾向于选项加工,而外控型个体在高兴情绪状态比在悲伤情绪状态下更倾向于线索加工。  相似文献   

10.
探讨面孔整体性加工方式下结构信息和特征信息加工之间的关系。通过聚焦窗口技术在结构信息和特征信息的权变过程中考察二者对面孔整体性加工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确定两类信息的加工关系模式。结果表明: 面孔以整体的方式进行加工; 结构信息加工系统和特征信息加工系统两者并行存在, 在当前实验任务中两类信息加工之间为竞争关系; 面孔以结构信息加工为主还是以特征信息加工为主取决于两类信息在当前任务中提取和加工难度。  相似文献   

11.
王婷  胡媛艳  何华敏 《心理科学》2012,35(5):1060-1064
通过探讨工作记忆负荷对无意注意的影响,考察工作记忆的认知控制功能对选择性注意的作用机制。为了避免工作记忆和选择注意的目标或者干扰子之间的知觉注意资源的竞争,采用言语工作记忆任务和视觉空间位置辨别任务,同时视觉干扰刺激采用被试无法识别的韩语。结果发现,在高负荷条件下,干扰效应显著;而在低和中负荷条件下,没有观察到干扰效应。说明在高负荷条件下,被试没有额外的资源来抑制干扰加工,从而出现了显著的干扰效应。由此,本研究支持负荷理论的观点:工作记忆在选择性注意中执行认知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2.
工作记忆的脑机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丁锦红  郭春彦 《心理科学》2001,24(5):583-585
在进行学习、记忆、思维及问题解决等高级认知活动时,人们需要一个暂时的信息加工与存储机制,它能够保存被激活的信息表征,以备进一步加工之用,1974年Baddeley等称这种机制为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工作记忆包括中央执行系统(central executive)、视觉空间存储器(visuoflspatial sketch pad,VSSP)和语音环路(phonological loop)等三部分。中央执行系统负责工作记忆中的注意控制,其功能类似于一个能量有限的注意系统,该系统负责指挥各种次级系统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记录和分析被试的行为和眼动指标,本研究试图探讨不同工作记忆负荷下,形状干扰对聋人与听力正常人不同视野位置上刺激信息捕获注意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1)形状干扰刺激虽然没有影响被试视觉加工的认知绩效,但被试的眼动模式会由于工作记忆负荷的改变而改变,高工作记忆负荷时,有形状干扰的注视次数高于无形状干扰。(2)工作记忆负荷、视野位置影响被试视觉加工任务的完成,被试在不同视野位置的加工过程表现出不一致的眼动模式。(3)聋人视觉加工在高工作记忆负荷时存在一定的劣势,但其对不同视野位置的信息加工及形状干扰所产生的注意捕获效应与听力正常人一致。  相似文献   

14.
宋耀武  郝红杰 《心理科学》2008,31(6):1431-1434
在视觉工作记忆的研究中,是否可能划分出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和视觉物体工作记忆两个子系统还没有定论.子系统划分成立的基本前提是以特征为存储单位.当前关于存储单位的理论有特征理论、客体理论和双重存储等不同观点,多数视觉信息加工与存储机制的研究支持双重存储说.注意与视觉信息的加工和存储相互影响,因此,加工及存储机制的研究就要在具体的注意水平上进行.  相似文献   

15.
罗倩莹  潘毅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9):1523-1530
工作记忆和知觉是人类信息加工系统中的两个基本认知结构, 阐明两者之间的功能关系对于揭示人类信息加工的本质规律具有重要和根本的科学意义。工作记忆和知觉可以在多个方面发生交互作用, 其中工作记忆内容对视知觉的影响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文章在系统回顾工作记忆内容影响视知觉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工作记忆内容可以引导知觉选择、增强知觉表征和改变知觉经验, 指出工作记忆中的自上而下调控机制可能是工作记忆内容影响知觉的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于泳红 《心理科学》2006,29(5):1157-1158,1127
该研究以多属性职业选项为材料,采用计算机化的信息板技术初步考察了焦虑型个体在多属性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加工特点,结果表明焦虑型个体与非焦虑个体的决策过程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与非焦虑型的决策者相比,焦虑型的被试在决策过程中对职业属性的加工时间更长,加工的信息也更多;在决策前后他们对完成决策任务的信心水平评估都很低,但是在搜索模式上焦虑型的决策者与非焦虑型的决策者没有差别。在研究的讨论部分对焦虑型个体决策过程中信息加工特点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与多指标探测范式,探讨了时间转换大小对情景模型更新的影响,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探讨在短时工作记忆中不同时间跨度(大/小)转换条件对情景模型更新的影响;实验2探讨在长时工作记忆中时间跨度大的转换条件下情景模型的更新进程。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信息随着跨度大小变化在不同的记忆阶段进行着不同的加工。在短时工作记忆中,时间跨度小的条件下,在实体移除指标上实体信息在时间转换后提取速度显著变慢,说明该条件下完成了情景模型的更新;时间跨度大的条件下,在实体移除指标上实体信息在转换之后提取速度无显著差异,说明该条件下情景模型不能得到完全的更新;而在长时工作记忆中,时间跨度大的条件下,在实体移除指标上实体信息在转换之后提取速度显著变慢了,说明完成了情景模型的更新。该结果表明,在短时工作记忆与长时工作记忆阶段进行着不同的更新加工,表现为时间情景模型更新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8.
以66名应届或往届大学生为被试,运用何小蕾(2004)修订的情绪智力量表和信息板技术探讨了决策时限、选项数量及情绪智力对职业决策过程中线索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1)决策时限和选项数量影响职业决策过程中各条线索的平均点击次数和平均加工时间,说明完成信息板任务过程中被试加工线索的策略会因为决策时限和选项数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2)情绪智力水平对职业决策中的信息搜索模式有显著影响,高情绪智力水平者倾向于采用基于选项的复杂搜索策略;(3)情绪智力的各维度对职业决策中信息加工的平均决策时间、搜索深度和搜索模式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管理情绪、表达情绪对决策时间和搜索深度均有显著影响,理解情绪对决策时间有显著影响,利用情绪对搜索深度和搜索模式有显著影响,而情绪发展对决策时间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期有研究发现,在工作记忆训练中给予一定策略指导会产生训练的迁移,但也有研究发现,工作记忆训练中的策略指导仅产生有限的迁移。这可能与不同策略的使用有关,如果在工作记忆训练前就已经获得并熟悉有关策略,在工作记忆训练过程中使用该策略就成为一种自动化加工,未产生足够的认知负荷,任务对认知资源的需求降低,降低个体的注意力,未能真正提高个体的工作记忆能力,仅产生了有限的迁移。今后的研究应该关注策略的使用对工作记忆训练迁移效应的神经机制,在特殊群体中验证该问题并建立影响工作记忆训练迁移效应的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20.
认知负荷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常欣  王沛 《心理科学》2005,28(5):1115-1119
在教学设计中,认知负荷理论有助于激励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使之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绩效。认知负荷理论主要依赖于以容量有限的工作记忆为核心的认知结构的支持。工作记忆包括相对独立的视觉、听觉信息加工单元,同时又与容量较大的长时记忆共同承担着对信息的贮存与理解。根据该理论,可以通过把多个信息单元编码成一个完整的认知图式,或通过自动化加工规则,或使用多媒介(多感觉通路)呈现形式等多种方法来设法规避工作记忆的有限性。此文总结了可通过样例学习增加适当的认知负荷的教育技巧,样例一精细化训练对于降低认知干扰及超负荷的影响,样例对学习者的认知负荷的影响,以认知负荷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原则,以及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研发的教学设计在各方面业已取得的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