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觉感觉记忆信息在模式识别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振玲  杨仲乐 《心理科学》2004,27(3):624-627
该研究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法进行了两项全部报告实验和两项抽样模式识别实验,考察视觉感觉记忆(visual sensorymemory,VSM)信息在模式识别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限定利用短时记忆(shor-term memory,STM)信息的抽样模式识别作业中,识别出的模式与转换到短时记忆的模式在数量上无显著性差别,而在短时记忆和感觉记忆信息都可能利用的识别作业中,虽然转换到短时记忆的模式数量并未增加,但识别出的模式比转换到短时记忆的模式数量增加了1倍(P<0.001)。这表明,未能转换到短时记忆的感觉记忆信息可被直接用于模式识别。  相似文献   

2.
对感觉记忆在相同范畴视觉搜索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三种字母卡片为刺激物,通过两种靶字母搜索实验,探讨了感觉记忆在相同范畴视觉搜索中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信息都可能利用时的搜索成绩,明显高于限用短时记忆信息时的搜索成绩。这表明,感觉记忆信息可以直接用于相同范畴的视觉搜索。  相似文献   

3.
视觉感觉记忆在字音选取作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四项实验探讨了视觉感觉记忆(VSM)在字音选取作业中的作用。实验材料为48个汉字。实验结果表明:当被试只能利用短时记忆(STM)中的信息进行选取作业时,能选取的汉字数与转换到STM中的汉字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当被试可以同时利用VSM和STM中的信息时,能选取的汉字数要显著多于转换到STM中的汉字数。这表明,人能根据字音特征从VSM信息中选取字符。  相似文献   

4.
金丽芬  刘昌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139-1145
从两个方面综述了高水平视觉表征中客体与位置的联系,即客体信息影响位置记忆和客体-位置捆绑。其中,客体信息影响一般的位置记忆及其偏向(如位置估计偏向于区域中央或偏向客体的功能部位)。而有关客体-位置捆绑,以往研究发现确实存在这种捆绑,它离不开背景客体的参与,并且背景客体间的空间关系影响它的形成。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客体信息影响位置记忆的其他证据及背景捆绑改变条件下客体-位置捆绑的存在与否,并探讨位置信息对客体记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注意瞬脱实验范式探讨了语义信息在数量表征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双任务方式中,字母辨认任务对大数(5及以上)的辨认产生干扰,但不影响小数(4及以下)的辨认绩效;(2)数量表征在视野上出现差异性,表现为在小数辨认时,左侧视野呈现绩效高于右侧;大数辨认正好相反,即右侧视野呈现高于左侧。结果表明,语义信息在表征小数和大数中的作用不同:小数的表征无需语言参与;而大数则更多地涉及语义信息,可能需语音回路中无声复述机制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DRM范式,考察了正确记忆与错误记忆中的感觉通道效应,以及干扰因素对正确记忆与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是正确记忆还是错误记忆,视觉呈现优于听觉呈现;(2)三种呈现通道下.对关键诱饵的错误记忆差异不显著;(3)干扰任务下的再认成绩比无干扰任务下的再认成绩好.结合实验结果,本文还就不同通道下错误记忆的加工机制问题以及正确记忆与错误记忆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区分了两类数学应用题:非视觉化题目与视觉化题目,采用数学测验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54名小学四、五、六年级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视觉空间表征。结果表明:图式表征在非视觉化题目与视觉化题目上都极大地促进了问题解决,图像表征妨碍非视觉化题目的解决但与视觉化题目的解决无关,并提出图式表征和图像表征在两类题目上有不同的含义。六年级学生的解题成绩及图式表征有显著的提高,但图像表征与年级因素无关。差生的图式表征能力很差,而在视觉化题目上使用图像表征显著地多于优生及中等生。在非视觉化题目的非视觉空间表征与图式表征之间的转换灵活性上,优生表现了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姚昭 《心理科学》2016,39(1):69-76
概念如何被表征是认知科学的热点问题,其中抽象概念如何表征是当前具身认知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与前期概念隐喻理论(强调意象图式)和知觉符号理论(强调情境内省信息)的观点不同,语义表征具身理论强调情绪经验信息在抽象概念表征和加工中的作用。具体而言,具体概念的表征主要来自感觉运动信息,而抽象概念的表征主要来自情绪经验信息和语言信息。研究证明,抽象概念的高情绪经验信息能够促进词汇的加工,且这一促进作用受词汇情绪效价的调节。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虑影响情绪经验信息发挥作用的因素,比如语言信息的丰富性、情绪唤醒或个体的情绪状态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三个实验,探讨不同时间进程下视觉和言语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实验1采用注意引导与注意探测任务同时呈现的范式,探讨不同记忆项与注意项时间间隔(SOA)条件下言语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结果发现,当SOA较短时言语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有引导效应,而SOA较长时未观察到引导效应;实验2、3采用注意引导任务与注意探测任务分离范式,分别探讨在不同SOA条件下言语和视觉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结果发现,不同SOA条件下言语和视觉工作记忆表征均能引导视觉注意。研究表明,不同实验范式对言语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有明显影响,视觉比言语工作记忆表征能在更广泛条件下引导视觉注意。  相似文献   

10.
视觉统计学习是指个体依据视觉刺激之间的转接概率来掌握统计规律的过程。本研究通过5个实验探讨了个体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视觉统计学习的加工机制。每个实验均包括熟悉(学习)和测试两个阶段:在熟悉阶段, 让被试观看名人面孔并完成重复图片探测的无关任务; 在测试阶段, 让被试进行二选一迫选任务。其中, 实验1和2分别考察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的视觉统计学习效果; 实验3分别考察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视觉进行统计学习的精确性; 实验4进一步考察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视觉统计学习的时间特征; 实验5验证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的视觉统计学习具有面孔特异性。结果表明:个体能同时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精确的视觉统计学习; 基于正立名人面孔的视觉统计学习效果显著高于基于倒置名人面孔的视觉统计学习效果; 虽然基于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的统计加工都具有一致的精确性, 但后者需要更多的加工时间。这提示: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的视觉统计学习具有面孔特异性, 个体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的视觉统计学习过程是分离的, 统计运算发生于面孔特征加工完成之后。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视觉表象任务信息的通达对表象加工眼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低通达条件下, 表象任务的眼动复制了知觉任务的眼动; 随着表象任务信息通达水平的提高, 眼动的注视点平均持续时间、平均眼跳距离和平均眼跳时间会发生规律性变化; 眼动控制与任务信息通达水平对表象眼动的影响存在不同的机制。实验结果佐证了眼动在视觉表象中起机能性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王瑞明  莫雷  伍丽梅  李利 《心理科学》2006,29(6):1320-1323
探讨空间信息对语义相关判断的影响。实验材料是具有内在纵向空间关系的词对,纵向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顺序与指代物的空间位置次序一致或不一致,要求被试对词对进行语义相关判断。综合2个实验的结果表明,语义相关判断任务中被试会自动激活指代物的空间信息,并且其对空间信息的表征是知觉符号表征,而非表象表征。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知觉符号理论。  相似文献   

14.
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视觉搜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记忆任务与视觉搜索任务相结合的范式,以二维对称图形为材料,探讨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视觉搜索的影响。结果发现:(1)不同视觉工作记忆内容条件下的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无效信息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有效信息条件下的反应时。(2)不同搜索序列条件下反应时差异显著,复杂序列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简单序列条件。结果表明,视觉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内容影响视觉搜索效率,其变化趋势不受序列大小的影响,结果支持偏向竞争模型。  相似文献   

15.
张豹  黄赛  祁禄 《心理学报》2013,45(2):139-148
工作记忆表征能否引导视觉注意选择?目前实验结果尚不一致。有研究者认为能否观察到注意引导效应取决于视觉搜索类型。研究采用工作记忆任务与视觉搜索任务相结合的双任务范式, 结合眼动追踪技术, 对不同视觉搜索类型下的注意引导效应进行验证。实验1结果发现, 不管视觉搜索任务的靶子是否变化, 在早期的眼动指标上都发现了显著的注意引导效应, 但注意引导效应在靶子固定的视觉搜索任务下表现得更强。实验2在平衡两种视觉搜索任务中的工作记忆负载后发现, 两种视觉搜索任务下都出现了显著的注意引导效应, 但没有发现实验1中所出现的任务间差异。实验结果否定了视觉搜索类型对注意引导效应的决定性影响, 同时也提示工作记忆负载可能在注意引导效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Perception of a briefly presented target is impaired when a sparse surrounding mask (e.g., four-dot) persists after target offset compared to when the target and mask offset together (i.e., object substitution masking [OSM]).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ported a mask preview effect in which OSM is largely attenuated by prior presentation of the mask. Here, we investigated how breaking object continuity of the previewed mask affects the mask preview effect. Introducing an abrupt surface color change of the previewed mask at target onset disrupted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mask preview, that is, OSM was reinstated (Experiment 1). The masking induced by mask color change exhibited the same two characteristics as conventional OSM: target location specificity and non-necessity of voluntary attention to the mask (Experiment 2).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sudden change in surface color breaks object continuity of the previewed mask and causes the mask to be represented as a new one, which triggers OSM anew.  相似文献   

17.
刘志英  库逸轩 《心理学报》2017,(10):1247-1255
工作记忆的容量十分有限,需要选择性地抑制与目标无关信息的干扰,工作记忆容量高的个体,其抑制干扰的能力也更强。本研究采用带有不同形状干扰刺激的色块颜色回忆任务考察干扰对工作记忆容量和表征精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负荷超出工作记忆容量范围时,干扰减少了记忆所能表征客体的个数;当负荷在工作记忆容量范围内时,干扰降低了记忆中表征客体的精度。更进一步,研究采用独立的知觉任务来测量知觉表征的精度,并探讨作为信息加工的初始阶段的知觉表征如何影响工作记忆加工过程中抑制干扰的能力。将实验中收集的48名有效被试按照知觉表征精度的高低平均分为两组,结果发现上述干扰效应主要表现在知觉表征精度较低的组中,并且该组中知觉表征精度越高的个体,其工作记忆抑制干扰的能力也越强。本研究为实践中通过知觉训练来提升工作记忆的抑制干扰能力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