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多目标追踪(MOT)与点探测刺激觉察任务相结合的实验范式,分别通过改变运动与静止非目标数量,考察追踪难度变化对不同类型非目标选择性抑制的影响。实验一通过改变运动非目标数量为4、5、6,发现当运动非目标数量为6时,追踪难度显著增加,静止非目标上的抑制量也显著增加,而运动非目标上的抑制量则不随追踪难度的变化而变化;实验二改变静止非目标数量为4、5、6,同样发现当静止非目标数量为6时,追踪难度显著增加,静止非目标上的抑制量也显著增加,而运动非目标上的抑制量仍不随追踪难度的变化而变化,且当静止非目标数量为6时,静止非目标上的抑制量显著大于运动非目标,出现了反转现象,其原因可能是视野范围内总的对象数量超出了视觉索引容量,被试改变了对静止与运动非目标的抑制策略。综合实验结果表明,静止非目标上的抑制程度随追踪难度的提高而增加;而运动非目标上的抑制程度对追踪难度的变化不敏感,在不同难度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以数字和字母为实验材料, 考察了多身份追踪任务中目标与非目标的身份特征范畴性差异对目标追踪与身份识别的影响, 并探讨了其可能的认知加工机制。实验1A让被试追踪5个目标, 并操作目标与非目标的身份特征从无差异(目标与非目标为相同的数字)、范畴内差异(目标与非目标为各不相同的数字)到范畴间差异(目标为各不相同的数字, 非目标为各不相同的字母)变化, 发现随着目标与非目标差异水平的提高, 追踪正确率也显著提高。实验1B通过变化追踪目标数量为4和5操作追踪负荷, 发现中等负荷条件下(目标数量为5)实验结果与实验1A相同, 即目标与非目标身份特征的范畴内差异和范畴间差异均可促进追踪表现。实验2考察了目标与非目标身份特征的范畴间差异水平对追踪表现与身份识别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范畴间差异水平的提高, 被试的追踪表现与身份识别表现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但身份识别表现低于追踪表现。对可能解释以上现象的工作记忆理论、分组理论以及多身份追踪模型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中低功能自闭症儿童在动态条件下的多目标注意加工特点,研究采用多目标追踪实验范式,具体追踪任务采用多目标随机运动和碰撞反弹算法。实验设计为两因素混合设计,组间变量为年龄和性别匹配的中低功能自闭症和正常儿童组,组内变量为追踪目标数量(分别为1、2、3、4个目标),因变量为被试在多目标追踪任务中的追踪正确率和追踪容量。结果发现:(1)中低功能自闭症儿童在目标数量为1到目标数量为4时的正确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且标准差变异较大,中低功能自闭症儿童的多目标的持续追踪能力和稳定性存在一定的缺陷;(2)当目标数量为1时,正常组儿童与中低功能自闭症儿童的追踪容量差异不显著;目标为2、3、4时,两组追踪容量差异均显著。不同目标数量情况下中低功能自闭症儿童平均的注意容量为0.83~1.24个(平均容量约为1个)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的0.95~3.72个(最大容量接近4个)。中低功能自闭症儿童在多目标追踪上表现为单焦点注意加工的特点,存在一定程度的注意转移缺陷。  相似文献   

4.
采用2个2 × 2×6三因素混合设计实验,以图形和数字为实验材料,探讨能反应个体能力水平差异的场认知方式对心理旋转的影响.两个实验结果均表明(1)场认知方式的主效应显著,场独立性的被试比场依存性的被试反应时短,且正确率高;两类被试的反应时、正确率曲线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2)图形和数字的心理旋转反应时呈倒"V"形状,反应时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而增加,180°时反应时最长,以180°为界,曲线两侧的变化趋势对称;(3)正确率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而降低,呈现"V"状,180°时正确率最低,曲线两侧的变化趋势对称.  相似文献   

5.
视觉搜索中多目标追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视觉信息的选择加工过程中 ,只有很少信息能够通过注意系统得到进一步的认知加工 ,其中视觉搜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动态视觉信息注意追踪的研究 ,采用 3× 2× 2的实验设计 ,从如下三方面对注意追踪的规律进行了探讨 :(1)分心物数量 (1,5和 9)的变化对多目标注意追踪的影响 ;(2 )目标的显著性 (特征变化和特征不变 )对多目标注意追踪的影响 ;(3)目标运动形式 (目标随机运动和目标运动形式不变 )对多目标注意追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分心物数量的增加对目标的注意识别没有抑制作用 ;(2 )特征变化目标的注意识别速度显著高于特征不变的目标 ;(3)运动形式不变的目标较运动形式变化目标的注意识别速度快。  相似文献   

6.
7岁超常和常态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枝玲  施建农  恽梅  方平 《心理学报》2003,35(4):527-534
该研究以超常和常态儿童各25名(平均年龄分别为6岁10个月和6岁11个月)为被试,以选择反应、图形匹配、心理旋转、和抽象匹配为基本认知任务,对超常和常态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作了比较研究。研究者对被试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作了分析。结果表明:(1)超常儿童基本信息加工能力显著优于普通儿童,具体表现在反应时更短,或正确率更高。(2)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信息、加工的差异与任务难度有关,在选择反应和图形匹配任务中,超常儿童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常态儿童。而且,在图形匹配任务中,任务难度越大,差异越显著。而在心里旋转和抽象匹配任务中,超常儿童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常态儿童。(3)任务的难度无论对超常组被试还是常态组被试的反应时及反应正确率都有影响,但影响方式不太一样。在反应时上,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两组被试的反应时都明显延长;但在正确率上,则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常态组被试的正确率降低,而超常组被试的正确率基本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即任务难度问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多目标追踪任务中不同运动方式非目标的抑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民  刘冰  鲁学明 《心理学报》2009,41(10):922-931
采用多目标追踪范式结合点探测技术的方法, 考察视觉系统对不同运动方式(静止和规则运动)非目标的抑制机制。实验一将部分非目标设置为静止, 考察静止非目标的抑制机制; 实验二将部分非目标设置为规则运动, 以提高任务难度, 考察规则运动非目标的抑制机制。结果发现: (1) 实验一中静止非目标受到抑制, 抑制量与运动非目标没有差异; (2) 实验二中规则运动非目标受到抑制, 抑制量显著小于随机运动非目标; (3)综合两实验发现, 随着任务难度的提高, 只有随机运动非目标的抑制量显著增加, 而静止非目标与规则运动非目标的抑制量差异不显著。最后, 就视觉系统对不同运动方式非目标的抑制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研究发现在多目标追踪任务中,即使视野中的所有物体同时消失长达几百毫秒,被试也能成功地完成追踪任务。Horowitz等(2006)认为这种能力主要是依靠把刺激消失时的目标信息保存在一种离线存储(off-line memory)记忆当中。这样,当刺激再现时,被试就可以把当前画面与存储的内容进行比较来区分目标和非目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目标位置、运动轨迹等信息在目标复原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 目标再现位置与消失位置相同时,被试的成绩最好,这说明在目标复原过程中利用了基于位置匹配的策略。(2)当目标再现位置与其消失前的运动方向一致或位于其消失前的运动轨迹上时,成绩较对照条件(目标再现于运动轨迹的法线方向)要好,这说明被试能够利用目标运动的轨迹和方向等信息。(3)当追踪的目标数量增加时,目标运动轨迹和方向等信息在复原过程中的相对作用下降,且被试只能利用1~2个目标的轨迹和运动方向信息  相似文献   

9.
魏柳青  张学民 《心理科学》2013,36(6):1355-1362
有关多目标追踪的研究多采用目标闪烁数次或目标周围出现方框等视觉方式对目标进行标记。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2个实验比较了不同目标数量下视觉平行标记、视觉序列标记、听觉序列标记(视听跨通道标记)和视听双通道序列标记4种目标标记方式对多目标追踪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目标追踪任务中,线索阶段目标的视觉标记比视听跨通道标记更有效,且不受目标的序列标记或平行标记的影响,而视觉和听觉编码结合(视听双通道标记)可以促进任务难度较高时的追踪表现。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4岁~5岁儿童认知能力测验为例,在IRT框架下探讨了如何进行追踪数据的测量不变性分析。分析模型采用项目间多维项目反应理论模型(between-item MIRT model)和项目内(within-item MIRT model)多维two-tier model,被试为来自全国的882名48个月的儿童,工具为自编4岁~5岁儿童认知能力测验。经测验水平 分析和项目水平分析,结果表明:(1)本文对追踪数据的测量不变性分析方法合理有效; (2)该测验在两个时间点上满足部分测量不变性要求,测验的潜在结构稳定; (3)“方位题”的区分度和难度参数都发生变化,另有4题难度参数出现浮动; (4)儿童在4岁~5岁期间认知能力总体呈快速发展趋势,能力增长显著。  相似文献   

11.
韩玉昌  张健  杨文兵 《心理科学》2014,37(3):549-554
采用ERP方法,考察了不同认知风格被试在决策过程中的框架效应。分析的脑电成分为N200和P300成分。结果发现:场依存者的反应时显著高于场独立者;场依存者诱发的N200和P300平均波幅均显著低于场独立者;大脑右半球的N200和P300平均波幅均显著高于左半球。这些结果表明,场独立者在决策过程中更具有理性,基本不受决策问题表述方式的影响,且该决策过程主要发生在大脑的右半球。  相似文献   

12.
Xu J  Si JW  Zhang W 《Psychological reports》2011,108(3):825-842
Field-dependent/independent groups' numerical estimation was assessed with respect to different distractors. Participants were 81 college students with field-dependent or field-independent cognitive styles. Cognitive style had a significant main effect on reaction without distractors. When the number of distractors was double the number of targets, the estimation accuracy of the field-dependent and field-independent groups differed. Under this double-distractors condition, both the field-dependent and field-independent participants used logarithmic representation more than linear representation in their numerical estimations, but no significant between-group differences were found.  相似文献   

13.
外显、内隐记忆中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社会定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  李寿欣 《心理科学》2006,29(5):1111-1115
以中文双字词为实验材料,分别从两个层面探讨场依存个体与场独立个体对社会词或非社会词的记忆有无偏向。实验一采用双任务,分散注意学习条件,实验二引入加工分离程序(PDP)。研究结果表明:(1)在双任务分散注意学习条件下,场依存个体对非目标社会词存在记忆偏向。(2)在内隐记忆成绩上,场依存个体对社会词存在记忆偏向,场独立个体对非社会词存在记忆偏向。  相似文献   

14.
个体认知方式与材料复杂性对视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寿欣  周颖萍 《心理学报》2006,38(4):523-531
采用计算机呈现的Corsi积木点击任务,探讨了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对材料的路径、结构和数量复杂性不同的视空间工作记忆的广度。研究结果表明:(1)场独立性认知方式是影响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的一个重要的个别差异变量,在路径复杂或呈现的材料结构随机的条件下,场独立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明显高于场依存者;(2)材料呈现的路径、数量是影响视空间记忆广度的重要因素,在路径简单或数量少的情况下被试的视空间记忆广度要明显得高  相似文献   

15.
场依存—独立认知方式干扰抑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镶嵌图形测验筛选出28名被试完成Stroop干扰任务,探讨场依存—独立认知方式的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对无关信息干扰抑制机制的特点和差异。结果表明:(1)场独立者在认知加工中具有较场依存者更强的对无关信息干扰的抑制效能。(2)在Stroop任务中,对字色也存在自动化加工,只是自动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Multiple object tracking (MOT) requires visually attending to dynamically moving targets and distractors. This cognitive ability is based on perceptual-attentional processes that are also involved in goal-directed movements. This study aime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MOT affects the motor performance of aiming movements. Therefore, the participants performed pointing movements using their fingers or a computer mouse that controlled the movements of a cursor directed at the targets in the MOT task. The precision of the pointing movements was measured, and it was predicted that a higher number of targets and distractors in the MOT task would result in a lower pointing precision.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is hypothesis, indicating that MOT might influence the performance of motor actions. The potential factors underlying this influen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Field-independent individuals, compared with field-dependent individuals, have higher sports potential and advantages in sport-related settings. Little research, however,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 association of field dependence-independence and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activity. The study examined this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physical activities in and beyond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The Group Embedded Figures Test distinguished 40 field-dependent from 40 field-independent participants. Activity logs during one semester showed that field-independent participant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physically active and their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s were more sport-related than those of field-dependent participants.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电影诱发被试的情绪,利用两个实验探讨了情绪和认知方式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一采用选择任务,实验二采用估计任务,研究发现:(1)愉快情绪状态下的被试建议采纳程度高于愤怒的被试,场依存型被试建议采纳程度高于场独立型被试,女性比起男性更易采纳他人建议;(2)在估计任务中,无论场依存者还是场独立者,在愤怒状态下建议采纳程度无显著差异,且均低于愉快状态下。  相似文献   

19.
We examined the role of visual attention in the multiple object tracking (MOT) task by measuring the amplitude of the N1 component of the event-related potential to probe flashes presented on targets, distractors, or empty background areas. We found evidence that visual attention enhances targets and suppresses distractors (Experiments 1 and 3). However, we also found that when tracking load was light (two targets and two distractors), accurate tracking could be carried out without any apparent contribution from the visual attention system (Experiment 2).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ttentional selection during MOT is flexibly determined by task demands, as well as tracking load, and that visual attention may not always be necessary for accurate tracking.  相似文献   

20.
通过眼动记录和部分场景再认两种方法,探讨了虚拟建筑物对称场景中物体朝向统一、凸显两种条件对内在参照系建立的影响。结果发现:(1)场景中均为有朝向建筑物且朝向统一时,被试选择物体朝向与对称轴建立内在参照系的可能性没有差异;(2)场景中只有一个有朝向建筑物,其余均为无朝向物体时,即朝向凸显条件下,被试倾向于选择对称轴来建立内在参照系。物体朝向对内在参照系建立的影响作用具有局限性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