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可塑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瑞芳  彭聃龄 《心理科学》2005,28(2):409-411
本文简要总结了脑可塑性实验研究的三个方面:(1)脑损伤的研究,(2)学习和训练的脑可塑研究,(3)双语习得的研究。目前研究脑可塑的一个重要方向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考察认知成分的获得与大脑皮层活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说明大脑的成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的结构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塑性。  相似文献   

2.
内隐学习在第二语言语音学习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旻泓  刘爱伦 《心理科学》2006,29(3):631-634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用符合德语读音规则的人造无意义单词(含4~5个音素)为刺激材料,采用强分离程序———匹配和编辑,并增设时间变量,比较了在先匹配后编辑,先编辑后匹配,只匹配,只编辑4种不同内隐、外显学习方式下被试对语音规则的掌握。结果表明,语音学习中存在内隐学习的优势效应,内隐与外显结合的学习方式最好。此外,实验证实了语音的内隐学习也存在长时效应。  相似文献   

3.
周加仙  董奇 《心理科学》2008,31(1):152-155
脑可塑性是指脑在外界环境和经验的作用下不断塑造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本文阐述了神经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学习影响动物脑与人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学习与经验可以改变脑皮层的厚度与树突的结构,增加树突棘的数量,修饰其形状,对脑的功能代表区产生影响.学习与脑可塑性的多层面研究为理解学习的本质规律以及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反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反馈指针对学习者的言语行为给予学习者的评价性信息。该文阐释了反馈的概念、类型以及反馈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角色,并从反馈的时机与对象、对学习者注意力的引导、学习者认知资源的限制、情感支持等方面分析了有效反馈的特征,最后对反馈研究对我国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的意义及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脑功能可塑性与灾后心理功能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神经系统具有惊人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可以终生保留。大脑不仅可因个体的经验与行为而改变,也可因内在思维、放松和注意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如汶川地震这样的大型自然灾害,因其突发性和巨变性,可使身临其境的人大脑功能状态在瞬间就发生持久的改变,从而表现为认知、情感等心理功能的改变。反过来,利用有关神经可塑性的认识,同样可使受损的大脑得以修复,使发育障碍的个体增强功能,亦可使由各种内外因素导致的心灵扭曲重新舒展开来。利用放松、修复、重建的3R脑功能重塑技术,可望解决包括地震灾后心理健康重建在内的各种神经和心理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国外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二语言的学习问题是当今语言学家、心理学家非常关注的问题。该选取近二三十年来,对第二语言学习影响较大的几种认知理论模型,如中介语理论、监控理论、ACT*模型、信息加工模型和平行分布加工模型作出简要介绍和评述,并归纳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些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7.
李恒  曹宇 《心理学报》2016,(4):343-351
采用同形异义词干扰任务考察第二语言水平对英语–汉语单通道双语者和英语–美国手语双通道双语者语言抑制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水平英语–汉语单通道双语者的语言抑制能力较强,但低水平英语–汉语单通道双语者与英语单语者的语言抑制能力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少量的双语经验不足以导致双语认知优势;(2)不同水平的英语–美国手语双通道双语者的语言抑制能力差异不显著。所以如此,与英语–美国手语双通道双语者不存在口语和手语的双语表征加工竞争有关。整个研究表明,双语认知优势效应与双语者的二语水平以及通道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8.
第二语言的学习问题是当今语言学家、心理学家非常关注的问题。该文选取近二三十年来,对第二语言学习影响较大的几种认知理论模型,如中介语理论、监控理论、ACT*模型、信息加工模型和平行分布加工模型作出简要介绍和评述,并归纳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些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9.
音乐和语言的关系研究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来自行为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证据进一步表明,音乐经验能够跨领域迁移至第二语言的习得,表现为音乐经验在理解、产生及学习三个方面促进第二语言加工,并且这种迁移效应的内在机制是通过促进音乐和语言的共同声学线索加工以及个体一般认知加工能力两种途径来实现的。在此基础之上,未来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深入细致的探索,澄清音乐经验和音乐天赋对二语加工的影响,比较音乐经验影响母语加工和二语加工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0.
重述: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反馈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述(Recasts)指对学习者所说出的语句进行的重新表述,这种重新表述在保留原语句大意的同时更正了其中一处或多处错误,是语言学习中的一种内隐反馈方式.本文主要介绍了重述的含义、性质、理论背景及其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有效性方面的研究.研究发现,重述的有效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重述中更正的错误较少、重述较短、提供重述的同时通过辅助线索强调其中的更正性信息时,学习者更易于从重述中受益;同时,重述的效果还受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发展水平、错误的类型以及社会性因素等的制约.最后,本文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及该方面研究对于我国外语学习研究与教学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虽然许多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在语言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性别差异是否影响第二语言的水平和学习能力尚存在争议,相关研究较少。Stroop范式是语言研究的经典方法,它利用颜色信息和语义信息的相互干扰推论被试心理词典的表征结构。本研究利用此范式探讨不同性别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言语表征上的差异。结果显示被试性别与文字材料、性别与刺激类型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表明不同性别被试在第二语言表征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统计学习是提取环境输入潜在规则的一种认知机制,其与语言的关联已得到证实。双语认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统计学习与双语认知的关系如何?文章先介绍统计学习认知机制及其与语言的关系,然后从“统计学习能力可否预测二语学习表现”、“统计学习训练能否促进二语学习”和“双语经验能否提高统计学习能力”三个维度述评相关文献,并指出未来可从输入特征、个体差异和神经科学角度进一步探讨统计学习与双语认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双语脑的研究:不同的语言是否有不同的皮层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对“不同语言是否有不同的大脑皮层机制?”这个问题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一系列的神经心理学和脑成像研究表明,语言获得的时问、流利程度、获得方式等都可能成为影响语言的皮层机制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短期人工训练的范式,选取没有任何朝鲜语经验的二年级儿童、五年级儿童和大学生为被试,以一对朝鲜语语音为材料,探讨非母语语音学习的年龄效应。被试分别在学习前和每天学习后完成语音分辨测查。结果发现:(1)汉语被试辨别朝鲜语紧音/k*/和松音/k/时存在困难;(2)在学习前,大学生的语音辨别正确率最高,五年级儿童次之,二年级儿童最低;(3)学习后,二年级儿童辨别成绩的提高量高于五年级儿童和大学生。该结果支持了学习非母语语音的年龄越小,学习效果越好、学习速度更快的假设。  相似文献   

15.
Auditory-Processing Malleability: Focus on Language and Musi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STRACT— Auditory processing forms the basis of humans' ability to engage in complex behaviors such as understanding spoken language or playing a musical instrument. Auditory processing is not a rigid, encapsulated process; rather, it interacts intimately with other neural systems and is affected by experienc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and active training. Auditory processing is related to language and cognitive function, and impaired auditory processing negative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many people. Recent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malleability of the auditory system may be us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ensory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and to enhance human well-being.  相似文献   

16.
语言经验对脑功能和结构发展有重要的塑造作用。然而, 目前的相关证据主要来自对脑损伤导致的失语症病人的语言康复、第二语言学习以及针对成人读者进行的语言训练等方面的研究。幼儿时期的早期语言经验对脑结构与功能发展的影响更加重要, 但直接的研究证据却相当缺乏。本文提出一个研究设想, 拟综合使用多种脑成像技术, 系统探讨有早期手语经验和无早期手语经验的聋人个体在脑皮层语言功能的组织及脑结构发育的差异, 包括语言任务中大脑语言区的激活模式, 静息状态下脑功能联结的默认网络特征, 脑皮层灰质密度, 以及神经纤维束发育状况等, 揭示早期语言经验对大脑功能和结构发育的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往研究发现,球类运动员视知觉脑区的结构不同于非运动员,但这些脑区结构的差异是训练经历引起还是天生结构不同所导致的,尚未可知。本研究拟采用纵向设计,以处于成年早期的成人非运动员为被试(23~27岁),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参加12周的羽毛球运动训练,对照组在此期间不进行任何有规律的运动训练,采集干预实验前后所有被试的结构像和弥散张量成像数据。结果发现,实验组训练后左下枕叶、颞中回、颞下回灰质体积增加,双侧内囊后肢、上放射冠各向异性分数(FA)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 FA增加的原因是径向扩散系数(RD)下降。提示羽毛球运动可增加成人与视运动知觉有关脑区的灰质容量,增加纤维束的髓鞘厚度。  相似文献   

18.
Sundara M  Polka L 《Cognition》2008,106(1):234-258
The curr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timing and natur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of bilinguals. For this purpose, we compared discrimination of Canadian French and Canadian English coronal stops by simultaneous bilingual, monolingual and advanced early L2 learners of French and English. French /d/ is phonetically described as dental whereas English /d/ is described as alveolar. Using a categorial AXB task, the performance of all four groups was compared to chance and to the performance of native Hindi listeners. Hindi listeners performed well above chance in discriminating French and English /d/-initial syllables. The discrimination performance of advanced early L2 learners, but not simultaneous bilinguals, was consistent with one merged category for coronal stops in the two languages. The data provide evidence for interaction in L2 learners as well as simultaneous bilinguals; however, the nature of the interaction is different in the two groups.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Kornell, Hays, and Bjork ([2009]. Unsuccessful retrieval attempts enhance subsequent learn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35, 989–998) showed that incorrect guesses do not necessarily harm and might even improve the retention of information on a subsequent test. We sought to replicate the finding using educationally relevant stimuli. In two experiments, our participants either translated sentences in a foreign language receiving immediate feedback (errorful condition), or copied and studied the correct translation (errorless condition). After this training phase, a final test with the same sentences showed that translating sentences wrongly during training did not lower the accuracy of the errorful as compared to the errorless condition. Overall there was evidence that errorful training produced superior learning of the meaning and grammar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sentences.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idea that search processes activate a greater network of related knowledge in the errorful than in the errorless condition.  相似文献   

20.
统计学习能力作为快速习得环境中信息规则的先决条件之一,有助于个体以较小的消耗代价适应环境。音乐训练作为一种由多个感官共同参与的强化活动,被广泛认为是有助于提升认知能力的有效手段。随着统计学习在音乐适应中核心地位的确认以及音乐训练效应的反复验证,近年来,陆续有研究在行为表现和脑机制上证实了音乐训练能够增强个体对输入信息中统计规则的敏感性、促进听觉统计学习能力的提升。然而,关于音乐训练能否促进视觉等其他模态的统计学习能力,目前还存在不一致的结果。未来研究还应对跨模态统计学习能力的音乐训练促进效应做进一步探索;也可选用新手被试进行音乐训练干预,以明确音乐训练与各模态统计学习能力增强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