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空间巡航中常采用路径整合进行位置追踪及方向更新,本研究利用返回起点任务,通过对虚拟场景中不同信息类型的设置,探讨地标、纹理、双线索(地标+纹理)及纯色条件下路径整合效率的差异。结果发现,除角度误差外,双线索条件下路径整合效率显著较高,其次是地标条件,纹理条件次之,纯色条件下表现最差。结果表明,不同信息类型下路径整合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双视觉信息较单一视觉信息条件下的整合效率更优。  相似文献   

2.
路径整合指通过自身运动信息对自身位置进行更新的过程。本研究使用头盔式虚拟现实系统和分段式迷宫, 在两个实验中检验在同样布局的外出路径上重复地进行路径完成任务是否会改善被试的反应表现。实验1中的外出路径具有相对较简单的空间布局, 实验结果表明, 男性和女性被试均在反应时、位置误差、角度误差上表现出了学习效应, 即第二次在同样空间布局的外出路径上进行路径完成任务时的表现比第一次有了显著的改善。实验2中的外出路径具有更复杂多样化的空间布局, 而实验结果表明, 男性和女性被试均在反应时和比例位置误差上表现出了学习效应, 但是路径更复杂时要求更多次数的重复才可以提高路径整合成绩。这些研究结果为路径整合能力训练的可行性提供了初步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为威  黄建平  宛小昂 《心理学报》2019,51(11):1219-1228
人们通过整合自身运动信息进行的空间巡航称为路径整合。本研究采用头盔式虚拟现实和分段式虚拟迷宫, 探究个体的预期如何影响其路径整合的准确性。任务要求被试从包含4个或8个路段的外出路径的起点出发, 行经所有路段后到达外出路径的终点, 再从终点直接返回起点。三组被试在实验前接受不同的指导语, 并因此对正确返航距离产生不同的预期。实验结果表明, 个体返回起点的行为反应受到外出路径特点的影响, 而且反应的准确性在实际情形违背预期时比符合预期时更低。这样的研究结果表明, 预期作为一种非感知觉因素而影响人们进行路径整合, 体现了人类路径整合的高度适应性和策略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眼动记录和部分场景再认两种方法,探讨了虚拟建筑物对称场景中物体朝向统一、凸显两种条件对内在参照系建立的影响。结果发现:(1)场景中均为有朝向建筑物且朝向统一时,被试选择物体朝向与对称轴建立内在参照系的可能性没有差异;(2)场景中只有一个有朝向建筑物,其余均为无朝向物体时,即朝向凸显条件下,被试倾向于选择对称轴来建立内在参照系。物体朝向对内在参照系建立的影响作用具有局限性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头盔式虚拟现实与返回起点或路标的路径完成任务, 通过指导语来调控被试对于返回位置的预知, 检验目标预知对人类路径整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对于返回起点这一目标的预知可以使被试有效地忽略由于路标出现或路标数量增加而导致的干扰, 而对于返回路标这一目标的预知程度越高, 可以促使被试做出更准确的反应。这样的结果体现了目标预知作为一种非感知觉因素对于人类路径整合的影响, 也体现了人类路径整合的策略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7,(2):130-135
移动互联正在改变人们交往的方式,重塑我们的社会结构。面对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的趋势,虚拟民族志应该改变线上线下的二元理论模型,把场景作为新的社会研究的起点,以动态的观察视角来认识新的交往空间中的社会实践,通过整体性的感知和共情化的理解,来把握浸润在社群文化中的社会意义,探索虚拟民族志更有价值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路径整合是指巡航者对与自身运动有关的信息进行整合来完成巡航任务的过程。这些与自身运动有关的信息可以是内源性的,如前庭感觉、本体感觉、动作指令的信息;也可以是外源性的,如视觉流。路径整合在许多物种中存在。人类路径整合的行为实验表明,以自我为参照系的空间表征和以环境为参照系的空间表征都有可能支持路径整合。神经科学的研究则表明,海马、内嗅皮层等内侧颞叶区域和以楔前叶等顶叶区域都与人类路径整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林晓欣  邢强 《心理科学》2021,(2):266-273
研究旨在探究更精确的视觉项目表征能否消除延迟反馈对信息整合学习的损害。实验采用2(视觉项目表征精确性:精确/非精确)×2(反馈延迟:即时反馈/延迟反馈)组间设计,结果发现无论有无延迟反馈,精确的项目表征条件下类别学习成绩都显著高于非精确条件,精确性与反馈延迟存在交互作用。采用状态痕迹分析进一步证明精确性显著影响信息整合类别学习的稳定性。在反馈延迟条件下,精确的视觉项目表征能提高信息整合类别学习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重复的画面布局能够促进观察者对目标项的搜索 (情境提示效应)。本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分别在视觉搜索任务的学习阶段 (实验2a) 和测验阶段 (实验2b) 加入空间工作记忆任务, 并与单任务基线 (实验1)进行比较, 考察空间工作记忆负载对真实场景搜索中情境线索学习和情境提示效应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 空间负载会增大学习阶段的情境提示效应量, 同时削弱测验阶段的情境提示效应量, 而不影响情境线索的外显提取。由此可见, 真实场景中情境线索的学习和提示效应的表达均会受到有限的工作记忆资源的影响, 但情境线索提取的外显性不变。  相似文献   

10.
年龄与路径知识习得的关系是空间与认知老化两大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老年人在面对不同的路径学习环境时呈现出不同的认知老化表现。以往与年龄相关的路径知识习得能力变化的研究, 主要支持了认知老化衰退理论。然而近来发现随着年龄增长, 老年人保留了一种空间认知补偿能力。由此, 在对前人文献进行回顾和反思的基础上, 整合路径知识习得的认知老化表现及机制以探究缓解空间认知老化可能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Three experiments investigated whether spatial information acquired from vision and language is maintained in distinct spatial representa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input modality. Participants studied a visual and a verbal layout of objects at different times from either the same (Experiments 1 and 2) or different learning perspectives (Experiment 3) and then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pointing judgments involving objects from the same or different layouts. Results from Experiments 1 and 2 indicated that participants pointed equally fast on within- and between-layout trials; coupled with verbal reports from participants,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y integrated all locations in a single spatial representation during encoding. However, when learning took plac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 Experiment 3, participants were faster to respond to within- than between-layout trials and indicated that they kept separate representations during learning.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those from similar studies that involved layouts learned from perception only.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探讨典型空间关系客体对中单个客体的视觉工作记忆,考察空间位置关系的解码特征和主动客体记忆优势。结果发现:(1)当客体以符合空间位置关系方式呈现时,记忆更准确;(2)符合空间位置关系条件下单个客体提取反应时更长,上方客体反应时更短,记忆更准确;(3)兼具空间位置关系与动作关系客体对中的主动客体记忆正确率更高。结果表明,现实场景客体空间分组中单个客体提取时存在解码现象和顺序效应,对现实中的上方与主动客体存在加工偏好。  相似文献   

13.
张亮  孙向红  张侃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133-1138
自然环境中人类情绪信息的交流是依靠多个感觉通道实现的,多通道整合是情绪加工的基础。近年来的行为学、电生理学与神经成像的研究表明,情绪信息的加工具有跨通道自动整合的特点,它发生在认知加工的早期阶段,与颞上回、颞中回、海马旁回和丘脑等脑区密切相关。不同情绪的整合既有共同的神经基础,又有各自独特的加工区域。情绪信息的整合机制还可能与加工类型及注意资源有关。在未来研究中,实验的标准化、动态化、自然化有助于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研究间的可比性,而对特殊群体的研究,以及综合研究情绪加工与注意等其他认知过程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多通道整合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4.
习惯的空间术语对空间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Levinson开创的旋转观察者的实验范式,考察了习惯的空间术语对非语言空间认知的影响。被试是南方和北方的大学生。结果表明,南方大学生和北方大学生在非语言的空间操作任务上所使用的参考框架存在显著差异,南方大学生更多地使用以观察者为中心的相对参考框架(前、后、左、右),北方大学生更多地使用以太阳升落和地球磁场为参照的绝对参考框架(东、西、南、北)。这种参考框架使用上的差异与他们习惯的空间术语一致。上述结果表明习惯的空间术语对非语言空间认知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语义启动数字匹配任务及其变式, 探讨在中文背景下“和效应”和语义系统的类比一致性及其产生机制。结果发现, 中国学生对“和”目标数字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对中性目标数字, 表明“和效应”是人类的一种强烈的认知倾向; 人类通过类比映射方式整合数学知识和语义知识; 影响语义加工的因素同样影响数学认知。研究还发现, 被试对中性目标数字的抑制难度受语义匹配任务性质的影响, 在完成类别不一致的探测词匹配任务时, 拒绝中性目标数字的反应时显著长, “和效应”消失, 表明“和效应”不仅源自于对“和”目标数字的激活, 也源自于对中性目标数字的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