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抑郁症情绪失调的研究主要关注策略的选择和应用,但是对于情绪调节目标是否异常及其背后的电生理基础尚不清楚。情景选择是成熟的情绪反应产生之前运用的一种调节策略,可以反映情绪调节目标。本研究要求抑郁倾向被试与控制组被试观看并选择快乐、中性和悲伤场景图片,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RP)和主观情绪偏好。结果发现,抑郁倾向组悲伤图片的LPP波幅显著小于健康控制组,并更多地选择再次观看悲伤图片。此外,抑郁倾向组对于悲伤情绪的偏好显著增加,对快乐情绪的偏好则显著降低。结果提示抑郁倾向个体对快乐刺激的趋近动机和对悲伤刺激的回避动机都降低,从而使得抑郁倾向被试的情绪调节目标为更多地体验到悲伤。 相似文献
2.
工作记忆刷新是执行功能的重要成分之一。以往研究结合n-back任务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技术探究刷新能力,发现tDCS技术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强刷新训练效果并引起大脑神经元相关活动的变化,其增强效果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且能够迁移到其他认知任务之中。但tDCS的干预效果在各项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作用效果会受到训练任务与训练方式、电流强度、电极布局和训练时间间隔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探索tDCS结合刷新训练的最佳刺激参数,以获得最优化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研究方法,以情绪调节策略中的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为自变量,以工作记忆绩效和情绪自评差异为因变量,旨在探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对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负性情绪使工作记忆绩效降低;通过情绪调节,可以改变负性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效果;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工作记忆影响效果不同:认知重评缓解负性情绪下工作记忆绩效的下降,表达抑制加剧负性情绪下工作记忆绩效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采用实验法,以183名大学生运动员为被试,以心率变异性为指标,在情绪诱发和认知任务的两种情况下,系统考察了不同情绪状态、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下运动员自主神经反应的特点,结果表明:情绪诱发情况下,运动员心率变异性分别受情绪状态和情绪调节策略影响.正性情绪的情绪稳定性小于负性情绪,认知重评策略更为有效;认知任务情况下,运动员心率变异性受情绪状态和情绪调节策略的共同影响.负性情绪条件下表达抑制策略的效果减弱,正性情绪条件下认知重评策略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以183名运动员为被试,以心率变异性为指标,考察不同情绪状态、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下运动员自主神经反应的性别、运动年限、运动等级特点。结果发现:(1)快乐情绪状态下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高于悲伤情绪状态下;表达抑制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高于认知重评;短运动年限运动员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高于长运动年限运动员;男性运动员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高于女性运动员。(2)在快乐情绪状态下采用表达抑制策略时,低运动等级运动员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高于高运动等级运动员;在悲伤情绪状态下,高运动等级运动员采用表达抑制策略比认知重评策略产生更高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梳理近年来国内外青少年抑郁及其自动情绪调节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以进一步促进青少年抑郁的自动情绪调节研究。首先,阐明了青少年脑发展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并概括了三种青少年抑郁模型。然后,澄清了自动情绪调节的内涵和经典范式,而且从时间和空间方面,总结了青少年抑郁的自动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的相关文献。最后,未来要加强功能连接研究,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技术开展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使用追踪法考察情绪调节的发展及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适应性进行探讨。对569位来自于上海地区的初中预备班和八年级学生进行测查,并于10个月之后进行第二次测查。 研究发现,随着个体的发展,其正性情绪体验逐渐减少,各种情绪调节态度的强烈程度均下降,情绪增强调节的使用呈递减趋势;情绪体验、情绪能力、情绪调节态度三者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情绪调节发展;在测试阶段一较多使用情绪减弱调节的青少年,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情绪能力提高的幅度较大且体验到更多正性情绪,说明了该策略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具有更高的适应价值。 相似文献
8.
9.
为了考察无抑郁、阈下抑郁和抑郁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差异,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问卷测量了766名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及其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结果发现:青少年抑郁症状越多,使用认知重评越少,使用认知沉浸、表达抑制和表达宣泄越多。当调节积极情绪时,青少年抑郁症状越多,使用认知重评越少,使用认知沉浸和表达抑制越多,但使用表达宣泄无显著差异;当调节消极情绪时,青少年抑郁症状越多,使用认知重评越少,使用认知沉浸、表达抑制和表达宣泄越多。并且,阈下抑郁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使用均介于无抑郁和抑郁青少年之间。结果表明,青少年抑郁症状越多,使用认知重评等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越少,使用认知沉浸等非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越多,但具体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可能会受所调节情绪效价的影响。同时,相比无抑郁和抑郁青少年,阈下抑郁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使用更具识别和干预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雨桐;李璇;岳泽明;李亚红;隋雪 《心理学报》2025,(6):1041-1055
已有研究发现抑郁倾向个体存在情绪信息加工偏向,情绪言语加工相较于图像加工有其独特性。本研究设计3个实验探究抑郁倾向个体在不同加工任务下对言语情绪信息的加工偏向。实验1词汇判断任务,实验2效价判断任务,实验3自然阅读任务,操纵了组别变量(抑郁倾向组和对照组)和词汇效价。结果发现,实验1组别效应不显著,与效价交互作用不显著。实验2抑郁倾向组对消极词和积极词的判断都比对照组快。实验3在情绪词区域的凝视时间上,组别与效价交互作用显著,抑郁倾向组对积极词的凝视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在情绪词后区域,在首次注视时间上,组别和效价的交互作用显著,但只在消极词后区域的首次注视时间上,抑郁倾向组显著长于对照组。结果提示,与健康个体比,抑郁倾向个体对消极言语情绪信息存在加工偏向。句子阅读过程中对积极情绪信息注视更短,并存在溢出效应。本研究结果支持了抑郁认知理论,提示抑郁倾向个体负性认知图式可能已经形成;本研究也为从言语加工角度对抑郁倾向个体进行干预提供了实验证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12.
Cognitive reappraisal has been shown to be an effective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y that contributes to mental health. Previous studies focused on sex differences in the frequency of use and ability to use this strategy, and the association of fequency of use and ability with executive functioning.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behavioral studies examining whether the involvement of executive functions in cognitive reappraisal use and ability differs for men and women. Such a sex difference may inform the design of cognitive interventions directed at enhancing cognitive reappraisal use and ability. The present study used a sample of 125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focused on one key component of executive functioning: working memory updating. Frequency of cognitive reappraisal use was assessed by self-report. Ability to use cognitive reappraisal and working memory updating capacity were each assessed with a laboratory task. The results revealed no sex difference in cognitive reappraisal use or ability. However, of primary interest, the ability to apply cognitive reappraisal was associated with working memory updating performance, but only for women. If confirmed in further studie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ognitive interventions in general, and working memory updating trainings more specifically, are more likely to enhance the ability to use cognitive reappraisal as a means to regulate emotions in women than in men. 相似文献
13.
Sara M. Levens Laura Marie Armstrong Ana I. Orejuela-Dávila Tabitha Alverio 《Cognition & emotion》2017,31(6):1243-1251
Previou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adversity can have both adaptive and maladaptive effects, yet the emotional and working memory processes that contribute to more or less adaptive outcomes are unclear. The present study sought to investigate how updating emotional content differs in adolescents who have experienced past, recent, or no adversity. Participants who had experienced distant adversity (N?=?53), no adversity (N?=?58), or recent adversity only (N?=?20) performed an emotion n-back task with emotional facial expressions.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distant adversity group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faster reaction times (RTs) than the no adversity and recent adversity only groups. In contrast, the recent adversity only group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slower RTs and more errors than the distant adversity and no adversity groups. These results suggest an emotion and executive control pathway by which both the benefits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adversity may be conferred. Results als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time in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adversity. 相似文献
14.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据表明, 工作记忆训练能提高成人、儿童的流体智力成绩, 然而这种训练是否能够提高幼儿的流体智力表现, 更为重要的是, 如果训练确有成效, 那么这种训练效果能否长期保持?为此, 本研究选择了幼儿园4~5岁幼儿进行工作记忆训练任务, 考察工作记忆训练对流体智力的提升及保持效应。实验中设立3个组:实验组、控制1组和控制2组。实验组采用单个空间n-back的工作记忆游戏程序进行训练, 控制1组采用“水果忍者”的游戏程序进行训练, 两组进行游戏训练的时间均为14天, 每天15 min; 控制2组不进行任何训练。结果发现, 训练后实验组幼儿被试的流体智力成绩明显优于两个控制组, 在6个月后再进行测试, 这种优势仍然保持。本研究结果表明, n-back工作记忆训练可以提高幼儿的流体智力成绩, 并且这种训练效果具有持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从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训练入手, 以不同人群为研究对象, 采用活动记忆任务, 从行为层面和认知神经层面探讨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可塑性。结果发现, 工作记忆刷新功能具有可塑性。具体表现为, 通过刷新功能训练, 个体在工作记忆刷新任务上的成绩提高。工作记忆刷新功能训练使得个体对刺激的识别能力增强, 对无关信息的抑制能力提高, 进而促使工作记忆中的更新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工作记忆刷新训练可以提高个体其它认知功能, 但是, 相对于认知能力稳定以及衰退的个体, 这种迁移效应在工作记忆能力发展个体中的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17.
让24名女大学生被试完成划消测验、镜画测验、心算和准备演讲四种应激任务,目的在于探讨在不同心理刺激下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是否存在差异。记录HRV(Heart Rate Variability,心率变异性)的频域成分TP(Total Power,总功率)、HF(High Frequency,高频)、LF(Low Frequency,低频)、LF/HF(低频高频比)、平均R-R间期和血压等指标在基线和不同应激任务期间的变化。通过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发现,准备演讲期间的TP、LF值显著地高于基线和其它三项任务, HF的值显著地高于划消测验和心算;镜画测验、划消测验和心算期间的LF值与基线比较显著下降,TP、LF和HF三项指标在这三项任务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任务期间在LF/HF上无显著主效应。平均R-R间期基线水平与所有任务间的比较及各任务之间有显著差异。收缩压基线水平与划消、镜画任务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准备演讲期间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张力显著地大于其它任务,不同任务表现出的不同的自主神经张力变化说明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活动不是一方活动增强、另一方活动减弱的单纯的活动方式,这一结果为Berntson提出的自主神经活动可能存在九种活动搭配模式的理论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