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子兵法》的战术思想体系葛荣晋孙子的宏观战略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微观战术思想体系内容也非常丰富。“致人而不致于人”、“奇正之术”、“避实击虚”和“九地”、“六形”的具体战术等,都是孙子的战术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一、“致人而不致于人”的主动权思想孙武在...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与齐国兵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汝波 《管子学刊》2005,(1):41-44,69
《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不等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基本含义是谋全局,懂全破,定全策,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获取全局的胜利。这一思想不仅适用于进攻,也适用于防御。《孙子兵法》的这一思想与齐国的兵学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称霸业绩,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的实践依据;齐国兵学文化中的“尚智”特质,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的文化基因;古兵法中萌芽性的“全胜”思想,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和升华的理论活水;齐国盛衰的教训,则使孙子认识到,实现“全胜”的首要条件是“道、天、地、将、法”综合国力的强大。《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对其后的齐国兵学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大致体现在兵书、非兵书论兵、社会风尚以及将帅成长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浅析《孙子》“诡道”与“仁道”的辩证统一思想孙世民历来《孙子兵法》的研究者,多着眼其“诡道”而忽视其“仁道”,有的认为《孙子兵法》只讲“诡道”不讲“仁道”,即使讲“仁道”也是为“诡道”服务的,更有甚者将其“诡道”有意无意地加以曲解和非议。这不符合《孙...  相似文献   

4.
《孙子》谈“兵”于敬民《孙子兵法》主旨为谈兵论战,故"兵"字在书中出现较多,计句数六十之多。"兵"字在各篇句中含义及其替代词,因所论问题及场所不同而有所区别。细揣之,则可发现孙子在遣词用句方面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一、《孙子兵法》中"兵"字的几种含义1、...  相似文献   

5.
被西方称为“世界第一兵书”、“万古不易之名著”的《孙子兵法》(简称《孙子》)问世于公元前500年左右。作者孙武较多地论述了将帅的作用和素质,当今领导学和人才学可从这部光辉文化遗产中找到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从古至今,崇尚和平、合作、和谐。这一理念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牢牢镌刻在中国历史的典册之中。仅仅从《孙子兵法》中就可以寻绎到中华民族对和平追求的文化基因。孙子以玉喻兵,以全喻其战略追求,是和合文化在军事上的体现!孙子这一哲学意蕴在《孙子兵法》中体现为"以圆求全"。《孙子兵法》研究的是用兵之法,作战之法。在战略上以强调防御、主张守柔、长于慎谋为特征。其思想精髓才能够跨越2500多年,为世界所广泛接受。不断推进原典研究,不断推进现实应用,不断推进创新发展,正是时代赋予《孙子兵法》研究的真正使命。  相似文献   

7.
一、注重思想阐发的王凌注《孙子》《隋书·经籍志》著录:“孙子兵法一卷,魏武、王凌集解。”此书已佚。王凌死于嘉平三年(252),其成书当在此前。《通志·艺文略》亦有著录,似此书在南宋初尚存。此书内容大体如何?曹注《孙子》内容已众所周知,王凌注《孙子》则所知者甚少,今据所见资料试做一粗略勾勒。孙星衍《孙子十家注序》说:疑《通典》“用曹公、王凌、孟氏诸古人注,故有‘王子曰’,即凌也。”笔者为此查阅了《通典》,发现其所引“王子”注虽如凤毛麟角,但仍可看出其注文较为通俗、注重思想阐发、善用比喻、语言也较洗…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和山东省惠民县人民政府联合发起的“《孙子兵法》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22——25日在孙武故里山东省惠民县召开。来自美国、日本、法国以及中国各地的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分别就孙武故里考辨、《孙子兵法》版本流传、孙武军事思想的主要特征,《孙子兵法》在现代经济管理及各类竞赛中的应用,《孙子兵法》在世界各国的流传与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有关问题综述于下: 一、孙武故里从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以来,对孙武的生平事迹多有述录,然而仅知其为“齐人”。至唐林宝所撰《元  相似文献   

9.
海湾战争多国部队战区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Schwarzkopf)在战争结束后说,“我们的胜利得益于在战略运筹和作战指挥上对《孙子兵法》的成功运用。”然而事隔八年后,基辛格(Kissinger)博士在针对核查危机导致的“沙漠之狐”行动时却说,“华盛顿胜的是战役,而萨达姆赢了整个战争。”自称领悟了孙子兵法精髓的美国人其实完全没有弄明白孙子所强调的全胜上策是维护和平、伸张正义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推行的是强权政治,维护的是一己之利,动辄以武力相加,怎能做到屈人之兵于不战呢?孙子讲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  相似文献   

10.
浅谈《孙子叙录》及其作者毕庶金,石业华《孙子兵法》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历代为兵家及学者推崇和深入研讨。《孙子十家注》可谓兵家及学者研究《孙子兵法》之精华;《孙子叙录》则是将《孙子兵法》散见于历史典籍及各种史料中的《孙子》兵家片言只语汇为一...  相似文献   

11.
世界第一兵书与经营管理路若华一、为什么近期世界出现"孙子"热首先,从实践上来看,许多地区和国家将《孙子兵法》的理论应用在政治斗争中,在企业经营、生产管理、市场竞争等许多领域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人寻找日本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时,认为...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成书最早、影响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杰出古典军事名著之一。它在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所总结的作战原则和方法,至今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兵法经营学”在日本大行其道;美国人运用《孙子兵法》的某些原理于军事和政治;有些国家的军事院校和企业家也把《孙子兵法》列为必读之书。兵法与企业经营表面上是两种不同范畴的问题,而实际上,企业经营是一种特殊的战争,也是实力与智力的较量。《孙子兵法》所揭示的战争规律和许多哲理,对我们今天的企业经营活动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现摘其要者…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人类正处在一场新科学革命的前夜,这场革命必然也会在哲学领域发生。有趣的是,这场新科学革命将有可能再次回到曾经做出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四大发明的中国,向老子的道学文化汲取智慧。人们发现,21世纪的新科学将是整体的科学,是揭示宇宙、生命和心灵三者“大统一”规律的科学,这种新科学我们称之为新道学。一什么是道?老子《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第25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相似文献   

14.
自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载明孙武的祖父田书(字子占)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之后,千百年来,人们无不公认乐安是孙子的故里。乐安的今望在何处?1938年2月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李浴日《孙子兵法之综台研究》一书,认为“孙子是从唐代之乐安郡,即清代之山东省武定府,今之惠民县附近,奔吴为将,是可信的”。此后,中外著名孙子兵法专家郭化若力  相似文献   

15.
大约两千五百年前中国古代的春秋时代在现今苏州市编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最高水准的兵法书,它用简明的篇章总结了“不战而胜”的原理和原则,格调高雅,条理清晰。而且,篇法、章法、句法完整,运用三段论法和演绎法,使得文脉通畅。另外,《孙子》全篇形成一个科学体...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博大精深,其战略思想可以用于企业经营。在这方面,张瑞敏是一个典范,其战略思想深受孙子影响。本文重点探讨孙子的“势胜”、“知胜”和“变胜”思想对张瑞敏经营哲学的影响。张瑞敏的成功证明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子》亦称《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孙武所撰写,孙武是大军事家,生卒年月不详,大约和孔丘同时,史记中记载了孙武的军事事迹。《孙子》是一部军事名著,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最有价值的兵书,在中外军事学术史上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直到如今,中外军事  相似文献   

18.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谈兵法与经营之一路若华孙武在《孙子兵法》(简称《孙子》一书中,用简洁的语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概括出一个唯物主义的普遍规律。这一思想的提出是前无古人的,它是《孙子》的精华。《孙子·用间》篇指出:"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  相似文献   

19.
通过积年累月的流布,《孙子兵法》已成为受世人瞩目的经典,堪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兵学著作。虽说也曾遭受到难以避免的曲解和误读,但《孙子》也最终迎来了预料之中的热捧。外国学者对孙子兵学的接受与研究历程,包括各种独特的研究视角,都需要引起国人的关注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兵学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富于战略性,表现为战略思维的发达和战略思想的丰富,注重对天下大势和战争全局的理性思考和能动把握。如何认识《孙子兵法》的主题?把握住《计篇》中的两个判断句很关键。第一句是"兵者国之大事也",第二句是"兵者诡道也"。对于孙子的智慧,不能简单片面地理解,而必须从其战略思维的特质去把握。总体看来,《孙子兵法》在战略思维上具有重根本、贵有备、求全胜和忌轻发四个基本的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