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往关于捐助的心理学研究主要聚焦于现实环境中的捐助行为,以及捐助者自身特点对捐助的影响,网络环境、求助者特征对捐助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比较不同信息发布者情境中,网络与现实中捐助的意愿,并确定求助者的身份特征和求助信息特征对网络捐助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捐助意愿和捐助金额方面,网络渠道高于现实渠道、熟人发布高于陌生人发布;当求助者与捐助者同为大学生时,捐助者对求助者的理性求助信息比情绪性求助信息有更强的捐助意愿和更多捐助金额。以上结果与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水平较高、处理网络信息能力较强有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框架效应和共情–助人行为假说,以82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实验探讨了网络募捐中求助者的面部表情对捐助意愿的影响,并考察了目标框架的调节作用以及共情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目标框架调节了求助者的面部表情对捐助者的共情和捐助意愿的影响。在积极框架下,消极面部表情对捐助者的共情和捐助意愿的积极影响显著高于积极面部表情;而在消极框架下,两种面部表情对捐助者的共情和捐助意愿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了有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共情在求助者的面部表情对捐助意愿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而目标框架是有中介的调节变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真实急病情境,采用道德强度、道德认同、共情和慈善捐助问卷对4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共情影响大学生慈善捐助的内在机制。结果显示:(1)女生在真实急病情境下比男生更容易对主人公的不幸事件产生共情反应;大学生真实急病情境下的共情反应随年级关系的疏远而逐渐降低;(2)共情在道德强度与慈善捐助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即道德强度通过共情对慈善捐助产生间接影响;(3)道德认同对共情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具体而言,相对于低道德认同的个体,高道德认同的个体表现出更多的慈善捐助,并且共情对道德强度和慈善捐助的中介效应也显著增强。研究结论对于理解慈善捐助的内在机制具有理论价值,对于慈善捐助的教育和干预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回顾大学生社会网络的内涵、维度与测量的基础上, 从家庭与个体方面厘清大学生社会网络的影响因素, 其中个体因素可进一步划分为人口统计学特征、内隐特质以及外显行为方式等因素; 同时, 基于影响效果的时空特点, 从近端与远端两个视角概括了大学生社会网络对其校内态度、行为以及毕业后就业、创业影响的过程机制。未来可以从大学生社会网络维护策略、网络动态性演变等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和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关注感恩和社会认同的作用,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网络社会支持量表、社会认同量表和感戴量表对442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表明:(1)网络社会支持能显著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2)感恩在网络利他行为和网络社会支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社会认同在感恩对网络利他行为的正向预测中起加强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感恩等个体因素在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利他行为影响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工科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多方面理解网络成瘾及其矫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西安市某工科院校抽取学生共262人,用网络成瘾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结果网络成瘾检出率为41.8%;男生网络成瘾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大三、大四学生网络成瘾程度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大三学生成瘾程度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和大四学生;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掩饰性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内外向的相关不显著。结论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网络成瘾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宗教》2018,(1):86-87
2017年12月29日,中国佛教协会帮扶三都县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发放仪式、基督教全国两会帮扶三都县大河镇留守儿童及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发放仪式在三都水族自治县教育局举行。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因素,选取网络成瘾的24名大学生进行16PF、SCL-90的问卷调查,并和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在人格特征上,成瘾组在乐群性、稳定性、怀疑性和独立性有别于对照组;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成瘾组在抑郁和敌对等项目得分要高于对照组.成瘾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对照组,具有不良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易晓明 《心理科学》2005,28(6):1476-1479
本研究用编辑合成的问卷对某校约2000名大学生进行了网络成瘾以及有关心理问题的调查,得到988份有效的调查资料,并追踪到603份有效的16种人格因素(16PF)历史资料。结果表明:1.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交往焦虑、自我和谐、抑郁、自尊等方面都存在差异;2.网络成瘾者的负面的心理因素多,积极的心理因素少;3.从历史资料来看,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16PF测验的多项人格特征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网络成瘾的内因。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特质愤怒、道德推脱及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选取450名大学生,采用特质愤怒量表、道德推脱问卷和网络攻击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特质愤怒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产生作用,道德推脱起部分中介作用;(2)道德推脱在特质愤怒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高道德推脱水平下,特质愤怒能显著的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而在低道德推脱水平下,特质愤怒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网络慈善众筹是从在线社区获得财力捐助的行为。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考察在线社交平台上受益者面部表情与捐赠者–受益者关系对慈善众筹捐赠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快乐的面部表情对捐赠金额和分享意愿的影响总体上比悲伤更大;捐赠者–受益者共有的熟人关系比陌生人关系对捐赠金额与分享意愿的影响更大;面部表情与捐赠者–受益者关系对慈善众筹的捐赠金额存在交互作用,但对分享意愿没有显著性影响。结果表明,在线社交平台的慈善众筹捐赠行为更偏好有快乐面部表情的受益者,并且更多地受到间接的、社会交换预期微弱的熟人共有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诸多影响民众器官捐献意愿的因素中,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是公民器官捐献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积极乐观的死亡态度、帮助他人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观、生命延续的赋予意义促进个体捐献意愿的表达;而消极回避的死亡态度、身体完整性丧失的困扰、顾虑重要亲人的感受可能会阻碍个体捐献意愿的表达。在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发掘并利用其中积极有利因素建立符合国人传统价值观念的器官捐献体系,可能是提高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意愿,解决器官短缺问题的行之有效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为了系统评价我国医务工作者对器官捐献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充分发挥医务工作者在器官捐献工作中的示范效应,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期刊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2年3月3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医务工作者对器官捐献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等的研究文献。对纳入的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最终纳入文献14篇。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务工作者中约41%(95%CI=27%~55%)的人有意愿进行器官捐献。亚组分析显示:随着时间推移,医务工作者对器官捐献的意愿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我国医务工作者器官捐献意愿相对偏低,示范效应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是全球性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抑郁症的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近年来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组试验考察抑郁症网络化干预程序Mood GYM中文版对中国大学生抑郁患者的在线干预效果,并且使用多重中介模型同时探索了基于临床实践提出的认知歪曲(ATQ和DAS)与认知领域研究发现的解释偏差(SST)在抑郁症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相较之对照组,Mood GYM对中国大学生抑郁的网络化自助干预具有中到大的效果量(CES-D,d=0.93;PHQ-9,d=0.79);(2)Mood GYM也显著降低抑郁患者的负性自动思维(ATQ)、消极解释偏差(SST)和功能失调性态度(DAS);(3)自动思维(ATQ)和消极解释偏差(SST)二者的改变在抑郁症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效果中起中介作用,功能失调性态度改变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抑郁症的网络化干预还存在着诸如脱落率较高等多种局限,推荐作为传统心理治疗的额外补充手段,也可作为梯度治疗模型的自助式初级干预。  相似文献   

15.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42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观点采择和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并不十分严重,但男生的网络偏差行为明显多于女生的网络偏差行为;(2)观点采择会对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但这一影响过程需要通过道德推脱的完全中介作用而实现。  相似文献   

16.
    
Willingness to pay (WTP—how much one is willing to pay for something) and willingness to buy (WTB—whether one is willing to buy something at a given price) are two common methods to elicit valuations and normatively should yield the same valuation order between two options. However, this research finds that WTP and WTB can yield opposite valuation orders between the regular offer and the promotional offer of a product. Specifically, it demonstrate that, (a) if the valuation of a product is only elicited with WTP, consumers value the product less when it is offered with a price promotion than when it is not; (b) if the valuation of a product is only elicited with WTB, consumers value the product more when it is offered with a price promotion than when it is not; and (c) if the valuation of a product is first elicited with WTP and then elicited with WTB, consumers always value the product less when it is offered with a price promotion than when it is not. A value‐inference account is proposed for the above findings, according to which, consumers infer the value of a promoted product differently when the valuation is elicited only with WTP or only with WTB. Theoretically, this research extends prior literature on sales promotion, showing that the valuation of a promotion is subject to the elicitation method. Practically, this research suggests how to help consumers manage their purchase intentions for promoted products.  相似文献   

17.
运用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550名大学生的调查, 探讨了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及道德认同在这一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在大一和大二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但在大三和大四时男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明显高于女生;(2)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道德认同对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并且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影响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过程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在高道德认同情况下, 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不会随着道德推脱水平的升高而产生明显变化;在低道德认同情况下, 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会随着道德推脱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地增多。  相似文献   

18.
探讨生活方式对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的影响机制。采用生活方式量表、在线音乐感知价值量表、神经质量表以及在线音乐购买意向量表对20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时尚品味、完美主义和崇尚自由正向预测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2)在线音乐感知价值在时尚品味与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线音乐感知价值在崇尚自由与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线音乐感知价值在中庸内敛、积极进取与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之间起遮掩效应;(3)神经质调节了在线音乐感知价值对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